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救护工岗位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559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9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救护工岗位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矿山救护工岗位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矿山救护工岗位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矿山救护工岗位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矿山救护工岗位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救护工岗位作业指导书.docx

《矿山救护工岗位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救护工岗位作业指导书.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救护工岗位作业指导书.docx

矿山救护工岗位作业指导书

矿山救护工岗位作业指导书

一、岗位描述(救护队员岗位描述-初级档):

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叫xxx,是大兴矿救护队的一名救护队员。

下面我把所在岗位的职责向各位领导进行描述,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首先,我介绍一下救护队的主要任务:

1、抢救矿山遇险遇难人员。

2、处理矿山灾害事故。

3、参加排放瓦斯、震动性爆破、启封火区、反风演习和其他需要佩用氧气呼吸器作业的安全技术性工作。

4、参加审查矿山应急预案或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做好矿山安全生产预防性检查,参与矿山安全检查和消除事故隐患的工作。

5、负责兼职矿山救护队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

6、协助矿山企业搞好职工自救、互救和现场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

(二)作为一名矿山救护队员,我的职责是:

1、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积极主动地完成领导分配的各项任务。

2、保养好技术装备,使之达到战斗准备标准要求。

3、积极参加学习和技术、体质训练,不断提高思想、技术、业务、身体素质。

4、事故救援时的具体职责:

①在事故救援时,应迅速、准确地完成指挥员的命令,并与之保持经常的联系。

②了解本队的救援任务,熟练运用自己的技术装备。

③积极救助遇险人员和消灭事故。

④在行进或作业时,时刻注意周围的情况,发现异常现象立即报告小队长。

⑤注意自己仪器的工作情况和氧气呼吸器的氧气压力,发生故障及时报告小队长。

⑥在工作中帮助同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单独离开小队。

⑦撤出矿井后,应迅速整理好氧气呼吸器及个人分管的装备。

(三)配用的氧气呼吸器:

1、我们现在配备的是德国生产的BG4正压氧气呼吸器,该仪器适用温度为:

-15℃—40℃,大气压力为:

900—1200百帕,相对湿度≤95%的有毒有害气体存在以及缺氧窒息的环境。

2、BG4正压氧气呼吸器主要由仪器外壳、背带、高压氧气瓶、气瓶阀、抗震带、减压器、安全阀、消音器、黄色中压管、蓝色中压管、智能控制器、传感器、手动补气阀、自动补气阀、冷却罐、吸气软管、吸气阀、三通连接管、面罩、雾刷、呼气阀、呼气软管、清净罐、压力开关控制管、排气阀、储气囊、正压弹簧、排水阀以及胸前压力表(bodyguar④等组成。

3、BG4正压氧气呼吸器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囊式正压氧气呼吸器,该仪器具有三路供氧系统,分别为定量供氧、自动供氧和手动供氧。

救护人员在配用过程中,耗氧量较低时通过定量供氧为呼吸系统补给氧气,当仪器呼吸系统内定量供氧不能满足正常呼吸需要时,自动补给阀会自动打开,向呼吸系统的储气囊补给氧气,同时也可通过手动补给阀,向呼吸系统补给氧气,促使整个呼吸系统内的压力始终高于外界环境大气压力,有效地防止了外界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呼吸系统,从而保护救护队员的安全。

4、BG4氧气呼吸器的技术参数:

呼吸阻力:

25次/min

定量供氧量:

1.5—1.9L/min

手动补给量>50L/min

自动补给量>80L/min

电池:

9V

气囊容积:

5.5L

吸气温度<35℃

仪器重量:

15.7Kg

外形尺寸:

(595×450×185)mm

排水阀开启压力:

18百帕

氧气瓶容积:

400L(20Mpa时)

5、BG4氧气呼吸器的特点:

(1)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整个系统内的压力始终大于外界环境大气压力,有效地防止了外界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呼吸系统,从而保护救护人员的安全。

(2)按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背壳以及快捷着装方式,使佩戴更为舒适。

(3)设有冷却装置,吸气温度不超过35℃

(4)有供气报警和余压报警功能。

(5)宽视野全面罩,面罩内设有发话器,配用时能够说话。

(6)与环境直接接触的材料均采用高效阻燃材料。

(四)BG4正压氧气呼吸器的操作要求:

