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基本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842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ET基本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PET基本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PET基本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PET基本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PET基本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ET基本资料.docx

《PET基本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ET基本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ET基本资料.docx

PET基本资料

PET基本资料:

英文全名:

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中文名称:

聚对苯二甲二乙酯

结  构:

     

颜  色:

白色  

特性:

1.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及光泽度,符合食品安全性标准,并可回收处理。

2.可抽丝加工作成聚酯丝,应用于纺纤工业。

3.刚性佳、强度高,但高热若有水气会产生水解作用,使物性及机械下降、表面产生雾化现象。

4.二氧化碳(碳酸饮料瓶)、氧气的阻隔性佳。

5.耐有机溶剂、油、弱酸,但不耐碱。

 

机械特性

密度:

1.4g/cm3

拉伸强度:

45MPa

抗裂伸长率:

350%

硬度:

130(RockwellM)

吸水率:

90%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聚合物。

英文缩写为PET,主要用于制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中国商品名为涤纶)。

这种纤维强度高,其织物穿著性能良好,目前是合成纤维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1980年世界产量约510万吨,占世界合成纤维总产量的49%

性质分子结构的高度对称性和对亚链的刚性,使此聚合物具有高结晶度、高熔融温度和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特点,熔融温度为257~265℃;它的密度随着结晶度的增加而增加,非晶态的密度为1.33克/厘米^3,拉伸后由于提高了结晶度,纤维的密度为1.38~1.41克/厘米^3,从X射线研究,计算出完整结晶体的密度为1.463克/厘米^3。

非晶态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为67℃;结晶聚合物为81℃。

聚合物的熔化热为113~122焦/克,比热容为1.1~1.4焦/(克.开),介电常数为3.0~3.8,比电阻为10^1110^14欧.厘米。

PET不溶于普通溶剂,只溶于某些腐蚀性较强的有机溶剂如苯酚、邻酚、间甲酚、三的混合溶剂,PET纤维对弱酸、弱碱稳定。

应用主要做合成纤维的原料。

短纤维可与棉花、羊毛、麻混纺,制成服装用纺织品或室内装饰用布;长丝可做服装用丝或工业用丝,如用于滤布、轮胎帘子线、降落伞、输送带、安全带等。

薄膜可作片基,用于感光胶片、录音磁带。

注射模塑件可做包装容器。

 

热物性质

负载挠曲温度:

76℃

融点:

245℃

 

成形加工性

黏度表现:

黏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减少。

shearrate

温度变化范围

黏度变化情形(g/cm.sec)

5*10^1

270→290℃

5.100*10^3→2.379*10^3

5*10^2

270→290℃

2.752*10^3→1.804*10^3

5*10^3

270→290℃

2.330*10^3→6.864*10^2

射出成型温度:

270~310℃

射出成型压力:

700~1400kg/cm2

成形收缩率:

0.2%

模具温度:

130~150℃

 

用途说明

机械方面 :

工业纤维、光盘基材、透明板材、绝缘材、电容器、电缆包覆、冰箱内衬。

建筑方面 :

窗隔热贴纸、百叶窗片、屋顶绝缘材、浴室照明器具。

日用品方面:

保特瓶、化妆品容器、地毯、纺织纤维、耐热餐盘、发泡板材、底片、IC卡、运动器材、投影片。

  

加工问题处理方法

成型品变形

  1.成形条件:

缩短成形周期、调整模温分布平均、缩短保压时间、增加冷却时间、增加塑料供给量。

  2.模具方面:

成品肉厚均一、增加脱模斜度、设计更改补强肋、调整流道设计。

  3.其它方法:

成型后使用矫正治具。

表面变色

  1.成型条件:

降低成形温度、降低射出压力、缩短成形周期。

  2.模具方面:

增设排气装置、增大浇口尺寸。

  3.其它方法:

塑料烘干时温度不宜过高、减少二次料比例。

表面雾化

  1.成型条件:

降低射出速度、提高模具温度、减少塑料滞留料管时间。

  2.模具方面:

提高表面精度、表面避免沾染挥发性物质。

  3.其它方法:

塑料确实烘干。

 

PET流变性质暨热物性质

一、流变性质

黏度(viscosity)是一种流对流体所产生抵抗的指针。

在牛顿黏度定律中,黏度的定义为:

  对牛顿流体而言(例如:

水),黏度为一常数。

然而,对高分子熔液来说,黏度却随其分子受到剪应变率的增加而减少,此种现象,称为高分子的「剪稀薄特性(ShearThinning)」。

  为何高分子黏度会随剪应变率的增加而减少?

