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中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总结及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395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0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十八中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总结及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五十八中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总结及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五十八中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总结及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五十八中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总结及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五十八中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总结及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十八中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总结及模板.docx

《五十八中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总结及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十八中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总结及模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十八中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总结及模板.docx

五十八中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总结及模板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讨

理念:

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课改的起因

对每一届学生,在没接触他们之前总是充满着希望和期待,但总是一次次让我失望。

这一届也是如此,经过前三周的教学,我依稀看到历史的影子,全班47人,能够听课的同学只有23人,能够整堂课认真听的不足10人,与我上届所教的班级何其相似,上一届发展到最后,能够听课的尚不足1/3,认真听的只有5人而已,何其悲哀。

这还不是痛苦的全部,那些不听课的同学,上课也不会闲着,说说小话,玩玩手机,看看课外书...凡此种种,一节课,你按下东边,西边起,这边藏起葫芦,那边又露出瓢。

你管这些淘气的学生吧,尽生闲气;不管吧,又害怕校长那贼(zei)一样的眼睛在教室外偷窥,然后,批评,那个谁谁谁,怎么连个纪律也管不好....真的不能再这样总把痛苦留给自己,于是,我想,如果每个学生要是都能参与课堂学习的话,那痛苦的课堂是否就会成为过去。

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都曾让我心动,但通过相应模式的听课,感觉这些模式对我的学生来说都无法实现,预习?

没人去做;作业?

抄袭罢了;小组讨论?

正好提供了说话的机会与平台.....直到贾老师从太谷回来,给我提供了强力的支持和帮助,才使我豁然开朗,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教学模式和悠哉悠闲的课堂,好东西不敢私藏,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更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给予真挚的批评与合理的建议。

课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今年的课改中,前后共进行了13次的校内外公开课,每次都有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对我的课改继续和深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和护航作用,同行的关注和支持也使我对课改的前景充满信心!

使我的课改一步步接近我理想中的目标。

前期准备

1.纪律是关键中的关键

任何模式的教学,学生都必须有良好的纪律性,纪律是一切课改的基础,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自然也不能例外。

穷则思变,课改的学校,基本上为薄弱学校,学生上课的自觉性、纪律性往往较差,若不能够上好课改的第一节课,基本上就宣布了课改的死刑。

鉴于课堂纪律的重要性,本人有以下建议:

1.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前两周课需要班主任的全力配合,最好做到每节课都能进班听课,及时把握学生上课动态,对已分小组进行适时调整。

2.由学校重要领导进行开课仪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一方面体现学校领导对学生前景的期望,另一方面体现学校领导对该班学生的重视,让学生产生一种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冲动。

3.广邀学校老师进入课堂听课,这种情况下,出于对班级形象的维护,学生更容易做到全力的投入,纪律自然也就有了最强力的保证!

4.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上课纪律的松动,就及时请班主任进班听课,请学校领导进班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

(养猪原理)

2.先期培训

学生是课改课的推行主体,上好课改课就必须让学生明白上好这类课的注意事项和学习方法,凡事不能操之过急,第一节课应以学生的培训为主题。

操作程序为:

1.举行开课仪式,由校领导进行开课讲话,时间上不可以超过5分钟,过长会导致学生的精神疲劳,直接降低了学生对课改课的期待。

2.学习小组的培训:

首先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尤其是优秀学生不愿帮助差生的问题:

告诉他们:

①学好知识有三个层次:

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

讲明白是学好知识的最高层次。

②错误是镜子,是路标,帮人改错等于帮自己防错。

只知道对不知道错算是半对,既知道对又知道错才是全对。

③集体是水,个体是船,水涨船高,在落后的群体中难以出类拔萃。

④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训练场。

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沟通、倾听、尊重、包容、欣赏。

3.上课程式的讲解。

学生人手一份简写学案,由任课教师对学案的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进行具体的讲解,时间不可以超过10分钟,然后利用剩下的时间分钟进行模拟开课,在每一环节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让学生熟悉上课的基本模式,为以后的正式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3.学案的准备与修订

学案是这一教学模式的精髓,学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效果,没有效果的课改都是失败!

一个优秀学案的完成,必须以对教材的吃透为前提,以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为终极目标。

在学案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在后面的学案中都必须做出及时的修正,不必追求完美,但必须针对自己的学生量体裁衣。

回想我学案设计的过程,感慨万千,从最初的一张双面五号字到一张双面小四号字,再到一张单面小五号字,一张单面小四号字,直到现在的一张单面小四号字外加1.25倍的行距,每次的改动,心中都充满着沮丧和失落,充满着对学生的失望!

每删除一知识点或一道有深度的问题,心中都要承受那难言的痛楚。

个中体会不经历过,又如何明白!

