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专版版中考物理夺分复习题型04实验探究专题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4226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0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专版版中考物理夺分复习题型04实验探究专题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柳州专版版中考物理夺分复习题型04实验探究专题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柳州专版版中考物理夺分复习题型04实验探究专题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柳州专版版中考物理夺分复习题型04实验探究专题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柳州专版版中考物理夺分复习题型04实验探究专题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柳州专版版中考物理夺分复习题型04实验探究专题试题.docx

《柳州专版版中考物理夺分复习题型04实验探究专题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专版版中考物理夺分复习题型04实验探究专题试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柳州专版版中考物理夺分复习题型04实验探究专题试题.docx

柳州专版版中考物理夺分复习题型04实验探究专题试题

题型(四) 实验探究专题

|类型一 光学实验|

【强化训练1】 光的反射实验

1.【2018·福建B卷】如图T4-1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图T4-1

(1)实验时,将光屏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所示。

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

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

 

(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    次实验中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    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

60°

50°

40°

30°

20°

反射角

60°

50°

40°

60°

20°

2.【2018·青岛】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如图T4-2所示,M是小平面镜,E、F是两块粘接在一起的硬纸板,且E、F在同一平面,并与镜面垂直。

用激光笔和量角器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1

2

3

入射角i/°

25

40

60

反射角r/°

25

40

60

 

图T4-2

(1)在图上标出入射角i。

(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3)如果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硬纸板的右半面F 

          。

 

【强化训练2】 平面镜成像实验

1.【2019·绥化】某兴趣小组用如图T4-3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T4-3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应选择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5cm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后放稳。

则未点燃的蜡烛B与A相距    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T4-4所示),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    (选填“偏高”或“偏低”)。

 

图T4-4

2.【2019·通辽】某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使用的实验器材有:

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

实验装置如图T4-5甲所示。

图T4-5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

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室,在    (选填“①”或“②”)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

 

(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圈,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u/cm

3.39

5.11

6.39

像距v/cm

5.22

6.51

①如图乙所示,第一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1=    cm。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强化训练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2019·南安一模】用如图T4-6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

 

图T4-6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当蜡烛距凸透镜5cm时,移动光屏无法呈现烛焰的像,原因是 。

 

(4)撤去蜡烛,调节光屏,发现在光屏上出现了窗外远处彩灯的像,则此时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以下哪个范围    。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以外

2.【2018·安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T4-7甲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在    高度上。

 

图T4-7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3)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4)如图丙所示,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类型二 热学实验|

【强化训练1】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018·荆州】如图T4-8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图T4-8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方式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图乙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丙分析可知m1    (选填“>”“<”或“=”)m2。

 

(5)小明观察到:

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T4-9中图    (选填“A”或“B”)。

 

图T4-9

(6)小红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强化训练2】 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2019·云南】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T4-10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图T4-10

(1)如图甲所示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                。

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2)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经历了    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              ,晶体可以继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2018·齐齐哈尔】李悦和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开放日,合作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如图T4-11甲所示。

图T4-11

(1)冰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喜欢探究的李悦和同学们接下来撤去部分器材,装置稍加改动并倒掉一部分水,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如图丙所示。

他们发现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需持续

    (选填“吸热”或“放热”)。

 

(3)同学们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温度/℃

100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①请在图T4-12所示的坐标纸上用描点法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T4-12

②根据图像,你发现的规律是 。

 

③如果要喝一杯奶茶,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A.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B.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

结合本次探究,你认为方案    的冷却效果较好。

 

【强化训练3】 探究物质的吸热性能

1.【2018·枣庄】某班同学利用图T4-13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图T4-13

(1)在图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

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200

25

40

13.5

煤油

200

25

40

6.5

2

200

25

40

12

煤油

200

25

40

5.5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3)图T4-14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间图像,其中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像是    (选填序号)。

 

图T4-14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

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         。

 

(5)这两组同学对图T4-13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如图T4-15所示,这样做的好处是 。

 

图T4-15

2.【2018·昆明】在探究“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中:

(1)取    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里,用同样的两个酒精灯对它们加热(如图T4-16所示)。

加热时,上下缓慢提拉搅拌器,这是为了使水和煤油受热    。

 

图T4-16

(2)实验中加热时间相同,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假设加热时间1min吸收的热量为Q,经过实验得到了以下两组数据:

液体

名称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

间/min

吸收的

热量

200

20

27

1

Q

27

35

1

Q

35

42

1

Q

煤油

200

20

35

1

Q

35

51

1

Q

51

66

1

Q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

①相同质量的水或者煤油,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几乎是    的。

 

②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是    的。

 

(3)由

(2)中①、②两个结论发现,不同物质吸热的本领不同,为了描述物质吸热本领大小,引入了一个物理量,它就是    。

 

(4)春城昆明之所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个原因是高原明珠“滇池”对气温起到了调节作用,因为水的

    较大,当水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

 

|类型三 力学实验|

【强化训练1】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1.【2019·宜宾】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T4-17所示。

图T4-17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    。

 

(2)分析图中运动情况可知:

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    (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2.【2019·巴中】小明同学用如图T4-18所示的装置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分别标记出小车在水平面的毛巾、棉布、木板表面的停止位置。

图T4-18

(1)小车在相同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标记a是小车在     表面停下来的位置,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3)在此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可知观点 (选填“A”或“B”)是正确的。

