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741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x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x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资料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考试复习重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p1

(一).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

1.学前儿童是指0~6岁儿童;

2.学前儿童的家长指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

3.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指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工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

4.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主要指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媒机构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

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p2

包括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

(一).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

指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

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过程:

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目前我国主要是幼儿园等机构组织的,发展方向是由社区牵头幼儿园支持)。

(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

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三.直接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p3

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影响心理发展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

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来说,对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的家庭活动和家庭教育客观的环境因素指学前儿童在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家长的年龄、从事的职业和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等。

主观的环境因素包括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和期望值、家庭的心理氛围和家庭作风等。

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情报研究

(一).情报研究的概念p5

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情报研究的基本过程p6

专题情报的收集,包括查找目录索引、查找情报资料—专题情报的分析与研究—形成情报研究的成果,包括专题情报目录索引、专题情报内容摘要、专题情报研究综述。

(三).情报研究的作用是:

1.为确定研究课题服;2.为设计研究方案服务;3.为认识研究、提高理性认识服务。

二.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p6

是指研究者对家庭教育的已有事实进行的研究,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调差研究的基本过程p6

确定调查的课题—判断调查研究所属的类型—提出调查对象的抽样方案,调查内容的设计方案,调查的手段和调查资料的统计方案—安排并实施调查方案—统计调查结果—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提高调查内容的设计质量是关系到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调查研究水平的关键。

(三).调查研究的类型p7

1.现状研究:

现状研究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或“某几类对象的某几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么样的。

2.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两种特征之间有没有联系”

3.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

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一般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一种现象或具有某一种特征的对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4.发展研究

发展研究一般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一种现象或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特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延伸或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

三.经验总结

(一).经验总结的概念p8

教育经验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对教育对象、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的技能和体验。

家庭教育经验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感性认识、具体技能和感受体验。

家庭教育经验总结是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是家庭教育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经验总结类别与基本过程p9

1.基本过程:

具有详实的事实材料—建立可靠的理论支撑点—提炼家庭教育经验的主题—揭示家庭教育经验的内在机制。

2.经验总结的类别:

分为具体经验、一般经验和科学经验三个层次。

四.实验研究

(一).实验研究的概念p9

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试施加可操纵的教育影响,然后观测被试得变化及教育效果,以此推断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与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得一种研究方法。

(二)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p10

实验研究计划—按照计划由执教者实施实验、控制实验条件、观测实验效果—对通过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研究结果,分析后撰写报告。

(三).实验研究的两种类型:

一般采用单组实验和等组实验,不采用轮组实验。

五.质的研究

(一).质的研究的概念p11

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是指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将观察所得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并将结果予以归纳叙述的一种研究方法,也称为参与观察研究法。

(二).质的研究的过程p12

界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场地—进入现场并维持关系—资料搜集与检核—资料分析与整理—撰写并提出研究报告。

90年代质与量的研究并重,采用质与量的途径进行教育研究成为趋势。

六.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概念p13

始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后期。

由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考瑞等人大力倡导,行动研究开始进入美国教育研究领域。

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

典型的行动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自然性;2.行动性;3.角色一体性;4.供体与受体的统一性;5.合作性;6.反馈——调整性;7.目标的具体性;8.结果的非普遍性。

(二).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p14

首先,要“找出起始点”,包括研究日志、寻找一个起点;其次要“理清情境”,包括澄清研究的起点、收集资料、资料分析;第三,要“发展行动策略并付诸实践”;第四、要“分析与理论类化”。

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提高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关键。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实施素质教育”定位在“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上,教育不能重智轻德,学习也不是单一的“读书”、“写字”、“听课”,学习是一种在活动中获取、体验的过程。

一、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

四种学习能力: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一).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学习能力是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tolive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tobe).

