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5030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步设计说明.docx

《初步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步设计说明.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步设计说明.docx

初步设计说明

香缇锦园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规划设计说明

1.0.总则

.基地概况

"海宁市江南大道南侧、新海公路西侧地块"项目用地位于浙江省海宁市。

地块周边两面临路,其中北邻城市干道江南大道,东侧为新海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地块南侧为现状河道,景观资源丰富,十分优美,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项目地块面积为63319㎡,容积率均为,地上规划建筑面积上限为平方米;建筑限高60米。

建筑密度不大于30%,绿地率不小于30%。

.设计依据

规划设计条件及用地红线图

《嘉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50180-93】(2002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2015》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13】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各工种工程设计的国家规范及地方规定

面积计算依据:

《海宁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文件》海建规[2015]153号。

.设计任务内容和要求

设计内容

该地块是面向21世纪的居住社区,主要由两栋十七层、三栋十八层的高层住宅、六栋八层的多层洋房、六栋四层多层叠加别墅及十三栋低层住宅建筑、沿街商业及配套用房等设施构成。

建筑耐久年限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设计任务书要求,本建筑耐久年限为二级,为50年。

建筑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防火分类为一类和二类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注:

人防设计另详专业设计院图纸。

.规划设计

.设计内容

本案设计以地块中心及周边景观利用最大化为主旨,努力做到各住宅单体的景观均好性;以场地周边高低错落的地形等资源为面,以场地内的中心景观为点,以小区内主要道路为线,通过建筑的围合分部,形成一个既有大的中心景观、又有开阔景观延续性的组团;保证了户户均好的景观共享、采光日照;同时错落有致的天际线,让本案更好的融入了周边环境,加上地块南侧现状自然河流,形成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

.设计宗旨与目标

本地块的规划设计立足于从海宁市的社会、经济、人文及自然环境特点出发,尊崇人类居住环境的生态化、休闲性、文化性发展趋势,在尊重自然、为人服务的准则下,创造一种生态型高级居住建筑环境,创造属于时代也属于地方的生活园区。

规划力争以优美的环境、简洁的造型和对居住生活的和谐容纳而成为新世纪住宅建设的有益尝试,并为海宁这座城市勾画优美的城市轮廓线。

 

.规划设计特点

、营造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融的生态社区

充分考虑地块周边的道路沿街景观资源及环境因素影响,规划充分结合地形,因地制宜,做足“景观及文化”文章,使项目成为未来新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使住区内部景观与外部景观相得益彰,并尽可能多的住户拥有的景向。

、清晰合理的组团结构

整个建筑群的规划设计构思在空间美学和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居民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要求,闹中取静,归属感强,邻里交往密切,具有安全感和亲切感的优点。

规划为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邻里交往、物业管理以及分期开发实施的需要,划分了合理的小区结构层次,空间互为渗透,小区室外空间与公共建筑为社区的居民健康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对突出小区景色、品位和整个积极社区关系的形成起到了引导作用。

、以现代简约风格为特色的组团形态

以生态化、休闲性、文化性为主题,营造公园式主题社区。

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营造一种现代气息,彰显一种富于文化品位的绿色生活。

.规划结构

本项目的规划结合用地现状,结合景观人行步道、景观绿化等要素,一起形成一系列步移景异的空间形态,使规划在秩序中又富于变化。

沿街结合商业邻里中心,增加内部私密性空间,强调住宅与沿街商业的相辅相成,既有机联系又相对独立。

.道路与交通系统——构架清晰、分级明确

小区内道路系统构架清晰,分级明确,人行与机动车适度分流,同时满足消防、救护等要求。

、合理确定小区出入口

依据地形及现有的交通条件,在地块的北侧,沿江南大道设置一个小区主要出入口兼小区人行形象出入口,充分的展示本小区的建筑品质与特色,在地块的东侧设置一个车行出入口,地块的北侧主要出入口也设置了消防出入口,以解决高层区的消防问题。

、道路系统划分

小区消防道路宽度为米,构成社区主要交通干线,并结合景观设置人行步道。

.建筑设计导则:

建筑设计原则:

景观与观景、景向与朝向的有机结合。

·景观与观景

住宅单体的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力求使建筑本身成为小区和城市中的景观;同时通过合理规划,使建筑内部空间获得最佳观景效果。

·朝向与景向

阳光与空气是生态住宅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和建筑设计力图使每个住宅单元均获得良好的朝向,取得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同时在满足上述基本物理需求的同时,力图使尽量多的住宅获得好的景向,达到朝向与景向的有机结合。

建筑户型设计——以现代使用者行为为核心:

户型设计从居住活动的客观规律出发,力求科学、合理、细致,同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使用弹性。

