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9讲 第2课时大气运动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964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4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9讲 第2课时大气运动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9讲 第2课时大气运动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9讲 第2课时大气运动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9讲 第2课时大气运动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9讲 第2课时大气运动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9讲 第2课时大气运动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9讲 第2课时大气运动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9讲 第2课时大气运动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9讲 第2课时大气运动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9讲第2课时大气运动教案鲁教版江苏版

第2课时 大气运动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一、热力环流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垂直方向

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水平方向

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

(1)温差关系:

(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风压关系:

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上图中M、N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受热地(乙地):

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冷却地(甲地):

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特别提醒 要注意一些规律适用的前提。

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地点。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二、风的形成及风向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2.影响风的主要因素

(1)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与等压线垂直;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压线,且从高压吹向低压。

(2)近地面的风运动过程中往往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高空的风一般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

(4)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500米为参考数值。

(2017·连云港五校联考)

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_______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地。

(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是________;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

(4)在图中画出高空的等压面弯曲状况。

解析 该题以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解答本题可按如下思路进行:

答案 

(1)甲>乙>丙>丁。

 画图略。

(呈逆时针运动)

(2)乙 阴雨 甲 (3)西南风 甲

(4)略。

(与近地面弯曲方向相反)

等压面的判读方法

结合下图说明判读等压面图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

1.判读

(1)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即PA>PC,PB>PD。

(2)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者气压高,下凹者气压低,即PC>PD,PB>PA。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2.应用

(1)判断气压高低:

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

PB>PA>PC>PD。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a.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夏季:

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

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b.判断裸地与绿地

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c.判断城区与郊区

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A地;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B地。

考法一 不同纬度海面热量差异分析

1.(2014·安徽文综,33)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

A.Q4、Q1、Q3、Q2B.Q3、Q4、Q2、Q1

C.Q3、Q1、Q2、Q4D.Q2、Q3、Q1、Q4

解析 就全球而言,海面热量总收支平衡,不同纬度地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之和为零,故Q3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曲线;一般而言,温度越高,热辐射越强,故辐射收支差额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Q1为辐射收支差额曲线;副热带海区受高压控制,晴天多,蒸发旺盛,蒸发耗热量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故Q2为蒸发耗热量曲线;海—气热传导差额受纬度因素影响不大,Q4为海—气热传导差额曲线。

答案 C

考法二 等压面图的判读

2.(2014·山东文综,8)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下题。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解析 

高空等压面分布是乙处高,甲处低,则可推知高空气流由乙流向甲,进一步推出近地面由甲流向乙,如图所示:

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根据纬度可知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风偏转成西南风。

B项正确。

答案 B

考点二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

1.海陆风

影响:

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影响:

在山谷和盆地地区,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风

影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温馨提示 在海陆风、山谷风的复习中,要注意其风向的变化实质不在于白天还是晚上,而在于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气压的对比关系。

知识链接 城市“五岛”效应

受热力环流影响,城市气候往往具有“五岛”效应:

热岛——市区气温经常比郊区高;

混浊岛——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

干岛——白天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

湿岛——夜晚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

雨岛——城市热岛环流所产生的局地气流辐合上升,有利于对流雨的形成。

                   

(2018·华中师大附中期中)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2005年和2015年同时段的成都热岛效应温度场变化示意图(图中数值表示气温,单位:

℃)。

读图回答

(1)~

(2)题。

(1)据图判断(  )

A.图甲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人口最密集

B.图乙中城郊之间最大温差为4℃

C.两图相比,二环路内温度变幅最大

D.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增强

(2)图中温度场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改造城区下垫面,调节热量收支状况

B.昼夜温差加大,雨岛效应增强

C.雾霾天气加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D.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上升

解析 第

(1)题,读图,根据数值判断,图甲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可能是因为东部工业分布集中,排放的废热多;根据等值线变化规律判断,图乙中城郊之间最小温差为4℃;两图相比,二环路内温度变幅最大;根据两图的城郊间温差变化,可知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减弱。

选C。

(2)题,图中二环路乃至三环路以内温度变低,最可能是因为改造城区下垫面,增加了绿地和湖泊面积,调节热量收支状况,使城郊之间温差变小;图中温差减小,雨岛效应减弱;图中没有反映出其与雾霾天气有关;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会下降。

