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116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3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21、古诗三首

(教案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

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

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

逐一解释。

  青苔:

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

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

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

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

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

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

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

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

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四、作业:

  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请几名同学背。

  2.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学生补充介绍有关作者资料。

  2.解诗题。

  渔者——打鱼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

江上打鱼的人。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渔”“鱼”。

  

(2)“君”字第二笔右边要出头。

  3.齐读《江上渔者》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

逐一解释。

  往来:

来来往往。

  但;只。

  美:

鲜美。

  出没:

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

风浪。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意。

  一、二句: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三、四句: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6)把四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想象,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2.课堂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

他们有什么不同?

  

(2)从哪儿看出打鱼人的艰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诗中讲了两种人:

吃鱼人和打鱼人。

吃鱼人只爱鲈鱼的味道鲜美;打鱼人捕鱼十分艰险。

  打鱼人为了捕鱼,每天要驾驶着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自身无安全保障。

他们的劳动成果是来之不易的。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吃鱼人不知打鱼人的艰辛。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练习朗读。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4.汇报、评读。

  5.自己试着背诵,同桌互背。

  6.作业:

  背默古诗《江上渔者》;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找有关诗人资料。

  板书设计

江上渔者 北宋:

范仲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宿”读作“sù”,不要读作“shù”。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

天色将晚。

  柴门:

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

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

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

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

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

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

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

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6.作业:

  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

刘长卿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背诵三首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掌握每首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鹿柴》。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柴”的读音是“zhài”,鹿柴是地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鹿柴》。

  王维,唐代山水诗人的代表之一,他还是画家、音乐家。

他的诗以写山水为主,画面感强,对声音敏感是他的诗的特点。

《鹿柴》是王维的《辋川集》20首中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鹿(l))柴返(f3n)景复(f))照青苔(t2i)

  2.检查自读情况。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2)读整个诗句,说说“但、闻”的意思。

  但——只闻——听见。

  (3)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与第一句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2)理解两个分句的意思。

  说说“返景”的意思。

“复”的意思。

  返景——阳光斜射进深林。

复——又,再。

  (3)读全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3.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明确:

这首诗写的是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这首诗,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诗人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四)指导朗读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五)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古诗。

  3.学习了这首诗,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它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板书)江上渔者,请同学们解释“渔者”是什么意思?

  明确:

指打鱼的人。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八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著作有《范文正公集》。

他写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鲈(l*)鱼君(j&n)子

  2.检查自读情况。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明确:

鲈鱼:

鱼名,长江中下游一带出产。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3)学生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自学第二句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理解:

君——你

  一叶舟——像一片树叶那样的小船。

  

(2)读全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明确: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惊险啊!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读了这首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指导朗读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五)总结

  读了这首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三首古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板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

遇到下雪;“宿”:

“投宿”;“芙蓉山”山名;“主人”:

诗人投宿的人家。

  刘长卿,唐代诗人。

字文房,河间(今河南)人。

诗多写身世之叹和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也写反映离乱之作。

文笔简淡,意趣闲远,形成冲淡洗练之风格。

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

有《刘随州诗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相逢(f6ng)  芙(f*)蓉(r$ng)刘长卿(q9ng)  

  日暮(m))  贫(p0n)穷  犬吠(f8i)

  2.检查自读情况。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什么意思?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用学习前两首诗的方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

  明确:

这首诗写的是天晚了,寒冷的白雪覆盖着破烂的茅屋。

听到外面木栅栏门旁的狗叫声,原来是主人冒着风雪,连夜赶回来了。

  2.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解疑。

  3.这首古诗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四)指导朗读

  (五)总结

教案点评:

  初读中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过看图、读诗句,整体感知每句诗的大意。

学习理解诗句、诗意时能抓住重点字,感情朗读等体会古诗韵律、语言,想象诗中的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背诵以达到语言的积累。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案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

(请一名同学指出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2.同学们交流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并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海参”的“参”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shēn”,不要读成“cān”。

  “划动”的“划”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huá”,不要读成“huà”。

  “瑰丽”的“瑰”正确读音应是“guī”,不要读成“guì”。

  “富饶”的“饶”正确读音应是“ráo”,不要读成“náo”。

  建议:

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威”半包围结构,里边“女”字上面的小横不要丢掉。

  “武”字的倒数第一笔是“丶”,倒数第二笔是“

”,不要多加“

”。

  “插”左右结构,右下角“白”字里边的横要断开。

  “粪”上下结构,上边最后一笔是“

”,下边最后一笔是“丶”。

  建议:

可采用识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峡(   )   滩(   )   义(   )   设(   )

  狭(   )   摊(   )   意(   )   没(   )

  防(   )   哨(   )   饶(   )   料(   )

