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实习报告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936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资料.docx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工程实习报告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资料.docx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资料

 

辽宁科技学院

实习报告

 

姓名:

孔繁忱学号:

6018112209

系部:

电信学院专业:

通信工程

班级:

通BG122指导教师:

柳明丽王艳莉马志才

实习名称:

认识实习实习时间:

2013.7.8~2013.7.19

实习单位:

通信企业、网络通信实验室

辽宁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评阅教师评阅意见

 

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

年月日

一、实习目的

认识实习是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修实践环节之一,是即将进入学习专业课程之前进行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和所涵盖的企业范围,了解专业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热爱专业、致力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二、实习内容

1、实习时间:

2013.07.8-2013.07.19

2、实习地点:

通信相关企业、网络通信实验室

3、实习内容

(1)现代通信系统概述:

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系统终端设备认识:

了解基本设备的用途;掌握万用表、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学习通信终端实验室的通信终端设备及焊接工艺,认识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工作原理。

(3)通信原理基本设备认识:

了解通信原理,认识通信设备,了解信号的传输过程,学习信号的调制解调基本概念。

了解基本设备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4)GSM系统设备认识:

了解认识GSM系统实验室的基站设备、交换机和控制系统,学习防静电要求等;学习GSM系统的工作工程,对移动通信系统有初步的认识。

3、实习结果

(1)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 

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是刺激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以往那种单一、低效的信息传输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不仅要求所获取的信息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还要求获得信息的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并能对信息系统实现实时、交互控制。

社会与市场的这种需求再加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2、移动通信 

为了实现客户对通信业务种类及数量的需求,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变革后,,又提供了一种能够全球漫游、支持多媒体等数据业务且有足够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既是码分多址技术(CDMA )——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码分多址无线电通信技术是第三代无线电通信技术, 目前已在北美、东南亚和韩国被大规模投入商用。

以前的模拟手机只能在模拟网覆盖地区使用, GSM 手机只能在GSM 网覆盖区使用, 两大系统互不兼容, 造成频率资源的浪费。

采用CDMA 技术的新型手机由于实行的是双模式, 所以无论是数字网, 还是模拟网覆盖的地区, 都能自动转换工作方式, 不但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10~20倍,而且给用户带来方便;二是通话质量高,接近市话效果;三是发射功率在0.1~2000毫瓦之间所以对,人体辐射小。

四是断话率低,保密能力强,因此,倍受用户的青睐。

另外, 低地球轨道卫星开辟了移动通信的新领域, 掀起了卫星全球移动通信的新浪潮。

将多个卫星链接在一起, 把地球天衣无缝地覆盖起来, 由多个蜂窝交换机网, 可连通地球上任何一点, 从而实现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实现“电子地球村”的目标。

 

3、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在空间技术和微波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可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

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正在飞速发展, 卫星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内的新系统不断涌现出来, 归纳起来,分为非同步(含低轨道L EO、中轨道M EO ) 和同步(同步轨道GEO ) 两大类。

以低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具有时延短、路径损耗小、能有效地频率复用、卫星互为备份、抗毁能力强等特点,多星组网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覆盖。

典型的有“铱”系统、“全球星”系统。

以静止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使用卫星少, 卫星静止可实现昼夜通信, 监控卫星系统简单。

这些系统, 正在步入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防化的轨道。

卫星通信还有几项新技术:

小天线地球站——VSAT卫星通信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

随着技术的提高,卫星通信会越来越便捷。

 

4、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是由光运载信号来传输信息的方式。

80 年代以来, 由于光纤通信损耗低, 传输距离长和容量大的优点, 成为电信传输的主要手段。

现在的传输网正向着智能化、数字化传输发展。

数字传输技术正经历着从准同步数字系列、同步数字系列向异步转移模式的发展过程。

同步数字系列结合了同步时分交换技术, 具有强大的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功能,是高速大容量传输系统, 具有光纤带宽宽、在光口实现互联, 横向兼容等特点。

 

