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479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

《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

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的对外关系

湖北省仙桃市彭场镇彭场高中熊红荣

一、中美关系:

在当前的多极化趋势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在斗争中合作,在斗争中发展。

(一)近代:

1、晚清政府统治时期: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

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以攫取侵华特权。

1867年美国单独侵略台湾失败,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剿杀义和团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3)辛亥革命时期,参与破坏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一战期间及战后,加紧与日本争夺中国。

先是扶植黎元洪,后通过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2)袁世凯死后,扶植直系、滇系、桂系军阀。

(3)1924――1927年间,参与破坏国民大革命运动。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积极扶植蒋介石,支持蒋介石在中国掌权。

蒋由此走上亲美外交路线。

(2)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经济扩张,其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3)为取得在华经济优势,首先与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仿效,使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一定成果。

(4)随着日本侵华的加深,美对日侵华态度逐渐由绥靖转向遏制。

4、抗日战争时期:

(1)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

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1943年,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

1945年,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美国还在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加速了中国抗战的胜利。

(2)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签订协议,宣布美英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

5、解放战争时期:

(1)二战结束后,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帮蒋介石运输军队以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还为国民党装备军队、训练军事人员、给予贷款和物资,支持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1946年,美蒋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附:

美国侵华的特点:

(1)先是追随英法侵华,19世纪末起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2)没有单独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主要靠经济优势和扶植代理人来扩大侵华势力。

(二)现代:

1、孤立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1972年):

(1)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和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

(2)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

(3)60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国援越抗美。

这一时期,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2、和解建交,曲折发展(1972年以后):

(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于28日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可称《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表。

(3)1979年1月1日,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4)1982年8月17日,中美签订《中美关于解决美对台军售问题的联合公报》(可称《八一七公报》)。

(5)中美建交以后,双方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目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但中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1999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4月美国军用飞机在中国东南沿海撞毁一架中国飞机等。

附:

不利于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

(1)台湾问题是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问题。

美国国内反华势力总是干涉台海局势,阻挠中国统一大业。

(2)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因素:

美国始终未放弃霸权主义,极力在全球推广美国式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人权等问题上搞反华活动。

(3)经济上的摩擦,如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到美国进行限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等。

(4)安全因素,如美国认为中国崛起会危及美在东亚的利益,拉拢日本联合牵制中国。

练习:

1、美国对新中国实行遏制政策,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以“冷战”方式对华的遏制措施的有()

①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②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③从经济上封锁中国④拒绝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它说明了()

①美国改变孤立中国的政策②中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③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④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A、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B、社会意识形态是决定国家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

C、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D、应视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定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2年英国的《金融时代》指出:

“冷战时代的两极世界已经让位于目前正在形成的一种多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美国是一支主要力量,但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的作用日益扩大。

……中国现在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1979年以来事态变化的概括,我相信,中国只要照目前的这条道路前进,就可望在2020年成为全世界的第二或者第三大经济强国。

材料二西方国家不管是以经济还是军事威胁来阻止中国选择其在世界经济体制中的发展道路,对和平和繁荣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不幸。

……不管怎样,都应该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员。

强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本身并不构成威胁,问题在于是否把拥有的强大力量作为威胁的手段。

材料三不出几年,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且它正朝着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军事大国的方向迈进。

……中国是一个未得到满足的雄心勃勃的大国,它的目标是支配亚洲,其办法不是入侵和占领邻国,而是使自己远比邻国强大,从而使东亚发生的一切都至少得到中国的默许。

材料四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

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今后中国发达起来了,也永远不称霸。

中国人民曾经长期遭受列强侵略、压迫和欺凌,永远不会把这种痛苦强加于人。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得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西方散布中国威胁论的目的。

5、下面是一幅反映国际关系史上重大历史时刻的图片。

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图片拍摄的时间和地点。

在《尼客松回忆录》中,尼客松回顾道: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身受侮辱。

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为什么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当时拒绝与周恩来握手?

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3)分析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说明“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答案】1――3BCC

4、

(1)观点:

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将成为未来多极化国际社会的重要一极。

依据:

①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

②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2)材料二认为中国经济的强大并不等于会出现“中国威胁”,反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西方国家不应从经济或军事上限制中国的发展。

材料三认为中国的强大将会力图支配和威胁到亚洲地区事务。

(3)①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

为此,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

②中国人民曾经长期遭受列强侵略、压迫和欺凌,永远不会把这种痛苦强加于人。

(4)西方某些人散布“中国威胁论”的目的:

一是散布者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在冷战结束后视中国为假想敌人,为遏制中国制造舆论;二是通过制造紧张气氛为某些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寻找依据;三是挑拨中国同其周边国家的关系,既是为牵制中国,也是企图在挑拨离间中以坐收渔人之利。

5、

(1)1972年,北京

(2)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使美国敌视新中国,杜勒斯的举动既是对周恩来人格的侮辱,也是美国敌视申国的表现。

中国的强大和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它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使美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尼克松的举动既表达他个人对周恩来的歉意,更是主动表达美国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的外交姿态。

