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十问对当前关于中航工业发展战略几个重要问题的解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674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十问对当前关于中航工业发展战略几个重要问题的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战略十问对当前关于中航工业发展战略几个重要问题的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战略十问对当前关于中航工业发展战略几个重要问题的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战略十问对当前关于中航工业发展战略几个重要问题的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战略十问对当前关于中航工业发展战略几个重要问题的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略十问对当前关于中航工业发展战略几个重要问题的解答.docx

《战略十问对当前关于中航工业发展战略几个重要问题的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十问对当前关于中航工业发展战略几个重要问题的解答.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略十问对当前关于中航工业发展战略几个重要问题的解答.docx

战略十问对当前关于中航工业发展战略几个重要问题的解答

《战略十问——对当前关于中航工业发展战略几个重要问题的解答》

按语:

  在中航工业成立一周年之际,集团战略规划部组织的战略研究课题组完成了集团战略研究成果——《战略十问——对当前关于中航工业发展战略几个重要问题的解答》。

去年集团成立之际,集团党组审时度势,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其中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寓意,包含着对变革思想、创新模式、发展路径以及挑战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思考。

一年来,各单位十分重视对战略的学习研究工作,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自觉地推进战略实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样的局面非常好。

《战略十问》从集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全面地研究了集团战略所包含的一些重大关键问题,思维独到,认识深刻,值得全集团在学习实践战略中认真学习借鉴。

聚焦战略谋发展,创新超越上水平。

希望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在学习中,真正认识战略,理解战略,在工作中自觉地推进战略,实践战略,为把我国建设成航空强国而共同努力奋斗!

——林左鸣

一、指引前进的行动纲领

  ——为什么提出“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战略是指引组织前进的行动纲领,它指明组织奋斗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所采取的行动路线。

2008年11月6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

中航工业)正式成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经过集体的深思熟虑、反复酝酿,审时度势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即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圈,努力实现集团核心竞争力从资本、技术、管理的老“三位一体”,向品牌价值塑造、商业模式创新、集成网络构建的新“三位一体”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挑战收入万亿的奋斗目标。

  “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是中航工业正式表述出来的对于未来发展坚定信奉、严格坚持的原则与意见的概要,是指引中航工业前进的行动纲领。

中航工业聚焦“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谋发展,以阳光心态、责任人生、魅力人格迎接挑战,踏上建设新航空、大航空、强航空的伟大征程。

  1、深刻理解“战略”是我们践行战略的基础

  “战略”是一个大家所熟悉的词汇,人们喜欢使用这个词汇,而且有许多人能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这个词汇背后所包含的一整套工具和方法。

但是,“战略”又是一个如此宏大的概念,是一个常思常新的命题。

只有建立对战略的深刻理解,大家才能够站在同一层面上讨论战略,才能更好地践行战略。

战略时空观是我们深刻理解战略的必要理论基础,必须从时空观的角度对战略进行剖析。

  从空间上来看,人们对战略的认识,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很难建立完整的、系统的图景。

每个人或许都能对战略的某一部分有深刻的理解,但同时往往忽视了其余部分的存在。

战略大师明茨伯格提出5P模型从五个维度阐释了战略,即计划、模式、谋略、定位和观念等五个维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系统的观点来理解战略这头“大象”。

  从时间上来看,战略总是在实践中不断演进深化。

人们总是在认真总结以前的实践行动、分析当前的内外环境、预测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战略,而在进一步实践这个战略的过程中不断地反省总结,找出问题与不足,最后加以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战略,促进组织的发展进步。

由此可见,战略不是一次性的行动或结果,而是在较长的时期内对企业进行组织、建构、激励、培育和推动的螺旋向上的过程。

  战略的一个至高境界是实现思想管理。

我们不应把战略仅仅看成是一种管理方法,更应视为一种管理思想:

即从思想管理上去经营企业。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武侯祠的一副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治国治军从思想管理入手的两剂药方——“攻心”和“审势”,发人深省。

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始终把思想创新、思想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

如果只想发生小小的改变,那只需要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如果希望带来跨越式的发展,那就必须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

