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458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中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6×3分=48分):

1.下列条件的变化:

①增大浓度,②增大压强,③升高温度,④使用催化剂,是因为增加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2L容器中进行,5min内NH3的质量增加了1.7g,则反应速率为(  )

A.ν(H2)=0.03mol•L﹣1•min﹣1B.ν(NH3)=1.7g•L﹣1•min﹣1

C.ν(N2)=0.02mol•L﹣1•min﹣1D.ν(NH3)=0.01mol•L﹣1•min﹣1

 

3.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

 

4.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地壳内每加深1km,压强增大约25000~30000kPa.在地壳内SiO2和HF存在以下平衡:

SiO2(s)+4HF(g)⇌SiF4(g)+2H2O(g)△H=﹣148.9kJ•mol﹣1

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v正(HF)=v逆(H2O)B.v正(H2O)=2v逆(SiF4)

C.SiO2的质量保持不变D.容器内压强不变

 

5.亚硝酸(HNO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当亚硝酸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

A.N2B.N2O3C.NH3D.NO2

 

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强酸性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  )

A.K+、Na+、MnO4﹣、SO42﹣B.K+、Na+、CO32﹣、Cl﹣

C.Mg2+、NH4+、Cl﹣、NO3﹣D.Ba2+、K+、OH﹣、SO42﹣

 

7.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其简单离子X+、Y3+、Z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

Y>X>ZB.碱性:

XOH>Y(OH)3

C.单质的还原性:

X>YD.离子半径:

X+>Y3+>Z2﹣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N2+3H2⇌2NH3,若将平衡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产生的结果是(  )

A.平衡不移动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9.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2Y(g)⇌2Z(g),下列说法中:

①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②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③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

2:

2,

④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能判断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0.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

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1.对于反应A+B﹣→C,如果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为原来的3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20%需要54min;将温度提高到40℃,完成反应的20%需要的时间为(  )

A.2minB.3minC.6minD.9min

 

12.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①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②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③氯水宜保存在低温、避光条件下

④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加入过量的空气.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全部

 

13.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质量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并达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a%,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

A.等于a%B.大于a%C.小于a%D.无法判断

 

14.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起始浓度甲乙丙

c(H2)/mol/L0.0100.0200.020

c(CO2)/mol/L0.0100.0100.020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mol/L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15.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

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

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A.33%B.40%C.50%D.67%

 

16.在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A(g)+3B(g)

2C(g)(△H<0),

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Ⅰ阶段用C表示的平衡前的反应速率v(C)=0.1mol/(L•S)

B.第Ⅱ阶段中B的平衡转化率αⅡ(B)为0.019

C.第Ⅰ阶段的平衡常数KⅠ与第Ⅱ阶段平衡常数KⅡ的大小关系是:

KⅠ<KⅡ

D.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可能采取的措施是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

 

 

二、非选择题:

17.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可逆反应:

A(g)+B(g)⇌xC(g)的生成物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

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的情况,则      曲线表示无催化剂时的情况(填字母,下同);

(2)若乙图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分别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和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平衡混合气体中充入惰性气体后的情况,则      曲线表示恒温恒容的情况;

(3)根据丙图可以判断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      热反应(填“吸”或“放”),计量数x的值      (填取值范围);判断的依据分别是      .

 

18.(10分)(2015秋•宜昌月考)已知A﹣K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D为金属单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及其他部分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CO2的电子式为      .

(2)G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J,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

(3)向F中通入足量CO2生成K的离子方程式      .

(4)E到F的离子方程式      .

(5)检验J溶液中阳离子的方法是      .

 

19.(11分)(2014春•天门校级期中)

(1)如图1,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①B中S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Sn极附近溶液的pH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C中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2)如图2是甲烷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池的负极是      (填“a”或“b”),该极的电极反应是:

      .

②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11分)(2015秋•宜昌月考)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于一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内进行下列反应:

2SO2(g)+O2(g)⇌2SO3(g)△H=﹣190kJ•mol﹣1

(1)该反应500℃时的平衡常数      450℃时的平衡常数(填“>”、“<”或“=”).

(2)450℃时,在一2L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化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

(3)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加了催化剂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D.增加SO3物质的量

(4)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d.升高温度

(5)利用图中数据计算450℃时反应进行至15min时,SO2的平衡转化率为:

      .

(6)450℃时,另一2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测得某时刻各物质的量如下:

n(SO2)=0.4mol,n(O2)=0.2mol,n(SO3)=0.8mol,则此时该反应向      进行(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处于平衡状态”).

 

21.(14分)(2010•湖北)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      ;      .

③      ;      .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      ;

(3)该反应的△H      0,其判断理由是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实验②:

vB=      

实验③:

vc=      .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中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6×3分=48分):

1.下列条件的变化:

①增大浓度,②增大压强,③升高温度,④使用催化剂,是因为增加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

升高、加压、增大浓度、使用催化剂,只有温度、催化剂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

解答:

解:

①增加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数目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不选;

②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目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不选;

③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故选;

④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故选;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活化分子数目与百分数的差别,明确温度、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2L容器中进行,5min内NH3的质量增加了1.7g,则反应速率为(  )

A.ν(H2)=0.03mol•L﹣1•min﹣1B.ν(NH3)=1.7g•L﹣1•min﹣1

C.ν(N2)=0.02mol•L﹣1•min﹣1D.ν(NH3)=0.01mol•L﹣1•min﹣1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

先根据质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氨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计算氢气、氮气的速率.

