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填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443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填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填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填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填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填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填空.docx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填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填空.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填空.docx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填空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比0()的数叫做正数,比0()的数叫做负数。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的数就是()。

例1、3.2、0.4、25%、

等都是()数;-3.2、-0.4、-25%、-

等都是()数。

正数前面可以加上符号“+”,也()省略这个符号。

但负数前面的符号“-”()省略。

(填“可以”或“不可以”)

例2、13可以写成(),+13也可以省略“+”号,写成()。

但是-13不能省略“-”号写作13。

0和正数统称为(),0和负数统称为()。

正数和负数可以分别用来表示()的量。

例3、存入100元记为+100,则取出200元记为()。

例4、向北走50米记为+50,则向南走70米记为()。

0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它意思。

例5、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例6、0℃不代表没有温度,相反,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1.2有理数

()统称为整数,即:

整数

()统称为分数,即:

分数

()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

按定义分类按性质分类

有理数

有理数

与小学不同,在初中,如果一个小数能化成分数,那么这个小数也是()。

例1、因为

,所以0.2、1.5、

都是()。

例2、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1.010010001…等都()分数。

(填“是”或“不是”)

引入负数之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扩大了。

例3、不仅1、3、5、7……是奇数,而且-1、-3、-5、-7……也是奇数。

例4、不仅0、2、4、6、8……是偶数,而且-2、-4、-6、-8……也是偶数。

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它满足以下要求:

①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

②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方向,从原点向左为()方向。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下为负方向。

例如:

温度计。

③选取适当的长度为(),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2,-3,……

数轴的三要素是:

()、()、()。

数轴上,原点右边的数是()数,原点左边的数是()数。

数轴上,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

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包括分数或小数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例5、从原点向右3.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小数3.5。

例6、从原点向左

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分数-

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

()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例7、3和()互为相反数,a和()互为相反数。

正数的相反数是()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数,0的相反数是()。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

如果一个数前面已经有“-”号,要求它的相反数,则要添上括号。

例8、-(-6)表示-6的相反数,-(-6)=()。

一个算式里有几个数相加或相减,要求它的相反数,则要把整个算式括起来,再添上“-”号。

例9、3a+b的相反数是()。

例10、4x-6y的相反数是()。

-(+a)=(),-(-a)=(),-0=()

在一个数前面加上符号“-”的数()是负数。

(填“一定”或“不一定”)

例11、a可以表示任意数,如果在它前面加上符号“-”,则变成了-a,但-a不一定是负数。

因为当a=0时,则有-0=0,0不是负数。

所以-a不一定是负数。

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这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并且关于原点()。

如果a是一个正数,那么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的点有()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关于原点对称,表示为()和()。

例12、到原点距离为5的点分别表示为()和()。

一个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它的(),记作()。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用字母a表示如下:

①当a>0,|a|=()。

②当a=0,|a|=()。

③当a<0,|a|=()。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数,所以说绝对值具有()性,即|a|()0。

例13、|3|=(),|-3|=(),|0|=()。

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

①看数轴,数轴上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

②比较两个负数时,绝对值大的反而()。

例14、比较-5和-7的大小。

 

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可能有两种情况。

例15、已知|a|=5,则a=()。

绝对值的化简:

①当a≥0,|a|=()

②当a≤0,|a|=()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1、计算(-3)+(-5)=()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例2、计算(-3)+5=()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3、(-6)+6=()

④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4、6+0=(),-10+0=()。

计算有理数的加减法时,要先定(),再算()。

小学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对有理数()。

(填“仍然适用”或“不适用”)

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字母表示:

()

②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和()。

字母表示:

()

③如果一个算式中只有加法运算,则加数的顺序可以任意交换。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

字母表示:

()

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可以把减法转化为(),之后就可以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来计算。

例5、5-8-7

=

=

=

拆括号法则:

①a+(-b)=________

②a-(-b)=________

例6、10+(-8)-(-7)

