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0948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5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数学教案.docx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数学教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数学教案.docx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数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电子备课教案首页

学科

数学

年级

备课教师

课题

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知识

与技能

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过程

与方法

结合书的包装问题,经历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会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互动过程

一、铺垫引入

1、口算:

  2×3       7×4         6×5       5×9

2、口答

20是(   )个十。

60是(   )个十。

8个十是(   )。

16个十是(   )。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⑴、出示情境图1。

每包书有20本,4包书有多少本?

师:

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在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解决20×4=80是怎样用乘法算出来的,使学生明白:

20是2个十,2个十乘4等于8个十,就是80。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0+20+20+20=80

      20×4﹦80(元)

      答:

4包书有80本。

 ⑵、出示情境图2。

 工人阿姨说比较薄的书每包30本,这样德包有多少本?

 ①师:

这个问题,蓝灵鼠问同学们会做吗?

你是怎样想的?

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学生交流汇报,上台板演,使学生理解:

30是3个十,3个十乘4等于12个十,就是120。

(3)根据书包问题,请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计算。

(4)小结:

在口算几十乘几时,我们可以把几十看作几个十,与几相乘后得到的是几个十就是几十,拧揭示、板书课题。

(5)练习:

 40×2   60×3    70×4    50×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37“练一练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引导学生先把每组中的两个题进行比较,交流时,比较一下每组题中的两个得数。

 2、完成练习2,先理解题意,然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身边的数学,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交流。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电子备课教案首页

学科

数学

年级

备课教师

课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

知识

与技能

  会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过程

与方法

结合买书问题,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能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具准备

课件、情境录音带、习题板、录音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互动过程

一、检复铺垫:

1、口算:

3×2 2×7 10×6 20×4 8×3

2、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8+8+8+8=   ×      10+10+10=   ×

13+13=    ×       26+26=    ×

二、情境交流:

1、出示情境问题“买书问题”

(放录音)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学习伙伴“亮亮”,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我校图书馆的老师们又买进新书啦!

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相信你们也一定喜欢。

相机出示相关信息和问题“买来3套,每套是12本。

           “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

2、指名完整读题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列出算式。

3、交流算式:

让小组内交流算法;

班内交流不同的算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教师相机板书:

*12+12+12=36(本) 

*12×3= (本)

*10×3=30(本)

2×3=6(本)

    30+6=36(本)

三、交流算法:

1、列成乘法算式12×3=   (本),该怎么笔算呢?

【教师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

2、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                   12×3=   (本)

1 2     1 2     1 2           1  2

  ×   3→×  3→×  3        ×    3 

                  6     3 6           3  6

3、引导小结“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今天学的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时要注意“先乘个位上的数,积要写在乘数个位的下面;再乘十位上的数,积写在乘数十位的下边。

”(相机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4、“试一试”:

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

教师出示问题后,指名完整地口述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列式;

指名列式,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为什么列乘法算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试算,指名板演。

12×7=   (本)

集体订正时,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重点追问板演生:

这个“8”是怎样算出来的?

     1   2

          ×  1  7  

 

这个“8”是怎样算出来的?

→8  4  

 5、教师引导小结“笔算进位乘法要注意什么”;

   鼓励学生联系板书的几道例题,完整地说说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要注意哪几点。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投影出示习题,重点指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第3题时,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发现规律的。

五、扩展练习:

 

 

电子备课教案首页

学科

数学

年级

备课教师

课题

简单的数量关系

知识

与技能

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意义,会解决生活中与这些量有关的问题。

过程

与方法

能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会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看懂购物发票,探索出单价、数量、金额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互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发票问题

1、   看到过发票吗?

你对发票有哪些了解?

说一说发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  出示发票,读下面的发票,说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发票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3、 发票中的单位、数量、金额各表示什么,通常把发票中的“金额”也叫做“总价”。

二、讨论交流,尝试计算

1、出示兔博士的问题,进行讨论“84”是怎样算出来的?

2、 试着写出28×3=84的算式,并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 尝试自己写出236=72的乘法算式。

4、 归纳数量关系,仔细观察自己写出的算式,尝试总结交流。

单价×数量=总价

三、解决问题,总结计算方法

1、观察情景图,读题“妈妈去商店买5米花布,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2、说一说,从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3、要求计算之前,“先估一下,妈妈带200元钱,够不够?

4、根据数量关系怎样列式

5、用竖式计算27×5=     (元)

27

          ×  5

               5 

 

交流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填表。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元)

总价(元)

电动汽车

5

33

 

书包

3

29

 

台灯

4

47

 

2、先判断积是几位数,再计算。

25×4   76×6   32×8 

68×5   43×7   99×9

 

 

电子备课教案首页

学科

数学

年级

备课教师

课题

除法

知识

与技能

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过程

与方法

结合插花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

小棒 小黑板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互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  探究新知

师生谈话引出情景:

妈妈买来48枝玫瑰,想把它们平均插在2个花瓶中,每个花瓶插多少枝?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棒动手分一分,并把分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进行独立列式计算.

