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复习前6章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247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复习前6章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复习前6章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复习前6章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复习前6章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复习前6章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复习前6章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复习前6章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复习前6章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复习前6章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复习前6章综合测试及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一轮复习中期物理测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  )

A.50m跑测试中,八年级大多数女同学所用时间为9s左右

B.教学楼一层高度约为7m

C.正在考试使用的试卷厚5cm

D.课桌的宽度大约是60mm

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下运动的

3.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4.为增强居民对新冠病毒的科学防护意识,社区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在小区内播放疫情防护知识。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5.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6.如图的四种表述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A.

漂亮的“日环”B.

水中的倒影

C.

匡衡凿壁偷光D.

变幻的手影

7.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左移动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

8.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

则(  )

A.小张速度最大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

9.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1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2分)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

12.(2分)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

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

2,则通过这段路程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  (选填“静止”、“运动”)的。

13.(2分)生活中人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方法①:

相同路程比时间:

方法②:

  ,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中的  (选填“①”或“②”)是相同的。

14.(2分)我们班文艺委员的歌声很像某位歌星,这是指他们的  (选填“音调”“音色”“响度”)相近,但是她有时也在自习课上唱歌,此时她“美妙”的歌声属于  (选填“乐音”“噪音”)。

15.(2分)医生在进入隔离病房前,站在穿衣镜前1m处整理隔离装备,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

当她远离穿衣镜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实验题(16题4分,17题3分,18题3分,19题4分,20题3分,共17分)

16.(2分)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按要求完成图)

17.(2分)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18.(3分)在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亮用肥皂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

(1)当喇叭发声时,观察肥皂膜出现的现象是  。

(2)当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

(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

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

19.(3分)如图,将一钭面放在桌面上,用粉笔做好标志:

A、B、C(AB=BC)将档板挡在B处、C处,使乒乓球从A处释放,研究乒乓球的运动快慢情况:

(1)除上述提到的器材外,还需要  。

(2)若测时间时,小球过了终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出的平均速度会  。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在实验中,小球下滑的速度过快,应使斜槽下面的锐角角度变  。

20.(4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1

2

3

4

5

6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

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

(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

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表。

比较r和i,可以得出:

光反射时,反射角  入射角。

(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

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  的。

(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21.(3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提供如下器材:

刻度尺、一张大白纸、记号笔、两支相同的蜡烛、无色透明薄玻璃板、蓝色透明薄玻璃板、光屏。

(1)为了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应选择  透明薄玻璃板。

(2)实验时应在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实验中,通过多次观察点燃的蜡烛的像与没点燃的蜡烛完全重合的现象,得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的结论。

这种确定像和物大小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

(填字母)

A.转换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

四、综合题(共13分)

22.(13分)邹城高架桥邹鲁大桥,全长越1200米,设为双向四车道。

大桥建成后,成为连接邹城市东西城区的主要交通干道,极大缓解了我市的交通压力。

夜晚时,小明的爸爸开车带小明经过邹鲁大桥。

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桥路面最高处距离地面约1500  (填单位)。

(2)右图中“40”的意思是  (“最大速度”、“平均速度”)不能超过40km/h。

(3)小明看到路标后,提醒爸爸遵守交通规则,他们若以最短时间经过大桥,需要多少min?

写出计算过程。

(4)实际上,他们经过大桥的时间是2min,汽车经过大桥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5)夜间行车,小明感到车内太暗,就打开车内的灯。

爸爸说,这样会影响视线,为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2分)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  )

A.50m跑测试中,八年级大多数女同学所用时间为9s左右

B.教学楼一层高度约为7m

C.正在考试使用的试卷厚5cm

D.课桌的宽度大约是60mm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50m跑测试中,八年级大多数女同学所用时间为9s左右,符合实际,故A正确。

B、教学楼一层高度约为3m,故B错误。

C、正在考试使用的试卷厚0.1mm,故C错误。

D、课桌的宽度大约是60cm,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2分)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下运动的

【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

【解答】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故A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故B不正确。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故C正确。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而且是向下运动的。

故D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

3.(2分)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有的同学在课间“大声”叫喊,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

所以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是声学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简单。

4.(2分)为增强居民对新冠病毒的科学防护意识,社区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在小区内播放疫情防护知识。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人耳感觉不到;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我们使用扩音设备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大喇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人耳感觉不到,所以大喇叭发出的声音不是次声波,故B错误;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次声波的特点、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的特性,要结合声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知识。

5.(2分)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分析】

(1)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的振动频率不同;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

A、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越不容易振动,振动的频率变小,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故A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会越来越小,故B错误;

C、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来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一些声现象,难度不大,要熟记。

6.(2分)如图的四种表述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A.

