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巴州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838157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530 大小:18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中巴州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0页
巴中巴州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0页
巴中巴州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0页
巴中巴州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0页
巴中巴州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中巴州区.docx

《巴中巴州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中巴州区.docx(5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中巴州区.docx

巴中巴州区

巴中市巴州区

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

总体方案

建设单位:

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

四川省河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二0一四年十二月

目  录

巴中市巴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方案

(2011-2020年)

前言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掘耕地增产潜力,缓解人增地减矛盾,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发展“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载体,是实现产村相融和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巴州区历来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整合农发、国土、水利、农业等涉农项目,到2014年全区共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5.77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土25.7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2.92万亩。

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综合效益十分显著,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但全区中低产田土比重大,特别是近年来形成重用轻养,重化肥轻农家肥,耕地肥力逐渐衰退,不断形成新的中低产田土,面积达到了66.0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4.69%。

这又严重制约着全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本方案所述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按照规定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农田”,即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按照《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巴州区高标准农田的年粮食生产能力应达到800kg/亩以上。

第一章 方案概要

1.1 编制背景

近年来,中央在多个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并颁布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

为加快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了“再造一个成都平原”的宏伟目标,最近,省发改委下发了《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要求各规划县迅速编制总体方案报省发改委备案。

巴州区接此通知后,迅即成立了方案编制领导小组,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咨询公司,依据省发改委《关于印发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的通知》(川发改农经【2014】561号)精神,积极开展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编制的各项工作。

本项方案的顺利实施,将为切实抓好该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促进产村相融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此,区委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参与人员全力以赴,高瞻远瞩,编制出“理念超前、切合实际、布局科学、内容全面、标准较高、投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方案。

1.2实施期限

本方案依据巴州区农业产业布局,按灌区和流域进行总体规划,是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思路、总布局、总目标,方案实施期限为2011-2020年。

1.3总体布局

巴州区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位于高速公路、铁路和县区干道沿线,布局在二个主流域(巴河流域、恩阳河流域),三个主灌区(化成水库、龙洞沟水库、后溪沟水库灌区),四个产业带(水稻/油菜产业带、小麦/玉米产业带、粮经复合产业带、商品蔬菜产业带),五个地貌区(中丘河谷区、坪状高丘窄谷区、台坎状高丘中谷区、中丘中谷区、中丘宽谷区),涉及清江、化成、鼎山等34个镇乡(其中7个乡镇由于区划调整于2013年划分到巴中市恩阳区),362个村,2013个社,总人口425848人,其中农业人口345770人,劳动力160878人。

幅员面积1102.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16万亩,耕地中中低产田土面积2010年为56.68万亩,2014年为43.70万亩。

1.4建设任务

依据川农经【2014】561号文件,省发改委下达巴州区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52.37万亩,年均建设任务5.237万亩,其中“十二五”建设任务28.02万亩,“十三五”建设任务24.35万亩。

2011年-2014年期间,全区通过实施农资综合补贴田间工程、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水土保持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的项目,共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2.26万亩,占总任务的43.15%。

到2020年,全区还需完成余下的56.85%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共计30.11万亩,任务十分艰巨。

1.5建设内容

2011—2020年,巴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任务为52.37万亩,建设内容包括三大工程:

一是田间基础设施工程,以三网建设为重点,其中规划建设田网29.42万亩,砌筑地埂883.37Km;完善渠网1465.84公里,水源工程865口,渠系建筑物11346处,微喷灌设施41.48亩,建提灌站32座。

整治机耕道411.34Km,新建田间生产路916.40Km。

二是耕地地力建设工程:

秸秆还田33.82万亩、增施有机肥33.82万亩、种植绿肥2.49万亩、聚土垄作6.91万亩、配套建设田间积肥设施1831处;三是科技支撑工程:

开展科技培训4.71万人/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5.75万亩,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2.24万亩,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5.99万亩,高产创建示范20.17万亩。

1.6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应严格按照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省政府印发的《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和《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执行,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应解除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项目区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无污染。

田网、路网、渠网、林网“四网”配套,耕地生产能力、农田灌排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同时,坚持节约土地、合理使用的原则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农田基础设施占地率符合有关规范标准。

1.7投资估算

巴州区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估算总投资130666.78万元,根据预测,资金来源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口粮田建设投资、省级财政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等。