(3)中美双方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此后,日本等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缓和了国际局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有利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健康发展,有利于逐渐形成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二、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但也有冲突和战争。

现在,中日两国分别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经济大国,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必然对这一地区乃至世界局势产生影响。

(一)古代:

1、秦汉时期:

(1)西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

(2)东汉初,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以“汉委奴国王金印”,后倭国又“遣使奉献”。

(3)通过不断交往,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丰富了倭人的物质文化生活。

2、隋唐时期:

(1)从登州、扬州出发,经海路可达今天的日本。

(2)隋朝时中日互遣使臣。

(3)从唐贞观年间起,日本派出遣唐使10多次,并学习唐制,完成大化改新。

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造唐长安城样式,各级学校教授儒学。

两国贸易往来频繁,日本出土了大量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银币。

中日交往中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是吉备真备和高僧鉴真。

3、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我国与日本贸易密切

4、明清时期:

(1)元末明初,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明朝中期,倭患日益严重。

嘉靖年间,戚继光到浙东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后开赴闽粤,与俞大猷合作,重创倭寇。

到1565年,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被肃清。

明清的海禁与闭关政策,使两国交流一度隔绝。

(2)1592年和1597年日本两次进攻朝鲜时,明朝派兵援助朝鲜,明将邓子龙牺牲。

(二)近代:

1、晚清政府统治时期:

(1)1874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侵略台湾,遭台湾人民阻击,日本向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后才从台湾撤军。

(2)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战后,加紧在华资本输出,将福建视为其势力范围。

(3)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剿杀义和团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4)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打败俄国,夺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许多权益。

(5)辛亥革命时期,参与破坏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1914年秋,派兵侵入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

(2)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几乎全部接受。

(3)袁世凯死后,扶植皖系、奉系、晋系军阀,曾鼓动段祺瑞政府参加一战。

(4)巴黎和会上,日本要求把其在山东的权利合法化,其它帝国主义支持,从而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5)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将山东主权归还中国,且其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

(6)1924――1927年间,参与破坏国民革命运动。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1928年,国民政府发动对张作霖的“北伐”时,日本制造“济南惨案”,后又制造“皇姑屯事件”。

(2)1931――1945年为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时期,其中,1931――1937年为局部侵华阶段,1937――1945年为全面侵华阶段。

在此期间发动的事变有九一八事变(1931年)、一·二八事变(1932年)、华北事变(1935年)、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

推行“以华治华”政策,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支持汪精卫建立伪南京国民政府(1940年)。

附:

日本侵华的特点:

(1)按既定国策(大陆政策)有步骤地侵华

(2)两次单独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3)是对中国犯下战争罪行最多的国家:

在众多地区进行殖民统治;勒索赔款、经济掠夺最残酷;屠杀中国人民最多(1894年旅顺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三)现代:

1、追随美国,敌视中国(1949――1972年):

此时中日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原因是中国政府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对日本在华财产采取一律没收的政策。

日本则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态度,加入美国的对华包围圈,拒不承认新中国。

2、中日建交,曲折发展(1972年以后):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于29日正式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1978年8月,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近年来,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目前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附:

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

(1)日本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因素,如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篡改教科书事件等。

(2)贸易摩擦问题(3)领土争端,即钓鱼岛问题。

(4)资源争端,如东海油气田事件。

(5)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因素(6)安全因素,如美日联合遏制中国,把台湾视作共同关注的战略目标,干涉台湾问题。

练习:

1、日本与唐朝的交往明显不同于西亚各国与唐朝交往的内容有()

A、互派使节B、贸易往来C、学习唐制D、交换土特产品

2、钓鱼岛主权明确属于中国的国际法依据是()

A、《开罗宣言》B、《联合国家宣言》C、《联合国宪章》D、《九国公约》

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蒋介石的妥协政策不得人心B、抗日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C、国民党内势力分裂D、阶级矛盾让位于民族矛盾

4、下列有关两汉与日本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兴起了大规模移民日本的浪潮B、对日本的社会生活有深刻的了解

C、汉武帝与光武帝先后赐予日本使者金印D、铁器、铜器与丝帛传人日本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3年围绕“8·15”发生的两件事令人格外感慨。

一是德国决定为二战期间被屠杀的600万犹太人建造“大屠杀纪念碑林”,尽管这一争论在德国国内进行了10年,但争论的结束表明德国希望借此表达勿忘历史的决心。

另外一件发生在中国的近邻日本,8月15日,日本政府4名阁僚参拜了靖国神社。

材料二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1)依据材料一分析德、日两国领导人对二战的认识有何不同。

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请分析其历史原因。

(2)观察材料二的两幅图分析,同样是对亡灵的祭奠,勃兰特的“跪拜”伟大在哪里?

(3)两幅图对你有什么启示?

你认为在当今形势下应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6、简述日本历史上的两次崛起及分别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4年4月7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他将继续参拜供奉有二战军国主义分子神位的靖国神社,尽管此前日本法院已经判决这一举动违反了日本宪法。

小泉对记者表示:

“法院的判决很奇怪,我不知道参拜靖国神社为什么会违反日本宪法”,在被问及他是否会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时,小泉回答说:

“是的,我会。

材料二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1)据上述材料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你是否赞同图片中的观点?