解答:

解:

n(NH3)=

=

=0.1mol,v(NH3)=

mol/(L•min)=

=0.01mol/(L•min).

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v(N2)=0.005mol/(L•min);

v(H2)=0.015mol/(L•min).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根据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是解本题的关键.

 

3.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

考点:

真题集萃;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平衡常数K是温度的函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平衡常数K值一定,温度发生变化,平衡常数K值也发生变化.

解答:

解: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压强等.

A.K值只与温度有关,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K值不变,平衡向右移动,故A正确;

B.K值是温度的函数,K值变化,说明温度发生了改变,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B正确;

C.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平衡向右移动,但K值只与温度有关,故K值不变,故C正确;

D.若是改变浓度或压强使平衡发生移动,而温度不变,则K值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平衡常数与平衡移动的关系,难度不大.要注意平衡常数K是温度的函数,只与温度有关.

 

4.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地壳内每加深1km,压强增大约25000~30000kPa.在地壳内SiO2和HF存在以下平衡:

SiO2(s)+4HF(g)⇌SiF4(g)+2H2O(g)△H=﹣148.9kJ•mol﹣1

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v正(HF)=v逆(H2O)B.v正(H2O)=2v逆(SiF4)

C.SiO2的质量保持不变D.容器内压强不变

考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

建立平衡的标志有两个: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据此答题.

解答:

解:

A、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有v正(HF)=2v逆(H2O),故A错误;

B、v正(H2O)=2v逆(SiF4)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质量不再变化,故C正确;

D、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同,所以容器内压强不变,说明各组分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题目难度不大.

 

5.亚硝酸(HNO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当亚硝酸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

A.N2B.N2O3C.NH3D.NO2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

亚硝酸(HNO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当它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时,N元素的化合价应降低,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

亚硝酸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当它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时,N元素的化合价应降低,

A.N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可能为亚硝酸的还原产物,故A选;

B.N2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不会是亚硝酸的还原产物,故B不选;

C.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能为亚硝酸的还原产物,故C选;

D.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不会是亚硝酸的还原产物,故D不选;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氧化剂中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时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强酸性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  )

A.K+、Na+、MnO4﹣、SO42﹣B.K+、Na+、CO32﹣、Cl﹣

C.Mg2+、NH4+、Cl﹣、NO3﹣D.Ba2+、K+、OH﹣、SO42﹣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

酸性溶液中含大量的氢离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则离子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

解答:

解:

A.MnO4﹣为紫色,与无色不符,故A不选;

B.H+、CO32﹣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

C.酸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C选;

D.H+、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及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7.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其简单离子X+、Y3+、Z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

Y>X>ZB.碱性:

XOH>Y(OH)3

C.单质的还原性:

X>YD.离子半径:

X+>Y3+>Z2﹣

考点: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其简单离子X+、Y3+、Z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离子具有2个电子层,故X为Na、Y为Al、Z为O,据此解答.

解答:

解: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其简单离子X+、Y3+、Z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离子具有2个电子层,故X为Na、Y为Al、Z为O,

A.X为Na、Y为Al、Z为O,原子序数:

Al>Na>O,故A正确;

B.金属性Na>Al,故碱性NaOH>Al(OH)3,故B正确;

C.金属性Na>Al,单质的还原性:

Na>Al,故C正确;

D.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Na+>Al3+,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元素周期律等,根据离子结构特点及处于短周期推断元素是关键.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N2+3H2⇌2NH3,若将平衡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产生的结果是(  )

A.平衡不移动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首先分析化学反应的特征,反应前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若将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应缩小体积,增大了压强,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答:

解:

A、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改变压强,平衡发生移动,故A错误;

B、若将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应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正确;

C、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应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

D、浓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因素,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本题难度不大.

 

9.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2Y(g)⇌2Z(g),下列说法中:

①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②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③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

2:

2,

④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能判断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考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

由X(g)+2Y(g)⇌2Z(g)可知,该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等,然后根据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解答:

解:

①反应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改变,所以压强不再变化,故正确;

②反应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改变,是平衡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正确;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与反应的初始物质的量以及反应的转化程度有关,所以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

2:

2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

④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消耗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不能用来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平衡状态的本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常以选择题方式考查.

 

10.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

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解答:

解:

反应2X(g)+Y(g)

2Z(g)有气体参加和生成,且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减小压强时,

A、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A错误;

B、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B错误;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

D、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压强对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明确化学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1.对于反应A+B﹣→C,如果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为原来的3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20%需要54min;将温度提高到40℃,完成反应的20%需要的时间为(  )

A.2minB.3minC.6minD.9min

考点:

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

已知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10℃时,温度升高40℃,反应速率应是10℃的33=27倍,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

已知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10℃时,温度提高到40℃,反应速率应是10℃的33=27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20%需要54min,则温度提高到40℃完成反应的20%需要时间(min)为

=2min,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侧重于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温度升高后速率的变化倍数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

 

12.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①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②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③氯水宜保存在低温、避光条件下

④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加入过量的空气.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全部

考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分析:

勒夏特利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利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的平衡移动无关、与平衡移动无关,则不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

解答:

解:

①存在平衡2NO2(g)⇌N2O4(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