资金构成为田间基础设施工程117590.61万元;耕地地力建设工程10071.84万元;科技支撑工程3004.33万元。

1.8综合效益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提高耕地地力,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增强水土保持能力,减少化肥、农药、农膜和秸秆焚烧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新建成的52.37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提高农田排灌能力、土壤供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可实现年粮食增产6881.93万公斤,油菜增产315.26万公斤,蔬菜增产820.3万公斤,新增产值24818.931万元,新增农业纯收益17491.93万元,实现年亩均增产108.05公斤,人平增收410.76元。

第二章 巴州区基本情况

2.1 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1.1 地理位置 巴州区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巴中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由于区划调整,2013年1月,巴州区一分为二,巴中市恩阳区成立。

划分后的巴州区东临通江、平昌两县,南与仪陇接壤,西靠恩阳,北抵南江,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107°07′,北纬31°31′-32°04′,至今,巴州区幅员面积1360.83平方公里。

2.1.2 地形地貌 全区地质总体为莲花状构造体系,地表岩层出露,由中生界第二纪株罗系、第三纪白垩系、新生界第四系组成。

岩层倾角北部向南倾斜,倾角较大,约20°左右,向南递减。

地势受大巴山控制,北部最高,东、东南、西部次之,西南较低,中部最低,形成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

以北部枣林乡狮子山为最高,海拔1440m,金碑乡巴河出境处的木莲溪为最低,海拔300m,多数地区介于350-700m之间。

境内多低山,兼有少量中山,沟谷切割深50-600m,多中谷、窄谷,少宽谷。

山体为典型桌状山,全区分低中山、丘陵、平坝三种地貌,分别占幅员面积的64.6%、13.9%、13.7%,水域占7.8%。

大概可分为七个地貌类型:

(1)单斜低山类型。

包括白庙、官渡、梓橦庙、凌云、化成(部分)、枣灵、平梁等乡镇,多数在海拔700-1200之间,相对高差300-750米,岩层向南倾斜,成为单面山

(2)低山窄谷类型。

包括大和、花溪、水宁寺等乡镇,这些地方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相对高差300-400米,岩层产状水平或接近水平,切割较深,坡陡谷窄,成为明显的V型谷。

(3)坪状高丘窄谷类型。

包括梁永、羊凤、大罗、凤溪、鼎山、龙背等。

海拔高度500-800米之间,相对高差200米左右。

这些地方岩层水平或接近水平,由于该地砂岩抗风化力强,致使丘陵顶部平坦开阔,如坪状,坡面多呈为阶梯状,沟谷狭窄。

(4)高丘宽谷类型。

化成(南部)、石门、清江、曾口等乡镇,海拔在400-600米之间,相对高差100-200米,山丘多拔地而起,沟谷较宽,一般在100-200米之间,沟底较平坦,成U型谷。

(5)台坎状高丘窄谷类型。

包括大茅坪、曾口(部分)、宕梁、光辉、玉堂、江北、平梁(福星场),海拔高度400-600米之间,相对高差100-200米,坡地呈阶梯状,沟深谷窄,台面较宽。

(6)中谷中丘类型。

包括金碑、三江等乡镇,海拔400-600米,相对高差50-100米,河谷较宽,谷底平坦,多为U型,比降小。

(7)河谷平坝类型。

包括平梁、枣林、光辉、三江、梁永、金碑等乡镇临河的村社。

这些地方海拔在400米以下,坝宽常大于200米。

2.2 自然环境与资源状况

2.2.1 气候特点 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总的特点是冬暖、春旱、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照适宜,雨量充沛,这对农业生产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光、热、水资源。

全区年平均气温为17.1℃,年际之间相差1.2℃,≥10℃积温5142℃,极端气温:

最高气温40.3℃,最低零下5.3℃。

积温:

稳定通过12℃以上的始期在3月23日,终期11月10日,持续日数231天,平均积温5142℃。

日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62.1小时,最高年1660小时,最低年1210.4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92千卡/平方厘米,其中≥10℃期间年太阳辐射量77.1千卡/厘米2。

霜:

初霜日出现12月上旬,终霜3月上旬中,年平均霜日33天,无霜期275天,最长312天,最短232天,由于地形差异,南部地区无霜期260天,北部山区200天,最短仅180天。