=

=

=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

①正数乘正数,积为()数。

②正数乘负数,积为()数。

③负数乘正数,积为()数。

④负数乘负数,积为()数。

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

两数相乘,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相乘。

例1、计算3×(-5)=()

例2、计算(-4)×(-6)=()

计算有理数的加减法和乘法都要先定(),再确定积的()。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要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将它乘()。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小学所学的乘法运算定律对有理数的乘法()。

(填“不适用”或“仍然适用”)

 

用字母表示乘数时,“×”号可以写为“·”或省略。

例3、a×b可以写为()或()。

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字母表示:

()

②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字母表示:

()

③如果一个算式中只有乘法运算,那么乘数的位置可以任意交换,积()。

④乘法分配律:

一个数与两个数的积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字母表示:

()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数。

简称:

()。

几个数相乘,如果至少有一个乘数为0,那么积就为()。

例4、(-723)×(-959)×(-

)×0=()

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

字母表示:

()

0不能为()数。

从有理数除法法则可以看出:

两数相除,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运用有理数除法法则,可以除法问题可以转化为()法问题来解决。

分数可以理解为分子除以()。

例5、化简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

①如果没有括号,那么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先(),后()。

②如果右括号,那么就要先算()。

计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往往要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最后求结果。

 

1.5有理数的乘方

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

,记作(),读作:

()。

可以读作a的二次方,也可以读作a的()。

可以读作a的三次方,也可以读作a的()。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的结果叫做()。

中,a叫做(),n叫做(),当

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

()。

例1、在

中,底数是(),指数是(),

读作()或()。

()=()

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

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例2、

(),

()。

是不一样的。

读作:

();

读作:

()。

例3、

()=()

例4、

()=()

负数的奇次幂是()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数。

简称:

()

例5、

(),

()。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数。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①先(),再(),最后()。

②同级运算,按从()到()的顺序进行。

③如果有括号,那么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按()括号、()括号、()括号依次进行。

把一个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a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一个能表示原来物体或事件实际数量的数,叫做准确数。

与准确数相近的数,叫做近似数。

例6、“今天全班50人都有出勤”,这里的数字50就是()数。

例7、“我们学校初一大概有250人”,这里的250就是()数。

求近似数,一般要用()法。

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精确到0.1,也叫精确到十分位;

精确到0.01,也叫精确到百分位;

精确到0.001,也叫精确到千分位;

……

以此类推

例8、5.372精确到十分位是()。

例9、6.738精确到0.01是()。

从一个数左边第一个不为()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这些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例10、0.0312004有()个有效数字,分别是:

()。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由数和字母经过有限次加、减、乘、除、乘方等代数运算所得的式子叫做()。

单独一个数或者字母也是()。

例1、2a、3+x、5a-6b、3(a+b)÷c、

、100、x都是代数式。

代数式的书写规范:

①字母与字母相乘、数字与字母相乘,可以省略“×”号,也可以写成“·”。

例2、a×b可以写成()或者();7×a可以写成()或者()。

②数字与数字相乘,必须写“×”号,()省略。

(填“能”或“不能”)

例3、3×7()写成3·7。

(填“能”或“不能”)

③数字与字母相乘,数字写在字母的(),字母按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

例4、a×6不能写成a6,而应该写成()。

例5、3×m×a×n可以写成()。

④数字、字母与含有括号的式子相乘时,数字和字母都要放在括号()。

例6、(a+b)×4不能写成(a+b)4,而应该写成_________。

⑤如果数字因数是1,则要()。

例7、1a要省略数字因数1,直接写成()即可。

⑥当代数式后面要跟单位时,如果这个代数式是几个数的和或差的形式,则要用()括起来。

例8、(a+b)个、(x-y)元、(a+2b-3c)条

⑦要表示除法运算时,不使用“÷”号,而是把式子写成()的形式。

例9、3÷a要写成();x÷y要写成()。

⑧带分数要写成()。

例10、

要写成()。

代数式可以有绝对值,但一定不能有()号、()号、()号。

例11、|a|+2是代数式;x+y=6、3+a>b、6-x≈3都()代数式。

(填“是”或“不是”)