但每次改动之后,看到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看到学生们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能力增强,看到学生们有充裕的时间讨论,有充裕的时间让知识装进自己尘封的大脑,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让学生跳起来就能够到,那才是成功的学案,其他都是浮云!

小组的构建

小组的合理构建是这一模式的支柱,也是这一教学模式的生命线。

有关小组构建的方法和原理很多,这里我只说一说我自己的小组建设情况。

人数上,以太谷模式为样板:

同桌2人为一小组,前后4人为一大组,设大组长一名,纪律组长一名。

只是在人员搭配上有些变化。

刚开始的时候,小组人员的选择上遵循原则是:

自主选择,能力相当。

这样可避免二人因情趣不同而不能充分进入相互帮助,相互提携的氛围;因能力不同而不能进入同步讨论。

小组组建完成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为A(能力较强)、B(基础薄弱)组,然后进行座位安排,B组坐前排,A组坐后排,这样方便B组同学向后排A组同学请教。

同时,前后2组自然形成4人学习小组。

考虑到教育平等问题,每周进行一次座位互换,即每两排为一个移动单位,顺次后移。

但这种人员搭配方法的弊端很快就显现出来,一是强强组合过于明显,二是臭味相投者自然靠拢。

这种人员组合没有达到我理想的效果。

两周之后,我参考NBA的选秀模式,进行了第二次的人员整合: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管理组织能力,精心挑选出12个组长,为A组,剩余35个学生根据成绩分为B组(12)人,C组(12)人,D组(11)人。

然后跟据各组长的能力强弱安排组员挑选顺序,能力相对弱的先挑,能力相对强的后挑,分别在BCD三组中各挑一人,完成小组搭建。

最后挑的三组不分顺序,有三个组长商量分配。

每个组长挑选时肯定会考虑组员是否会影响本组学习,自己能否可以管得住等等,座位的安排则有组长全权处理,但组长必须组后排,以便管理。

这样的人员配合相对成熟,实践结果也非常理想。

组与组间位置的安排则根据课堂评价成绩,按分值的高低挑选,这样也可以激发组与组之间的良性竞争,迫使组长主动给组员讲题,激发学困生为组内荣誉而主动学习。

人员搭配解决之后,随着教学的深入,又发现一个问题,组长略显孤单,他的问题却无人与之讨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与班主任结合,对班上座位进行一次大的调整,由原来的每排的2、4、2座次,改为每排的4、4座次,相邻小组的组长也相邻而坐,这样既解决了组长的问题无人讨论的尴尬,也促进了相邻两组的相互交流,效果也非常理想。

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很多,适合自己的教学现状才是最佳。

一套完整、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冲动提供动力,为小组合作学习保驾护航。

在评价制度方面,我主要是采用固定评价和随机评价并行方式。

随机评价就是没有特定的目标,也没有特定的内容,只是根据学生课堂、课下的表现及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跟进评价,也可以根据老师某一方面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激励性评价。

譬如:

学生提出了非常好的问题,与以往相比有明显的进步,能主动预习,主动向老师请教等等。

只要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都可以纳入随机评价范畴。

若遇到典型情况,如学困生在某一节课上有突出表现,则需要大张旗鼓的表彰,加分,最好是有班主任在的时候予以特别表扬,持续的表扬,咱老师还在意学校的表扬,学生何尝不是如此。

固定评价就是根据本学科特点及阶段需要设定的评价标准,使学生知道自己上课到底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我设置的评价标准有以下几条:

1.默写标准:

每对一个0.5分,抄袭,发现一次扣2分,举报奖励1分。

不会默写的抄10遍,课后完成。

2.课堂提问标准:

回答正确奖励2分(根据学习程度分别奖励0.5、1、1.5、2分)

3.课堂展示,分值无限:

质疑者可任选展示小组成员,对于质疑者的问题,回答正确奖励0.5分,如回答不正确,质疑者奖励0.5分。

然后由其他小组回答。

4.合作(限时)标准:

速度奖励:

前三名小组奖励2分,4—6名奖励1.5分,7—10名奖励1分。

并列按最高名次奖励。

掌握环节2内容:

小组均掌握后示意老师抽查,合格奖励2分

.每人都能完成环节2和环节3内容奖励1分:

以下课交卷为准。

.被老师点名批评一次扣0.5分

5.作业:

小组起点2分,少交一人次扣0.5分

6.能就自己不会的问题,主动问老师者,加0.5分。

一周最高加1分

7.成绩:

较上次考试,全组总分进步奖励2分,可一次用完,也可分解使用

每周进行一次评价汇总,依据分值高低挑选下周座次。

学案(课堂)设计:

学案的设计,必须力求符合自己学生的特点,适合自己学生的口味。

下面是我的学案设计模式。

1.课前歌曲(每节一首歌,节节不一样)