因为我是一名专业救护队员,需要处理各种矿井灾害,如:

井下火灾、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矿井水灾、顶板事故、触电事故、排放瓦斯、震动性放炮、启封火区以及危及井下人员安全的地面火灾等,所以氧气呼吸器就像我的第二生命一样,保管他有着极为严格的操作规范,总体如下:

(1)目检;检查仪器状态是否完好。

(2)利用氧气校验仪正压充气,压力表应低压报警。

(3)正压充气时,捏紧呼气管,压力达到10mbar为合格。

(4)负压吸气时,捏紧吸气管,压力达到10mbar为合格。

(5)正压充气到10mbar,促使吸气囊膨胀,同时堵上排气阀,排水阀不泄压为合格。

(6)将压力降低到7mbar,在1分钟内压力变化应不大于1mbar,说明整机气密。

(7)取下排气阀堵帽,正压充气直到排气阀开启,排气阀开启压力应在4—7mbar为合格。

(8)高压卸漏测试:

打开养气瓶,同时观察胸前压力表,警报鸣一声,随之出现两个相通的倒梯形时关闭氧气瓶。

警报再次鸣一声,绿色指示灯闪耀,与之出现两个不相通的倒梯形,说明高压气密。

(9)将气囊充气到7—8mbar,换向阀档位在测试流量档位,表针不动,观察1分钟,流量应在1.5—1.9L/min时,说明定量阀合格。

(10)将校验仪负压抽气,缓慢抽气直至自动补给阀开启。

自动补给阀开启压力应在0)1—2)5mbar之间为合格。

(11)按动仪器手动补给阀观察气囊膨胀,说明手动补给阀完好。

(12)关闭氧气瓶,余压报警应在5.5mbar。

(13)关闭胸前压力表,显示电量满格证明电量充足,显示数字1说明电量不足;显示数字2说明必须更换电池。

(14)将面罩与呼吸器相连,并放在仪器的外壳上,腰带扣好,涂抹防雾液,达到随时可用状态。

(五)日常训练:

  为了能够在事故救援中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除了爱惜自己装备,使之达到100%完好之外,还要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坚持“加强战备,严格训练,主动预防,积极抢救”的原则,从而保证在各类事故救援中圆满完成任务。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主要进行以下课目的训练:

1、军事化队列训练;

2、体能训练和配用氧气呼吸器高温浓烟演习训练;

3、防护设备、检测设备、通信及破拆工具等操作训练;

4、建造风障、板闭、砖闭、架木棚、安装局部通风机、高倍数泡沫灭火等技术训练;

5、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伤员等医疗急救训练;

6、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训练。

(六)矿山救护工作属高危行业,在事故救援中必须严格按《矿山救护规程》的规定进行

1、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问清和记录事故地点、时间、类别、遇险人员数量、通知人姓名(联系人电话)及单位后,立即发生警报并向值班指挥员报告。

2、到达事故现场后必须详细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类别、范围、遇险人员数量和分布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事故区域的生产,通风系统,有毒有害气体、矿尘、温度、巷道支护、机械设备的基本情况。

3、进入灾区侦察前,应按照战前检查程序检查氧气呼吸器是否完好,并按规定佩用。

氧气的消耗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在任何情况下必须至少保留5MPa气压的氧气余量。

4、进入灾区侦察时,必须携带救生索等必须的装备,并用灾区电话和井下救护基地或地面指挥部保持联系。

5、在侦察行进中应注意暗井,溜煤眼,淤泥和巷道支护等情况,视线不清楚时可用探险棍探察前进,队员之间要用联络绳联结。

在复杂巷道交叉口要设明显标记,防止返回时走错路线。

6、侦察工作要仔细认真,分别检查现场通风情况、有害气体浓度、温度、顶板等情况,做到灾害波及范围内有巷必查,并做好记录、标记。

把侦察结果绘制在图纸上。

7、在侦察过程中,如发现有再次爆炸的危险时,必须立即撤到安全地点。

行进过程中动作要谨慎,防止碰撞产生火花,引起爆炸,确认人员已经牺牲时,必须先恢复灾区通风,再进行处理。

8、在引导及搬运伤员时,应给遇险人员配用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自救器,对受伤,窒息或中毒人员要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然后迅速送到安全地点,交现场医务人员处置。

