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圆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953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圆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圆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圆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圆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圆的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圆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圆的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圆的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圆的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一册)

 

新城大街小学

2012.8

胡玉珍

 

全册教材分析及教学总体设想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

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

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

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

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

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操练。

具体表现如下:

1.在数与代数中,重视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及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2.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在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探索中,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统计的学习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认识复式统计图,并从图中尽可能多次获取信息。

4.学生在从事专题性的活动时,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第二学段(4~6年级)课程标准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

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将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四、综合应用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上册教学进度表(2012.8)

周次

日期

内容

备注

1

8.20~8.24

一圆1.圆的认识

(一)2.圆的认识3.欣赏与设计

5

2

8.27~8.31

1.圆的周长2.数学阅读:

圆周率的历史  3.圆的面积

5

3

9.3~9.7

1.圆的面积  2.练习一  3.机动

5

4

9.10~9.14

二、百分数的认识1.百分数应用

(一)  2.百分数应用

(二)3.百分数应用(三)

5

5

9.17~9.21

1.百分数应用(四)  2..练习二  3.机动

5

6

9.24~9.29

美丽的大自然②卖火柴的小女孩③机动①

5

7

9.30~10.7

十一放假

国庆节

8

10.8~10.12

三、图形的变换1.图形的变换 2.图案设计  3.数学欣赏 4.机动

5

9

10.15~10.19

1.整理与复习

(一) 2.数学与体育:

比赛场次3.起跑线

5

10

10.22~10.26

1.数学与体育:

营养配餐 2.生活中的比(比的意义)

5

11

10.29~11.2

四、比的认识1.比的化简 2. 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5

12

11.5~11.9

1.练习三  2.机动

5

13

11.12~11.16

五、统计1.复式条形统计图2.复式折线统计图机动

5

14

11.19~11.23

1.练习四 2.整理与复习

(二)

5

15

11.26~11.30

1.生活中的数:

数据世界、数字的用处 2.正负数

(一)

5

16

12.3~12.7

1.生活中的数:

正负数

(二)六、观察物体

2.搭一搭  观察的范围

5

17

12.10~12.14

1看图找关系:

足球场内的声音成员之间的关系2.机动

 5

18

12.17~12.21

期末复习

 5

第一单元圆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单元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2、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规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圆的认识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2.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3、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掌握圆的特征,知道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

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图形并分类。

出示三角形、长方形、六边形、平行四边形、圆。

二、观察思考

1.课件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一些小朋友像图中这样站立进行套圈游戏,比谁能套中小旗。

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

2.课件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

为什么?

得到:

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

学生想到圆后,课件出示第三幅图,提问:

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

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

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

1.动手试一试。

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

学生动手画圆。

谁能展示你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2.思考:

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

三、认一认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

强调:

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四、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想:

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

直径呢?

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五、应用提高

讨论:

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

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

(一)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2.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培养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的进一步体会。

教学难点:

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研究各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

教学方法:

观察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

2.按下列要求画圆。

(1)以点A为圆心画一个圆。

(2)画一个圆,使所画的圆经过这个点A。

(3)画一个圆,使A点为圆心,半径为2厘米。

3.举出生活中看到圆的例子。

二、新课探究

1.问题: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2.小组讨论探究策略。

3.学生动手探究,分别用硬纸板做成圆、正方形、椭圆形。

把各种图形的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想办法描出来。

4.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好发言,在全班交流。

5.出示课件,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而其它图形不具有这个特点。

三、拓展应用

1、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画一个圆。

2、画一个半径1.5厘米的圆。

四、课后延伸

你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吗?

1、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呢?

2、人们在围观是,为什么会自然地围成圆形呢?

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圆,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

(二)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培养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

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

他很快找出来了。

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二、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

理解圆的对称性。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

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

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

(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4条对称轴;长方形,2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3条对称轴;圆,无数条对称轴;

四、课堂小结

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

(二)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2.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情景陶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探究新知

1.创作圆。

学生在准备好的纸上作圆,方法工具不限。

同时教师课件演示一两种作圆的过程方法,以启迪学生。

2.学生完成后我会提问。

你是用怎样的方法画的?

在学生作答间做出科学的评语“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请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

3.学生探索。

播放课件--以半径旋转并标有直径的圆,请学生观察分析并且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

总结:

圆的半径在旋转中,与圆的直径重合时,半径只有直径的一半,由此得出:

r=d/2,d=2r给答对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呢?