歌曲的播放会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对你的课有所期待,同时刺激学生达到兴奋状态,也可避免了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当然,歌曲的选择尽可能与当节课内容或理念相一致,取材上应以健康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励志为准则。

2.导语(语言)激励(每节一句话,节节不一样)

适当的语言激励是改变学生精神面貌所必须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意志和动力的支柱,因此,每个学案都必须有一个恰当且符合教师当时需要的激励性导语。

内容忌讳机械的照搬照抄,语言要通俗化,内容必须切中学生精神的要害。

上课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读出那激励性的导语,并加以解释和延伸,1分钟,不算多,它的作用却可能辐射到整节课堂。

甚至激励学生的一生。

牢记一句话:

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

3.环节一、复述巩固。

复述巩固的设计不宜拖沓,要做到少而精,尽可能贴近中考,选择学生易错易混知识点作为复述重点。

问题最好设置2到3题为宜。

时间以5分钟最佳。

采用的方式是相互提问,若不能复述,可先进行复习记忆。

最后由老师随机或有选择性抽查,以检验效果。

4.环节二、阅读感悟。

阅读感悟的设计一定要与自己学生的水平为基准,时时不忘课改的出发点:

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

学生能力较强时,设置的问题可上难度,以问答形式为主,如果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设置问题则尽可能以填空形式为主,必要时,可直接标明问题所在页码。

个别学生可能无法完成的知识点,可以归纳总结的形式直接给出。

在执行方式上,各小组需要结合所设问题,由小组共同完成,也可独立完成。

对于时间的要求,尽可能以15分钟为宜,内容较多时,可适当放宽到20分钟,但后面的环节则需做出相应调整。

环节二的进行必然有快有慢,先进行完的同学不能直接进入环节三,而应对环节二中需要记背的内容进行当堂消化。

在环节二的进行过程中,任课教师必须在学生中间走动,查看学生进行的情况和答题的正确性。

这样做的目的有三:

1.可以督促学生的学习,以防个别学生出现溜号现象;2.可以随时解答小组讨论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是课堂问题最少化;3.及时发现学生做题过程中的典型错误,在后面的展示环节中,通过投影展示,由同学们进行探讨订正,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5.环节三、我行我速。

我行我速环节以学以致用为出发点,本环节由学生独立完成,时间不超过8分钟,内容以当节所学内容为命题方向,难度中等偏下,题量约为3至5题。

学生做完环节三之后,互对答案,答案不统一时,相互讲解自己的思路和解答理由。

6.交流与展示。

合作交流环节其实并不独立存在,他更多依附于环节二和环节三。

环节二的执行本身就是合作交流。

展示部分主要展示部分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和质疑,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必要时,则由老师进行讲解。

大家都非常关心,我的课改进行了近3个月的时间,效果如何。

周笑蓉老师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她问我这个班与其他几个班的成绩比较,有没有大的突破?

我说没有,成绩依然如故。

那是否意味着这种教学模式是失败的?

不,并没有失败!

至少有两点可以肯定:

1.课堂上的纪律已经不是问题,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的投入。

用周老师的话来说,从开始到现在,学生的精神面貌已经大不一样。

2.差生在课堂上的兴趣有大幅度的提升,开始主动学习,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总算让老师看到依稀的希望。

成绩没能提升的原因是同学们课堂之外没有继续的巩固,课堂上学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这也是我下学期要完成的目标。

先有兴趣,再说成绩。

温水煮青蛙,不必急于一时,相信下学期再说起我的课堂时,我能够说,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

结束语:

学无定法,教岂有定法!

别人的课改是别人的,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地适合自己,因此,可以借鉴,但绝不可以照搬!

每个人都能潜心教研,积极探索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附件1:

学案最初模板及学案(B4纸,双面,5号字,后改为B4纸,双面,小四号字)

课题

导语: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学习目标

环节一、复述巩固(相互提问)(请保持低调,总时间不超过5分钟)

环节二、阅读感悟:

(结合所设问题,由2人小组共同完成。

时间不超过15分钟)

环节三、我行我速(本环节由本人独立完成,不超过5分钟)

环节四、合作交流

环节五、展示点评(投影展示环节二、三成果)

环节六、挑战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下节看点:

理念:

天气预报很重要,下节复述早知道!

课题三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制取氧气

导语:

只有让梦想付诸行动,才有可能创造奇迹!

学习目标

1.能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能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3.能区别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环节一、复述巩固(相互提问)(此环节,请保持低调,声音不要过大哟)

复习不超过5分钟,组员先讲,组长纠正。

总时间不超10分钟。

1.叙述硫分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答案:

在空气里:

硫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里:

硫燃烧得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硫在氧气里燃烧试验中,为什么集气瓶底要留少量水?