设计强调住宅个性化设计,使每个居住单元都具有“亮点”和“亲和力”,强调住宅细节的感染力。

设计注重在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及对居住行为的引导作用。

住宅房型功能流线清晰,动静分区明确,厅堂方正,户内功能齐全,绝大多数户型都对室内玄关、储藏、家政空间、空调器位置等做了充分考虑。

户内以厅为中心,厅和主要卧室全部朝南,采光充足。

建筑风格——只有具有与价值感相关联的美感才是永恒的

建筑造型设计注重塑造群体形态的可识别性,通过群体空间组合体现整体造型艺术美。

项目采用了法式风格的立面设计,该风格既有细腻、经典,同时又体现了现代、洒脱、阳光、自然。

本地块将这种现代气息在海宁呈现:

和谐的比例关系,结构匀称,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无障碍设计

小区设盲道,所有洋房、叠加、高层住宅底层入口均设有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坡道及电梯间。

消防系统设计

遵循"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建筑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层住宅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总平面布局和单体平面布置

基地内部干道作为消防环路.基地内部消防道路为4米宽,高层住宅长边设消防环路。

每栋高层住宅出入口均设有消防扑救登高场地,沿人行大堂一层处设消防控制中心。

安全疏散

疏散楼梯出屋顶,高层地下室按规范要求设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各防火分区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楼梯间设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首层楼梯与地下室楼梯用乙级防火门分开,以满足消防要求。

电缆井,管道井,排烟井,排风道

电缆井,管道井,排烟井,排风道均独立设置.井壁按消防规范设计.检查井门采用丙级防火门(开向前室的检查门为乙级防火门)。

.环保系统

污水处理

总体雨、污水排水采用分流制系统,其中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汇集排向市政污水总管。

垃圾收集

小区内设垃袋装化,由物业管理人员将垃圾送至小区内的垃圾收集点,经市环卫将垃圾外运。

 

.噪声处理

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采用隔震处理,管道与设备接口采用软接口,并根据需要安装消声装置。

管道支架采用弹性支吊架。

.卫生防疫

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住宅的日照时间,景向朝向有机结合。

.环卫设计

垃圾收集方式为袋装化。

垃圾收集点的位置是安排在小区交通方便处,相对独立,并与车道相连,以确保垃圾外运。

.安全防卫

小区内采取封闭式物业管理,主入口设安保24小时值班。

住宅楼底层设对讲式电子安全防盗门。

住宅每户设安全防盗门,钢木分户门。

安保值班控制室,设有直线电线可与110报警。

.建筑用料说明

外墙材料:

外墙采用石材、仿石涂料、铝合金门窗。

室内装修用料:

另定

.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结构设计说明

设计依据

本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主要规范、标准及资料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1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建筑、采暖空调、电气和总图等专业提供的作业条件和设计资料

建设方对设计提出的符合有关标准、法规的与结构有关的书面要求

 

设计范围及概况

本工程由五栋十六~十八层的高层住宅、六栋八层的多层洋房、六栋四层多层叠加别墅及十三栋低层住宅建筑、沿街商业、一栋2层的人行大堂、一座大型地下车库及相关配套建筑组成。

场地岩土工程状况

详见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设计荷载

永久荷载

结构自重及填充墙:

按构件截面尺寸与材料容重计算确定;

设计时另考虑包括夹层、装修在内的装修荷载。

可变荷载

楼屋面活荷载按现行国家规范取值:

车库顶板消防车道区域35kN/m2;非消防车道区域m2;住宅、物业kN/m2;商业kN/m2;一般卫生间m2;带浴缸卫生间m2;阳台m2;电梯机房m2;消防楼梯及前室kN/m2;上人屋面kN/m2,不上人屋面m2;计算地下室外墙,其室外地面荷载kN/m2。

风荷载:

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Wo=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雪荷载:

50年一遇基本雪压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Ⅲ区。

地震作用

本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建筑场地类别Ⅳ类,特征周期以勘察报告为准。

其他作用

主体结构分析时不计温度应力的作用。

通过采取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外墙选用收缩率低的墙体材料、屋面设保温隔热层、屋面板加强配筋等措施,防止在结构构件中产生温度和收缩裂缝,控制因温差产生的不利影响。

主体结构分析时不计地基变形在上部结构内产生的次应力,基础设计时按规范要求控制建筑的整体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控制基础平面形心与上部结构在永久荷载与楼(屋)面可变荷载准永久组合下的重心的偏心距,采用沉降后浇带等措施来减少不均匀沉降。

结构计算程序:

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系列2010版计算软件。

主要设计参数

设计标准: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标准设防类(丙类)

裂缝控制等级:

三级

地下室防水等级:

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乙级;

上部结构设计

地下车库及人行大堂为框架结构,楼屋面板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高层住宅为剪力墙结构,多层住宅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楼屋面板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设置

车库超长,设置伸缩后浇带;