光纤通信将是21 世纪初最主要的通信手段之一。

将以异步传输模式作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传输技术采用同步数字系统, 传输主干为光纤, 并辅以卫星通信和微波通信,终端设备采用多媒体技术。

全球将进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全面应用阶段。

21 世纪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新的电子与光子技术, 重点开发全光通信、光孤子通信、密集波分复用、宽带副载波光通信、光量子通信等技术。

这些系统技术将采用1.55Lm 的色散移位单模光纤, 用光放大代替光(电) 中继器, 利用密集小波分复用和光集成收发端机取代常规的光电收发端机。

21 世纪所需的各种通信业务有可能由B-ISDN和光用户环路网, 通过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大楼、光纤到家庭或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来实现。

到那时, 光纤通信技术的整体水平将产生一个重大飞跃。

 

5、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交换正从话音为主走向视听为主, 以单一媒体向多媒体、以点到点走向多点间的通信。

原有的各种通信技术和手段很难满足发展的需要,一种能满足未来通信需求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 ISDN ) 被美国人开发出来了。

它是以光纤为传输媒体, 能实现网络业务可视化、智能化和个人化的高级通信网络。

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能在网络内传送多种业务信息的网络, 如图象、数据、语音等, 宽带业务本质上是多媒体的。

它将在商业和科学领域首先得到应用, 支持局域网远程连接、远程病理诊断、超级计算机接入、高速多媒体数据库查询、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电子交易、电子推销和家庭娱乐等业务。

 在80 年代后期美国提出B - ISDN 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 并都作为未来高科技发展项目。

预计世界上部分国家将在今后的10 年内, 建成信息高速公路, 普及B- ISDN。

所谓“信息高速公路”的标志是:

 建设大量的高速数据传输干线, 组成宽带通信网, 装备智能齐全的交换设施, 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目的是体现真正的信息时代来临,带动众多与信息有关的产业与服务行业, 以振兴全社会的经济。

从整体看, 各国在开发B- ISDN 上都经由三个阶段:

 综合数字网( IND),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 ISDN )。

B- ISDN 可向用户提供宽带可视电话、宽带会议电视、视频音频信息传输业务、高速数字信息、传输业务、高速传真等会话型业务; 可提供宽带可视图文、图象检索、数据检索等电子信函和检索业务;还可提供高清晰度电视、付费电视、文件分配和图象信息分配等分配型业务。

所以,展望21世纪,B-ISDN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6、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再考虑到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具备以下特点:

从点到点通信向多点间通信发展:

传统的点到点间的通信方式,将难以满足未来市场发展的需求,而实现多点间的通信,如电视会议系统等,将是未来通信技术的一大特点。

双(多) 向控制:

通信系统的交互性将表现得更充分,参与通信的任何一方都可发出控制请求并得到系统的响应。

实时性:

随着CPU的运行速度、交换设备的信息转换速度、信源的编解码速度、信道传输速度以及信道容量的提高,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将得到极大提高。

诸如目前可视电话、WWW等服务项目中的静态图象传送,将来很可能被实时动态图象传输所代替。

多元化立体信息的通信:

人类从自然界获得信息靠的是视、听、触、嗅、味觉,而当前的通信系统只能满足人们的视听感觉。

未来市场的需求必定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它提供的信息更接近于自然信息源。

虽然视听感觉已占了人类获取信息量的90%, 但更加全面、更加逼真的信息交流始终是人类追求的更高目标。

因此,未来通信的信息将是包含视、听、触、嗅觉在内的立体信息。

信息再现的仿真化:

通信系统传输的信息在到达目的地后,需要以数据、文本、图象、声音等形式恢复再现。

以目前通信系统中普遍使用的显示器、喇叭等配置,其恢复的视场、声场与真实环境相去甚远。

而近年来以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仿真系统,却可达到很高的模拟真实环境的水平。

因而,未来通信系统在实现信息重现时,高仿真度也将是其一大特点。

(2)系统终端设备认识:

了解基本设备的用途;掌握万用表、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学习通信终端实验室的通信终端设备及焊接工艺,认识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工作原理。

1、通信设备分为:

(1)核心层设备:

主要是高端路由设备,华为,中兴,Alcatel都有,可以处理网络层次4层以上的;

(2)汇聚层设备:

汇聚层设备:

中兴89系列,32系列,可以做3层处理的交换设备;

(3)接入层设备:

接入设备:

包括运营商的接入设备和用户端的接入终端;

2、万用表有两种:

机械表和数字表

(1)测电容:

测电容主要是测其冲放电的好坏,调到欧姆档,然后用两个表笔分别接它的两个脚,这时候表的数字就会慢慢变大,最后变成无穷大,然后调换表笔,情况也和前面一样。

(2)测电阻:

测电阻主要是测其阻值是否准确,调到欧姆档,随便用表笔接它的两个脚,看万用表的读数,是否和电阻的实际阻值相同。

(3)测电感线圈:

测电感线圈主要是测其是否导通,也是欧姆档,随便用表笔接它的两个脚,电感说白了就是一根导线,测它的阻值应该很小才对。

(4)测变压器:

测变压器和测电感用很多相同之处。

先介绍一下变压器,变压器由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和铁心组成。

有升压和降压变压器两种。

初级绕组主要是接电源的,如果你想测电视机的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就把万用表的两个表笔接插头的两个端就行了,调到欧姆档,直接接插座,阻值应该很小就说明是好的。

连接电源的是初级绕组那么另一端就是次级绕组。

测量也和初级一样把表笔接次级绕组的两个端子就可以测了,次级绕组的阻值相对来说会大一点。

(三)通信原理基本设备认识:

了解通信原理,认识通信设备,了解信号的传输过程,学习信号的调制解调基本概念。

了解基本设备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1、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1)TCP/IP协议的数据传输过程:

TCP/IP协议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分组交换方式。

所谓分组交换,简单说就是数据在传输时分成若干段,每个数据段称为一个数据包,TCP/IP协议的基本传输单位是数据包,TCP/IP协议主要包括两个主要的协议,即TCP协议和IP协议,这两个协议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协议联合使用,它们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A.首先由TCP协议把数据分成若干数据包,给每个数据包写上序号,以便接收端把数据还原成原来的格式。

B.IP协议给每个数据包写上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的地址,一旦写上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数据包就可以在物理网上传送数据了。

IP协议还具有利用路由算法进行路由选择的功能。

C.这些数据包可以通过不同的传输途径(路由)进行传输,由于路径不同,加上其它的原因,可能出现顺序颠倒、数据丢失、数据失真甚至重复的现象。

这些问题都由TCP协议来处理,它具有检查和处理错误的功能,必要时还可以请求发送端重发。

简言之,IP协议负责数据的传输,而TCP协议负责数据的可靠传。

2、信号的传输过程

(1)信号的调制解调

A:

信号调制就是用一个信号(调制信号)去控制另一作为载体的信号(载波信号),让后者的某一参数(幅值、频率、相位、脉冲宽度等)按前者的值变化。

信号调制中常以一个高频正弦信号作为载波信号。

常用的调制方法有调幅、调频、调相、脉冲调宽。

B:

解调是从携带消息的已调信号中恢复消息的过程。

在各种信息传输或处理系统中,发送端用所欲传送的消息对载波进行调制,产生携带这一消息的信号。

接收端必须恢复所传送的消息才能加以利用,这就是解调。

(四)GSM系统设备认识:

了解认识GSM系统实验室的基站设备、交换机和控制系统,学习防静电要求等;学习GSM系统的工作工程,对移动通信系统有初步的认识。

1、基站

主要有西门子,诺西,华为,阿尔卡特

BBS侧分为两部分

BSC--------基站控制器

BTS---------基站

2、交换机基本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

目前交换机还具备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对VLAN(虚拟局域网)的支持、对链路汇聚的支持,甚至有的还具有防火墙的功能。

 

