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102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docx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docx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文学常识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二、问答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由本文题目联想到一个成语?

2、文中列举哪些历史人物?

他们的共同点?

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文章的开头连用排比句列举事例有什么作用?

4、你能列举出一个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吗?

例:

吴越之战后,越王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取得胜利;而吴王夫差却贪图享乐,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5、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6、作者认为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才能使国家生存发展?

7、段意

8、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两千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9、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①我认为"逆境能成才"是对的,孟子曰:

"困于心衡虑于而合作."就是说人经历磨难,必须经历一番苦心焦虑,才能奋起有作为.因此,人处在逆境中,要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搏奋斗的精神,就能够身处逆境求生存,发展,如苏轼.

②"顺境也能成才",现在我们多数人是处在顺境当中,应树立"安乐求发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安乐",把顺境当作起飞的宽广跑道,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搏精神,不断进取,那么,即使我们是处在顺境,我们同样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如"比尔·盖茨"

.③我认为"逆境"和"顺境"是否成才,关键是在于人"为"还是"不为"."为"无论处在忧患之中,还是处在安乐之中,都可以求"生",可以成才;"不为",无论是处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都难免一"死".因此,"逆境"和"顺境"都只是外界条件,关键是看你有无理想,有无毅力,有无奋斗的精神,只要一个人主观有理想,有毅力,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无论是处逆境或顺境都能求生存发展.如邓小平同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

一.识记知识点

1.作者简介:

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

孟子名,字。

他是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也被世人尊称。

本文选定【孟子。

告子上】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的意思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⑵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⑶举于士⑷百里奚举于市

⑸任⑹饿其体肤⑺空乏⑻行拂乱其所为⑼空乏

⑽所以动心忍性⑾曾益其所不能⑿恒过⒀衡于患

⒁作⒂发于声⒃发家拂士⒄征于色⒅而后喻

⒆出⒇国恒亡21生于忧患22死于安乐

3.、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苦: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

2)劳其筋骨,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3)饿其体肤,饿: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饥饿

4)空乏其身,空乏: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

5)行拂乱其所为乱: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4、翻译下列各句。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3)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人恒过,然后能改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内容回顾:

一)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

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必先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行拂乱其所为;

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3.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重视人才成长的主观因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然喻

7.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论述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9.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0.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阐明了什么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活性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12、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结论是什么?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

二).思路回顾

(1)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

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2)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3)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

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

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4)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

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三.问题设计及解答

1.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及作用是什么?

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共同点:

列举事例用排比举了6个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

作用:

运用排比句式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增强气势,节奏鲜明。

为下文的论理奠定了事实基础

启示:

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身体,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

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

3.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运用了什么写法?

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

4.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

5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

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6、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进行推论的是哪句话?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课文第三段是承接第二段进一步阐述观点,其中“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承“行拂乱其所为”而言;“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承“苦其心志”而言;“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承“动心忍性”而言。

8.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你简要加以分析。

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

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推出这个结论独句成段,即深化主题,也更鲜明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9、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来节奏感很强。

10孟子是怎样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这个观点的?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A.文章在论证上采取了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接着由个别到一般据事论理,提出了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并由此引申发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不仅为历史上无数事实所证明,也为当今无数事实所证明,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能沉湎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人人都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国破家亡的危险

11.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处安思危

13.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14.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但你身处逆境时这

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

【回答时语言要生动,并适当的采用

定的修辞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

,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

像一个遭遇风暴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包蕴着力量与勇气,

呼吸着咸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

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

四、思考、应用。

1.请再举出一些成功背后付出无数艰辛的例子或名言。

(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例:

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

)“自古英雄多磨难”。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

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

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

强调了“逆境能成才”请你再举出两个这样的事例,古今人物均可,每个事实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顺境”即所谓在成就事业的路途上行进时有优越的条件保证,前进的障碍和阻力较小,可以一帆风顺到达成功的彼岸。

顺境与逆境相比的优势是占有资本,可以让个人的才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可以使英雄不在感叹无用武之地。

顺境可以快速成就一个人,让这个人直抵成功。

有好多名人就是从顺境中只底成功的。

居里夫人的女儿就是从小受到她父母的“特殊教育”,才走上了科学的大道,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国的著名词人苏洵.苏辙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受到其父苏轼良好教育和影响,成为北宋著名的词人。

并与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齐名。

顺境是人之所求,但又不是人人可得的,在身处顺境中要把握机遇努力成材,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放慢自己行进的步伐,反而应该加快前进脚步,向自己的目标全速前进。

真正的强者能够在顺境中不骄不矜,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居安思危,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只有这样成功才会和你有个约会

五.自我测试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法家拂士()畎亩()傅说()胶鬲()

劳其筋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入则无法家拂士

2)困于心衡于虑

3)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以动心忍性()()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6).空乏其身()

7).舜发于畎亩之中()8).管夷吾举于士()

9).百里奚举于市()()10).苦其心志()

11)人恒过()

5、翻译句子: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8.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2分)

13、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用六位名人的史实来论证要想成就大事业,必先经历一番磨难。

第二段谈人要有所作为达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第三段先正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

再由人生推论到治国,反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由此得出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