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533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五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21-22页例1及练一练,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程序:

 

一、板块①教学例题1

先学作业

1.阅读书本21页的内容,独立完成练习。

学情预判:

学生已接触过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图中折线的走势来判断数量的增减变化。

后教预设

1.交流先学提纲1

谈话:

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

教师板书课题:

折线统计图。

谈话:

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学生可能说到:

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

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

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

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二、板块②练一练

先学作业

1.完成书本22页练一练。

2.思考:

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

学情预判: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例题的经验,填表和作图问题应该不大,但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表和图哪个更直观清楚,有些学生会说不清楚。

后教预设

交流先作业

谈话:

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

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

(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

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三、检测完善

练习四第1题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题中的折线统计图,再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对图中数据信息的理解。

组织全班讨论时,着重引导学生说清楚是怎样从图中看出体温上升或下降的;又是怎样看出几时到几时上升(或下降)最快的。

四、课堂总结

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

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第次)

1

五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总第1个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24页例2、练一练,练习四第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程序:

 

一、板块①教学例题2

先学作业

1.阅读书本23页的内容,说说这两种保温杯在不同的时间水温的变化

情况。

体现这两种保温杯的水温变化情况选择()统计图。

2.思考:

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学情预判:

学生能根据两种保温杯的水温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但学生不能明确说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后教预设

1.出示例2统计表,交流先学单1

讨论P23的3个问题,强调对图例的关注与技巧(颜色与线条的区分)

解决第2个问题时:

首先先在纵轴上找到表示70℃的点,再由该点所在的横线与两条折线的交点位置估计大约经过的时间。

不锈钢杯大约经过130分钟,杯中的水温下降至70℃;陶瓷杯大约经过40分钟,杯中的水温下降至70℃。

2.交流先学单2

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对比;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相比,可以对两个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二、板块②练一练

先学作业

1.完成书本24页练一练。

学情预判:

收集数据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但是估计很多孩子会偷懒,没有认真实验记录数据,这样的话对学生作图和之后回答问题都会有影响。

后教预设

学生分组实验后,小组交流。

指导:

回答“两个容器的水各从第几分钟起开始饮用比较合适”时,先在纵轴上找到表示45℃的点,再由该点所在的横线与两条折线的交点位置估计出相应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陶瓷碗中的水温下降速度要快一些。

三、检测完善

完成练习四第2题

学生交流后明确:

根据图中的信息,小明应是从第4天起开始看到根,从第6天起开始看到芽。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风信子根的生长速度要比芽快一些。

四、课堂总结

1.看统计图,首先要关注什么?

2.你觉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最大优势在哪里?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第次)

五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第3课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的练习四第3-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难点: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程序:

 

一、先学探究

先学作业:

自己的理解说说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注意点。

二、交流共享

(一)学情预判

作图和填表对学生来说应该能很容易就完成了,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注意点学生可能说不全面,需要引导。

(二)后教预设

知识再现

(1)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交流先学作业。

三、基本练习

1.练习四第3题

⑴独立完成。

⑵交流汇报,集体核对。

2.练习四第4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

这家商场去年销售的电冰箱哪个月最多,哪个月最少?

销售量在100台以上的月份有哪些?

(2)电冰箱的销售量哪个月增长最快,哪个月下降最快?

你是怎么判断的?

(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相邻两月销售量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

学生交流。

3.完成P26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四、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P27第6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阅读第27页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

”,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再交流说说理由。

3.阅读“你知道吗?

”再交流说说理由。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补充习题》P22、23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第次)

五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蒜叶的生长第4课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课本第28-2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难点: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程序: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蒜叶的生长。

(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出示28页例题图,提出问题:

做菜时常用蒜叶来调味,你注意过蒜叶的生长过程吗?

2.

观察记录:

学生交流在家记录的生长情况,完成统计图

 

3.提出问题:

(1)种在水中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

在小组里说说根须的生长变化情况。

(2)其他小组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

了解各小组第3天和第6天的根须长度,分别计算出平均数。

4.记录蒜叶的生长。

(1)学生根据记录的从第6天开始记录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5.提出问题:

(1)在阳光下和房间里,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

(2)比较图中每组数据的差,说说差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3)从实验数据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第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