超限超长高层单体设单元间抗震缝分开;

采用的主要材料:

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C35;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C35;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6。

梁、板、柱纵筋及箍筋优先采用HRB400级钢筋。

钢构件、预埋件采用Q235B钢。

填充墙:

±以下墙体使用混凝土空心砖;±以上墙体采用非粘土烧结保温砌块。

砂浆:

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基础设计

本工程采用预制方桩;

主楼、地下车库及裙房采用独立承台加防水板基础。

.构造措施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应按规范采取如下措施:

1)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2)地下室顶板采用现浇梁板结构,顶板厚度采用≥180mm,配置双层双向钢筋且顶板上不开设大洞口。

3)适当加强地下室顶板框架梁的断面及配筋,同时地下室框架柱配筋不小于一层柱的倍,保证地震作用下塑性铰出现在一层柱底。

4)严格控制回填土的质量和压实系数。

地下室不设伸缩缝区段的长度超过规范要求,在设计施工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1)施工中水泥应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品种;严格控制砂石骨料的含泥量和级配,控制水化热的升温,砼构件中心与外表面的最大温差不高于25℃,并控制降温速度;浇灌砼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温和保温养护。

2)采用粉煤灰,改善砼的黏塑性,并可代替部分水泥,减少砼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及砼中的孔隙,提高密实性和强度,提高抗裂性。

3)采用补偿收缩砼,控制砼收缩开裂。

4)除主楼与裙房周边之间设沉降后浇带外,其余超长部位每隔40米左右设置一条800宽的伸缩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5)地下室外墙及顶板加强配筋以提高抗裂性能,全截面的配筋率不小于%,钢筋间距不大于150。

 

第三章给排水设计说明

.给排水设计

.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14】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4年版

《建筑灭火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

2015年版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3/1015-2015】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

【DB33/1034-2007】

本项目建筑、结构、采暖空调、电气和总图等专业提供的作业条件和设计资料。

.设计范围及概况

本工程包括该地块建筑红线内的室内、外给水排水及消防工程的全部设计。

项目用地位于浙江省海宁,北侧为江南大道,东侧为新海公路。

分东西两个地块开发,地块总用地面积为63319平方米。

本项目由若干幢18层高层住宅楼、7层多层洋房,3~4层低层住宅,配套用房、

地下车库等建筑组成。

筑组成。

.给水设计

水源:

本工程分别从市政给水干管上引入两根DN200的进水管,在区块内呈环状布置,以保证供水和消防安全;按不小于考虑。

水量:

用水量表

序号

用水部位

数量

用水定额

节水平均日定额

时变化系数K

使用时间

h

用水量(m³)

最高日

节水平均日

最大时

平均时

1

商业

600㎡

5L/㎡·d

4L/㎡·d

12

3

2

住宅

2620人

250L/㎡·d

120L/㎡·d

24

655

3

物业

50人

35L/人·班

30L/人·班

12

4

绿化浇洒

19000㎡

2L/㎡·d

³/㎡·a

不计入

38

不计入

5

道路浇洒

5000㎡

2L/㎡·d

1L/㎡·d

1

8

10

5

6

车库冲洗

24000㎡

2L/㎡·d

2L/㎡·d

1

8

48

48

6

6

7

小计

8

未预见用水量

1-3项10%计

9

合计

最高日用水量d,最大时用水量:

m3/h。

水质:

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水压:

满足用水点水压要求,并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给水系统

、市政供水系统:

住宅1F~5F,配套用房及地下车库。

、6~11层采用中区无负压机组设备供水,12~18层采用高区无负压机组设备供水。

其中各分区低层的配水横管阀门处水压若大于,设置支管减压阀减压。

东、西地块共用二次加压供水系统。

供水设备设在西地块地下车库生活泵房内,采用无负压加压供水设备供水。

加压设备选型:

中区无负压设备型号HDLR-FG42-35-2,单泵流量/s,水泵扬程,电机功率,一用一备。

高区无负压设备型号HDLR-FG36-53-2,单泵流量10L/s,水泵扬程,电机功率,一用一备。

水费计量

室外给水管网上,消防用水和生活进水设水表;

住宅计量水表采用一户一表制,采用普通水表计量。

住宅水表设于公共管井内;商铺、物业单独设置水表,水表设于室外水表井。

.排水系统

地块内实行雨、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

生活排水量按用水量的90%计算:

最高日排水量740m3/d,最大时排水量:

75m3/h。

高层室内排水采用污、废水分流制,多层采用污、废水合流制,排至室外污水检查井,汇总后经化粪池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雨水系统设计采用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q=(1+L/

(t+

雨水系统设计参数:

重现期P=3a;降雨历时t=10min;径流系数Φ=,地块汇水面积取ha,则地块雨水量为1030L/s

西地块雨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河道,东区块室外雨水:

经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后,一部份进入景观水池,一部份进入有效容积为300m3的模块式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经处理、净化、消毒、提升之后回用到绿化灌溉、道路与车库冲洗,多余的雨水经模块式隔油沉沙装置处理后就近排入周边河道。

西区块室外雨水:

一部份经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后,进入景观水池,一部份经室外雨水管网汇集后就近排入周边河流。

具体由景观绿化专业二次深化设计。

雨水回收池的容积按绿化浇洒、道路浇洒及车库冲洗的3天用水量计算,约300m3。

雨水回收设施设置在5#楼南面的绿地下。

.热水系统

、住宅生活热水用水量

热水用水量表

用水点

使用人数

用水定额

节水定额

最高日

(m³)

节水平均日(m³)

1

住宅

2620人

50L/人·d

30(40)L/人·d

131

、本工程住宅采用紧凑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及空气源热泵系统。

3层、4层洋房住宅采用紧凑式太阳能热水系统,按30L/人·日计算,每户设水箱容积120L,太阳能热水器采光面积,真空管管径为Φ58,管长米,管数18根;本工程集热器采光面积共m2。

7层多层洋房、高层住宅采用分体式空气源热泵系统,按40L/人·日计算,空气源热泵型号KF110-1 / A150L-1,制热量,配置水箱容积150L,输入功率1150W,空气源热泵统一设置于每户设备平台。

管材、阀门

、室内管道:

冷热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配套管件连接;室外管道:

采用球墨铸铁管,配套管件连接。

、室内排水管:

主楼污、废水立管采用PVC-U双壁中空消音螺旋管,挤压密封胶圈接口;污、废水水平支管及通气管采用PVC-U平壁管,粘结;高层雨水管采用抗紫外线型承压塑料管,承插连接,弹性密封圈接口;空调凝结水管采用PVC-U平壁管,粘接。

主楼排水立管转换横管时,横管采用给水PVC管道管材,,立管底部配件采用给水弯头。

塑料排水管检查口盖板拧紧前密封圈应平整、干净;盖板应顺螺纹拧紧,确保盖内密封圈压实。

室外排水管:

雨污水管道均采用双壁波纹管,环刚度不小于8级,承插橡胶圈连接。

、管径小于(或等于)50mm的阀门采用铜制截止阀,管径大于50mm的阀门采用铁壳铜芯闸阀,其中生活管网中可采用管道配套阀门。

管道、阀门及其它管件均为级。

 

第四章暖通及燃气设计说明

.空调、通风设计

.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浙江省标准【DB33/1015】-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浙江省标准【DB33/1038】-2007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浙公通字〔2015〕54号

有关设计手册和甲方要求。

.设计范围及概况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浙江海宁,本项目由若干幢18层高层住宅楼、7层多层洋房,3~4层低层住宅,配套用房、地下车库等建筑组成。

设计范围:

冬夏空调设计

通风设计

防排烟设计

.冬夏空调设计

3~4层低层住宅空调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VRF空调系统),每户设一套小型VRF空调系统。

18层高层住宅和7层多层洋房空调按分体空调器设计。

选用普通分体空调器。

每户客厅、卧室等房间外墙预留分体空调器室外机搁板及管道穿墙孔洞,并由电气专业预留空调电量及空调插座。

商业及物业管理用房按分体空调器设计,预留电量和设备平台。

室内外空调设计参数

室外计算参数

计算参数

夏季

冬季

大气压力(hPa)

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

相对湿度(%)

74

81

通风计算温度(℃)

室外平均风速(m/s)

注:

本数据来源于《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的附录A。

 

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

名称

夏季室

内温度

(℃)

冬季室

内温度

(℃)

夏季室内相对湿度(%)

冬季室内相对湿度(%)

商业

26

20

≤70

----

物业办公

26

20

≤70

----

住宅

26

16

≤70

----

.通风设计

地下车库平时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为5次/h分别计算(层高按3m计算),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合用,选用消防高温双速风机,平时低速档运行,火灾时高速档运行,风机设置在风机房内,优选汽车坡道自然补风,无自然补风的设置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小于排风量的80%排烟量的50%。

地下非机动车库按防火分区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2次/时计算,由车道自然补风或机械补风。

设备用房均设机械排风系统,通过隔墙上的防火风口自然补风。

变配电间换气量按消除余热量计算。

水泵房换气次数按6次/时计算。

住宅厨房设带止回装置的脱排油烟垂直防火排风竖井,各户的厨房油烟由脱排油烟机排至竖井后引至屋顶排放。

公共卫生间均设置机械排风,通风标准为10次/小时换气次数

电梯机房设机械排风,通风标准为10次/小时换气次数。

.防烟设计

本工程住宅部分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每五层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

高层住宅合用前室不满足自然排烟的,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