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说明03 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7836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28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步设计说明03 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初步设计说明03 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初步设计说明03 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初步设计说明03 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初步设计说明03 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步设计说明03 推荐.docx

《初步设计说明03 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步设计说明03 推荐.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步设计说明03 推荐.docx

初步设计说明03推荐

第一章

建筑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西安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西安市规划局关于本项目的用地红线图;

3.西安市规划局关于本项目的宗地图;

4.西安市规划局关于本项目的城市设计指引;

5.西安市规划局关于本项目的规划方案意见书;

6.西安市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批意见书;

7.西安市公安局消防局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书《关于同意中铁·西安中心方案设计的消防审核意见》;

8.业主关于本工程的设计任务书及来往信函;

9.工程原始场地地形图;

10.工程场地地质勘探报告;

11.工程场地安全评估报告;

12.工程场地交通评价报告;

13.工程场地环境评价报告;

14.工程周边道路及道路管线图;

15.工程方案设计图纸;

16.工程所在地的气象条件;

17.工程地质条件及抗震要求;

18.有关本工程建设设计方面的规范: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陕西省建筑节能设计导则》(试行);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76-9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97;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建筑幕墙》GB/T21086-2007;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程》JGJ133-2001;

《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95;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GB/T7025-1997;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中铁·西安中心

建设地点:

中铁·西安中心位于西安市高新开发区锦业路与丈八一路交叉口西南角,占地面积为11005平方米,场地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之势,其标高以规划局提供的电子文件中道路标高为准,设计±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413.50(黄海高程)。

结构类型:

框架-核心筒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8度

人防工程及防护等级:

异地建设

建筑耐火等级:

一级

建筑防水等级:

屋面Ⅱ级;地下室Ⅱ级;地下设备用房Ⅰ级

建筑交楼标准:

商业及办公区为毛坯交楼,大堂、电梯厅、公共走廊装修另见二次装修图纸

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规划用地面积

11005㎡(16.508亩)

总建筑面积

133449㎡

计容积率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

101246㎡

塔楼

94982㎡

商业裙房

6264㎡

不计容积率面积

避难层建筑面积

5985㎡

地下建筑面积

26218㎡

地下一层

8918㎡

地下二层

8650㎡

地下三层

8650㎡

建筑密度

30.54%

规划容积率

9.2

绿地率

30.13%

建筑总高度

222.60m

建筑总层数

51层

停车位

620辆

地上停车位

28辆

地下停车位

592辆

第二章

总平面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西安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西安市规划局关于本项目的用地红线图;

3.西安市规划局关于本项目的宗地图;

4.西安市规划局关于本项目的城市设计指引;

5.西安市规划局关于本项目的规划方案意见书;

6.西安市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批意见书;

7.西安市公安局消防局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书《关于同意中铁·西安中心方案设计的消防审核意见》;

8.业主关于本工程的设计任务书及来往信函;

9.工程原始场地地形图;

10.工程场地地质勘探报告;

11.工程场地安全评估报告;

12.工程场地交通评价报告;

13.工程场地环境评价报告;

14.工程周边道路及道路管线图;

15.工程方案设计图纸;

16.工程所在地的气象条件;

17.工程地质条件及抗震要求;

18.有关本工程建设设计方面的规范: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

二、场地概述

本项目位于西安市高新开发区锦业路与丈八一路交叉口西南角,占地面积为11005平方米,场地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之势,其标高以规划局提供的电子文件中道路标高为准,设计±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413.50(黄海高程)。

根据规划局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书要求,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33449平方米,地上面积107231平方米,地下26218平方米,容积率9.2,间距要求满足相关规定,停车位根据要求做到520个,塔楼高度为222.60米,建筑密度30.54%,绿地率30.13%。

三、规划布置

1.总平面布置

中铁·西安中心是一栋超高层综合楼,由一栋222.60米的超高层主体与21.30米的商业裙房组成。

根据规划要点和城市设计指引所确定的原则,主体建筑分布在场地西南侧,主楼北侧退红线35米,东侧退红线30米。

平面交通组织塔楼北侧退红线20米,西侧退红线10米。

其它面主楼及裙房的退线按规划、消防要求后退红线。

场地的东侧与北侧为人行广场,是办公人员的主要出入口;南侧是场地内的行车区域,设置vip落客区与卸货区;西侧为商业的主入口。

2.平面交通组织

本项目总平面设计是按照西安市规划管理部门对城市的总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的规划条件作为依据。