这是由于高分子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分子链以随机(random)方式缠在一起,此时高分子对流动的抵抗较大,同时高分子也会呈现较大的黏度。

但随着剪应变率逐渐增大,高分子链间排列趋于整齐,使原来缠在一起高分子渐渐的呈现较规则的排列方向,其对流动的抵抗降低,同时黏度也相对降低。

  塑料成型时,皆是在加热的环境下做测试,故了解塑料在加工时的黏度表现,是有其必要的,因为黏度越高,流动的阻力越大,流动也越困难。

欲量测黏度,可选择使用毛细管流变仪(CAPILLARYVISCOMETER)、旋转型流变仪(ROTATIONALVISCOMETER)来进行量测,量测范围参照图

(二)。

(一)剪切黏度对剪切率作图

 

  图

(一),为毛细管流变仪所量测剪切黏度对剪切率作图。

由曲线观察可知黏度(Y轴,viscosity)随着剪切率(X轴,shearrate)增加而变小;同时也可看出黏度也随着温度的增加(270℃→290℃)而下降。

但由曲线的观察却可知道此塑料对温度较为敏感,温度由290℃→270℃其黏度(每条曲线相隔10℃,三条的曲线已有显著偏离)改变大。

 

 图

(二)不同的流变仪黏度量测范围

 

 

二、热物性质

塑料的热物性质可区分为:

  1.容积性质(Volumetricproperties):

比容(Specificvolume)、密度(Density)及PVT关系

  2.热卡性质(Calorimetricproperties):

比热(Specificheat)、热传导系数(Thermalconductivity)、熔化热                (Heatoffusion)、结晶热(Heatofcrystallization)

  3.转移温度(Transitiontemperature):

玻璃转移温度(Glasstransitiontemperature)、熔点(meltingpoint)

  当聚合物在玻璃转移温度(Tg)时,会由较高温时所呈现的橡胶态,转至低温呈现出似玻璃既硬又易脆的性质。

结晶性(Crystalline)聚合物,由于具备晶格结构,即其高分子链排列有固定样式(结晶过程中高分子链排入结晶格子中),在发生相变化时,必须突破结构的能量障壁,才能使晶格结构崩溃,因此结晶性塑料具有明显的相转移温度及潜热值。

一般来说,官能基小、结构简单的分子,较易形成结晶性聚合物。

而实际上没有完全结晶的聚合物存在,微观上必有分子排列不均的非结晶区域,所以玻璃转移点是聚合物在使用上相当重要的一个指针,事实上聚合物会呈现塑料态或橡胶态全视Tg与当时使用时的温度而定。

    Tuse>Tg→橡胶态如:

室温(25℃)>橡胶(Tg=-67℃)∴轮胎在常温下呈现弹性。

    Tuse

室温(25℃)<聚笨乙烯(Tg=105℃)∴原子笔外壳呈现刚性。

  可使用热差扫描热卡计(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er,DSC)来测试聚合物的热性质。

其基本原理为样品与参考物维持相同的温度及升温速率,由于样本和参考物所吸收的能量会有差异,所以当感热器感应到有温度差时,加热器会对较冷者加热到二者温度相等,此时仪器会记录补偿样品吸热或放热反应所损失或增加之热量(即样品产生吸热反应时,加热器提供热量于样品;样品产生放热反应时,加热器提供热量于参考物,使二者的温度差为零),并于DSC的图形上表达出来,再藉由热力学的推导应用来分析聚合物的Tg、Tm、Cp(HeatCapacity,热容量,将单位塑料温度提高一度所须的热量)、熔化热(HeatofFusion,单位塑料由固态熔化至液态所需的热量)、结晶热(HeatofCrystallization,结晶性塑料在结晶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等相关的热物性质。

图(三)比热对温度作图 

  图(三),为DSC所量测再经由方程式运算所得比热对温度的作图。

由曲线观察可知此塑料熔点(Tm)约在245℃附近。

比容与密度互为倒数关系,塑料的比容会随着相的状态、温度、压力而有所不同。

图(四),依自由体积理论来看,塑料在低温时,分子链彼此聚集较为紧密,其自由体积(Vfree)较小,即比容较小;塑料在高温时,提供分子链足够的能量活动,其自由体积(Vfree)较大,即比容较大。

温度高低不同,影响比容的差异,会使塑料在成型后产生收缩。

 

图(四)低温及高温时自由体积示意图

  由于结晶性塑料,分子链排列较为致密整齐,在低温时链节只有在平衡位置上有小范围的振动,必须温度上升提供足够的能量破坏结晶排列,才会有移动、转动、滑动的现象产生。

尤其在玻璃转移点以上时,分子运动更加自由,比容会明显上升,可在比容对温度的作图上(固定压力值)看见明显的转折点。

相对于非晶质(amorphous)塑料则不会有如此明显的转折。

 

图(五)比容对温度作图 

  图(五),为PVT-100(压力-体积-温度量测仪)所量测比容对温度作图,由曲线观察在熔点245℃附近,有明显的二次转折的现象,可得知本塑料为结晶性塑料。

随着温度的冷却(300℃→40℃),比容会降低;压力的增加(0Mpa→120MPa),比容也会降低,由其比容在熔点附近会有相当显著的改变。

 