请以史实说明。

【答案】1――4CABD

5、

(1)不同点:

德国现政府对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所犯下的罪行有着深刻的反省和赎罪心理。

而日本政府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的罪行认识不清,并试图歪曲历史和篡改历史。

历史原因:

二战结束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的纽伦堡审判中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使法西斯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同时苏、美、英、法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进行分区占领,四国按照自己的意图对德国进行了改造。

法西斯主义铲除得比较彻底。

而在对日本的改造中,美国单方面占领日本,并在对日本法西斯战犯的审判中,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对一些曾经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

美国又设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因而对日本法西斯的改造并不彻底。

(2)勇敢和真诚地面对历史,勇于承担历史责任。

反映了德国人民尊重历史、不忘历史教训的真诚。

在精神上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高大。

(3)启示:

牢记历史,勿忘血的教训。

警惕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

日本应遵循“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深刻反省侵略战争,取信于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

两国应本着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的原则发展中日友好关系。

6、第一次:

(1)崛起:

1868年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从此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2)影响:

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中国进行侵略,1894年~--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

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第二次:

(1)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在亚太地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试图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2)影响:

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同时两国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日本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之一。

但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复活的倾向也有所抬头,应引起重视。

7、

(1)日本国内存在着为军国主义分子招魂纳魄的现象和法西斯主义等极右势力沉渣泛起,认为二战期间日本进行的是大东亚圣战,是对亚洲人的造福,始终不甘心失败,日本政府对右翼势力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2)不赞同。

二战期间,日本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如在中国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实行“三光”政策,施放毒气弹,进行细菌战。

侵略奴役了朝鲜人民,使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掠夺朝鲜人民土地和财富,强迫朝鲜人当兵,充当日本侵略东南亚地区的炮灰。

三、中印关系:

(一)古代:

1、秦汉时期:

(1)西汉张骞通西域时,曾派人到达身(音yuān)毒(今印度)。

(2)西汉时开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加强了中国和南亚国家的联系。

(3)两汉之际,印度佛教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拜求佛法,带回两位印度高僧,让他们在洛阳传教,还为他们修建白马寺。

2、魏晋南北朝时期:

(1)东晋法显西行取经,13年后回国,将旅行经历写成《佛国记》一书,是研究中印交通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2)伴随佛教而来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语言、艺术、天文、医学等方面,对我国文化产生积极影响。

3、隋唐时期:

(1)贞观时,天竺(今印度)一再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

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

(2)高僧玄奘和义净先后前往印度取经,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玄奘回国后翻译佛经1300多卷,写出《大唐西域记》,并奉唐太宗之命将老子的《道德经》译为梵文介绍到印度。

义净也带回大量佛经并撰写《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

4、明清时期:

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多次到到达印度半岛,加强了双方的友好关系。

(二)近代:

中印两国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三)现代:

1、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

2、1953年12月31日,中印就两国在西藏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该原则写入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

3、1959年西藏叛乱发生以后,印度公开支持西藏叛乱分子,掀起反华运动。

4、50年代末60年代初,印度挑起中印边界武装冲突,中国被迫进行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

5、80年代起,我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印关系的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练习:

1、(公元前119年)骞因分遣副使使……身毒(古印度的别译)……及诸帝国。

”“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羁(马笼头),皆以白玉作之。

”(《史记》、《西京杂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中印两国都是历史上的文明古国②中印两国很早就有交往,历史悠久

③佛教在中印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④早在西汉时就有中印交往的明确记载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唐朝时,称印度为()

A、新罗B、大食C、天竺D、波斯

3、1947年印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50年代,印度政府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是()

A、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B、集中财力发展国营经济

C、大力扶持发展私营经济D、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4、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文明都可传播到的地区是()

A、欧洲B、中亚C、南亚D、非洲

5、中印两国是近邻,也是朋友,又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作为两大文明古国,中印交往历史绵长,内容丰富。

请以汉唐时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2)19世纪上半期,中国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印度爆发了民族大起义。

指出这两场运动的相同背景和相互影响。

(3)与以往的斗争相比,20世纪初中国的辛亥革命和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具有什么新特点?

(4)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

两年后,新中国诞生。

这两起事件有什么重大的国际影响?

(5)从中印两国的历史发展和交往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1――4BCDC

5、

(1)两汉:

两汉之际,印度佛教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带回两位印度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明帝为他们修建白马寺。

唐朝:

贞观时,天竺(今印度)一再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高僧玄奘和义净先后前往印度取经,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

(2)背景:

工业革命后,为了获取更多的原料和商品倾销市场,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亚洲,亚洲各国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

影响:

为了集中兵力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国把准备派往中国的侵略军调往印度;太平天国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3)由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斗争纲领,体现了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4)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极大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5)中印两国交往源远流长;近代都经历了屈辱与抗争的民族解放历程;20世纪晚期以来,两国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