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大企业几乎都是以文化为纽带、以思想管理为手段迈向卓越之道。

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思想力,思想力又在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心灵的海洋有多宽广,能够把客户、员工、股东的体验和感受汇成心灵的海洋,再用这全新的思想引领客户、员工、股东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

  2.提出“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的背景

  天时、地利、人和,对战略情境的分析是战略研究的起点。

各个企业对所面临的战略情境独一无二的理解,决定了每个企业所采取的独一无二的战略。

  当前,国际竞技场的力量格局和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显著而深刻的变迁。

美国2008年发布的研究报告《2025年的全球趋势:

一个经过改造的世界》中提出:

“就规模、速度和流动方向而言,正在发生的全球财富和经济实力的转移——基本上是从西方到东方——在现代历史上是空前的……与任何别的国家相比,在今后20年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都必将更大。

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25年,中国将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将是首屈一指的军事大国。

”力量格局变化的背后是游戏规则的深层次革新。

托马斯·弗里德曼总结了“三重汇合”的世界发展新趋势:

一是指碾平世界的各因素已汇合成了全球性的、以网络为基础的竞争平台,各要素间可以互补强化;二是指新技术与新经营方式的汇合,单纯的技术进步不足以大幅提高生产率,需要与新经营方式真正联合在一起;三是指随着竞争场地更加“平坦”、更加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有虎视眈眈的新选手加入竞争,“质优价廉”的标准在不断提升。

在“三重汇合”的冲击下,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所信奉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包含的“资产、技术、管理”等传统核心竞争力要素,已不再能够满足日新月异、风起云涌的现代竞技场要求,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将更多取决于企业的网络合作意识、商业创新意识和以品牌为最直接体现的差异化竞争意识。

  在全球的新一轮角力中,未来战争发展的趋势将由各种兵器之间的对抗,转化为网络化分布式的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能力与能力的对抗。

未来战场上的军种界限将更加模糊,各军种须以在一体化作战空间展开有效军事行动为宗旨,发展能够与其他军种无缝联合与合成的军事能力。

这一轮新军事变革,要求军工企业必须尽快由武器装备供应商转型为军事服务体系供应商,能够提供武器网络(装备能力)中心体系方案的一站式服务。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扩展,军工整合将成为全球趋势,未来各主要军事强国很可能将本国军工产业整合成囊括“陆、海、空、天、电磁”等综合军事对抗平台的巨型军工集团。

  航空工业作为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大影响的“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之花”,成为了世界强国竞逐的重点产业领域。

航空工业具有高门槛、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特点,只有在激烈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在广大全球市场中具备相当销量的少数明星产品,才能实现盈利,帮助企业长期有效地保持市场竞争力。

据相关数据统计,2007~2016年全世界最大的20个防务和航空航天产品项目中,有18个是航空项目,而这18个产品项目就已占据了世界军民用航空产品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

  企业全球化的开拓就是与全球多个区域经济圈融为一体的过程。

企业的全球化拓展,不只是对人才、资本、市场等资源要素的争夺,更关键的是要成为区域经济的“命运共同体”。

纵观世界级企业巨头的成长,都离不开两方面的努力:

一是必须按照各区域经济圈特点实现差异化经营;二是要根据区域竞争优势和成长轨迹来设计在当地的业务发展,实现与区域经济同呼吸、共命运。

在企业社会责任逐步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下,只有实现全球化与本地化的统筹兼顾,才有可能赢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航空工业由于其产业关联度高、科技辐射和技术带动性强的特点,更容易获得区域经济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实现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近年来,国内各区域经济圈掀起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浪潮,发展航空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热点。

外资航空巨头正在纷纷抢滩登陆,沿海发达地区的民间资本也有很高的投入热情,一场对于航空工业的人才、资源、市场的争夺战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

  善谋全局,明察秋毫,才能把握关键,成就大业;善断大势,顺势而为,才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企业要顺势而为,还有赖于对自身组织环境的分析与改造。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在推动军工体制改革,督促军工企业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