年降雪1-2次。

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为1113毫米,最多1449毫米,最少751毫米,年际之间相差698毫米,80%的年份降雨量在900毫米以上。

年雾日29天。

2.2.2 水文水系 巴州区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境内主要河流有巴河、鳌溪河、双桥河等,均属巴河水系,河流全长681.5公里,流域面积为2425.6平方公里,水资源年径流量11.52亿立方米。

境内河流多从北、西和南部向中部汇集,由东南方向出境,流域形状近似方形。

最大河流为巴河、恩阳河,主河及遍布于境内的27条小支流和繁多的小溪沟组成树枝状与放射状水系。

其干、支源流较远,水流不断;小支沟源流不长;纵坡较陡,洪水位变幅很快,水面与沿岸耕地高差较大,一般都具有水低田高的特点,水土流失严重。

河水灌田困难。

全区地下水埋藏不多,水量多少随降雨而变化。

地下水藏量以新冲积砂砾层中有较多的浅层地下水;部分砂岩裂隙水在与泥岩交界面上以泉水出露。

水位高低亦随降水多少而变化,地形不同亦有差异。

一般冲积平坝区约0.3-1.5米,低槽0.3-1.2米,塝台地1.5-30米左右。

沟谷、平坝地下水位高,多冷浸烂泥田,湿害严重。

2.2.3 土壤类型 我区土壤主要是由侏罗系蓬莱镇组,白垩系成墙岩群砂石岩风化物和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而成,共分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壤土等4大土类,8个亚类,18个土属,45个土种。

全区四个土壤类型中,水稻土占59.7%,紫色土占39.2%,冲积土占0.7%,黄壤占0.4%。

土壤质地以轻壤、中壤为主,分别占耕地的41.0%、28.29%,砂壤和中粘土次之,分别占13.64%、12.01%,重壤占4.23%。

2.2.4 森林植被 区内属于大巴山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落叶林区。

全区有林业用地56185.23公顷,占幅员面积的40.03%,森林覆盖率为48.37%,活立木蓄积380.9万立方米。

森林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山、高丘脊部和陡坡及狭窄河谷,中低丘陵区以四旁、散生资源为主,陡坡亦有分布,形成了林田连片,田在林中,路在林中。

植物种类繁多,共有八大类五百余种,包括木本、禾本、草本、豆科等众多中属,集中成片的森林主要在北部山区。

市境针阔混交林带,从山下到山上分布着大量针阔叶树种和灌木类。

其中,用材林有松、柏、杉、桉、泡桐、麻柳、桤木、杨槐和竹类等;经济林有桑、果、茶、油桐、蜡树、油橄榄共约二百余种,因开垦种植,原始植被和人工植被共存,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红苕、玉米、高粱、棉花、油菜等类为主。

2.2.5土地资源 全区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率高,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

土地面积204.12万亩,其中耕地78.01万亩,占总面积38.22%(田32.42万亩,占耕地41.56%,旱地45.59万亩,占耕地的58.44%);园地面积1.16万亩,占总面积0.57%;林地78.24万亩,占总面积38.33%;草地(不含林地草地)面积0.10万亩,占总面积0.05%;城镇用地14.37万亩,占总面积的7.04%,交通运输用地3.77万亩,占总面积的1.85%,水域及水利设施7.92万亩,占总面积3.88%;其他用地20.55万,占总面积10.06%。

2.2.6 自然灾害 全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冬季多雾少霜雪,春夏季常有春干、夏旱及冰雹灾害发生。

2005年秋旱,连续100天降雨量仅50多毫米,农村吃水困难。

2006年春旱连伏旱,伏旱时,长达40多天无降雨,部分农作物旱死。

干旱过后,紧接着是洪灾,受灾乡镇达30多个,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2007年伏旱达30多天,2007年末,冰冻雪灾,为近几十年所罕见,气温低,雪量大,冻害重,持续时间长,灾害程度深。

2011年—2014年,连续多年爆发特大洪涝灾害,其中2012年“7.9”洪灾为100一遇。

2.3 人口及行政区划

巴州区现辖东城、西城、回风、江北、玉堂、宕梁6个街道办事处,大茅坪、清江、水宁寺、曾口、三江、梁永、鼎山、大罗、枣林、化成10个镇,光辉、花溪、大和、关渡、白庙、金碑、凤溪、羊凤、龙背、平梁、凌云、寺岭、梓橦庙13个乡,59个居民委员会、386个村民委员会、2422个村居民小组,26.4万户、户籍人口77万,其中农村人口46.01万人。

