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眼 导航数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5476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读为眼 导航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读为眼 导航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以读为眼 导航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以读为眼 导航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以读为眼 导航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读为眼 导航数学.docx

《以读为眼 导航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读为眼 导航数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读为眼 导航数学.docx

以读为眼导航数学

以读为眼 导航数学

——小学生数学阅读兴趣和技巧的培养

[摘要]随着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数学课堂中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阅读是一种享受;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技巧,让阅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新的生长点,并且将这种边读边思、边读边注的习惯纳入到日常的生活中,成为自己阅读习惯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数学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使学生逐步在数学阅读中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数学阅读阅读兴趣阅读技巧

一、引言:

从教几年来,经常发现学生作业中的许多错误并不是不懂或者不会,而是因为学生的数学阅读没有过关造成的。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不仔细审题,不看清解题要求,拿到就做,从而造成许多不应该的错误。

有些学生对一些题意较复杂的叙述看不懂。

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数学老师往往会埋怨他们语文水平太差。

其实不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技巧,提高数学阅读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在数学阅读中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

基于此,我不禁对自己的数学阅读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思考,一年前,我对学生的数学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同时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和技巧上进行了探究和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调查

开学初,我对自己所教年级中(四年级)共6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和结果如下表。

你喜欢阅读吗?

很喜欢

比较喜欢

不喜欢

约占80℅

约占15℅

约占5℅

你最喜欢阅读哪类书籍?

语文类

数学类

科普类

约占60℅

约占5℅

约占35℅

你会经常阅读数学课本吗?

经常读

偶尔读

基本不读

约占8℅

约占72℅

约占20℅

你做计算题时一般读几遍?

仔细读一遍

看一眼再做

拿到就做

约占10℅

约占40℅

约占50℅

你做应用题一般读几遍?

读懂为止

最多读两遍

读一遍就做

约占35℅

约占40℅

约占25℅

做习题是怎样阅读题目要求的?

仔细阅读

看一眼就做

拿到就做

约占40℅

约占45℅

约占15℅

2.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都比较喜欢阅读,但主要是喜欢阅读语文类和科普类的书籍,喜欢数学类阅读的少之又少。

学生的数学阅读状况令人担忧。

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很少有学生经常性地阅读自己的数学教科书,只是在老师布置阅读任务时偶尔看一下,数学教科书在学生手中也成了习题集。

特别在做计算题时更多的学生是拿到就做,几乎没有了阅读算式这一环节,结果看似很简单的计算题,全对的学生却不多。

有的抄错了数字,有的看错了运算符号,有的运算顺序错了。

老师和学生都把这类错误归结为粗心,教师对学生的提醒总是“下次仔细点”,很少引起足够的重视。

虽然对应用题的阅读学生花的时间和力量比做计算题好多了,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只对题目有了初步了解以后就急着解题,造成的失误也很多。

看来,数学阅读是学生最不注意的环节,是教师最易忽略的环节,但又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他们的数学语言和数学阅读能力、数学交流能力都不理想。

这种现状很不利于学生的后继学习和发展。

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掌握数学阅读技巧,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有着不可估量作用。

二、概念的界定

1.阅读:

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的信息进行解码,获取作者原意想表达的信息。

换句话说,作者通过编码将意义变成书面语言,读者又将书面语言变成意义。

按照交际语言教学的观点,阅读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际。

虽然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互能动作用和读者直接的反馈,但是作者在写作时知道他的读者群是什么样的人,他显然想让他的读者读懂他想表达的意思;读者的阅读过程也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能动的、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人脑中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与反应的过程。

2.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识、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

资料表明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

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

(1)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决定了数学阅读要求认真仔细。

(3)数学语言的简略性和严谨性决定了数学阅读需要读写结合,思维灵活。

三、融数学阅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的作者在讲述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意义后呼吁将数学阅读请进课堂,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

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指导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努力借助于数学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我也在这方面努力做了尝试和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

”做任何事都需要兴趣的引领。

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数学阅读既不重视也不感兴趣,他们仅有的阅读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已。

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的阅读,可以一目十行,只重情节,它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认真细致,需要读写结合,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参与,更需要意志的支持。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的动机。

1.创设情景,培养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产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动机,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些新鲜的、趣味性强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有数学味的情景,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阅读需求和欲望。

[教学片段1]《相遇问题》

师:

昨天放学,陈洁不小心把同桌陈璁的数学课堂练习册带回了家,他们两人都很着急。

为了让陈璁按时完成作业,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

陈洁把数学课堂练习册送给陈璁。

生2:

叫陈璁自己去陈洁家拿。

生3:

如果要快一点让陈璁拿到数学课堂练习册,他们可以电话联系好一起从家里走出,在路上相遇后陈洁把数学课堂练习册交给陈璁。

师:

你们的办法都不错。

老师也把这件事编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你们想读读老师编的题吗?