9、多名遇险人员待救时,矿山救护队应根据“先活后死,先重后轻,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抢救。

10、处理火灾事故遵循的原则是:

控制烟雾的蔓延,防止火灾扩大,防止因火灾事故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防止因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迅速灭火或快速封闭。

11、处理瓦斯煤尘爆炸的原则是:

抢救遇险人员,扑灭因爆炸产生的火灾,采取防止再次发生爆炸的措施,恢复通风时,必须消除一切火源。

以上是我的岗位描述,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刻苦训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争做一名优秀的救护队员,为大兴矿救护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

(一)救护队员岗位工作目标:

1、抢救矿山遇险遇难人员。

2、处理矿山灾害事故。

3、参加排放瓦斯、震动性爆破、启封火区、反风演习和其他需要佩用氧气呼吸器作业的安全技术性工作。

4、参加审查矿山应急预案或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做好矿山安全生产预防性检查,参与矿山安全检查和消除事故隐患的工作。

5、负责兼职矿山救护队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

6、协助矿山企业搞好职工的自救、互救和现场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

(二)救护队员岗位要求:

1、认真学习矿山救援理论知识和急救知识。

2、按时检查呼吸器和个人分管装备,达到完好标准。

3、按计划认真开展一般技术操作、急救包扎、预防检查、耐力训练、体质训练、仪器操作、高温训练、军训等训练并达到合格标准。

4、熟练掌握井下排放瓦斯、震动性爆破、启封、反风演习等安全技术性工作的操作标准和流程。

三、安全职责:

1、检查好个人仪器装备和个人分管的仪器装备并达到完好标准,保证在抢险救援时仪器操作灵敏、可靠。

2、抢险救灾时必须戴全劳动防护用品,进入灾区前进行战前检查,确保氧气呼吸器完好、可靠。

3、灾区行动时的要求:

⑴进入灾区侦察或作业的小队人员不得少于6人。

进入灾区前,应检查氧气呼吸器是否完好,并应按规定佩用。

小队必须携带备用全面罩氧气呼吸器1台和不低于18MPa压力的备用氧气瓶2个,以及氧气呼吸器工具和装有配件的备件袋。

⑵如果不能确认井筒和井底车场有无有毒、有害气体,应在地面将氧气呼吸器佩用好。

在任何情况下,禁止不佩带氧气呼吸器的救护队下井。

⑶救护小队在新鲜风流地点待机或休息时,只有经小队长同意才能将呼吸器从肩上脱下;脱下的呼吸器应放在附近的安全地点,离小队待机或休息地点不应超过5M,确保一旦发生灾变能及时佩用。

基地以里至灾区范围内不得脱下呼吸器。

⑷在窒息或有毒有害气体威胁的灾区侦察和工作时,应做到:

①随时检测有毒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观察风流变化,佩用或不佩用氧气呼吸器的地点由现场指挥员确定。

②小队长应至少间隔20min检查一次队员的氧气压力、身体状况,并根据氧气压力最低的1名队员来确定整个小队的返回时间。

如果小队乘电机车进入灾区,其返回安全地点所需时间应按步行所需时间计算。

③小队长应使队员保持在彼此能看到或听到信号的范围内。

如果灾区工作地点离新鲜风流处很近,并且在这一地点不能以整个小队进行工作时,小队长可派不少于2名队员进入灾区工作,并保持直接联系。

④在窒息区域内,任何情况下都严禁指战员单独行动。

佩用负压氧气呼吸器时,严禁通过口具或摘掉口具讲话。

⑸佩用氧气呼吸器的人员工作1个呼吸器班后,应至少休息6h。

但在后续救护队未到达而急需抢救人员的情况下,指挥员应根据队员体质情况,在补充氧气、更换药品和降温器并校验呼吸器合格后,方可派救护队员重新投入救护工作。

⑹在窒息或有毒、有害气体威胁的灾区抢救遇险人员时应做到:

①在引导及搬运遇险人员时,应给遇险人员佩用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自救器。

②对受伤、窒息或中毒的人员应进行简单急救处理,然后迅速送至安全地点,交现场医疗救护人员处置,并尽快送医院治疗。

③搬运伤员时要尽量避免振动;防止伤员精神失常时打掉队员的面罩、口具或鼻夹,而造成中毒。

④在抢救长时间被困在井下的遇险人员时,应有医生配合;对长期困在井下的人员,应避免灯光照射其眼睛,搬运出井口时应用毛巾盖住其眼睛。

⑤在灾区遇险人员不能一次全部抬运时,应给遇险者佩用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自救器;当有多名遇险人员待救时,矿山救护队应根据“先活后死、先重的轻、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抢救。

⑺救护队有义务协助事故调查,在满足救援的情况下应保护好现场,在搬运遇难人员和受伤矿工时,将矿灯等随身所带物品一并运送。

⑻救护队返回到井下基地时,必须至少保留5MPa气压的氧气余量。

在倾角小于15°的巷道行进时,将1/2允许消耗的氧气量用于前进途中,1/2用于返回途中;倾角大于或等于15°的巷道中行进时,将2/3允许消耗的氧气量用于上行途中,1/3用于下行途中。

⑼在侦察过程中,如有队员出现身体不适或氧气呼吸器发生故障难以排除时,全小队应立即撤到安全地点,并报告救援指挥部。

⑽救护队撤出灾区时,应将携带的救护装备带出灾区。

四、岗位职责:

救护队员岗位职责:

1、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积极主动地完成领导分配的各项任务。

2、保养好技术装备,使之达到战斗准备标准要求。

3、积极参加学习和技术、体质训练,不断提高思想、技术、业务、身体素质。

4、事故救援时的具体职责:

1)在事故救援时,应迅速、准确地完成指挥员的命令,并与之保持经常的联系;

2)了解本队的救援任务,熟练运用自己的技术装备;

3)积极救助遇险人员和消灭事故;

4)在行进或作业时,时刻注意周围的情况,发现异常现象立即报告小队长;

5)注意自己仪器的工作情况和氧气呼吸器的氧气压力,发生故障及时报告小队长;

6)在工作中帮助同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单独离开小队;

7)撤出矿井后,应迅速整理好氧气呼吸器及个人分管的装备。

五、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标准:

1、巡回检查路线:

2013年度井下预防检查计划表

序号

月份

检查地点

出动小队

备注

1

1

N1E201

1、2、3、4

 

2

1

N2902

1、2、3、4

 

3

2

N1E902

1、2、3、4

 

4

2

N2906运顺

1、2、3、4

 

5

3

N2906回顺

1、2、3、4

 

6

3

N2二层采区

1、2、3、4

 

7

4

N2902

1、2、3、4

 

8

4

SV717

1、2、3、4

 

9

5

SV708回顺

1、2、3、4

 

10

5

SV九层采区

1、2、3、4

 

11

6

SV717运顺

1、2、3、4

 

12

6

SV708回顺

1、2、3、4

 

13

7

N1201

1、2、3、4

 

14

7

N2906

1、2、3、4

 

15

8

N1E201

1、2、3、4

 

16

8

SV717

1、2、3、4

 

17

9

SV708

1、2、3、4

 

18

9

N2906

1、2、3、4

 

19

10

N1708

1、2、3、4

 

20

10

SV九层采区

1、2、3、4

 

21

11

SV717

1、2、3、4

 

22

11

SV708

1、2、3、4

 

23

12

S2采区

1、2、3、4

 

24

12

N1E采区

1、2、3、4

 

2、检查标准:

救护队进行预防性检查工作时,应做到:

1)了解矿井巷道及采掘工作面、采空区的分布和管理情况。

2)了解矿井通风、排水、运输、供电、压风、消防、监测等系统的基本情况。

3)检查矿井有害气体情况。

4)了解矿井各硐室分布情况和防火设施。

5)了解矿井瓦斯、水害、自然发火、顶板、煤与瓦斯突出等方面的重大事故隐患,以及矿井火区的分布与管理情况。

6)检查了解矿井急预案或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执行情况。

7)熟悉井下非常仓库的地点及材料、设备的储备情况。

六、工作规范:

(一)矿井火灾事故救援

1、一般要求

1)处理矿井火灾应了解以下情况:

①发火时间、火源位置、火势大小、波及范围、遇险人员分布情况。

②灾区瓦斯情况、通风系统状态、风流方向、煤尘爆炸性。

③巷道围岩、支护状况。

④灾区供电状况。

⑤灾区供水管路、消防器材供应的实际状况及数量。

⑥矿井的火灾预防处理计划及其实施状况。

2)处理井下火灾应遵循的原则:

①控制烟雾的蔓延,防止火灾扩大。

②防止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防止因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

③有利于人员撤退和保护救护人员安全。

④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

3)指挥员应根据火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灭火方法。

在条件具备时,应采用直接灭火的方法。

采用直接灭火时,须随时注意风量、风流方向及气体浓度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控风措施,尽量避免风流、逆退,保护直接灭火人员的安全。

4)在下列情况下,采用隔绝方法和综合方法灭火:

①缺乏灭火器材或人员时。

②火源点不明确、火区范围大、难以接近火源时。

③用直接灭火的方法无效或直接灭火法对人员有危险时。

④采用积极灭火不经济时。

5)井下发生火灾时,根据灾情可实施局部或全矿井反风或风流短路措施。

反风前,应将原进风侧的人员撤出,并注意瓦斯变化;采取风流短路措施时,必须将受影响区域内的人员全部撤离。

6)灭火中,只有在不使瓦斯快速积聚到爆炸危险浓度,且能使人员迅速撤出危险区时,才能采用停止通风或减少风量的方法。

7)用水灭火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火源明确。

②水源、人力、物力充足。

③有畅通的回风道。

④瓦斯浓度不超过2%。

8)用水或注浆的方法灭火时,应将回风侧人员撤出,同时在进风侧有防止溃水的措施。

严禁靠近火源地点作业。

用水快速淹没火区时,密闭附近不得有人。

9)灭火应从进风侧进行。

为控制火势可采取设置水幕、拆除木支架(不致引起冒顶时)、拆掉一定区段巷道中的木背板等措施阻止火势蔓延。

10)用水灭火时,水流不得对准火焰中心,随着燃烧物温度的降低,逐步逼向火源中心。

灭火时应有足够的风量,使水蒸气直接排入回风道。

11)扑灭电气火灾,必须首先切断电源。

电源无法切断时,严禁使用非绝缘灭火器灭火。

12)进风的下山巷道着火时,应采取防止火风压造成风流紊乱和风流逆转的措施。

如有发生风流逆转的危险时,可将下行通风改为上行通风,从下山下端向上灭火;在不可能从下山下端接近火源时,应尽可能利用平行下山和联络巷接近火源灭火。

改变通风系统和通风方式时,必须有利于控制火风压。

在风量发生变化、特别是流向变化时,或在水源供水或灭火材料供应中断时,救护队员应立即撤退。

13)扑灭瓦斯燃烧引起的火灾时,不得使用震动性的灭火手段,防止扩大事故。

14)处理火灾事故过程中,应保持通风系统的稳定,指定专人检查瓦斯和煤尘,观测灾区气体和风流变化。

当瓦斯浓度超过2%,并继续上升时,必须立即将全体人员撤到安全地点,采取措施排除爆炸危险。

15)检查灾区气体时,应注意全断面检查瓦斯、氧气浓度,并注意氧气浓度低等因素会导致CH4、CO气体浓度检测出现误差。

在检测气体时,应同时采集灾区气样。

对采集的气样应及时化验分析,校对检测误差。

16)巷道烟雾弥漫能见度小于1m时,严禁救护队进入侦察或作业,需采取措施,提高能见度后方可进入。

17)采用隔绝法灭火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缩小封闭范围。

②隔绝火区时,首先建造临时风墙,经观察和气体分析表明灾区趋于稳定后,方可建造永久风墙。

③在封闭火区瓦斯浓度迅速增加时,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应进行远距离的封闭火区。

④在封闭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火区时,根据实际情况,可先设置抗爆墙(见表1)。

在抗爆墙的掩护下,建立永久风墙。

砂袋抗爆墙应采用麻袋或棉布袋,不得用塑料编织袋装砂。

 