本项目基地的东边和北边分别是丈八一路和锦业路,西边是一条规划道路。

锦业路是城市主干道,无法直接到达基地位置,所以在场地东南角与西南角各设置一组汽车坡道,每组坡道由一进一出两条单车道组成。

车辆可直接从丈八一路进入地下车库,然后从规划道路离开,或者在vip落客区落客后进入地下车库,也可由地下车库直接开往vip落客区接客后从规划道路离开基地。

四条车行流线各种独立,互相不干扰,同时与景观绿化结合。

基地的东面和北面为人行道和绿化用地,由于本项目的主要人流方向为东面和北面,因此将入口广场设置在东面和北面,与南侧的车行流线相互独立,从而实现人车分流的理念。

3.总平面绿化和环境设计

本项目基地东面和北面的广场上布置绿化广场和雕塑,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城市空间。

通过不同的标高组合,配合绿化将锦业路、丈八一路和规划路三个方向的人流有效方便地引导至本地块,并与商业结合起来。

在项目基地东面和北面设置的广场,可以方便高密度的人流疏散,同时将广场的绿化与城市道路结合考虑,使建筑环境和城市环境融为一体。

 

第三章

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西安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西安市规划局关于本项目的用地红线图;

3.西安市规划局关于本项目的宗地图;

4.西安市规划局关于本项目的城市设计指引;

5.西安市规划局关于本项目的规划方案意见书;

6.西安市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批意见书;

7.西安市公安局消防局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书《关于同意中铁·西安中心初步设计的消防审核意见》;

8.业主关于本工程的设计任务书及来往信函;

9.工程原始场地地形图;

10.工程场地地质勘探报告;

11.工程场地安全评估报告;

12.工程场地交通评价报告;

13.工程场地环境评价报告;

14.工程周边道路及道路管线图;

15.工程方案设计图纸;

16.工程所在地的气象条件;

17.工程地质条件及抗震要求;

18.有关本工程建设设计方面的规范: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陕西省建筑节能设计导则》(试行);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76-9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97;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建筑幕墙》GB/T21086-2007;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程》JGJ133-2001;

《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95;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GB/T7025-1997;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

二、设计理念

中铁·西安中心位于西安高新开发区CBD,定义为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既与东北角的都市之门相互呼应,组合,配合绿化将锦业路、丈八一路和规划路三个方向的人流有效方便地引导至本地块,并与商业结合起来。

又遵循了城市规划原则,使其相辅相成又相互对立。

在规划中将本方案定义为西北地区高品质5A级写字楼,在项目基地东面和北面设置的广场,可以方便高密度的人流疏散,同时将广场的绿化与城市道路结合考虑,使建筑环境和城市环境融为一体。

三、平面设计

中铁·西安中心是一栋超高层综合写字楼,其功能主要是商业与办公及配套的地下车库。

平面布局中需考虑商业、办公和车库的人流、车流及交通组织的合理布置,结构形式的经济合理以及符合消防环保标准等一系列的问题,以下就本工程平面设计的主要特点予以说明:

1.平面功能分区

中铁·西安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商业与办公,楼高51层,其中地下三层均为设备用房及地下车库。

首层至4层作为入口大堂和商业用途,5至51层为办公,层高4.2米,其中第7、22、37层为避难层及设备区,层高5.5米。

51层以上为电梯机房等设备用房。

2.平面设计

主楼平面布置成方形,设计上将塔楼核心筒布置于大厦的中部,电梯、楼梯、前室、卫生间、设备用房、管道井等布置其中,形成内筒外框架的结构体系。

让出了最大面积的外窗面作为办公区域。

其中平面柱网为9米×9米,幕墙按1.5米的现代办公模数分隔,平面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设置了多种办公办公平面。

商业功能设施用于结合活跃首层气氛,使行人可开往于北侧广场和西侧的规划道路见的商业区及公共交通之间。

沿规划路边上至锦业路布置了4层商业区,为广场带来活力与生机。

四、剖面设计

大厦地面以上51层,总高度为235.6米,主体结构高度222.6米,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地下3层,地下一层层高6.2米局部4.5米,地下二、三层层高为4.0米,均为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

主楼首层办公大堂层高11.3米,裙房一层层高6.0米,二层层高5.3米,三、四层层高5.0米。

五层及其以上办公除避难层外层高均为4.2米,第七层、二十二层、三十七层为避难层,层高均为5.5米。

办公空间结构楼板降低150mm,楼面设防静电成品架空底板,方便装修时铺设电缆,以适应客户对办公空间自由组合的需求。

五、立面设计

以简洁主义作为本方案的建筑语言,以现代简洁作为建筑风格,追求形式反映功能的建筑理念,注重功能和艺术的有机结合,摒弃一切纯粹为造型而设计的多余构件,以精致的细部、合理的比例、适中的体量,创造了一个简洁明快、通透轻盈、高压挺拔、富有强烈时代感的现代建筑。