(1)像集线器一样,交换机提供了大量可供线缆连接的端口,这样可以采用星型拓扑布线。

 

(2)像中继器、集线器和网桥那样,当它转发帧时,交换机会重新产生一个不失真的方形电信号。

 

(3)像网桥那样,交换机在每个端口上都使用相同的转发或过滤逻辑。

 

(4)像网桥那样,交换机将局域网分为多个冲突域,每个冲突域都是有独立的宽带,因此大大提高了局域网的带宽。

 

(5)除了具有网桥、集线器和中继器的功能以外,交换机还提供了更先进的功能,如虚拟局域网(VLAN)和更高的性能。

3、GSM系统的主要组成结构 

GSM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移动台、基站子系统和网络子系统。

 基站子系统(简称基站BS)由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网络子系 统由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以及原地位置寄存器(HLR)、访问 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和设备标志寄存器(EIR)等组成。

 

  移动台(MS)即便携台(手机)或车载台。

也可以配有终端设备(TE)或终端 适配器(TA)。

移动台是物理设备,它还必须包含用户识别模块(SIM),SIM卡和硬件设备一起组成移动台。

没有SIM卡,MS是不能接入GSM网络的(紧急业务除外)。

 

  基站收发台(BTS)包括无线传输所需要的各种硬件和软件,如发射机、接收机、支持各种上小区结构(如全向、扇形、星状和链状)所需要的天线,连接基站控制器的接口 电路以及收发台本身所需要的检测和控制装置等。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收发台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连接点,也为基站收发台和操作维修中心之间交换信息提供接口。

一个基站控制器通常控制几个基站收发台,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无线信道管理、实施呼叫和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并为本控制区内移动台的过区切换进行控制等。

 

  移动交换中心(MSC)是蜂窝通信网络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对位于本MSC控制区域内的移动用户进行通信控制和管理。

例如:

1)信道的管理和分配;2)呼叫的处理和控制;3)过区切换和漫游的控制;4)用户位置信息的登记与管理;5)用户号码和移动设备号码的登记和管理;6)服务类型的控制;7)对用户实施鉴权;8)为系统中连接别的MSC及为其它公用通信网络,如公用交换电信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公用数据网(PDN)提供链路接口,保证用户在转移或漫游的过程中实现无间隙的服务。

 

  由此可见,MSC的功能与固定网络的交换设备有相似之处(如呼叫的接续和信息 的交换),也有特殊的要求(如无线资源的管理和适应用户移动性的控制)。

原地位置寄存器(HLR)是一种用来存储本地用户位置信息的数据库。

在蜂窝通 信网中,通常设置若干个HLR,每个用户都必须在某个HLR(相当于该用户的原籍)中登记。

登记的内容分为两类:

一种是永久性的参数,如用户号码、移动设备号码、接入的优先等级、预定的业务类型以及保密参数等;另一种是暂时性的需要随时更新的参数,即用户当前所处位置的有关参数,即使用户漫游到HLR所服务的区域外,HLR也要登记由该区传送来的位置信息。

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当呼叫任一个不知处于哪一个地区的移动用户时,均可由该移动用户的原地位置寄存器获知它当时处于哪一个地区,进而建立起通信链路。

 

  访问位置寄存(VLR)是一种用于存储来访用户位置信息的数据库。

一个VLR通常为一个MSC控制区服务,也可为几个相邻MSC控制区服务。

当移动用户漫游到新的MSC控制区时,它必须向该地区的VLR申请登记。

VLR要从该用户的HLR查询有关的参数,要 给该用户分配一个新的漫游号码(MSRN),并通知其HLR修改该用户的位置信息,准备为其它用户呼叫此移动用户时提供路由信息。

如果移动用户由一个VLR服务区移动到另一个VLR服务区时,HLR在修改该用户的位置信息后,还要通知原来的VLR,删除此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

   鉴权中心(AUC)的作用是可靠地识别用户的身份,只允许有权用户接入网络并获得服务。

*设备标志寄存器(EIR)是存储移动台设备参数的数据库,用于对移动设备的鉴别和监视,并拒绝非移动台入网。

 