表1各类抗爆墙的最小厚度

井巷断面/㎡

水砂充填/m

石膏墙

砂袋墙

厚度/m

石膏粉/t

厚度/m

砂袋数量/袋

5.0

≤5

2.2

11

5

1500

7.5

5~8

2.5

19

6

2600

10.5

8~10

3

30

7

4200

14

10~15

3.5以上

42

8

6400

18)隔绝火区封闭风墙的3种方法:

①首先封闭进风巷中的风墙。

②进风巷和回风巷中的风墙同时封闭。

③首先封闭回风侧风墙。

19)封闭火区风墙时应做到:

①多条巷道需要进行封闭时,应先封闭支巷,后封闭主巷。

②火区主要进风巷和回风巷中的风墙应开有通风孔,其他一些风墙可以不开通风孔。

③选择进风巷和回风巷的风墙同时封闭时,必须在建造这两个风墙时预留通风孔。

封堵通风孔时必须统一指挥,密切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同时封堵。

在建造砂袋抗爆墙时,也应遵守这一规定。

20)建造火区风墙时应做到:

①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中的风墙应同时建造。

②风墙的位置应选择在围岩稳定、无破碎带、无裂隙、巷道断面小的地点,距巷道交叉口不小于10m。

③拆掉压缩空气管路、电缆、水管及轨道。

④在风墙中应留设注惰性气体、灌浆(水)和采集气样测量温度用的管孔,并装上有阀门的放水管。

⑤保证风墙的建筑质量。

⑥设专人随时检测瓦斯变化。

21)在建造有瓦斯爆炸危险的火区风墙时,应做到:

①采取控风手段,尽量保持风量不变。

②注入惰性气体。

③检测进风、回风侧瓦斯浓度、氧气浓度、温度等。

④在完成密闭工作后,迅速撤至安全地点。

22)火区封闭后,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①人员应立即撤出危险区。

进入检查或加固密闭墙,应在24h之后进行。

②封闭后,应采取均压灭火措施,减少火区漏风。

③如果火区内O2、CO含量及温度没有下降趋势,应查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23)火区风墙被爆炸破坏时,严禁立即派救护队探险或恢复风墙。

如果必须恢复破坏的风墙或在附近构筑新风墙前,必须做到:

①采取惰化措施抑制火区爆炸。

②检查瓦斯,只有在火区内可燃气体浓度已无爆炸危险时,方可进行火区封闭作业;否则,应在距火区较远的安全地点建造风墙。

2、高温下的救护工作

1)井下巷道内温度超过30℃时,即为高温,应限制佩用氧气呼吸器的连续作业时间。

巷道内温度超过40℃,禁止佩用氧气呼吸器工作,但在抢救遇险人员或作业地点靠近新鲜风流时例外;否则,必须采取降温措施。

2)为保证在高温区工作的安全,应采取降温措施,改善工作环境。

3)在高温作业巷道内空气升温梯度达到0.5--1℃min时,小队应返回基地,并及时报告井下基地指挥员。

4)在高温区工作的指挥员必须做到:

①向出发的小队布置任务,并提出安全措施。

②在进入高温巷道时,要随时进行温度测定。

测定结果和时间应做好记录,有可能时写在巷道帮上。

如果巷道内温度超过40℃,小队应退出高温区,并将情况报告救护指挥部。

③救人时,救护人员进入高温灾区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表2中的规定。

表2救护人员进入高温灾区的最长时间值

巷道中温度/℃

40

45

50

55

60

进入时间/min

25

20

15

10

5

 

④与井下基地保持不断的联系,报告温度变化、工作完成情况及队员的身体状况。

⑤发现指战员身体有异常现象时,必须率领小队返回基地,并通知待机小队。

⑥返回时,不得快速行走,并应采取一些改善其感觉的安全措施,如手动补给供氧,用水冷却头、面部等。

⑦在高温条件下,佩用氧气呼吸器工作后,休息的时间应比正常温度条件下工作后的休息时间增加1倍。

⑧在高温条件下佩用氧气呼吸器工作后,不应喝冷水。

井下基地应备有含0。

75%食盐的温开水和其他饮料。

3、扑灭不同地点火灾的方法

1)进风井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