为什么?

三、知识拓展

1、根据条件求半径或直径。

(单位:

厘米)

r=2,d=;d=5,r=;r=0.6,d=;r=1.8,d=;d=8.32,r=

2.量一量。

(1)1元硬币的直径是()毫米。

(2)把这个1元硬币任意旋转一个角度后,它的直径长会改变吗?

教学反思:

 

欣赏与设计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点。

3、发展感受图案的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方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看一看。

课件出示

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案组成的?

经过了哪些

变化?

  2.涂一涂。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准备怎样涂?

涂出来会是什么样子?

  3.展示交流。

  4.书中第2题方法同上。

  5.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再让学生说说设计方案。

最后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物品中和标志的设计。

  6.总结。

二、看一看    

三、展示交流

做一做。

请你用圆规设计一幅你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介绍圆周率的研究史实,向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的模型、画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实践引题,揭示课题

  画圆,指导画圆。

二、新授

出示课件:

要为直径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的两块圆镜镶边框,边框的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镜框厚度忽略不计)

 1.按课本P11问题中的插图和讨论题,分4人小组进行讨论。

 2.出示P11活动中铁丝围成的圆,求它的周长,有什么办法?

 出示一个圆形,求它一周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

在滚时要注意什么?

 

3.分组操作:

用滚动或用绳子绕一周,测绳子长度的方法,分别测出直径是2㎝,3㎝,4㎝,5㎝的圆的周长,填表计算,观察直径与圆周长的关系。

 通过实验认识圆周率。

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汇报观察结果。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

完成表格,观察你发现乐什么?

因此: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πd或C=2πr

4.介绍数学家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三、巩固

1、请生复述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求出两个圆镜边框的长度。

3.14*5=15.7(厘米)

3.14*8=25.12(厘米)

四、总结。

教学反思;

 

圆周长公式的应用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关系,熟记r=、d=2r、C=2πr、C=πd等公式。

2.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关系,熟记r=、d=2r、C=2πr、C=πd等公式。

教学难点:

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启发提问:

要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必须知道什么?

2.小黑板出示练习。

先问:

要求所画圆的半径分别为3.5㎝、2㎝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几?

要求圆直径为5㎝呢?

要求圆周长为18.84㎝呢?

然后指名板演,其余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做好后,让板演者说说解答思路。

在学生讲思路的同时相应地在黑板上写出r=、r=、d=2r、d=、C=2πr、C=πd、等公式。

最后指出“C”表示的是什么长度?

3.思考:

什么决定圆的大小?

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二、新授

课件出示

1.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间的关系的强化练习。

 2.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P12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汽车车轮的半径为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

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2、填表。

半径/cm

直径/cm

圆的周长/cm

3.5

12

9.42

四、作业

教学反思:

 

补充练习第

(一)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牢固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

2.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牢固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示课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2.周长公式C=2πr、C=πd。

 3.背诵3.14的2倍到9倍的值。

二、展开

1.补充练习。

课件出示

先让学生自己画图,帮助自己搞懂圆的直径=正方形边长,然后使学生能求出半径,算式是100÷4÷2=12.5(㎜);最后还可以让学生算算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花坛的周长是62.8米,你能求出这个圆形花坛的直径吗?

3、有一个一面靠墙,另一面用竹篱笆围成的半圆形养鸡场,这个半圆的直径为6米,篱笆长多少米?

4、有一个半圆,你能利用圆规把这个圆画完整吗?

试一试,并求出整个圆的周长。

三、总结

教学反思:

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第9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学生分小组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有关圆周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阅读教材,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历史。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可以讨论,请教老师。

2、师生共同梳理出圆周率的发展历史

(1)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圆周率。

(2)用正多边形逼近圆求出圆周率近似值3.14。

(3)祖冲之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4)人们一直在不断对计算圆周率展开探索,产生了不少方法。

图中呈现的是著名的“蒲丰投针试验”,是利用概率的方法计算圆周率。

(5)介绍了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导致了计算方面的根本革命,以此带来的计算圆周率的突破进展,并说明了计算圆周率的值的一个作用,可以用来检验计算机的性能。

二、学生分组汇报收集有关圆周率的知识。

三、教师视情况补充一些有关知识。

四、学生交流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