答案:

溶解并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逸出污染环境。

3.叙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答案: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4.叙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火柴的作用:

②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

③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

④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答案:

①引燃铁丝;②增大铁丝与氧气接触面积;③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氧气;

④防止生成物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环节二、阅读感悟:

(结合所设问题,由2人小组共同完成。

时间15分钟)

(一)、工业上氧气的制取

1.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成分(p27)?

2.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p40):

工业制氧气:

低温条件下________,使空气转变成_____

__,然后蒸发,由于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低,所以__________先被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________,工业上生产大量氧气的方法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p37、p39)

1.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方法。

2.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的文字表达式分别是: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思考】比较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分解反应的定义(p39)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是什么?

(三)、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

1、高锰酸钾是一种色固体(p37)

2、如图3-1,你知道哪一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

哪一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吗?

请完成下面填空。

实验装置中,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填“A”或“B”)。

 

3、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固态、液态)和反应条件(是否加热)。

图3-2两类不同气体的发生装置中,可用于分解过氧化氢(无色液体)制氧气的是,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制氧气的是(填“A”或“B”)。

图3-3中的装置均可替代A中装置,这些装置在制取气体中最大的优点是:

4、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

图3-4是收集气体的不同装置。

排水法:

适用于气体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其主要优点:

收集的气体较纯;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收集满。

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

口诀:

易溶于水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难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氧气的收集装置可选用:

法或法。

环节三、我行我速(本环节由本人独立完成,不超过5分钟)

1.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下列方法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氧化汞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离空气

3.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如下图,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和氧气的相关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若使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2)若使用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3)收集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4.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

①;②。

(2)写出一个用图A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环节四、合作交流

1.就我行我速部分进行交流,能者为师,先讲思路,后讲方法。

共同不懂的准备在四人小组中质疑解难。

(只知道对不知道错算是半对,既知道对又知道错才是全对)。

2.就近形成四人小组进行交流,能者为师,向学友讲解他们不会的问题。

共同不懂的准备让老师质疑解难。

环节五、展示点评(投影展示环节二、三成果)

展示部分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发言要有程序:

先讲思路,后讲方法,最后“我的话讲完了,请补充,谢谢合作”。

语言格式是:

这个问题要怎样想?

为什么要这样想?

还有别的思路吗?

最简捷思路是什么?

环节六、能力提升:

1.“绿色化学”要求生产尽可能不产生废物,即实现“废物零排放”。

下列反应类型最容易实现“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A.缓慢氧化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氧化反应

2.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3.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是()

A.空气B.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C.二氧化碳D.二氧化锰

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使用催化剂B.用含氧的物质作反应物

C.用排水法收集D.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出类拔萃(选做题)

5.(2012•日照)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等。

(2)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有许多优点,如:

(填序号)。

①产物无污染②不需加热③需加热

生成物只

有氧气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

6.将暗紫色(或紫红色)的固体A加热,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取淡黄色粉末C点燃放入B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试回答:

①写出上述物质的名称:

A,B,C,D。

②写出上述有关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后面的括号写出其反应类型:

(1)()

(2)()

下节看点:

1.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方法。

2.实验室里三种制取氧气方法的文字表达式分别是:

______。

3.分解反应的定义及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是什么?

4.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

5.排水法(含优点)、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分别适合于收集那些气体?

6.氧气的收集装置可选用:

法或法。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导语:

今天多几分钟的努力,明天少几小时的烦恼!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水资源状况。

2.能记住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及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环节一、复述巩固(相互提问)(请保持低调,总时间不超过5分钟)

理念: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

1.请叙述分子的特征:

答案: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各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答案:

反应物的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①圆圈表示、②圆圈内“+”表示、

圆圈内的数字表示、

弧线表示、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答案:

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层;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环节二、阅读感悟:

(结合所设问题,由2人小组共同完成。

时间不超过15分钟)

理念:

知识,只有装进大脑才属于自己!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p68-69)地球表面约被水覆盖,总水量很多,但水含量很少,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不足全球总水储量的1%。

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____种。

2、(p69)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使水资源更为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

3、(p70)爱护水资源的途径:

一方面要,另一方面要。

节约水资源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率。

如(p71图4-7)工业上常采用的节水方法有;(p70图4-6)农业和园林上则采用、

等方法达到节水的目的;生活中我们的节水方法可以有:

等节水方法。

(三)、水体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措施

4.水体污染(p71):

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有:

污染、污染、污染。

5、(p71)针对水污染的原因,防止水污染主要方法有:

①加强对水质的检测;②工业废水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或加以利用;③农业上要合理施用、;④城市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⑤生产和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等。

(四)、深度思考

1.地球上有丰富的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等,地球表面的71%被水覆盖,却为何说人类的水资源非常匮乏?

(参考p69内容,回答要简洁)

 

2.下图为我国“国家节水标志”,谈谈你对此标志的理解和由此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