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虐童事件反思学前教育发展.doc
《从虐童事件反思学前教育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虐童事件反思学前教育发展.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虐童事件反思学前教育发展
摘要:
频繁上演的虐童事件刺痛了人们,老师何时成为了恐怖片中的恶魔?
追本溯源,谁才是虐童案的幕后推手?
我们应该从虐童事件反思学前教育发展。
特色的办园理念、合理的价格定位,是民办园发展的两大方向。
我们对教育的定位,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上得起幼儿园。
关键词:
虐童事件师德教育机构学前教育发展
最近,教师虐童,又成社会焦点。
先是太原某幼儿园一位教师,半小时内打了孩子70次耳光,且该校监控录像显示,多名幼童被殴打。
接着,浙江温岭又出现一名以拍虐童照片为乐的教师,令网友愤怒。
我们对于这类事情的反思不能终止。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已发生多起幼儿园教师伤害学生的事件,令人发指。
诸如2010年,江苏兴化板桥幼儿园的一名老师,用电熨斗惩罚上课讲话的学生,有7名幼儿脸部被烫伤。
2012年10月24日,浙江温岭城西街道蓝孔雀民办幼儿园,该校教师颜艳红因“一时好玩”在该园活动室里强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同时让另一名教师用手机拍下,之后该视频被上传到网上。
记者在视频中看到,被揪耳幼童双脚离地近20厘米,表情痛苦,嚎啕不止。
相反,颜艳红神情愉悦,乐在其中。
频繁上演的虐童事件刺痛了人们,老师何时成为了恐怖片中的恶魔?
教育法、教师法与教师师德规范对体罚学生早有规定。
有的地区正在施行教师绩效工资与师德考核挂钩的管理办法。
在现代文明社会里,仍有老师热衷于采用野蛮方法“教育”不喑世事的幼儿,实在令人费解。
幼儿园老师集体殴打年仅两岁半的幼儿,折射出师德之丑。
幼儿年龄小,他们有特定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犯点小错在所难免,偶尔小调皮更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何况幼儿与同伴发生争执根本算不上什么大错误。
作为老师本应该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引导他们,耐心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
袒护自己的孩子,粗暴地虐待别人的孩子,显然有违现代教育理念。
不仅伤害孩子的身体,而且会伤害一群孩子幼小的心灵,这种创伤可能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
肯定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我认为,这是教师师德缺失与价值观异化的表现。
虐童的直接作案人是素质低下、存在心理问题的部分幼师,而放任这些人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是那些不负责任的无证民办幼儿园。
无证幼儿园得以存在,则是看中了幼儿园无往不利的吸金功能和政策法规的监管不力。
追本溯源,谁才是虐童案的幕后推手?
暴力伤害、虐待儿童事件的接连发生,总体看与以下因素有关:
首先,当前学前教育师资严重匮乏,不少幼儿园只能聘用无资质的教师,致使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据悉,目前全国学前教育师资缺口近40%。
这一问题的存在与长期来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有关。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仅占到整体教育经费的1.3%,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8%。
其次,学校(幼儿园)的管理,没有严格依法治校。
针对幼儿受伤害事件,地方教育部门和幼儿园,最初往往都希望息事宁人,内部处理,只是在舆论的呼吁下才报警,由警方介入调查。
这反映教育部门、学校依法治教意识的缺乏。
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很多教师也缺乏法律意识,就像浙江这起事件的涉事教师,根本没意识到自己违法,还认为这很“好玩”,甚至把照片发给家长“分享”。
需注意的是,针对教师伤害学生事件,地方教育部门表示要对教师开展师德教育,这可能起不到多大作用,因为从本质上说,这些事件是法律问题,而不只是道德问题,教师连底线的法律都不遵守,高谈师德也无益于改变现状。
再次,学前教育机构不关心教师的生存状况和心理问题。
有调查显示,湖北、河南两省在对幼儿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评定中,发现有20.8%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状态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江西曾对11地市幼教心理健康进行自评,发现有轻度和中度症状反应的人竟占35.4%。