横向与竖向线条的处理流畅统一,精细而富有细腻的质感,建筑外形稳重大方,平面方正实用,在裙房屋顶花园顶部设计了遮阳板和玻璃幕墙,为休闲和观景的人们提供了避阳之角。

屋顶花园既可作为视野开阔的舒适方便的室外观景台,又可降低屋面表面温度,利于节能。

建筑外墙为高质量的玻璃与铝板相间幕墙,结合金属遮阳构架,以低反光度玻璃、铝板和金属线条建立一个通透轻盈的高科技形象。

设计中采用“低辐射镀膜中空玻璃(low-emissivityGlass)”,取其透光不透热的特殊功效,避免了普通反光玻璃幕墙冰冷的感觉,和对周边环境的光污染,同时也有助降低空调负荷和室内灯具耗电量。

中空玻璃的设置隔离了城市干道繁忙交通的噪音,反映环保节能的概念。

六、核心筒设计

本项目接近正方形形体。

设计上将核心筒布置于建筑的中部,保证了内部办公尺寸的合理化,有利于空间的灵活划分。

电梯、楼梯、卫生间、设备用房、管道井等布置其中,形成规整的框架剪力墙的结构体系。

平面布局成22.0米×19.2米的方形。

核心筒部分包括:

电梯及侯梯厅、疏散楼梯及走道、合用前室、男女公共卫生间、VIP卫生间、茶水间、强弱电井、空调机房、新风井、水管井、楼梯风井、加压送风井。

茶水间内设置水池、地漏,并设有洗涤茶具和倒茶渣的设施。

七、无障碍设计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第1.0.2条的要求,本工程进行了无障碍设计。

设计的范围及内容有建筑基地,建筑入口及入口门,水平通道,楼梯,电梯,公共卫生间的位置。

1.从基地的东、南、北面都可进入办公大堂,一层门厅地面标高与室外广场标高相同,满足建筑入口无障碍设计的同时也确保了从室内商业空间到室外广场的感受流畅而不被打断。

地块高差较小,主要通过广场的坡度来解决;

2.大厦东、南、北面的办公门厅及北侧商业裙楼的入口上部均设有轻钢玻璃雨棚;

3.残疾人士通行的室内通道净宽度不小于1.8米,地面采用平整、防滑材料,门扇净宽度不小于1米,玻璃门采用小力度的弹簧门或平开门;

4.大厦的电梯除货梯外其余客用电梯均按无障碍要求设计,候梯厅深度不小于1.8米;电梯门洞净宽不小于0.9米,轿厢深度大于1.4米,宽度大于1.1米;轿厢内设盲人按钮,电梯轿厢内三面设置0.85高的扶手,上下运行及到达均有清晰显示和报层音响;

5.供残疾人士使用的卫生间采用在公共卫生间内设置残疾人厕位的设计,平开门门扇净宽不小于0.8米;卫生间内通道宽不小于1.5米,卫生间内为防滑地砖;无障碍隔间厕位面积不小于1.8米×1.4米,洗手盆、厕位处设安全抓杆,抓杆的安装满足规范的要求;

6.在地下车库的靠近电梯厅的地方,设置残疾人停车位,停车位到电梯厅设置宽度不小于1.2米,坡度不大于1:

50的轮椅坡道。

八、节能设计

根据国家2005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本大厦必须按节能的要求进行设计。

本大厦节能的设计范围是建筑节能,空调节能,电气节能。

其中建筑节能是按照西安地区的气候特点即寒冷地区的气候要求对建筑的围护结构部位进行节能设计。

包括屋面、外墙、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外挑楼板、玻璃幕墙。

详细说明见节能设计专篇。

九、消防设计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分类,本大楼为一类超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详细说明见消防设计专篇。

一十、环保设计

详细说明见环保设计专篇。

 

第四章

结构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本项目国家规范包括:

(1)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97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132-90

(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

(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9)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10)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

(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5)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1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二、主楼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1.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2.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3.结构抗震等级:

1)地面以上:

裙楼框架二级,塔楼型钢混凝土框架一级,筒体筒体为一级,框架为一级。

2)地面以下:

塔楼地下室及周边两跨同塔楼,裙房地下一层同裙房,且柱每侧钢筋为上部对应柱的1.1倍;纯地下室框架和剪力墙为三级。

4.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

地下为二b类,地上为一类。

5.基本风压:

0.35kPa(重现期50年),地面粗糙度为C类。

三、主要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商场:

3.5kPa+1.5(隔墙)=5.0kPa;办公:

2.5+1.0(隔墙)=3.5kPa;电梯间、电梯前室、走廊:

3.0+1.9(隔墙)=4.9kPa

楼梯:

3.5kPa(消防疏散楼梯和商场楼梯);卫生间:

3.5kPa;机电房:

大于7.0kPa(按实际)

汽车通道:

4.0kPa;停车库:

4.0kPa;

屋面观景平台:

5.0kPa;

一层楼面活荷载:

7.2Pa(考虑施工荷载)。

四、建筑结构选型

本工程包括主楼和裙楼,主楼和裙楼下方都有3层地下室。

裙楼地上4层,高21.3米,与主楼设缝分开。

塔楼地上共51层(包括避难层),结构屋顶高度H为222.6m(屋顶有电梯机房及擦窗机轨道,其顶部高度为235.6m,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1.1.2条H限值为≤150m),结构高宽比=222.6/46=4.8。

塔楼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塔楼楼面梁采用型钢梁,为增加框架刚度,5层及以下外框架梁采用了型钢混凝土梁。

中央核心筒为混凝土结构,周边框架柱为型钢混凝土柱。

本工程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结构竖向体形规则,结构抗侧力竖向构件上下连续贯通。

为增强结构的侧向刚度,利用建筑避难层设置伸臂桁架及腰桁架加强层,加强层共两层,位于第38层的加强层设置了伸臂桁架及腰桁架,位于第23层的加强层仅设置了腰桁架,避难层为5.5米。

裙楼结构简单规则,典型柱距为9.0米。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一)结构平面布置

1)塔楼结构典型平面为矩形,长46米,宽46米。

平面长宽比=1(JGJ3-2010第3.3.2条限值为≤6);

2)核心筒宽高比=18.9m/222.6m=1/11.78(JGJ3-2002第9.2.1条限值为≥H/12);

3)考虑偶然偏心影响规定水平力下的地震作用,JGJ3-2010第3.3.5条要求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的不宜超过1.2(不应超过1.4)倍该楼层平均值。

本项目塔楼的比值基本小于1.20,非常规则,仅在Y向下部几层超过1.20,最大比值为2层1.25。

但是2处绝对位移很小,仅为8mm。

4)首个扭转为主的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

Tt/T1=2.55/4.55=0.56(JGJ3-2010第3.4.5条限值≤0.85);

(二)结构竖向布置

本工程竖向体型规则、均匀,地面以上竖向构件无转换,结构侧向刚度除了设置两个桁架加强层以外,基本均匀。

桁架加强层处的结构措施见后。

1.楼层侧向刚度≥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2.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三)楼盖结构

本工程楼盖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楼板体系,考虑办公房间使用时灵活隔断要求,地面以上标准板跨为约3.0m,初步拟采用YB65-185-555闭口型压型钢板,楼板厚度标准层为120mm,加强层上下楼板厚度150mm,核心筒内采用混凝土梁板体系,楼板厚取120~150mm。

裙楼典型楼板厚120mm,屋顶层厚度150mm。

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厚度180mm,双层双向配筋,配筋率≥0.25%;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小于160mm。

楼板混凝土强度为C35,裙房楼面梁板混凝土强度为C30。

(四)加强层

利用建筑避难层设置2个结构加强层,位于第38层、第23层,分别为总高度的0.73H、0.45H。

38层设置伸臂桁架及腰桁架,23层仅设置腰桁架。

水平伸臂桁架由核心筒墙伸出,采用V形桁架,桁架总高度为加强层的层高5.5m。

1)水平伸臂桁架及腰桁架为钢结构,伸臂桁架贯通核心筒,在核心筒相应墙体内埋设钢柱以及钢斜撑与伸臂桁架相连,保证内力顺利传递。

2)整体模型计算时,考虑楼板平面内变形。

3)加强层上下的楼盖厚度加厚到150mm,增强板刚度,同时配筋加强。

4)加强层及其相邻层框架柱和核心筒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到特一级。

且框架柱箍筋全柱段加密。

五、主楼主要构件截面尺寸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1.主要构件截面尺寸(mm)

型钢混凝土框架柱:

1500×1500~700×700;

五层以下周边型钢混凝土框架梁:

约700mm高;

楼面主梁:

主框架梁约500mm高;次梁350~400mm高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墙厚:

1000~400;

地下室外墙:

约700~400厚;

塔楼底板:

3500厚;裙楼及纯地下室底板:

1000厚;

地下室顶板:

180~160mm厚;

塔楼钻孔灌注桩直径:

1000mm,桩长约60m;裙楼及纯地下室采用筏板基础,裙楼筏板局部加厚至1300mm。

2.主要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C60~C40;

型钢混凝土框架柱:

C60~C40;

楼板:

C35;

地下室外墙、底板、顶板:

C35(抗渗0.8MPa);

钻孔灌注桩:

C35。

六、结构计算分析

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