二、      交流探讨学生中出现的算法

1、           用口算的方法,先分整捆的再分单枝的。

40÷2=20(枝)

8÷2=4(枝)

20+4=24(枝)

2、           先分单枝的再分整捆的。

8÷2=4(枝)

40÷2=20(枝)

20+4=24(枝)

3、           竖式计算。

(如果还有其他方法给予肯定。

三、      重点讨论竖式计算

 这是学生初次学习用竖式计算除法。

教学时首先要教给学生除式的书写格式,(先写除号,把被除数写到除号的里面,除数写到除号的外面。

计算时从最高位除起)然后要充分利用学生面前的操作,理解商中的2要写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

4要写在个位上,表示4个1的算理。

让学生明白“一商、二乘、三减”的计算顺序。

四、      试一试

把48枝玫瑰平均插在3个花瓶中,每个花瓶插多少枝?

对于一部分掌握起来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操作,再用竖式计算。

交流时,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十位上4除以3,商1余1后,怎样继续除。

(十位上4除以3,商1余1,让学生明白余数1表示10。

之后用18除以3,个位商6)

结合插花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其他的插花方案。

比如:

平均插在4个花瓶中?

五、      练一练

1、           竖式计算

28÷2=   75÷5=  87÷3=   56÷4=  51÷3=    91÷7=  (计算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法则,按照“一商、二乘、三减”的计算顺序进行计算。

2、学校买来84本数学课外读物,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多少本?

(用竖式计算)

 

 

我觉得除法竖式为了减缓梯度,还是应该在表内除法部分对孩子们进行简单渗透,否则一下子接受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孩子们的难度很大。

   孩子们最困惑的地方是:

   1、除法里融合了减除和乘的多种运算,是属于综合性的运算。

   2、加减乘都是数位对齐,从上到下,从低位算起,而除法却是商写在上面,从高位除起,而且被除数和除数不是对齐,是在一条水平线上,总之,一下子让孩子们接受那么多的反向写法,一下子怎么会转过弯来?

    

电子备课教案首页

学科

数学

年级

备课教师

课题

口算除法

知识

与技能

1、能正确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并能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能口算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

过程

与方法

结合小棒引导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2、丰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掌握除法口算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图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互动过程

一.   复习

8÷4=35÷5=

9÷3=24÷6=

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

46里有()个十和()个一。

39里有()个十和()个一。

2.揭示本课课题:

1.口算除法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分一分。

(1)电脑演示: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共有6捆,也就是60根,边演示边提问:

把6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老师板书:

60÷3=)继续演示:

把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2捆,也就是20根。

(2)请小朋友摆出6捆小棒,每捆10根,也像这样分一分。

(3)教学60÷3的口算过程。

师:

刚才大家动手分了,现在来动脑:

60除以3口算时该怎样想呢?

可以这样想:

60是几个十?

6个十除以3得几个十?

2个十就是多少?

所以60÷3等于多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想:

6个十÷3=2个十=20。

请同桌互相说一说60÷3的口算过程,再请两名学生说一说。

(把6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

(4)反馈练习(出示卡片):

80÷2=90÷3=

(5)尝试口算(板书):

600÷3=6000÷3=

(6)小结:

像这样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在口算时可以把被除数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去除以一位数,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十、百、千。

(7)介绍除法算式的另一种读法。

师:

(指60÷3)哪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个算式?

(生:

60除以3)(板书:

读作60除以3)60除以3,这是一种读法,它的特点是先读被除数后读除数;如果先读除数,后读被除数又该怎样读呢?

也可以读作"3除60",请跟老师读一遍。

(生读,师板书:

3除60)谁能用两种读法读这个算式。

(8)学生试用两种读法读600÷36000÷3

(9)教学竖式书写方法。

学生练写。

a.(电脑出示)用两种读法读下面的除法算式,再口算。

40÷2=(请女同学读,一人口算出得数)

500÷5=(请男同学读,一人口算出得数)

8000÷2=(全班一起读,一起口答)

三、看书,质疑

四、练一练(电脑出示)

a.对比练习。

90÷370÷563÷3

50÷280÷572÷4

b.出示生活应用题

国庆节学校买来90盆鲜花装饰校园。

平均摆成5个小花坛,每个花坛摆多少盆鲜花?

平均摆成6个小花坛呢?

你还能提什么摆花方案?