可以说,军工体制改革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箭在弦上。

在这一大趋势下,军工企业重大体制改革需要按照建立市场化体制机制的要求,一要调整过去由于备战需要而建立起的分散布局,扭转“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内耗式竞争严重的局面,形成整体合力;二要改变长期以来的以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型号牵引、渠道单一的计划经济投资模式,减少企业躺在“国家投资怀抱”中的依赖性,积极利用社会资金和资本市场来取得商业成功。

归根到底就是必须真正按经济规律办事,按企业发展规律兴企,按市场化取向再造军工。

  只有明确了使命,企业才能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产生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说,中国的崛起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事实。

崛起中的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中国的崛起必须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中国作为正在和平崛起中的世界大国,必须实现富国和强军的有机统一,既不能只富国不强军,国门洞开;更不可能穷兵黩武,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和平与发展仍将是国际形势的主流,军民统筹、协调发展是军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新形势下,中航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特大型国企,把“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作为集团公司存在的价值和依据,作为集团公司必须肩负的根本使命,作为集团公司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基于使命的要求,中航工业的发展不仅仅要落实在为国防服务上,也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上。

中航工业必须要努力做大做强,追求跨越式发展,打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

  3.战略转型是中航工业根据发展需要对自身的再造

  一套成熟企业战略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回顾中航工业的战略历程,当前发展战略形成有其历史延续性以及现实必然性。

  从历史上看,中航工业一直在不断地变革,取得了一定成就。

主要表现为:

着眼于做大、做强,按照价值链延伸不断进行专业化整合,努力打造各种专业化平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掌握了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借助资本市场,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融资能力和经营效率;加快推进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健全责任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考核体系和经营者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国际化开拓,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主动融入世界航空工业。

  但是,中航工业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还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是资源分散、结构不合理、创新基础薄弱,产业链聚合缓慢、全价值链难以构建、没有形成整体竞争力。

二是还未走出一条更加富有效率的军民协调发展的道路。

三是体制不够完善,机制需进一步调整。

由于责权利不统一、不匹配、不明晰,导致内耗式竞争时有发生,同时也没有形成市场化资源配置、开放式发展的新机制。

温家宝总理针对中国航空工业的状况指出:

“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大锅饭体制,必须坚决打破;同国际接轨、有利于集成和激发各方面自主创新活力的新体制、新机制,一定要建立起来”,“航空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为振兴我国航空工业再立新功”。

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中航工业必须以百折不挠的决心和钢铁般的意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才能脱胎换骨、再造辉煌。

  以中国航空工业深刻的体制改革为契机,中航工业实施战略转型,提出“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它是转型升级时期而不是沿着既定路线的战略;它是根据发展需要对自身的再造而不是渐进式革新的战略。

中航工业实施战略转型的主要特征,是从相对封闭走向更加开放,从计划主导走向市场取向。

这是航空工业一次新的思想大解放。

必须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立改革之志,践改革之行,实现成功的战略转型;必须深刻认识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航空产业发展规律、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主动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标,清醒认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做到改革不动摇、发展不懈怠;必须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善于借助世界航空产业这个大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合作,真正融入世界、参与世界竞争;必须积极践行市场化道路,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型,建立与市场和国际接轨的运行机制,彻底破解体制机制难题。

  4.“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指引中航工业踏上跨越式发展的征途

  “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是中航工业多年发展的经验积累,是航空人智慧的结晶,它具有如下重要特点:

发展战略来自于高层领导对过去的实践行动和经验的总结,同时又成为指引我们前进的行动纲领,指引出未来的前行方向;使用了全新的组织架构,即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来支持这个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全维度客户的社会责任概念,即不仅仅是关注有市场交易关系的直接客户,还关注所有从集团发展中分享利益的间接客户,客户的维度将扩张到和企业发展相联系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提出了全价值链的企业联盟,即中航工业拓展大航空领域,价值推陈出新,进行迭代式竞争,提倡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的理念,本质上将会促进航空产业螺旋式的提升和发展;强调了信息和速度对企业的重要性,市场经济,速度为王,时间亦可用来寻租创造财富,把握时间也是把握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以获得新的财富,同时将信息态视作第一资源,作为稳定人才、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第一资源;重视推行EVA管理,将EVA与商业模式创新联系在一起。

  中航工业经过重组整合,在发展战略指引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踏上建设航空工业强国的新征程。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推动伟大的事业不断前进。

展望未来,中航工业将牢牢把握时代赋予的契机,大力推进“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跨越发展,以豪迈的步伐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大集团迈进,用激情、智慧和行动实现航空报国、强军富民!