由数和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

单独一个数或者字母也是()。

例12、3a、

、50、x都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例13、

的系数是(),指数是()。

例14、

的系数是(),指数是()。

如果一个字母的系数或指数省略不写,则意味着是()。

例15、-3x的系数是(),指数是()。

例16、x的系数是(),指数是()。

单独一个非零数的系数是它本身,次数为()。

例17、5的系数是(),次数是()。

100的系数是100,次数是()。

几个单项式的()叫做多项式。

例18、2a-3b、

是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不含字母的项叫做(),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

一个多项式的次数是几、有多少项,就叫做几次几项式。

例19、多项式2a-3b有()项,分别是()和(),它们的次数都是(),所以多项式的次数也是()。

所以2a-3b是()次()项式。

例20、多项式

有()项,分别是(),它们的次数分别是(),所以多项式的次数取最高的次数,也就是()。

所以

是()次()项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

代数式包含整式和其它式子,整式只包含单项式和多项式。

分母有字母的式子,()整式。

(填“可能是”或“一定不是”)

2.2整式的加减

如果两个单项式所含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别分(),那么这两个单项式是()。

例1、

()同类项;

也()同类项。

(填“是”或“不是”)

任意几个常数项()同类项。

(填“是”或“不是”)

例2、3、6.5、100、-99()同类项。

(填“是”或“不是”)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

合并同类项的本质是()的逆运用。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之前各个同类项的系数之(),所得项的字母和它对应的指数都()。

例3、

()。

例4、

()。

拆括号法则:

①括号前面是“+”号,拆开括号()。

②括号前面是“-”号,拆开括号()。

温馨提示:

上面的“变号”指的是“+”变“-”,“-”变“+”。

例5、化简:

解:

原式=

=

=

例6、化简:

解:

原式=

=

=

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有括号先(),然后再()。

先将式子(),再代入数值进去计算往往比较简便。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叫做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①只含()种未知数。

②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③方程等号两边都是()式。

温馨提示:

分母含有字母的方程,如

等方程,一定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

使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然()。

如果a=b,那么()。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然()。

如果a=b,那么()。

如果a=b(c≠0),那么()。

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重要依据,要解以x为未知数的方程,就是要把方程逐步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后,可以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

如果这个值能使方程等号两边相等,则它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3.2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

移项的本质是等式的性质1,即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然()。

例1、解方程:

x+6=10

分析:

两边同时减6

得x+6-6=10-6

即x=10-6

“x=10-6”与“x+6=10”相对比就相当于是把“x+6=10”的“+6”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变成了“-6”。

在解方程中,移项之后要(),这里的合并同类项和整式的加减中的合并同类项是一样的。

在移项、合并同类项之后,还要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

例2、解方程:

5x+8=24-7x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去括号法则:

①括号前面是“+”号,拆开括号()。

②括号前面是“-”号,拆开括号()。

去分母的方法:

①如果方程只有一个分母,则让方程两边同时乘()。

②如果方程有多个分母,则让方程两边同时乘()。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例1、解方程:

解: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①审题,圈起关键字词。

②找出等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把结果代入原方程检验。

⑥作答。

和差倍分问题:

先设其中一个未知数为x,再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最后根据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比赛积分问题、鸡兔同笼问题:

设其中一个未知数为x,则另一个未知数=__________,最后根据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配套问题:

①设其中一种工作的人数为x,则另一种工作的人数为:

__________。

②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两种工作的总量。

③根据比找出等量关系,即可列出方程。

 

调配问题:

先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调配前的人数和调配后的人数,再根据题目所给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数字问题:

个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1,十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10,百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100。

例子:

个位上的数是a,十位上的数是b,百位上的数是c,则这个数表示为___________。

日历问题:

在日历中,左右两个日期相差()天,上下两个日期相差()天。

盈亏问题:

①每人所得数×人数()盈=物数

②每人所得数×人数()亏=物数

③两次的物数()。

年龄问题:

①每过一年,人人都长大()岁。

②无论过多少年,两人的()不变。

浓度问题:

①()+()=溶液

利率问题:

①利息=()×()×()

②()×()=利息税

③本息和=()+()

行程问题:

()×()=路程

行程问题中还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相离问题、环形跑道问题,我们只要抓住最原始的公式“速度×时间=路程”,再配合画线段图,即可找出等量关系。

流水行船问题:

①()+()=顺水速度

②()-()=逆水速度

如果把船改为飞机,则也有类似的等量关系:

①()+()=顺风速度

②()-()=逆风速度

火车过桥问题:

①()+()=路程

②()×()=桥长+车长

流水行船问题、火车过桥问题都属于行程问题,除了要明确基本的公式以外,还要会画线段图,画出线段图之后,等量关系往往就会清晰了。

 

工程问题:

①()×()=工作总量

温馨提示:

如果工作总量没有明确说明,那么往往可以设为()。

②各队工作效率之和=()

③各队工作量之和=()

商品销售问题:

①()×()=总价

②标价×折扣=()

③()-()=利润

④每件商品的利润×数量=()

⑥()×(____+________)=售价

分段计费问题:

先把每一段的费用分别计算出来,或者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最后根据“各段费用之和=总费用”即可列出方程。

方案问题:

先把每种方案都算出来,或者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列方程或者进行比较。

*以上涉及到各种问题的公式,这里只列出最基本的来给同学们看。

同学们要学会灵活使用公式的变形。

例子:

速度×时间=路程

变形:

()÷()=()

()÷()=()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包括()几何图形和()几何图形。

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认识立体几何图形:

()()()()()()()

上下底面的形状大小()且互相(),侧棱()且()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棱柱。

在棱柱中:

①互相平行的两个面叫做棱柱的()面,其它面都是棱柱的()面。

②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两个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

③侧面与两个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

④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棱柱的()。

如果一个棱柱的底面是n边形,那么这个棱柱叫做()。

有一个面是(),其它面都是()且有一个(),这样的封闭几何体叫做()。

在棱锥中:

①形状是多边形的那个面叫做棱锥的()面,其它面都是棱锥的()面。

②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两个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

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

*在口头表述中,有时候说棱锥的顶点,可能指的是各个侧面的公共点。

下面④所说的顶点就是这个点。

④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叫做棱锥的()。

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n边形,那么这个棱柱叫做()。

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认识平面几何图形:

()()()()()()()

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几何图形是互相联系的,立体几何图形中的一部分可能是平面几何图形。

例子:

圆柱的上底和下底都是圆,长方体的侧面可能是长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要观察立体几何图形,我们一般可以从三个方向来看:

从()看、从()看、从()看。

有一些立体几何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几何图形围成的,如果将它们的表面用适当的方法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几何图形。

这样的平面几何图形就是它们对应的立体几何图形的()。

几何体可以简称为(),包围着体的是(),面面相交的地方是(),线线相交的地方是()。

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

几何图形都是由()、()、()、()组合而构成的。

其中()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就能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形成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

 

4.2直线、射线、线段

过两点有且只有()条直线。

简称:

()

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的,都由()个点构成。

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①直线:

()端点,向()无限延长,长度()测量。

②射线:

有()个端点,从这个端点开始向()无限延长,长度()测量。

③线段:

有()个端点,从一个端点连向另一个端点,长度()测量。

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成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成了()。

点的表示方式:

用一个()表示。

如点A、点M、点P。

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式:

①直线用一个()或两个()表示,例如直线a或直线AB。

温馨提示:

直线AB和直线BA()同一条直线。

②射线用一个()或两个()表示,例如射线a或射线AB。

温馨提示:

射线AB指从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