先由学生自己解决再交流。

 

 

 

电子备课教案首页

学科

数学

年级

备课教师

课题

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有余数)的笔算除法

知识

与技能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

与方法

结合皮球装盒问题,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计算方法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体会教学计算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及商和余数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互动过程

一、复习沟通。

  1.指名用竖式板演:

8÷4,16÷5,其余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

  2.计算:

    42÷2              36÷2

  指名任选一题说出口算过程。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的方法。

(板书课题:

笔算除法)

二、领悟算法

一、1、师生谈话,引出幼儿园把82个皮球装盒的事情,提出每6个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的问题。

2、先让学生试着做一做,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使学生知道“82除以6”的计算结果有余数。

然后结合生活经验,讨论需要几个盒子,使学生理解剩下的4个也要用一个盒子。

 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

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被除数十位上的8表示8个十,8个十除以6商1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1。

用除数6去乘1个十,积是6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82十位的下面。

8减6得2,表示十位上的数还剩2个十,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

22除以6得3,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3,再用除数6去乘3,积是18,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2的下面。

22减18得4,在余数的位置上写4,表示个位上的数剩下4个,4就是余数。

计算过程结束。

3、提出“每8个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这个问题,让学生试着算一算。

根据学生试着算一算,根据学生试算的情况,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商的个位为什么要写0。

(个位上的2比除数8小,不够商1,商的个位上要写0来占位。

4、师问:

说一说,作笔算除法时,是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

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完后还有剩余为什么要小于除数,余数还能不能再除?

(小组讨论)

 三、练习,掌握其法。

  1、完成第47页下面的“试一试”。

(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说出笔算的过程。

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竖式计算。

交流时,重点使学生了解剩余下的一个皮球,不够再分给一个班,所以,最多可以分给九个班。

 2、练一练。

 

(1)先让学生解答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再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

 

(2)让学生独立试算再集体订正。

 

 

电子备课教案首页

学科

数学

年级

备课教师

课题

大约是几倍和几倍多一些等问题

知识

与技能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过程

与方法

结合年龄问题,经历了解大约是几倍和几倍多一些等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语言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解大约是几倍和几倍多。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互动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文字题:

一个数是5,另一个数是它得倍,另一个数是多少?

2、 填空题:

3的4倍是( ),48是6的( )倍。

3、 有余数的除法:

67除以7等。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倍的问题。

⑴、出示情境图:

师生谈话。

老师:

我今年32岁。

生:

我今年8岁。

生:

我今年9岁,我爷爷今年65岁。

师:

根据他们的谈话,选择信息提出你的问题。

(2)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解答“爷爷的岁数是小强的岁数的几倍?

”的问题时,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出这样的问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叙述形式:

大约是几倍;几倍多一些。

(3)小结:

揭示、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49“练一练1”,先让学生说清题意,再独立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2,先理解题意,然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问题讨论,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丫丫的话和聪聪的话之间的联系,再进行计算交流。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电子备课教案首页

学科

数学

年级

备课教师

课题

解决问题

知识

与技能

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过程

与方法

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和交流讨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具准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互动过程

 一、 情境交流:

“玩碰碰车问题”

1.出示情境问题:

(师生谈话)本周日,阿姨要带同学们去玩碰碰车,同学们愿意运用最近学会的乘除法知识,帮助阿姨做出租车方案吗?

相机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了解相关信息,进行交流。

板书:

有23个小朋友,1人车5元,2人车8元,3人车10元。

2.教师提出:

小组合作设计租车方案。

    【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交流方案:

“议一议”

1.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设计的租车方案

  教师相机记录(板书)不同的方案:

 ①每人1辆,5元×23=115元。

  花钱太多了。

②2人1辆,需要11辆;还剩1人,再租1人车。

8元×11=88元 88+5=93元

③用10辆2人车,再用1辆3人车。

8元×10=80元、80+10=90元

④租3人车7辆,剩2人再租2人车。

             10元×7=70 70+8=78元  这样最省钱!

2.议一议:

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好,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30元买水果:

指导学生认真读要求“每种都买一些,可以怎样买?

 (如:

2千克葡萄8元×2、2千克香蕉4元×2、3千克梨2元×3)

明确题意后,由学生自主决定买什么。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讲清楚每种水果各买了多少,花了多少钱。

2.客人就餐:

看图读题,明确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

(10张8人桌与2张6人桌较合适,占地少、上菜快,减少饭菜的浪费。

3.买硬皮本:

重点引导学生看图弄清题意。

 39×2=78本

     让学生先说一说题中给了哪些信息,了解硬皮本的售价分3种情况:

零售每本2元;整包地买“8本装”12元一包;“5本装”8元一包。

整包的本数越多越省钱。

     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中“最省钱”的含义,再让学生试着自己进行解答。

     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买法,讲清自己的想法。

(零售价2元×78=156元)

(最省钱方案:

买9包12元的、1包8元的和1本2元零售的)

              买78本共计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