二矢志不渝的信念追求——为什么要明确“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企业使命

企业使命是企业对自身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承诺,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依据。

“航空报国,强军富民”揭示了中航工业存在的根本目的,确定了中航工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基本范围,形成了评价中航工业发展的基本标准,是中航工业矢志不渝的信念追求。

在“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使命引领下,中航工业提出“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以虔诚的信念履行使命,赢取国家和社会的信赖。

  1、“航空报国,强军富民”是中航工业肩负的神圣使命

  “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作为中航工业肩负的神圣使命,是国家对航空工业的战略定位、中航工业的自身属性、中航工业的历史传承等多方面背景影响的必然结果。

  航空工业是大国的战略支柱,也是大国的竞争焦点,“航空报国,强军富民”是国家赋予中航工业的神圣而艰巨的使命。

航空工业集中发展和应用了大批人类最杰出的科学和技术成就,长期保持着“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之花”的地位。

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水平、国民航空意识、空中军事力量的强弱,都已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国整体实力的象征。

而航空工业具有的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又使之成为大国和准大国才能涉足的领域,在航空工业领域具备全面自主的科技、产业和产品能力已成为真正世界大国的重要标志。

赢得航空工业领域的竞争,是赢得世界政治、军事和经济竞争的最重要前提和最有力支点。

航空工业取得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将极大地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中航工业集国有企业、军工企业、航空企业等多重角色于一身,多重企业身份要求中航工业必须履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使命。

作为国有企业,中航工业一是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国家战略性地位,努力保障国家利益、提升国家地位;二是要回报股东、回报出资人,通过企业经营的良性发展,保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要履行好社会责任,为企业职工谋福祉,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为国家社会尽义务。

作为军工企业,航空工业是国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建设一支强大的空中力量是中航工业义不容辞的首要责任,中航工业必须提高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能力,成为构建我国现代国防力量的重要支柱。

作为航空企业,航空是中航工业的核心业务,中航工业必须提供高性能的航空武器装备,满足国防建设需要,同时大力发展民用航空产业,为民航运输事业做贡献,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实现航空领域的军民统筹、协调发展。

  “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对中航工业有着血脉相承的特殊意义。

与欧美航空先驱更多地出于对征服蓝天的个人向往不同,从冯如到吴大观,中国航空先驱们都有着浓重的报国之情、救国之志。

他们在意识到航空工业对国家的重大战略价值之后,毅然将各自的事业转向了航空工业领域,并从此把“航空报国”作为驱动事业成长的源动力和决定事业方向的指南针。

中国航空工业在一代又一代热爱航空、奉献航空的先辈们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作为几代航空人伟大夙愿的凝练和升华,把40万航空人凝聚到一起,激励着每个航空人在拼搏中奋进,在奋进中拼搏,不断创新图强。

“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挚诚信念,已深深融入了中航工业的血脉之中,成为激励中航工业前进的重要动力。

  2、“航空报国,强军富民”是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使命的表述中,“航空报国”是灵魂、是航空人从业立志的基本信念;“强军”和“富民”是将航空人的报国热忱落到实处的两大核心基石,二者之间也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因而,履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使命,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从整体的角度来一以贯之。

  “航空报国”强调中航工业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发展民族产业、振兴航空工业,表明了中航工业以航空为本的主导产业定位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基本价值诉求,是中航工业兴业图强、实践宏愿的神圣宣言,是引领中航工业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强大信念,是激发中航工业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把“强军”作为“航空报国”的核心基石,是因为服务国防是中国航空工业创建的起始原因,提供满足部队需求的武器和服务是国家赋予中航工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新军事变革的推动下,战争已由各种兵器之间的对抗,转化为网络化分布式的体系对体系的对抗、能力对能力的对抗,这就要求中航工业已不能仅限于狭义的武器装备提供者的角色定位,而要着重于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加强和理顺,承担起提供部队作战能力的新时代重任,为实践“强军”使命做出更大贡献。