城镇化率40.25%。

2.4 社会经济现状

巴州区是一个农业为基础,以发展食品、畜牧、果蔬、纺织、建材、旅游等为支柱产业的山区农业大区。

是全国产粮大区、造林绿化示范区、生猪调出大区,是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肉猪肉牛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是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2006、2008、2010—2012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2012巴州区政府获得省政府粮食“丰收杯”奖。

2014年全区耕地78.01万亩,田32.42万亩,占耕地41.56%,旱地45.59万亩,占耕地的58.44%。

2014年全区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8.6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6.17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2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56.4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5亿元。

农业总产值48.74亿元中,农业种植业收入27.19亿元,林业收入1.92亿元,牧业收入18.8亿元,渔业收入0.83亿元。

农业纯收益19.39亿元,农民务工等工资性收入10.83亿元。

农村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务输出、养殖业、种植业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等。

2.5 农业生产现状 

巴州区作物种植模式多样,粮油作物主要有稻-油、稻-麦两熟和小麦-玉米/红薯三熟,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蔬菜、药材等。

2014年全区粮食播面达到109.66万亩,油料17.31万亩,蔬菜30.37万亩,水果6.67万亩,复种指数为201%。

全年粮食总产51.47万吨,油料2.45万吨,水果4.80万吨,蔬菜57.70万吨。

全区人均粮食保有量668.44kg,不仅完全能够满足全区年人平250kg的粮食消费需求,同时还可将多余部分供给国家,全区粮食商品化率达到40.32%。

然而,由于我区中低产田比例高,加之生产水平低下,农田基础设施薄弱,除11.94万亩高产田年粮食生产能力在800kg/亩以上外,其余66.07万亩中低产田均在700kg/亩以下,增产潜力巨大。

2.6 基础设施现状

2.6.1 交通建设概况 对外交通条件良好:

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848.58公里,其中全区省道公路总里程98.75km,县乡公路656.10km,村道公路1093.73km。

区内广巴、唐巴高等级公路畅通无阻,巴州交通较为方便,与周边各市均有道路顺畅连通,乡村公路通达率100%,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65%的村通水泥路。

区内交通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乡村公路质量不高,特别是通村水泥路路面宽度仅3—3.5m,附属工程普通不完善;断头公路多,全区通乡通村断头公路多达105条1004km;村道通达深度不够,“十一五”实施的村道公路建设规划里程,群众直接受益一般仅在30%—40%左右,即使实施了通村公路建设项目,村内大多数群众“行路难”问题未解决。

2.6.2 水利设施 全区共有水库113座,山平塘6639口,蓄水池4122口,提灌站55座,拦河堰152处,囤水田10629口,衬砌渠道302.61Km。

所有水源工程可有效蓄水10614.00万m3,全区有效灌溉面积23.72万亩,有效灌溉率30.41%,灌溉保证率35.60%。

骨干水利设施中,大多数水库、山平塘以及部分主干渠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因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完好率仅40.90%。

2.6.4 市场体系建设 巴州区内已有部分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准新建(改造)的农家店,这些农家店经营情况良好,经营额不断上升,但部分农家店因规模小、商品种类不齐全等因素,不能满足当地农民的消费需求,尤其是购买农资产品极度不便。

同时因市场网络体系不够完善,功能还不健全,导致“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效益不能充分显现。

2.6.5 信息网络建设 巴州区共有邮电支局(所)7处,共有三条对外通讯光纤干线;国家一级通信干线西(安)—巴中—成(都)光缆,巴中—南充光缆,巴中—达川光缆;已建成巴中C3本地区和巴中市、区两个传输缆环,电信交换局容量为5.56万门。

第三章 规划区基本情况

巴州区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地点按灌区和流域,选择布局在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粮食主产区。

规划地点分布在5个地貌区,其中中丘河谷区及中丘宽谷区属优质水稻、油菜产业带,坪状高丘窄谷区属小麦、玉米旱作农业产业带,台坎状高丘中谷区属粮经复合产业带,中丘中谷区属商品蔬菜产业带。