生:

(异口同声)想。

出示例题后,学生仔细读题,研究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策略。

[反思]:

相遇问题应用题,数学教科书上的例题都是以两车相遇居多。

这样的例题呈现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宜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欲望。

学生没有了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就很难让他们正确理解题意。

不小心将同桌的数学课堂练习册带回家这种事司空见惯,请学生想办法把数学课堂练习册送回同学身边,学生很感兴趣。

最后教师顺势告诉学生今天研究的数学问题就跟这件事有关,学生的情趣更加高涨。

创设了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情景,确实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为后面的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础。

2.体验成功,培养阅读兴趣

人们做任何一件事,成功的体验越多,对做这件事越有兴趣。

数学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比如,通过阅读自己能看懂教材,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能运用教材上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己能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等,学生也会感受到数学阅读其实也是一种享受,从而对数学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片段2]《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这节课在后面的提高练习中,我出了这样一道题:

“一个带分数,它的分数部分的分子是3,把它化成假分数后,分子是28,这个带分数可能是多少?

师指定学生读题。

生:

一个带分数,它的分数部分的分子是3。

师:

停。

请大家齐读这句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

这句话告诉我们有一个带分数的分子是知道的,是3,而整数部分和分母不知道。

师:

你有办法把这个带分数表示出来吗?

生1:

用字母表示整数部分和分母。

生2:

那就写成a又b分之三。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a

师:

你能把这个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吗?

生:

a

=

师读:

分子是28。

应该怎样表示?

生1:

a

=

=

生2:

老师,我会做这道题了。

师:

其他同学呢,你们从上面的等式上找到解题方法了吗?

生:

(高兴)知道了……

[反思]:

不少数学题,从第一句话开始,一句一句细细品读,边读边用语言文字或字母表示题中一些未知量,可以得到一个或几个等式,找到解题的策略。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读题,理解题意。

上面教学片段,通过边读题边分析得到一个等式,学生根据得到的等式分析出分母和整数部分的数值。

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顺利地找到了解题的方法。

学生在读题中享受到了解题成功的喜悦,明白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提高了数学阅读的自觉性,不知不觉爱上数学阅读,从而使阅读过程从兴趣到乐趣,使数学阅读的优越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技巧

要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光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不够的。

“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正确的方法使人终身受益。

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中面临的困难多种多样,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技巧。

1.计算课上的数学阅读

在很多数学教师的潜意识中,认为在上计算课时不需要数学阅读,只要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和法则就可以了,所以也谈不上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了。

其实不然,你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和法则后,计算的正确率依旧不高,特别是四则混合运算,错误更多。

像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漏掉小数点或零的现象屡见不鲜。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

8-1÷8-

×7=结果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只有百分之七十多。

仔细分析学生的错误,发现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是运算顺序错误。

他们先算8-1=7,接着算7÷8=

,最后用

-

=0。

这难道是学生不懂运算顺序?

显然不是,其实这是学生缺少算式阅读造成的。

[教学片段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例33.18÷(27.84+13.2×0.3)

师指名学生读题。

生:

3.18除以27.84加13.2乘0.3的和。

师:

从刚才同学的读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

我知道了这道题是三步计算。

生2: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的乘,再算括号中的加,最后算除法。

师:

你怎么知道它的运算顺序的?

生:

从刚才的读题中我听出来,这道题虽然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但运算顺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

师:

是的。

题中3.18除以和,最后求的是商。

所以我们在做计算题之前都要正确读题,这样既能了解题目的运算顺序,又能对每个数字加深印象。

[反思]:

对数学算式的阅读,易被教师忽略,易被学生忽视。

大多数学生拿到题目后是边看边做,所以像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漏掉小数点等现象屡有发生。

教师往往把这种现象归结为“粗心”,实际上这和我们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算式有很大关系。

上述片段中,出示例题后教师首先指名学生读题而不是让学生直间观察运算顺序或让学生尝试解题。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

通过读题,学生很快找到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以前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联系,运算顺序的问题迎刃而解。

因为教师在以前的教学中强调遇括号不读括号,而是读出它的运算顺序,比如“……的和”、“……的差”,这样的读题技巧又和文字题的列式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文字题列式的正确率。

可见,在计算题教学中也应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概念课中的数学阅读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体系中有很多概念、性质等。

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语言表述具有很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比如,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结果在阅卷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正确的。

很显然,这并非是学生不认识梯形,而是对梯形概念的描述没有认真推敲。

因此,对数学感念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认读阶段,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推敲,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教学片段4]《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又得到了一个新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仔细阅读书中关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描述,把你认为重要、值得推敲的字或词语加上着重号。

生1:

我给“同时”加上了着重号,从前面的探究中我们已经知道,如果不是同时乘或除以,结论就不成立。

生2:

我给“相同的数”加上了着重号,因为如果同时乘或除以的不是同一个数,结论也不成立。

生3:

我给“乘或除以”,加上了着重号,我们已经研究过如果同时加或减,即使是同一个数,结论也不能成立。

生4:

