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137.08KB ,
资源ID:73411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411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1、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1、古诗三首(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

2、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解词连句知大意。3展开想象悟诗情。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三、学习古诗鹿柴。1知诗人,解诗题。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2)解诗题。“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2读诗解意。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鹿柴”的“柴:读作“zhi”,不要读作“chi”。“返景”的“景”读作“jng”,不要读作“yng”。“青苔”的“苔”读作“ti”,不要读作“ti”。3)自学诗中的生字。“景”,不要多加“彡”。“复”中间是

3、“日”不是“目”。3解词连句知大意。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4展开想象,悟诗情。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

4、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4)教师小结: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5练习朗读,试背诵。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

5、韵味。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2)自己试背。3)同桌互背。4)集体背。四、作业: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正确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集体背诵鹿柴;请几名同学背。2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二、知诗人,解诗题。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学生补充介绍有关作者资料。2解诗题。渔者打鱼的人。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鱼的人。三、读

6、诗解意。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出没”的“没”读作“m”,不要读作“mi”。“风波”的“波”读作“b”,不要读作“p”。2自学诗中的生字。(1)区分“渔”“鱼”。(2)“君”字第二笔右边要出头。3齐读江上渔者这首诗。4解词连句知大意。(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往来:来来往往。但;只。美:鲜美。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波:风浪。(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意。一、二句: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三、四句: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6)把四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四、展

7、开想象,悟诗情。1请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想象,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2课堂讨论:(1)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他们有什么不同?(2)从哪儿看出打鱼人的艰辛?(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诗中讲了两种人:吃鱼人和打鱼人。吃鱼人只爱鲈鱼的味道鲜美;打鱼人捕鱼十分艰险。打鱼人为了捕鱼,每天要驾驶着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自身无安全保障。他们的劳动成果是来之不易的。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吃鱼人不知打鱼人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3练习朗读。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

8、没/风波/里。4汇报、评读。5自己试着背诵,同桌互背。6作业:背默古诗江上渔者;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找有关诗人资料。板书设计江上渔者 北宋:范仲淹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2请几名同学背。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二、知诗人,解诗题。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2解诗题。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三、读诗解意。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宿”读作“s”,不要读作“sh”。2自学诗中的生字。(1)区分“暮”“

9、幕”“墓”。(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4解词连句知大意。(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日暮:天色将晚。柴门:树枝做的门。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贫:穷。(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四、展开想象,悟诗情。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

10、听边体会意境。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5练习背诵古诗。(1)自己试着背。(2)同桌互相背。(3)集体背。6作业: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板书设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教案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背诵三首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

11、句的意思,初步掌握每首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鹿柴。教学步骤:(一)导入“柴”的读音是“zhi”,鹿柴是地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鹿柴。王维,唐代山水诗人的代表之一,他还是画家、音乐家。他的诗以写山水为主,画面感强,对声音敏感是他的诗的特点。鹿柴是王维的辋川集20首中的一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鹿(l))柴 返(f3n)景 复(f))照 青苔(t2i) 2检查自读情况。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空山不见人,但

12、闻人语响”。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2)读整个诗句,说说“但、闻”的意思。但只闻听见。 (3)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与第一句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2)理解两个分句的意思。说说“返景”的意思。“复”的意思。返景阳光斜射进深林。 复又,再。 (3)读全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3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明确:这首诗写的是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4这首诗,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诗人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

13、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四)指导朗读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五)总结1朗读全诗。2背诵古诗。3学习了这首诗,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它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二首古诗。教学步骤:(一)导入(板书)江上渔者,请同学们解释“渔者”是什么意思?明确:指打鱼的人。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八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著作有范文正公集。他写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鲈(l*)鱼君(j

14、&n)子 2检查自读情况。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明确:鲈鱼:鱼名,长江中下游一带出产。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3)学生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自学第二句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理解:君你一叶舟像一片树叶那样的小船。(2)读全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明确: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惊险啊!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读了这首诗,你从中体会到

15、了什么?(四)指导朗读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五)总结 读了这首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三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三首古诗。教学步骤:(一)导入(板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遇到下雪;“宿”:“投宿”;“芙蓉山”山名;“主人”:诗人投宿的人家。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南)人。诗多写身世之叹和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也写反映离乱之作。文笔简淡,意趣闲远,形成冲淡洗练之风格。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相逢(f6ng) 芙(f*)蓉(r$ng)刘长卿(q9ng) 日暮(m))

16、 贫(p0n)穷 犬吠(f8i) 2检查自读情况。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什么意思?(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用学习前两首诗的方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明确:这首诗写的是天晚了,寒冷的白雪覆盖着破烂的茅屋。听到外面木栅栏门旁的狗叫声,原来是主人冒着风雪,连夜赶回来了。 2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解疑。 3这首古诗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四)指导朗读(五)总结教案点评:初读中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过看图、读诗句,整体感知每句诗的大意。学习理解诗句、诗意时能抓住重点字,感情朗读等体会古诗韵律、语言,想象诗中的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背诵以达到语言的积累。22

17、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1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请一名同学指出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2同学们交流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二、教师范读课文。三、自学生字,并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海参”的“参”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shn”,不要读成“cn”。“划动”的“划”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hu”,不要读成“hu”。“瑰丽”的“瑰”正确读音应是“gu”,不要读成“gu”。“富饶”的“饶”