3.1 位置及地形地貌

巴州区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地处巴州区中丘中谷和高丘窄谷地带,是巴州区农业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巴河、恩阳河流域及龙洞沟水库、化成水库和后溪沟水库灌区。

包括清江镇、水宁寺镇、鼎山镇、三江镇、枣林乡、平梁乡、龙背乡、光辉乡、凤溪乡、大罗镇、羊凤乡、花溪乡、大和乡、官渡乡、金碑乡、白庙乡、梁永镇、化成镇、寺岭乡、凌云乡、白庙乡、观音井镇、青木镇等34个镇乡,362个村(居委会),2013个社,总幅员面积1102.38平方公里。

3.2 自然条件

3.2.1 气候与光热资源

年均气温: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6℃,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6℃,无霜期中部275天,南部260天,北部200天,近20年的气象资料表明:

2-5月,9-12月,月平均气温在8-20℃之间,平均气温14.5℃,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可大面积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马铃薯、蔬菜等作物。

年均降雨:

年平均降雨量为1119毫米,总趋势是夏秋多,冬春少,山区多,平坝少,查证近20年气象资料可知:

2—5月月降雨日为11.2天,9—12月月降雨日为12.4天,降雨辅以灌水能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

3.2.2 水文水系条件

溪河较多,水面与沿岸耕地高差较大,一般都具有水低田高的特点,河水灌田困难。

主要分布有巴河、恩阳河、渔溪河、奇章河、芦溪河、店子河、长滩河、竹溪河及其上游支流等常年不断河流和溪沟18条,全长92.16公里,流域面积327.18平方公里,正常年过境流量为30.52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较少,多为基岩裂隙水,以泉水出露,排向沟谷,水质好,适宜引用和灌溉,同时也是溪河的源头。

3.3 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总面积152.27万亩,其中耕地65.16万亩,占总面积42.79%(田30.71万亩,旱地34.45万亩);园地面积0.90万亩,占总面积0.59%;林地58.47万亩,占总面积38.40%;草地(不含林地草地)面积0.03万亩,占总面积0.02%;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73万亩,占总面积的5.08%,交通运输用地2.17万亩,占总面积的1.43%,水域及水利设施5.25万亩,占总面积3.45%;其他用地12.55万亩,占总面积8.24%。

3.4 农业基础设施现状

3.4.1 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共有塘库5183口,蓄水池4019口,中、小型提灌站56座,拦河堰114处,有防渗衬砌渠道1026.11Km。

所有水源工程可有效蓄水7650.94万m3,有效灌溉面积32.60万亩,灌溉保证率仅45%左右(2014年数据)。

骨干水利设施中,大多数水库、山平塘以及部分主干渠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因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完好率平均仅50%左右。

3.4.2 交通现状 境内公路密布,形成了干道公路、县乡公路、村社公路紧密相连的多级交通路网。

村道公路硬化率达50%以上,40%为泥结碎石路面,其余10%为素土路面。

省道公路总里程86.02km,县乡公路493.85km,村道公路902.13km,乡村公路通达率100%。

但少数村道路质量较差,多为素土路面,且适宜机械行走的耕作便道少,机械化程度低。

3.5 社会经济概况

全部位于巴州粮食主产区,总共辖34个乡(镇),362个村(居委会),2013个农业社,总人口42.58万,其中农业人口34.58万人,耕地总面积65.16万亩。

2014年,农业总产值39.02亿元,农业纯收益16.39亿元,农民务工等工资性收入10.0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200元。

收入主要来源是劳务输出、种养殖业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等。

3.6 农业生产现状

规划区为巴州粮食主产区,具有很好的光热资源和自然资源,适宜各种作物生长。

2014年粮食播面达到90.76万亩,油料14.33万亩,蔬菜25.01万亩,水果7.30万亩,复种指数为201%。

全年粮食总产43.68万吨,油料2.03万吨,水果5.26万吨,蔬菜47.52万吨。

但是,由于中低产田比例高,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田基础设施薄弱,除2011-2014年已改造完善的22.92万亩高产田年粮油生产能力在800kg/亩以上外,其余29.45万亩中低产田年均在700kg/亩左右,增产潜力巨大。

3.7 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

本次规划的中丘河谷区、坪状高丘窄谷区、台坎状高丘中谷区、中丘中谷区、中丘宽谷区等5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片区,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