PET基本规格性质

性质

O-PET

PC

PMMA

COC

物理性质

比重(g/cm3)

1.27

1.19

1.19

1.08

吸水率(%)

0.4

0.4

2

0.4

成形收缩率(%)

0.68

0.62

0.5~0.7

0.6~0.8

机械性质

抗拉强度(kgf/cm2)

670

450

730

750

抗拉伸长率(%)

15

3~24

5

16

冲击强度(kg.c,/cm2)

4.4

6

1

2

Rockwell硬度

66

43

95

126

热物性质

热变形温度(℃)(18.5kgf/cm2)

114

130

90

164

玻璃转移点温度(℃)

125

150

93

171

光学性质

折射率

1.62

1.58

1.49

1.51

透光率(%)

90

89

93

91

复屈折(nm)

<20

60

<20

<20

               (本表节录自参考文献15)

(一)

  聚对苯二甲二乙酯(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本身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及光泽度,且符合容器安全性标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透明容器,并可回收处理再应用。

由于塑料原料本身为石油的副产物,节约能源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课题,有效率的执行环保回收工作是人人都应尽的义务。

而塑料的回收在现阶段发展已有一定成果,尤其是PET的回收(即常见的保特瓶原料),在各个连锁便利商店皆设置有回收点,且可抵换”回收奬励金0.5元”,更加强民众回收的意愿,可算是现阶段相当具有成效的废塑料回收类。

回收后的PET经过处理,可用来制造于非食品卫生的产品,如地毯、玩具、鞋子、衣物等等。

  PET经过延伸加工制程,可大大的提高其强度及结晶度,如用于纺织工业的聚酯纤维、胶卷和录像带中的薄膜、或经由吹气成型而达延伸作用的包装瓶类等等。

由于结晶度的提升在容器应用上可有效的提高阻气性,防止气体的渗入或逸散(渗入会使内装的食品腐坏;而像可乐类的碳酸饮料则不希望其内的二氧化碳逸散)。

新的制程方法有以共射出成型的方式生产具有多层材质的瓶子,将具有阻气作用的的材质与PET一同成型成多层的瓶子(PET/阻气材质/PET/阻气材质/PET),更可有效的延长食品保存期限。

  在光学的应用上,具有高透光率、高折射率、低复屈折的O-PET(参考文献15)亦被开发出来,由于其对于DVD的读取光源(蓝光400nm)有良好的透光效果,使其应用于新一代的光盘基材也正在积极的研发中。

(一)为各种具有透明性质塑料的特性,虽然O-PET在表上所列出的光学性质不是极端具有优势,但在价格的考量上,由于O-PET是以PET为基材生产,故在成本的考量上的确是极具竞争力的。

  PET现今的发展不仅只限于传统的用途,和他种塑料混合而提高其使用上的附加价值也是逐步的被研究开发,但不限于在功能上的加强,也同步考虑其能够回收再利用,相信对于能源的节约、环境的改善,有绝对的帮助和必要。

参考文献

1.伊保内贒着,洪荣哲译,”实用塑料学”,全华科技,1993。

2.吴俊煌着,”塑料射出成形模具设计”,复文书局,1995。

3.张荣语编,”射出成型模具设计-模具设计”,高立图书公司,1995。

4.李育德、颜文义、庄祖煌编着,”聚合物物性”,高立图书公司,1988。

5.刘士荣,”塑料信息-塑料流变特性与应用”,财团法人塑料工业技术发展中心,1998。

6.罗学文,”科仪新知-细管流变计”,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精密仪器发展中心,1985。

7.”Moldex专业塑料模流分析软件-技术手册II”,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6。

8.陈崇宪,”DSC原理与聚合物上应用”,1995。

9.陈世安,”直接吹瓶用变性PET”,高分子工业,1996。

10.林志清,”PET射出中空成型加工”,化工技术,1997。

11.欧昆翔,”PET宝特瓶的成型法”,高分子工业,1997。

12.乔明泰,”PET宝特瓶的成型与发展”,高分子工业,1998。

13.高信敬,”高粘度PET新制程技术”,化工信息,1998。

14.高信敬,”PET/TPEE弹性纤维介绍”,化工信息,1999。

15.高信敬,”高粘度PET市场应用之展开”,化工信息,1999。

16.梁文忠,”方兴未艾的PET发泡”,化工信息,1999。

17.吴仁杰,”奈米聚酯复合材料发展现况”,化工信息,1999。

18.”最新工程塑料应用例写真集-PET”,塑料世界,1999。

19.万本儒,”近年来合成PET之锑系触媒效应改进简介”,塑料信息,2001。

20.林志清,”容器”,塑料信息,2001。

21.郑武顺、朱孝硕,”PET废塑料分解回收资源化,塑料信息,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