“富民”同样是“航空报国”的核心基石。

民用航空同样是中航工业的核心业务领域,大力发展民用航空产业是国家对中航工业的基本要求。

作为尖端科技和工业文明的代表,航空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对于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中航工业可以用发展民品所创造的财富来回报国家、回馈股东、惠及职工,也可以通过发展民品实现业务协同,从而更好地支撑航空产业的发展。

  “强军”与“富民”之间也是统一的,要以融合的视角来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在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上的现实成果。

从古至今,国防建设就不是仅限于直接的“强军”,“富民”对于国防的意义也不言而喻。

《孙子兵法》曰: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意思就是要把自己的国防实力放在民间,让敌人看得到我们的实力,却又抓不住要害,攻无所攻。

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迅速推进,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结合面越来越广泛、融合度越来越深入。

在具有作战周期短、突发性强、消耗量大、前后方模糊等特点的现代战争条件下,国家间的对抗已不仅仅是纯军事体系之间的对抗,更加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全体系对抗,呈现军民一体、前后方一体的趋势。

国家只有以整个经济社会为依托,才能以较先进、低成本的物质技术力量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

对中航工业而言,加强军民融合,就是要把自身业务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产品、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推进产业链分工层次上的军民一体化,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强军”与“富民”使命结合起来。

  以整体的视角来把握“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使命,要求中航工业承担起“五个提供商”的产业定位:

第一,中航工业要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提供商,充分履行做大做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责任,为维护国家利益、增强综合国力、建设航空工业强国贡献力量;第二,中航工业要成为部队作战能力的提供商,坚持“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发展路线,积极开发高新武器装备部队;第三,中航工业要成为国家运输能力的提供商,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民用飞机,发展航空装备修理、维护和保障业务,发展航空运输等运输产业和服务业务;第四,中航工业要成为国家科技实力的提供商,提升航空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带动国民经济相关技术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在共同发展中提升国家科技的整体实力;第五,中航工业要成为高新技术消费品的提供商,密切关注社会消费变化,进入新能源、生物技术、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消费品领域。

  3、“航空报国,强军富民”是中航工业制定发展战略的核心依据

  使命是企业制定战略的核心依据。

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的制定,同样以“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企业使命为核心依据,结合历史轨迹、当前形势以及未来中长期的环境变化趋势提出。

  “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是中航工业扩大对外开放的崭新思路。

追求“两融”,就是要中航工业以更开放的视野来实现与世界航空产业链和区域发展经济圈的互促共赢,化八方之力来实践“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之志。

从资源经营的角度来说,世界航空工业发展至今已形成没有区域市场、只有全球市场的产业规则,如果中航工业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思维,单纯依赖于国家投入,那就很难做大做强、为国家在航空领域争得应有的大国位势,很难使国家对航空工业的投入得到满意的回报。

从能力提升的角度来说,中航工业虽已具备了航空全产业链的框架,但仍存在一些自身长期难以解决的薄弱环节。

通过“两融”,中航工业可以抓住航空国际合作的机会来提升能力、弥补短板;可以在区域经济圈获取资金、信息、人才等战略资源来支撑自身发展,从而为更好地履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使命创造条件。

  “品牌价值塑造、商业模式创新、集成网络构建”是中航工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模式。

更好地实践“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使命需要中航工业以不断提升的企业实力作为后盾。

中航工业提出打造“三新”,实现由老三位一体向新三位一体的转型升级,就是基于对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更高追求,以更加市场化的眼光、更加开放创新的思维,对资本、技术、管理这些基本经营要素进行优化重组,提炼出超越一般竞争的“新三位一体”核心竞争力。

做好“三新”,是中航工业真正成为大国名片,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与国家、社会、合作伙伴和谐共赢的必然选择。

以打造“三新”为努力方向,中航工业才能真正从计划走向市场、从依赖国家走向报效国家,从单一军品模式走向强军富民并举。

  “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