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3098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ocx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ocx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十五、2009山东济宁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

“何为中止?

”对曰:

“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

①诵:

背诵。

②方:

正在。

③辍然:

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

遗忘。

⑤引:

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4分)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分)

参考答案:

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2010:

39.(2010·山东省莱芜市,8—10,1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学科王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___________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___________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画线句子得到的启发。

(3分)

【答案】

8.答案:

①被选拔②此,这③经常,常常

评分:

每小题l分。

共3分。

9.答案:

①(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没有的才干。

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评分:

每小题2分。

共4分。

10.答案:

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有顽强的毅力、坚韧的性格,要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努力磨砺自己,增长自己的才干。

评分:

共3分。

意思对即可。

56.(2010·百色市,11-15,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学科王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

过去)

1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

1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

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分)

译文: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分)

译文:

1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

【答案】

11.D(过:

犯错误)

12.A(A项“其”:

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

B项“而”: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C项“之”:

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

D项“于”:

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

13.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14.①(2分)(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关键词:

“所以”译为“用(通过)……来”;“动””忍”,使动用法。

错一处扣0.5分)

②(2分)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关键词:

然:

这样;后:

以后,之后。

错一处扣0.5分)

15.(3分)不同意。

(1分)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2分)(同意修改歌词的不给分)

2011:

三明三、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

“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

“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

“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

“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曰:

“善哉言乎!

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

对自己的谦称。

②蹴然:

吃惊不安的样子。

③怨归之:

怨恨会集中于他。

④吾志益下:

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

⑤尧,舜其尤病诸:

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仆闻之()(4)官大者,主恶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

不然。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一)(15分)

12.(4分)

(1)使……痛苦

(2)通“弼”,辅佐(3)听说(4)讨厌,厌恶(每小题1分)

13.(3分)D

14.(4分)

(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2分,“恒”“过”各1分)

(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

(2分,“乎”1分,语句通顺1分)

15.(4分)

(1)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2分,意对即可)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分)

(2011真题)绥化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

(共11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牺牲:

(2)衡:

11.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何以战?

译文: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12.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用原句回答)(3分)

13.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2分)

14.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2分)

10.

(1)牺牲: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衡:

通“横”,梗塞,指不顺。

评分说明:

(2分)每小题各1分。

11.

(1)(您)凭借什么作战?

(2)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

评分说明:

(2分)每小题各1分。

1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评分说明:

(3分)每空各1分。

13.【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评分说明:

(2分)每句各1分。

14.示例:

“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表明了每个人难免会犯错误,当我们敢于面对并勇于改正错误时,就会不断进步。

评分说明:

(2分)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