选A。

答案 

(1)C 

(2)A

热力环流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空气流动方向。

首先,确定地面“冷”“热”;再画垂直气流,地面“冷”则空气下沉,“热”则空气上升;最后,顺垂直气流方向画出水平气流方向。

(2)判断气压高低。

地面“冷”或空气下沉为高压,“热”或空气上升为低压。

高空与对应的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

(3)判断气温高低。

热力环流中,在地面气压高则“冷”,气压低则“热”。

考法一 城市热岛效应原理应用

1.(2015·四川文综,7~8)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解析 第

(1)题,由图读出该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40°N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与其比较吻合。

而40°N附近大陆西岸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回归线附近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冬季均温大于0℃,因此排除A、B、C选项。

故选D。

(2)题,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形成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市中心气流上升的典型城市热岛效应,因此导致市中心降水的可能性比郊区大,而郊区温度更低则更易形成降雪。

故选A。

答案 

(1)D 

(2)A

考法二 山谷风原理应用

2.(2013·浙江文综,7)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解析 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两侧气流上升,谷地中央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答案 C

考法三 海陆风原理应用

3.(2018·江苏模拟卷)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

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为了完成材料中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应选择哪个时段完成拍摄(  )

A.16时至次日8时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D.6时至18时

解析 第

(1)题,近地面大气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故①④处温度大于②③处。

①大气下沉,气温较低,④处大气上升,气较较高,故①温度低于④。

故温度最高的是④处。

(2)题,女主角面朝大海,头发向后飘逸,因此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近地面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压,说明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温度,结合乙图可知,适宜时段为8时到16时之间。

答案 

(1)D 

(2)B

 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

这类图有的注明是近地面(海平面),有的注明是高空,有的绘出等压面分布的高程等,形式多变。

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某时地面气压场图。

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

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典图示例]

获取信息

本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展示了等压线图中基本气压场的分布。

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①和②是低压中心,③、④、⑤处气压高,⑥处气压低。

解读信息

(1)低压是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如图中①②⑥。

(2)高压是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如图中③④⑤。

(3)低压槽是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

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作槽线。

如图中b。

(4)高压脊是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

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作脊线。

如图中a。

(5)鞍形气压场简称鞍,它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

如图中c。

[类图通法]

一、等压线图的判读流程

第一步:

明确等压线类型

结合题干信息、图名和图例,明确图像为模拟气压场还是某实际区域气压场。

第二步:

分析等压线分布特征,判明气压场基本形式

据等压线数值递变特点、曲直、走向、疏密等判断高(低)气压、高压脊或低压槽、鞍部的分布特征。

第三步:

结合题目要求,针对性解题

气压场中常见的设疑为判断某地风力、风向等天气状况及其变化。

需结合题目要求针对性地回答。

二、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方法

1.风向的判定

(1)根据等压线图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

第一步,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画出风向。

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第三步,说出风向。

风从哪里来就是什么风向,如画出的风向箭头为东北指向西南,即为东北风。

(2)根据风向标和风向玫瑰图判断风向

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组成,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

风尾上的横杠表示风速,一横表示风力二级,最多三横,就是六级,风力再大就用风旗表示,例如“”就表示北风四级。

“风向玫瑰图”是一个给定地点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分布图。

通过它可以得知当地的主导风向和最小风频。

最常见的风向玫瑰图是一个不规则的折线图,折线上不同的点的方位即为该地区的风向,与原点之间的距离与这个方向的风频成正比。

(3)根据“左右手”法则判断风向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具体方法:

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风向。

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

如下图。

2.风力大小判定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如下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2)不同等压线图上,若比例尺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

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3)不同等压线图中,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

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学以致用]

考法一 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

1.(2017·江苏地理,8)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下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

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

A.晴,西南风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D.阴,东北风

解析 读图可知,此时我国南方戊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并且此时戊地位于高压中心北侧,根据风向的判定方法,该地吹东南风。

答案 C

考法二 根据等压线分布图判读天气特征

2.(2016·江苏地理,5~6)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

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此时我国(  )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2)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

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该图中西南地区有低压槽存在,A错;北方大部分地区被高压脊控制,天气以干、冷为主,B错;由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三亚风力小于昆明,C错;北京、上海的风向都为西北风,故选D项。

(2)题,1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冷空气温度低。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形为平原,其西北部无高大山脉阻挡,西北风可长驱直入,受寒潮影响大;而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北部有山脉阻挡,受影响较小,故选A项。