  操作和维护中心(OMC)的任务是对全网进行监控和操作,例如系统的自检、报警与备用设备的激活、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处理、话务量的统计和计费数据的记录与传递,以及各种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显示等。

4、防静电要求 

(1)防静电工作区单板生产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帽、手环、手套、。

 2.2防静电工作区装置生产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鞋、帽、手环、手套。

 2.3库房工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帽、手环、手套。

 

(2)对外来人员,应在工作区的入口处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帽,不穿戴防静电服装的外来人员管理人员不准许其进入工作区。

外来人员如需触摸防静电器件,需配带好防静电手环或防静电手套。

5、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1)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本世纪20年代,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

在这期间,首先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发出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其代表是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

该系统工作频率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可以认为这个阶段是现代移动通信的起步阶段,特点是专用系统开发,工作频率较低

第二阶段

从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始问世。

1946年,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计划,贝尔系统在圣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网,称为“城市系统”。

当时使用三个频道,间隔为120kHz,通信方式为单工,随后,西德(1950年)、法国(1956年)、英国(1959年)等国相继研制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

美国贝尔实验室完成了人工交换系统的接续问题。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过渡,接续方式为人工,网络容量较小。

第三阶段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美国推出了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IMTS),使用150MHz和450MHz频段,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并能够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

德国也推出了具有相同技术水平的B网。

可以说,这一阶段是移动通信系统改进与完善的阶段,其特点是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使用450MHz频段,实现了自动选频与自动接续。

第四阶段--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先进(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1983年,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

同年12月,在华盛顿也开始启用。

之后,服务区域在美国逐渐扩大。

到1985年3月已扩展到47个地区,约10万移动用户。

其它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用移动通信网。

日本于1979年推出800MHz汽车电话系统(HAMTS),在东京、大胶、神户等地投入商用。

西德于1984年完成C网,频段为450MHz。

英国在1985年开发出全地址通信系统(TACS),首先在伦敦投入使用,以后覆盖了全国,频段为900MHz。

加拿大推出450MHz移动电话系统MTS。

瑞典等北欧四国于1980年开发出NMT—450移动通信网,并投入使用,频段为450MHz。

第五阶段--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80年代中期开始。

这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和成熟时期

6、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需求

以AMPS和TACS为代表的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是模拟系统。

模拟蜂窝网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体制混杂,不能实现国际漫游

•设备价格高,手机体积大、待机短

•频谱利用率低

•不能提供数据业务

•容量受限

7、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需求

A:

优点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完成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主要采用的时分多址(TDMA)技术和码分多址(CDMA)技术。

主要业务是语音,其主特性是提供数字化的话音业务及低速数据业务。

它克服了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弱点,话音质量、保密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并可进行省内、省际自动漫游。

B:

新需求

由于第二代采用不同的制式,移动通信标准不统一,用户只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漫游,因而无法进行全球漫游,同时由于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应用,也无法实现高速率的业务如移动的多媒体业务。

8、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介绍

A:

命名

IMT-2000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统称,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1985年提出,考虑到该系统将于2000年左右进入商用市场,并且其工作的频段在2000MHz,故于1996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2000)。

B:

特点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相兼容,并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通信。

•主流制式

•TD-SCDMA(中国大唐)

•CDMA-1XEV(美国高通)

•WCDMA(欧洲)

9、我国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5年7月中国联通GSM130数字移动电话网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建成开放

•2000年10月中国联通宣布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并于2002年4月8日正式运营

10、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指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特征是蜂窝网络结构克服了大区制容量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

第二代移动通信是蜂窝数字移动通信,使蜂窝系统具有数字传输所能提供的综合业务等种种优点。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是除了能提供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拥有的各种优点,克服了其缺点外,还能够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能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

现在用的大多是第二代技术,第三代技术还不太成功,但已有了第四代技术的设想。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标准比第三代具有更多的功能

11、4G移动通信简介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

它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