漂亮的“日环”B.

水中的倒影

C.

匡衡凿壁偷光D.

变幻的手影

【分析】①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解:

A、漂亮的“日环”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匡衡凿壁偷光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故C不合题意;

D、变幻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

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7.(2分)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左移动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

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

AB、将平面镜水平向左或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所以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AB错误;

C、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反射光线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C正确;

D、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8.(2分)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

则(  )

A.小张速度最大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

【分析】计算出小李的速度后,全部统一单位,比较就行。

【解答】解:

小王速度10m/s=36km/h。

小李速度

小张速度36km/h。

所以三人速度相等。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运动快慢的比较,单位的换算。

9.(2分)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要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用8s通过的路程除以8s,即得到两人的平均速度,从而进行比较。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

B、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B错误;

C、时间t=8s,由图象可知,路程s=40m,故小明的速度是v=

=5m/s,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两人在8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40m,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10.(2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分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解答】解:

A、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错误;

B、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也靠近玻璃板,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2分)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3.30cm 。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由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3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5.30cm﹣2.00cm=3.30cm。

故答案为:

1mm;3.30cm。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和读数,在物理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2.(2分)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

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

2,则通过这段路程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9:

4 。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 运动 (选填“静止”、“运动”)的。

【分析】

(1)知道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和路程之比,根据v=

求出通过这段路程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

(2)比较甲、乙两车的速度关系得出两车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然后判断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的状态。

【解答】解:

(1)由题意可知,v甲:

v乙=2:

3,s甲:

s乙=3:

2,

由v=

可得,通过这段路程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

×

×

(2)由v甲<v乙可知,甲、乙两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

9:

4;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是一道基础题目。

13.(2分)生活中人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方法①:

相同路程比时间:

方法②:

 相同时间比路程 ,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中的 ② (选填“①”或“②”)是相同的。

【分析】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一是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二是运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解答】解:

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一是相同路程比时间;二是相同时间比路程。

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则我们需要通过公式v=

比较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才能得出它们的运动快慢,即相同时间比路程,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中的②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

相同时间比路程;②。

【点评】此题考查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关键。

14.(2分)我们班文艺委员的歌声很像某位歌星,这是指他们的 音色 (选填“音调”“音色”“响度”)相近,但是她有时也在自习课上唱歌,此时她“美妙”的歌声属于 噪声 (选填“乐音”“噪音”)。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也就不同,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

(2)物理学上,噪声指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环保角度来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解答】解:

(1)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根据不同的音色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发声体;文艺委员的歌声很像某位歌星,这是指他们的声音的音色相同;

(2)她有时也在自习课上唱歌,具有干扰作用,因此属于噪声。

故答案为:

音色;噪声。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可根据声音的特色﹣﹣音色,以及噪声和乐音的区分进行分析解答。

15.(2分)医生在进入隔离病房前,站在穿衣镜前1m处整理隔离装备,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2 m。

当她远离穿衣镜时,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解答】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物到像的距离是物到平面镜距离的两倍,

因为医生距平面镜的距离是1m,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1m×2=2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医生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

2;不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人的视觉感觉总是近大远小,即离像近感觉大,离像远感觉小,像的真实大小总与物相同。

三、作图、实验题(16题4分,17题3分,18题3分,19题4分,20题3分,共17分)

16.(2分)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按要求完成图)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解答】解:

由图知,反射角等于90°﹣60°=30°,则入射角等于30°;过反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在法线右侧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作图题是初中物理中要求掌握的一种题型,包括力学作图、光学作图、电学作图,平时注意技巧,正确运用规律,达到准确作图。

17.(2分)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