答案 

(1)D 

(2)A

考法三 风力大小的分析

3.(2016·浙江文综,9)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下题。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B.④至⑤

C.⑥至⑦D.⑨至⑩

解析 根据题意及探空气球10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③至④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最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A项正确。

答案 A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山东烟台适应性考试)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右图),完成1~2题。

1.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A.E→F→H→G→EB.G→E→F→H→G

C.G→E→H→F→GD.G→H→F→E→G

2.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  )

A.EF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

C.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G、E位于近地面,且气压E>G,而郊区相对于城市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故E为郊区;城市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所以G为城市,因此近地面空气从E流向G;F为郊区的上空,气压较低,H为城市的上空,气压较高,所以高空气流从H流向F。

垂直方向,城市近地面空气上升,空气由G流向H;郊区空气下沉,空气从F流向E,由此判断环流的方向为G→H→F→E→G。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城市的温度高于郊区,所以城市近地面形成低压,而图中E的气压较高,对应的为郊区,EF代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A错误;无论昼夜,近地面温度都是城市大于郊区,因此热力环流的方向没有昼夜的变化,B错误;由图中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丙处等压面向上拱起可知,甲处气压小于丙处气压,而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压,所以甲处为郊区的高空,气流下沉,C正确;乙、丙之间的气流应该由高压流向低压,不会沿等压面流动,D错误。

答案 1.D 2.C

读右面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回答3~4题。

3.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

4.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的是(  )

解析 第3题,横坐标代表海拔,纵坐标代表气压,由此看出,M处气压高于N处,O处气压高于P处;而同一水平面上气流运动方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M→N,O→P。

第4题,等压面向上凸出,对应的为高压,等压面向下凸出,则对应的为低压。

等温面向上凸出,对应的为高气温区,向下凸出,则对应低气温区。

结合上题,N地气压较M地低,所以等压面向下弯曲。

等温面和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答案 3.A 4.A

(2018·郑州一模)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

6.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

A.太阳辐射较弱B.气温较低

C.暖湿水汽充足D.风力较弱

解析 第5题,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谷地两侧山坡气流上升,中心气流下沉,不会形成雾;夜晚吹山风,谷地两侧山坡气流下沉,中心气流上升,气温降低使水汽冷却凝结,可能形成雾。

第6题,风力弱,吹散作用弱是浓雾弥漫数日不散的主要原因。

答案 5.C 6.D

(2017·河南洛阳第一次统考)读下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夏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陡崖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C.冬、夏季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

D.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8.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C.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陡崖冬季日温差是8℃左右,夏季日温差是10℃左右,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冬、夏季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第8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

答案 7.D 8.B

(2017·江苏信息卷)下图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甲图是14时,乙图是2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百帕),读图回答9~10题。

       甲图        乙图

9.甲图中M点的数值可能是(  )

A.1003或1007B.1005或1009

C.1007或1009D.1009或1011

10.从14时至20时,a、b、c、d四地风向和风力变化可能是(  )

A.a地偏北风,风力变大

B.b地偏南风,风力变大

C.c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D.d地偏南风,风力变小

解析 第9题,靠近M点的等压线与1006百帕等压线、1008百帕等压线相邻,其数值可能为1006或1008;如果该等压线数值为1006,则M点的数值在1004至1006之间;如果该等压线数值为1008,则M点的数值在1008至1010之间。

第10题,从甲图到乙图,a、d处等压线变得稀疏,风力变小;c处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变大。

题图为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分布图,由风向判定方法可知,b点为偏北风,c点为偏南风,d点为偏东风或偏南风。

综合风向、风力的变化情况得到答案。

答案 9.B 10.D

(2018·天津一模)读图,回答11~12题。

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

hPa)分布图

11.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

A.西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12.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第11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

第12题,图示等压距为2.5hPa,则Q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005hPa或1007.5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判断Q数值可能是1002.5hPa~1005hPa或1007.5hPa~1010hPa;与图中丁处数值可能相等。

答案 11.A 12.D

(2018·安徽百校联考)下图示意某区域2015年某月29日08时海平面气压形势。

图示天气系统正以75千米/小时的速度东移。

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示M地29日08时的风向为(  )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14.与29日08时相比,M地风向基本逆转的时间大致是(  )

A.29日14时B.29日20时

C.30日2时D.30日8时

解析 第13题,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