  纺(   )   稍(   )   浇(   )   科(   )

  3.生字中部首难确定的有:

  甲(查“丨”部)   威(查“戈”部)  武(查“一”部)   必(查“心”部)

  将(查“

”部)

  4.理解词义。

  富饶:

形容物产很多。

(饶:

富足,多。

  蠕动:

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

联系本文内容,指海参没有脚,靠肌肉收缩行动,因此是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

  庞大:

极大。

本文指海龟很大,一般都在上百公斤。

  威武:

威风,勇猛的样子。

  绽开:

裂开的意思。

“像绽开的花朵”就是像开放的花朵。

  栖息:

本文指鸟类停留、休息。

  海防前哨:

课文中指西沙群岛在海防中处于前哨的重要地位。

  守卫:

防守保卫。

  建设:

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

  五光十色:

形容色彩鲜艳、颜色繁多。

  瑰丽无比:

奇特的美,没有什么能相比。

  千奇百怪:

指贝壳的形状各式各样。

  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五、作业:

生字、词,读书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

能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以游客身份,激趣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刚从西沙群岛回来,那里真美,站在海边,我放眼海面,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我穿上潜水衣潜入海底,看见了千姿百态的大龙虾,数不清的鱼种类繁多,在身边来回穿梭,真是奇妙;漫步沙滩,那捡不完的贝壳奇形怪状,美丽极了,而且,我还和庞大的海龟合了张影呢!

登上海岛,各种各样的海鸟有的在飞,有的在树枝上叫,遍地都是鸟鸡。

西沙群岛真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啊!

  2.快速读文,自主定向。

  游览中我们重点观看了海水,海中什么样?

海水太美了!

其实西沙群岛不仅风景优美,物产也十分丰富。

课文3、4、5、6自然段具体地描写了那里丰富的物产,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

  二、自主读书,提高能力。

  说明: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我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

整个环节围绕学生的自主读书,质疑研讨中展开,变“学会”为“会学”。

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一)自读感悟。

  学生选择第4自然段的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授之以渔。

  1.轻声读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一簇族”、“周身”、“飘飘摇摇”、“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学生再读文,小组尝试解疑,同时归纳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

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指名读1—3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从中体会到鱼很多。

  

(2)放课件一:

配有音乐的海底世界。

  请同学们欣赏画面,然后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鱼多。

  (3)发散练习: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海底中还有哪些鱼。

当学生说到哪种鱼时,投影放大哪条鱼,请大家一起看,他是否把描述的这条鱼的特点抓准,用的词是否准确。

  (4)小结:

“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是什么意思?

   (鱼多,多得数不清。

  我们联系上面的三句话读懂了它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说一说这自然段的意思。

  (这自然段主要说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

  板书:

联系上文

  

(二)自读尝试。

  1.指名读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再读这自然段,边读边尝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组内可以互相交流。

  (如:

“栖息”、“鸟的天下”等)

  3.学生讨论归纳汇报:

我们联系后面两句话读懂了“鸟的天下”,并且知道了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板书:

联系下文

  (三)自读运用。

  1.学生自己归纳学习方法:

  

(1)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读书理解,组内质疑、答疑。

  2.自学其它自然段内容,汇报形式自选(朗读、讲故事、表演)。

  通过汇报,学生理解了“绽开”、“威武”、“有趣”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总结方法:

联系句子我们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三、师生共同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

  1.联系上文。

  2.联系下文。

  3.联系句子。

  四、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抄在积累本上。

  2.从课外书中任选一段尝试理解词语。

  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抓重点——————————悟方法

一半是水,一半鱼           联系上文

鸟的天下                   联系下文

绽开 威武 有趣           联系句子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黑板上悬挂中国地图,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

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默读2~6自然段:

边读边想: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的?

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明确:

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2.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

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

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结合上下文理解: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①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②设问:

仅仅颜色多就叫五光十色吗?

  通过与“五颜六色”进行比较,体会“五光十色”中的“光”的意思。

  ③准确理解:

五光十色:

这里指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缤纷、鲜艳明亮。

  瑰丽无比:

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3)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

  结合学生回答画简笔画

  

  (4)说话训练。

  找学生指图说说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

  (5)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

  2.西沙群岛的海底、海滩、海岛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读并思考:

这一段共几句话?

介绍了哪几种物产?

  明确:

珊瑚、海参、大龙虾

  

(2)逐句理解:

启发学生重点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美丽、各种各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

  (3)朗读第3自然段。

  ①自由分句读:

这一段写了哪些动物的怎样的特点?

(引导同生由部分到整体,为概括自然段主要意思做好铺垫)

  ②小结内容:

这一段写西沙群岛的海底是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