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葬礼看日本人的生死观.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84221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葬礼看日本人的生死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葬礼看日本人的生死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葬礼看日本人的生死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葬礼看日本人的生死观.doc

《从葬礼看日本人的生死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葬礼看日本人的生死观.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葬礼看日本人的生死观.doc

从葬礼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摘要:

葬礼是一种文化,是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和集团精神的一种体现。

日本人在生死观的认知上具有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特征,这些特征影响着日本从精神到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生死观在二十世纪以来人们也显示出对其的迫切关心和深入思考,通过这两者的联系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思想,本文通过对日本的葬礼的研究来分析日本人的生死观。

关键词:

日本;葬礼;生死观

一、序论

葬礼是文化的一种,是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和集团精神的体现。

如何埋葬死者表面上看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民俗习惯,但实际上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死观和对死去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本。

葬礼是人生最后的仪式,传统观念认为,死者的灵魂会在人死后短暂停留在家的附近,渐渐地才远去离开,而这种仪式就是为了让死者从这个世界离开去到那个世界。

日本的葬礼深受宗教尤其是佛教的影响,对日本人的灵魂和生死观造成了很大影响。

在日本人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生死不过是自然的简单轮回,就像是从一个房间走到了另一个房间,生死之间的界限并不像其他民族一样泾渭分明。

对人生和历史的悲哀感造就了日本人的美意识,也造成了日本人生死一体的独特认识。

二、宗教影响下的日本葬礼

在日本也和中国一样有着火葬、土葬、水葬等形式的葬礼。

在佛教传入日本之前,日本古代的丧葬都是按照神道仪式举行的。

从古代到镰仓幕府时代,民间盛行风葬,也就是将尸体放置于野外。

平安朝之后开始了佛式火葬,佛教葬礼仪式多,墓地和寺庙等只是一种附带形式。

在明治到大正年间,葬礼仪式和宗教的种类不断增加,连基督教也有专门的葬礼仪式。

尽管如此,葬礼的形式还是以佛教仪式为主。

1995年,日本财团法人消费者协会对日本国内的葬礼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为,举行佛教仪式的占91%,举行神道仪式的占3.4%,举行基督教仪式的占0.7%。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很少举行与宗教有关的仪式,但人们却十分注重佛教葬礼仪式。

佛式葬礼主要有临终、守夜、告别仪式和出殡等内容。

2.1临终

正如在电影《入殓师》中看到的,人在临终的时候也有许多传统仪式。

人死亡时,要取“死水”给死者清洗遗体。

所谓“死水”就是不流动的水,可以说是死者人生最后接触的水,这个水包含亲属对死者重返生命的愿望。

亲朋好友奔丧而至,一个接着一个在死者的脸上洒水,感悟悲伤。

在方便筷的一端缠上脱脂棉,在死者生前喜欢的碗里倒入水,用水润湿死者的嘴唇作为一种告别仪式,此时不烧香。

遗体在入殓前会用微温的水擦拭全身,在清洗完遗体之后,要将死者的两只手摆放于胸前,然后使其眼睛和嘴巴闭上。

一般轻轻地将死者的上眼睑往下拨,把枕头稍稍垫高,让嘴唇向下颚靠拢不至于张开,还要在脸上轻轻地系上绷带。

清洗的水称之为“逆水”,先在盆里放入水,再倒入热水,反之亦可。

为死者整容,让死者面容平静。

如上所述,这项工作只有参加擦拭身体的人和死者友人才有资格做。

无论男女,头发须弄整齐,将死者的面容弄到与死者生前最接近的容颜。

男性要刮胡须,女性要化淡妆,男女都要修剪手指甲和脚趾甲。

亲属最希望的就是将死者的容颜尽可能弄到最美。

北枕是在确认生者死亡后的第一个仪式,就是将死者头朝北睡。

根据住宅的情况,如果很难做到头朝北,就可朝西。

在遗体入馆之前,还要将遗体露在外面的那部分用酒精擦拭。

在棺材的空处可以放入死者生前喜欢的物品、食品等。

棺后,把棺材安置在祭坛,棺内要贴上事先在菩提寺的僧侣处获得的棺书,棺书一般为僧侣抄写的经文。

2.2守夜

守夜一般从僧侣的到来开始,并按葬仪社的指示行事。

根据空间大小、吊唁者人数,守夜仪式的进行顺序也有改变或省略的情况。

守夜有两种形式:

只有家人参加的临时守夜和接受正式吊唁的守夜。

守夜坐席顺序从祭坛的右侧开始依次为丧主、死者家属、亲戚。

左侧则按僧侣、葬仪委员长、负责人、死者恩人、公司代表、友人等顺序就座。

也有情况将死者的上司或恩人安排在首座的座次。

祭奠的人员一般不会穿着华丽的服饰而选择一般的服饰。

在一定要穿丧服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选择过于夸张的服装,力求简单。

膝行膝退,正座状态,脚后跟向上,脚尖着地,双膝交互移动。

这是日本自古以来的礼仪。

2.3告别仪式

葬礼和告别仪式一般在守夜的第二天进行。

按照日本人的习惯,参加葬札的人必须穿“丧服”。

过去,由于地区不同各地的丧服略有差异.现在的丧服全部为黑色。

男子一般穿黑色和服或西装配白色领带。

女子则粉黑色和服或套装,穿套装时要注意佩带珍珠项链或用黑色碱夹帛成的耳环、戒指等,此时,最好不要峨常婚戒指。

仪式正式开始后僧侣诵经超度亡灵。

虽然葬仪的规模有别,但是一般诵经时间在20分钟到30分钟左右。

在诵经时,葬礼参加者一律正座。

为了不拖长时间,一般会在事前规定好时间,僧侣按此程序可适当调整诵经时间。

在诵经过程中也会有吊唁者来烧香。

死者家属,亲族一定要回礼。

之后,僧侣退场,最后的告别仪式结束。

2.4出殡

告别仪式结束后,从祭坛里搬出棺材,以头朝北的方向打开棺盖,让死者家属见上最后一面。

葬礼参加者要求再看一眼死者时,也会让他再见一面。

之后钉棺,一般由葬仪社的人员完成,中途会让死者家属象征性地轻轻地敲上两下。

钉子一定要用石头来敲,这是代表三界之川的石头。

然后,丧主双手捧着死者的遗像,在亲人的帮助下将棺材送上灵车。

此时要从脚的方向往灵车内搬运,而且搬运者一定要为男性,禁止女性搬运。

在火葬炉前进行遗体告别称之为“敛祭”。

“敛”就是收起收集的意思。

把遗体放入火葬炉,在小桌子上摆放死者的灵位、遗像、蜡烛、鲜花等。

在僧侣诵经过程中全体烧香,之后火葬炉点火起烧。

家属亲戚等在休息室等候。

期间,供应点心、酒水等候。

火葬时间大约一个小时。

火葬结束后全体人员在火葬炉前集合,开始收集骨灰。

在火葬炉的铁板上收集残留的烧骨和骨灰。

这也要由全体人员参加,两人一组,用竹筷夹起烧骨放入骨灰盒。

完成之后,骨灰盒放在用白布包裹的桐箱里。

三、佛教葬礼和日本人的生死观

从佛教的生死轮回观来看,认为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就可以轮回转世为其他生物。

人死的那一瞬间就在佛教净土之西方极乐世界再生了。

但日本佛教又融入了传统的神道思想,认为人死后是有怨恨的,为了抚平这些怨恨情绪,冤魂必须祭奠供养。

祭奠供奉法式分别是头七、五七、七七、百日、一周年忌日、三周年忌日、七周年忌日、十三周年忌日、十七周年忌日、二十三周年忌日、三十三周年忌日。

这些祭奠都是通过佛教仪式完成的。

三十三年忌日后的灵魂变成了“大和魂”,而大和魂又可称为“神”,这样就可以在神社祭奠亡灵。

这种融合,使得佛教和神道教融成一体。

但是明治之后佛教与神道分离,各自形成一套完整的葬礼形式。

现代日本主流的葬礼依旧是佛式的形式,从日本的的葬礼可以看出日本人对死者的关怀和尊重,也反映了日本人对生和死的认识,在日本,人们一致认为灵魂是和肉体相区别的,灵魂在离开了肉体之后还可以成为独立的实体,也就是说即使是肉体腐烂了,灵魂依然可以不朽,因此在日本人看来,浮生如梦,生死本无常,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开始。

这个和中国不同,中国人追求人活于世要后世留名,这体现了对生命价值和生的执着,换句话说就是体现了对生的渴望,只有生才能创造价值。

日本的葬礼是庄重静穆的,对于死亡他们认为就像樱花飘落一样美丽又寂静,因此他们对待死亡是达观和安静的,这种静寂中又体现出日本人独特的感受。

参考文献

[1]祝大铭.日本人的葬礼[J].吉林:

延边大学,200:

5

[2]骆列娜.试析近代日本的丧葬文化[J].文化艺术研究,2014,(18):

24-25.

[2]桥本隆则.日本人的生死观[J].科学大观园,2011,(18):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