这些问题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
在浙江温岭事件中,当事女教师很可能存在某种心理问题,她通过虐待孩子取乐,具有“施虐狂”的某些特点,因此,从“治病救人”出发,应对其进行心理咨询、治疗。
同时,应对所有教师的心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戒后患。
教师伤害学生事件,有个体的原因,但不能忽视其背后的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评价制度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发展问题。
当教师紧缺,工作压力沉重,教师的准入门槛就会降低,整体素质受到影响,同时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也会缺失。
只有严肃面对这些问题,切实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才能为幼儿的成长和每个教师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国务院曾针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十条意见,但学前教育的投入和师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这应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我们应该从虐童事件反思学前教育发展
多年来,民办幼儿园不仅起到公办园的补充作用,更在市场化的考验下,成为促进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鲶鱼”。
然而,在大多数人看来,民办园似乎成了无往不利的吸金器。
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幼儿园1305所,其中民办幼儿园508所,在园儿童约10万人。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透露,还存在有约2000所非注册民办园(自办园)。
《民生周刊》调查发现,占据学前教育半壁江山的民办园,其收费标准不一,且差距明显。
创办于1982年的丰台区北大地西区幼儿园,2010年由街道办性质转为纯民办。
该园崔园长介绍,改制之后,每名幼儿入托费为1200元/月、伙食费350元/月。
“也许大家都不信,去年我们的纯利是2万元。
”
然而,这一稍显“悲惨”的数据,在红黄蓝双语幼儿园则截然不同。
作为中高端民办园的代表,红黄蓝在京共有15家分园,其中普通班收费为3500元/月—4000元/月,国际班可达5500元/月。
红黄蓝负责品牌加盟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从全国80余家红黄蓝幼儿园来看,投资回报率为36%—42%。
”
近年来,促进民办园发展的利好政策不绝于耳。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了“扶持规范的民办幼儿园,对城乡民办幼儿园给予多种形式的扶持和资助”。
北京市政府在发展公办园上的“大力”,让民办园倍感压力。
北京市教委表示,在2015年前,北京将建设和改造600所幼儿园,政府办园比例将达到50%。
“实现政府办园比例达到50%,就意味着未来新增幼儿园90%以上是公办的,民办园参与小区配套园的竞标机会很少。
”朱敏分析到。
对此,北京艾毅幼儿园总裁许尚杰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感叹,以前房地产商建设好楼盘之后,对小区内建设何种幼儿园拥有推荐权,而现在教育部通过发放建设幼儿园的指标,来逐渐收回自主权。
这显然大大增加了民办园“拿项目”的难度。
“运营成熟后,也想过‘复制’幼儿园,但没有场地。
好地段的商业用地,每年房租就是几百万。
”北京家·宝贝艺术幼儿园园长杨丽对此也深有感触,因为争取不到教育用地,家·宝贝开设分园的计划一直搁浅。
对于政策的变化,部分民办园负责人认为是“赤裸裸的不平等竞争”。
然而,公办园增多所带来的影响,并非只是生存空间上的“挤压”,还有吸引民办园的幼儿教师向公办园的流动。
因为公办园幼教不仅工资较高、福利好,还有职称评定、退休金。
如何招到并留住人才,成了民办园发展的又一大瓶颈。
事实上,这一区别一直存在,甚至渗透到幼教毕业生的择校观。
“北京幼师毕业的学生,就去丰台一幼、二幼等公办园实习。
而我们民办园的新生教师,基本上来自丰台幼师、海淀幼师。
”近年来,为了提高西区园的师资力量,崔园长开始奔赴河北石家庄招聘。
“这使民办幼儿园非常尴尬。
即使努力去做团队建设、教师建设,但依旧改变不了教师流失的现状。
”杨丽说道。
眼下,公办园的影响程度有多大、生源是否持续充足,已使北京市的民办园感到巨大的生存压力。
部分受访者表示,接下来能够生存的将是有品牌知名度的民办园,但利润空间将大不如前。
“所以特色的办园理念、合理的价格定位,是民办园发展的两大方向。
我们对教育的定位,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上得起我们的幼儿园。
”朱敏向记者介绍,早在2008年,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此后5年中国的学前教育要进行重新洗牌,“原因就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