18、正确读音应是“ro”,不要读成“no”。建议: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威”半包围结构,里边“女”字上面的小横不要丢掉。“武”字的倒数第一笔是“丶”,倒数第二笔是“ ”,不要多加“ ”。“插”左右结构,右下角“白”字里边的横要断开。“粪”上下结构,上边最后一笔是“ ”,下边最后一笔是“丶”。 建议:可采用识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作巩固练习。峡( ) 滩( ) 义( ) 设( )狭( ) 摊( ) 意( ) 没( )防( ) 哨( ) 饶( ) 料( )纺( ) 稍( ) 浇( ) 科( )3生字中部首难确定的有:甲(查“丨”部) 威(查“戈”部) 武(查

19、“一”部) 必(查“心”部)将(查“ ”部)4理解词义。富饶:形容物产很多。(饶:富足,多。)蠕动: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联系本文内容,指海参没有脚,靠肌肉收缩行动,因此是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庞大:极大。本文指海龟很大,一般都在上百公斤。威武:威风,勇猛的样子。绽开:裂开的意思。“像绽开的花朵”就是像开放的花朵。栖息:本文指鸟类停留、休息。海防前哨:课文中指西沙群岛在海防中处于前哨的重要地位。守卫:防守保卫。建设: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颜色繁多。瑰丽无比:奇特的美,没有什么能相比。千奇百怪:指贝壳的形状各式各样。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五、作业:生字、词,读书三遍。第

20、二课时教学目的: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能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以游客身份,激趣导入。1同学们,昨天我刚从西沙群岛回来,那里真美,站在海边,我放眼海面,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我穿上潜水衣潜入海底,看见了千姿百态的大龙虾,数不清的鱼种类繁多,在身边来回穿梭,真是奇妙;漫步沙滩,那捡不完的贝壳奇形怪状,美丽极了,而且,我还和庞大的海龟合了张影呢!登上海岛,各种各样的海鸟有的在飞,有的在树枝上叫,遍地都是鸟鸡。西沙群岛真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啊!2快速读文,自主定向。游览中我们重点观看了海水,海中什么样?海水太美了!其实西沙群岛不仅风景优美,物产也十分丰富。课文3、4、5、6自

21、然段具体地描写了那里丰富的物产,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二、自主读书,提高能力。说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我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整个环节围绕学生的自主读书,质疑研讨中展开,变“学会”为“会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一)自读感悟。学生选择第4自然段的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授之以渔。1轻声读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一簇族”、“周身”、“飘飘摇摇”、“一半是水,一半是鱼”)2学

22、生再读文,小组尝试解疑,同时归纳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板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一半是水,一半是鱼”。(1)指名读13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中体会到鱼很多。)(2)放课件一:配有音乐的海底世界。请同学们欣赏画面,然后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鱼多。(3)发散练习: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海底中还有哪些鱼。当学生说到哪种鱼时,投影放大哪条鱼,请大家一起看,他是否把描述的这条鱼的特点抓准,用的词是否准确。(4)小结:“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是什么意思? (鱼多,多得数不清。)我们联系上面的三句话读懂了它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说一说这自然段的意思。(这自然段主要说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

23、常多。)板书:联系上文(二)自读尝试。1指名读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不理解的词语。2学生再读这自然段,边读边尝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组内可以互相交流。(如:“栖息”、“鸟的天下”等)3学生讨论归纳汇报:我们联系后面两句话读懂了“鸟的天下”,并且知道了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板书:联系下文(三)自读运用。1学生自己归纳学习方法:(1)划出不理解的词语。(2)读书理解,组内质疑、答疑。2自学其它自然段内容,汇报形式自选(朗读、讲故事、表演)。通过汇报,学生理解了“绽开”、“威武”、“有趣”等词语的意思。3学生总结方法:联系句子我们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三、师生共同归纳理解词语

24、的方法。1联系上文。2联系下文。3联系句子。四、作业: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抄在积累本上。2从课外书中任选一段尝试理解词语。板书设计22富饶的西沙群岛抓重点悟方法一半是水,一半鱼 联系上文鸟的天下 联系下文绽开 威武 有趣 联系句子(教案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整体感知

25、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在黑板上悬挂中国地图,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默读26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的?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明确:海水、海底、海滩、海岛2学习第2自然段。(1)默读: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海水都有哪些颜色?设问:仅仅颜色多就叫五光十色吗?通过与“五颜六色”进

26、行比较,体会“五光十色”中的“光”的意思。准确理解:五光十色:这里指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缤纷、鲜艳明亮。瑰丽无比: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3)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 结合学生回答画简笔画 (4)说话训练。 找学生指图说说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 (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2西沙群岛的海底、海滩、海岛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读并思考:这一段共几句话?介绍了哪几种物产? 明确:珊瑚、海参、大龙虾 (2)逐句理解:启发学生重点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美丽、各种各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 (3)朗读第3自然段。 自由分句读:这一段写了哪些动物的怎样的特点?(引导同生由部分到整体,为概括自然段主要意思做好铺垫) 小结内容:这一段写西沙群岛的海底是_,有_,有_。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