A.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相同水平面滑行的距离,可以探究小车的重力势能是否与      有关。

 

【强化训练2】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018·乐山】在学习摩擦力时,小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他进行了如图T4-19所示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一次:

如图甲,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

第二次:

如图乙,在木块上加一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第三次:

如图丙,在木板上铺上毛巾,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图T4-19

实验次数

接触面

压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木板面

4N

0.6N

木板面

6N

0.9N

毛巾面

6N

3N

(1)以上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在第一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为    N,若拉力增大到2N,木块做加速运动时,滑动摩擦力为    N。

 

(2)比较一、二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

 

(3)比较二、三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

 

(4)如图丁所示,小强还利用以上器材来探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他水平拉动木板向右加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相对地面保持静止,木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方向是 。

 

【强化训练3】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019·铜仁】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T4-20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图T4-20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 。

 

(2)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          。

 

(3)保持两盘中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观察到小车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       ,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

 

(4)小明在完成“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强化训练4】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018·龙东】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T4-21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图T4-21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1

10

2

5

2

2

10

1

20

3

2

15

3

10

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

 

(4)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相同的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在B点处挂    个相同的钩码。

当杠杆平衡后,将A点和B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一格,杠杆会      (选填“左侧下沉”“右侧下沉”或“仍水平平衡”)。

 

(5)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左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019·包头】图T4-22是“利用杠杆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

(ρ水=1.0×103kg/m3)

图T4-22

(1)在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                ,并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如图乙所示,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桶A中,此时小桶A中水的体积    石块的体积。

 

(3)将石块从溢水杯中取出,擦干后放入另一相同小桶B中,将装有水和石块的A、B两个小桶分别挂在调好的杠杆两端,移动小桶在杠杆上的位置,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恢复平衡,如图丙所示,此时小桶A、B的悬挂点距支点分别为13cm和5cm,若不考虑小桶重力,则石块密度的测量值为    kg/m3;若考虑小桶重力,则石块的实际密度将比上述测量值    。

 

【强化训练5】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2018·德州】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图T4-23为测量某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每个滑轮的质量都相等)

 ①实验时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2是用图  做的实验。

 

 ③实验3中的机械效率η=    

图T4-23

实验序号

钩码重量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74%

2

8

0.1

3.1

0.3

86%

3

8

0.1

2.5

0.4

 通过比较    (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通过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有同学认为应静止时读数。

你认为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没有考虑到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2.【2019·青岛】实验探究。

(1)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①某同学用质量已知的钩码进行实验,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的G-m关系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a,如图T4-24所示。

由此得出结论: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比。

 

图T4-24

②他又正确测量了一个木块的质量和重力,并在同一坐标系中正确描点得到点A,如图所示。

点A不在直线a上的主要原因是 。

 

(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如图T4-25所示,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小车在水平面上由于受到阻力,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运动的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减小,滑行的距离增大。

图T4-25

进一步推理:

如果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       。

 

通过上述实验和推理可得: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和数据记录表如下:

次数

钩码重

力G/N

钩码上

升的高

度h/m

绳端

拉力

F/N

绳端移

动的距

离s/m

机械

效率

η

1

2.0

0.10

0.9

0.30

74.1%

2

2.0

0.15

0.9

0.45

74.1%

3

2.0

0.20

0.9

0.60

74.1%

4

4.0

0.20

1.6

0.60

图T4-26

①第4次实验测得机械效率约为  。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

利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物体,物体上升的高度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提升不同的物体,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强化训练6】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2018·辽阳】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阳用同一实验装置,让从斜面上滚下的小钢球钻入水平面上的硬纸盒,如图T4-27甲、乙所示。

请完成以下实验。

图T4-27

(1)通过比较甲、乙两次实验中硬纸盒被推的远近,可以得出结论:

质量相同时,物体的    越大,动能越大。

对比甲、乙两次实验还可以得出:

质量相同时,物体位置越高,重力势能   。

在甲、乙两次实验中,硬纸盒所受滑动摩擦力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如果做图乙实验时,硬纸盒被撞后滑出木板掉落,为防止因此造成硬纸盒损坏,需改进图乙实验再与图甲实验对比。

在不改变木板长度的情况下,应采用以下    方法。

 

A.换用质量更小的钢球

B.给水平木板铺上毛巾

C.适当降低钢球的高度

D.换用一个较重的硬纸盒

(3)若要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另一因素,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选择两个    不同的钢球,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

 

(4)小阳在原硬纸盒的上表面粘上砝码,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得出: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有关。

 

2.【2018·包头】在“探究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图T4-28所示。

图T4-28

实验

次数

钢球质

量m/g

钢球下摆

高度h/cm

木块滑行

距离s/cm

1

20

30

35

2

40

30

65

3

60

30

(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 

      。

 

(2)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控制了   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    的关系。

 

(3)第1次实验时若不考虑能量损失,钢球对木块最多可做    J的功;第3次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无法记录数据,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    同学的建议。

(g取10N/kg) 

(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

 

 。

 

|类型四 电学实验|

【强化训练1】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019·内江】某同学为了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长度L、横截面积S和材料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1)如图T4-29甲所示,是取一段新的电阻丝紧密绕制,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直径示意图。

由此可知,电阻丝的直径为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