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6801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周次

起止时间

授课内容(课题、节次)

课时

备注

1

8.28—9.8

时、分、秒

4

2

9.11—9.15

万以内加减法

(一)

4

3

9.18—9.22

万以内加减法

(一);

4

4

9.25—9.29

测量

4

5

9.29—9.30

测量

1

6

10.1—10.8

国庆放假

7

10.9—10.13

万以内加减法

(二)

4

8

10.16—10.20

万以内加减法

(二)

4

9

10.23—10.27

倍的认识;口算乘法

4

10

10.30—11.3

笔算乘法

4

11

11.6—11.10

笔算乘法

4

12

11.13—11.17

笔算乘法

4

13

11.20—11.24

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

4

14

11.27—12.1

长方形和正方形

4

15

12.4—12.8

分数的初步认识

4

16

12.11—12.15

分数的初步认识

4

17

12.18—12.22

数学广角

4

18

12.25—12.29

总复习

3

元旦放假

19

1.1—1.5

全册复习

4

20

1.8—1.19

全册复习

4

21

1.22

期末考试

三年级上册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能找出事物的集合,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设计一

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3.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

2.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时、分、秒

【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会用时间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单元教学难点】:

会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会计算两(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

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情感体验: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三单元测量

【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

在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长度.

2、建立1千米的表象.

3、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表象.

【单元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估测方法,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3、学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

【单元课时安排】:

6课时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情感体验: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连续进位加法,连续退位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课时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单元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

能力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情感目标: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准确计算并提高计算速度.

【单元课时安排】:

13课时

第七单元四边形

【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

6课时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

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目标: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分数的简单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具体含义.

【单元课时安排】:

8课时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

【单元课时安排】:

1课时

第十单元  总复习

【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系统的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目标: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能力目标:

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单元教学难点】:

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

课题

秒的认识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1分、1秒的长短.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2、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

仔细观察钟表,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电子表,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③小结

5、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从数字6走到8呢?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12,经过多长时间?

分针有没有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小结:

秒针走1圈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1分=60秒.

(三)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1分钟能做什么呢?

分组写字、做口算等,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

1

2、补充:

3、活动: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1分=60秒

想一想: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作业设计:

a必:

练习册

b选:

思考题

 

(一)单元

课题

时间的计算

课型

新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

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走一圈呢?

时针呢?

②1时等于多少分?

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4、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2时=()分

(1)教师:

1时等于……?

(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小结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3时=()分2分=()秒

3、教学例2:

(1)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讨论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4、请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其他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2、填空:

3、竞赛:

口头报时刻,如:

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例1:

2时=()分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例2: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作业设计:

a必:

练习册

b选:

思考题

 

(一)单元

课题

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课型

练习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巩固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完成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二、补充练习

1、我能填得准

(1)钟面上走得最快的是()针,它记录的时间比()针和()针都短.

(2)80秒=()分()秒

2、我能算得快

5秒×5=()秒50秒-18秒=()秒

15秒+40秒=()秒3时+65分=()时()分

1时30分+2时25分=()时()分

3、我能更细心

(1)小明每天睡眠约9().

(2)小兰玩跳绳,跳20下大约用10().

(3)小刚吃一顿饭大约用20().

三、梳理本单元内容

指名板演大纲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1时=60分

1分=60秒

 

作业设计:

a必:

练习册

b选:

思考题

 

 

教学反思

 

(二)单元

课题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连加、连减:

52+30+7  57-30-5 55+30+6  

  72+10+7  86-20-7  75-40-8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

35+34

 ①问:

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

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②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2.练一练,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3、出示例题:

39+44

交流的算法:

①39+40+4=83

  ②40+44-1=83……

4、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5+30+4  25+40+8 39-20-6 

24+15  37+26  83+17 24+42  44+39  72+36 

2、P12第1—4,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计算下面各题.

(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35+34=6939+44=83

①35+30+4=69(34+30+5=69)①39+40+4=83(44+30+9=83)

②35+4+30=69(35+4+30=69)②39+4+40=83(44+9+30=83)

③35+35-1=69③40+44-1=83

④(30+30)+(5+4)=69④(30+40)+(9+4)=83

作业设计:

a必:

练习册

b选:

思考题

 

(二)单元

课题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课型

新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口算:

28+37  34+32  36+42  37+25

  32+46  54+38  45+19  15+65

2、口算:

76-2045-3025-489-3

二、新课

1.出示例2

(1):

64-54=  

 

(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

2.出示例2

(2):

65-48=

分组讨论,指名汇报方法:

A.65-40-8=17 B.65-8-40=17

C.65-50+2=17D.(15-8)+(50-40)=17

3.观察对比64-54和65-48两题有什么不同?

4.练一练:

36-20= 52-10= 34-23= 98-76=

  36-24= 52-18= 90-25= 42-39=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各题要在两分钟内完成.

 35+24  62-18  72-25  75-28  35+40  28+54

 64+30  72+15  81-37  72-18  72-15  27+16

2.P13第5---8,独立做,再订正

3.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扩展题)

(   )+34=70 400-(  )=320 (  )+53=86 

87-(  )=50(   )+72=90 63-(   )=17

四、小结

 

板书设计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65-48=17

A.65-40=25,25-8=17 

B.65-8=57,57-40=17

C.65-50=15,15+2=17

D.15-8=7,50-40=10,10+7=17

作业设计:

a必:

练习册

b选:

思考题

 

(二)单元

课题

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笔算)

课型

新授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或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或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准备.

1.拆数游戏.

(1)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210,630

(2)把下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360,720,270,450,840,980

2.口答:

(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2)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3)32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3.口算:

(1)20+40+300=

(2)300+400+20=

(3)60-20+300= (4)300-200+6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6 

(1)380+550=

想一想380加550等于多少?

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出的吗?

 计算过程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小声说,同桌同学互相说)

2、出示例6

(2)  550-380=

问:

550减380等于多少呢?

你们是怎么算出的?

分组讨论,指名说过程并板演

3、小结:

笔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不够减向前一位退1.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三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笔算)

380+550=930550-380=170

380550

+550—380

930170

作业设计:

a必:

练习册

b选:

思考题

 

(二)单元

课题

万以内加减法估算

课型

新授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求近似数:

①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人,

②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③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④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2.口算:

400+500300+400600+200100+800

二、新知研讨

1.出示例4,问题: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

2.延伸拓展: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分组讨论,指名回答

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能估算出结果吗?

三、形成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5题.

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

2.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

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三第7、8题.

四、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万以内加减法估算

共441个座位

221+239=200+200=400不能确定

221+239=220+230=450坐不下

作业设计:

a必:

练习册

b选:

思考题

 

(二)单元

课题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综合练习

课型

练习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及相应的估算.

2、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