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8031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docx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docx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7、8页的内容。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

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

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

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

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 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

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 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巴州镇中心小学到上马家小学的路程到底有多长?

你有没有办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 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 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

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

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

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

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5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

3千米=(     )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

2千米500米=(     )米

        6 千米 30米=(     )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尝试练习:

5000米=(    )千米,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练习:

10000米=(    )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    )千米(    )米

想:

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3)试一试:

6千米720米=(     )米

             5830米=(      )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

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

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

不同在哪里?

答:

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还有哪些问题?

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

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 12(    )

小冬肩宽 30(    )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

一本数学书厚8(    )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 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

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

A、680毫米      B、4分米        C 、2米       D、216厘米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

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3、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2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2 个例子)。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4350米=(    )千米(    )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学生记忆深刻)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

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习建立联系,学习数学。

在学习“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千米”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

教学中,我通过启发学生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情景来描述“千米”,通过举例说明,学生是能够建立起“千米”的概念的。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举出了学生上体育课跑步的例子,我们的操场200米,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

使学生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习有了挑战性,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有了很大的帮助。

在第二个案例中,通过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经验,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千米联系起来,逐步生成千米的概念。

在形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从说说2000步能从哪儿走到哪儿,到1000人两手张开拉在一起有多长,再到100个10米是从教室到哪儿,我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

数学教学呼唤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产生爱数学的情感,二个案例我都是突出了活动的数学本质,强调活动与数学学习的联系与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

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我个人的感受:

1、数学学习应当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不但要重视让学生获得学习所需的直接经验,更应当重视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展开教学,这要求我们教师从关注教材转到关注学生,充分地了解、研究学生,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展开教学。

2、数学学习应当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探索、实践等数学活动,但活动必须是与数学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和有效的,把活动的目标、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起来。

3、数学教学要以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发展为核心,教师要结合数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地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

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

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

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

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

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

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

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

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

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

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

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

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

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

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

(注:

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

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

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注:

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5、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2页的例5。

3千米=()米5000米=()千米

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

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6、练一练。

6000米=()千米4千米=()米

()米=7千米9000米=()千米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2题。

第1题,是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物体运行速度有一定的认识。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二第3题。

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

为什么?

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

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四、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

(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

《我心目中的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