我把括号中的“0除外”也加上了着重号,因为分母不能为零,如果同时乘或除以零,分数就没有意义了。

……

[反思]:

数学阅读的核心在于理解,特别对数学概念的阅读,更需要正确理解。

了解概念的实际背景和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挖掘概念中字、词、句的真实含义。

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法”,紧扣分数基本性质的结论,对性质中的重点字、词加上着重号后进行细致琢磨,深刻推敲,不仅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学生心中的诸多“为什么”,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真实含义,而且也使学生领悟了蕴涵其中的数学阅读方法和技巧,将这种阅读技巧运用于今后的概念学习中。

3.解决问题课中的数学阅读

在一次数学综合测试中有一道解决问题的题是:

“小明家原来每天用电3.6度,由于家里更新了家用电器,现在每天节约用电0.6度。

原来120天用的电,现在可以多用多少天?

”结果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只算了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还有个别学生把每天节约的0.6度电当成每天用电来计算。

可见,数学阅读对于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时,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阅读技巧,因此,学好应用题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最新的研究指出有三种必要的阅读技巧:

解释词义、解析字面的意义以及理解能力。

在具体的应用题教学中,要在审题、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

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从不会读书到会读书、 巧读书,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边读、边想、边划,注意划出关键词,理解其涵义,同时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且注意恰当运用讨论的方法,使学生相互学习,在讨论的同时,学习他人的阅读技巧。

(1)应用题阅读技巧从“读”开始。

读,就是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

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

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认真仔细逐字、逐句地读题,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途径。

[教学片段5]《综合应用例1》

出示例1同学们去秋游,先步行,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走了0.8小时,后来换乘汽车,以54千米/小时的速度行了0.7小时才到达森林公园。

学校离森林公园多少远?

师:

请同学们初步阅读题目,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叙述的意思。

学生初读后反馈。

生:

同学们去秋游时先步行再乘汽车才到达森林公园,要我们求学校到公园的距离。

师:

请同学们细读题目,根据条件和问题列出数量关系。

生:

步行的路程+乘车的路程=总路程

师:

步行的路程和乘车的路程告诉我们了吗?

请同学们再精读题目,仔细研究已知条件,最后列出综合算式。

生根据要求尝试列式并解答。

[反思]: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在学习应用题时,要求学生做到一题三读。

先初读,初步了解题目的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题目的意思;再细读,弄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能根据问题列出数量关系式;最后精读,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意思,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

通过这样的阅读引导,使学生明确了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从应用题中的条件、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出解答的方法。

(2)应用题阅读技巧从抓关键句开始。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体系中,比较关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比较、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都有关键句,在读题时让学生用符号标出题中的关键句并反复阅读,从中得知相比较的两种数量中谁多、谁少、谁是标准量、谁是比较量等,从已知条件中知道了哪一个量,问题里是求哪一个量,从而避免学生在读题时,出现“多”字用加法,出现“少”字就用减法。

[教学片段6]《两步计算应用题》

师创设情景后出示例题:

“同学们借图书。

五年级借了127本,比四年级多借28本。

两个年级一共借了多少本?

师:

请同学们认真读题,用浪线画出关键句。

反馈生:

关键句是“比四年级多借28本。

师:

你觉得这个关键句完整吗?

生:

不完整,没有说出谁比四年级多28本。

师:

你们能根据前面内容把关键句补充完整吗?

生1:

五年级比四年级多28本。

生2:

也就是“五年级借的127本比四年级借的多28本”

生3:

那么也就是四年级借的少,求较小数应该用减法。

师:

对呀,刚才我们通过反复阅读、分析关键句后,顺利地解决了求题中的间接条件,最后求两个年级一共借多少本就更容易了。

[反思]:

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量关系总是隐藏的。

学生在阅读这类数学文本时,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充或扩建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

片段中两步计算应用题是一道反叙题,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借的多还是四年级借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借28本”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年级多借28本”,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借28本”,也就是“127本比四年级借的多28本”,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借的多,四年级借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由于在教学中注意强化这种训练,学生解答这类应用题错误率较低,解答能力也得到提高。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又是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对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通过“阅读”的方法,不断培养阅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四、结束语

阅读对于数学教学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展现它的魅力。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而且还要教会他们读书的方法、技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通过数学阅读,使他们熟悉有关数学语言,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开展数学阅读研究,深入指导,具体到个人、明确到课堂。

一个人的学习是终生的,学生离开校门后,依然需要有大量的学习,才能充实自己。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阅读,都需要带着一定的独立性和个体性,阅读批判、阅读创新变得十分必要。

只有将这种边读边思、边读边注的习惯纳入到日常的生活中,成为自己阅读习惯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因为重视了数学阅读,数学语言有了较好的发展,数学交流能力、自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尝到了数学阅读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的甜头,数学课堂因数学阅读而更精彩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小学数学》2005年1-2期,2006年第9期

3.《小学教学设计》2004年第11期

4.《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5月

5.《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主编斯苗儿[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