EQ的基本内涵

丹尼尔·高曼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提出一套基于EQ的解决办法.他认为,人们首先要认识EQ的重要性,改变过去只重视IQ,认为高IQ就等于高成就的传统观念.EmotionalIntelligence,即"情绪智力"包含如下五个方面的内涵[2]:

1.认识自身的情绪——认识情绪的本质是EQ的基石,2.妥善管理情绪3.自我激励4.理解他人情绪5.人际关系管理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一生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应当是培养每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的意义上和充分的程度上发展自己的手段."以此为基础。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教育发展对家庭教育的影响p18

“素质教育走进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素质教育应该贯彻于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整个终身教育,应该贯彻于包括学前家庭教育在内的整个学前教育。

家庭必须支持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家庭必须对孩子同步实施素质教育,家长提高自身教育素质,家长的教育素质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行为,影响家庭教育质量,影响子女身心的发展,提高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关键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p18

1.素质教育走进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把素质教育定位在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上。

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贯彻终生教育。

提高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关键。

2.依托社区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

社区直接组织或由幼儿园依托社区组织0~6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将成为发展的方向

3.创建学习型家庭拓宽了家庭教育的思路。

学习型家庭应该为家庭成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时间的共享、共同的活动和情感的沟通是学习型家庭的主要特点。

是在非正式状态下,在没有压力并处于低权威下进行的。

第二章家庭

第一节、家庭的概述

一.家庭的概念

(一).家庭的定义P23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

其中婚姻是家庭的起点,是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也是判断是否是家庭的首要目标。

(二).家庭的本质和特征P23

1.两性结合,延续后代;

2.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3.是人类的基本群体,不仅为人们创造了社会的基本条件,而且还满足了人们从物质到精神的多方面的需要。

二.家庭发展的四种形式p24

1.血缘家庭:

本质—属于群婚制的最初阶段,特征—婚姻是按辈份来划分,定义—凡属于同一辈份的男女均可以结为夫妻,即使是兄弟姐妹间的夫妻也是合乎道德的,但是排除了父母与子女的性交,这种同辈而婚的群婚制婚姻构成了人类最古老的家庭形态——血缘家庭。

2.普那路亚家庭:

定义—是一个氏族的男子与另一个氏族的一群女子交互群婚。

特征—家庭一名男子可以与一群女子发生性关系,同样一名女子也可以与一群男子发生性关系,但它排除了兄弟姐妹的性关系。

这种家庭成为“普那路亚家庭”。

本质—它也属于群婚制家庭,又称团体婚姻。

仍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家庭。

3.对偶家庭:

对偶家庭是人类家庭发展是上的第三种形式,本质—属个体婚姻制。

定义—是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形成的,相对一夫一妻家庭来讲,是一种不牢固的夫妻关系,它是普那路亚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过渡形式态。

特征—配偶关系不牢固但相对稳定。

4.一夫一妻制家庭:

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后一种婚姻家庭形式。

伴随私有制的出现。

三、家庭的生命周期P27

1.新婚夫妇的两人世界;2.孕育孩子阶段;3.为人父母并养育孩子阶段;4.孩子长大成人阶段;5.老年阶段。

新婚阶段对于今后能否建立美满的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家庭结构

一.家庭结构概念P29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划分家庭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

家庭成员的分类和家庭成员的多少。

家庭成员的分类构成了家庭的类型结构,家庭成员的多少构成了家庭的规模结构。

二.家庭结构的类型p29

1.核心家庭:

含义:

指已婚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家庭内只有三种家庭关系:

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

对幼儿的影响—有利于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父母与子女互动机会多,更易建立亲子感情,达到教育的一致性;缺点—缺陷是父母工作压力大,严格限制孩子的活动与交往,对孩子成长不利;父母完全承担了教养孩子的重大责任,

2.主干家庭:

含义:

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我国社会学家对主干家庭下了这样的定义:

“在一个家庭中有两代以上,而且每一代只有一对夫妻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的特点是代际关系比较复杂,人口也相对于核心家庭较多,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祖孙关系、婆媳关系、翁婿关系等等。

对幼儿的影响—弥补双职工家庭在料理生活及照顾、抚育孩子时间、精力的不足。

两代人可以取长补短;不利的影响:

不同代际在家庭教育时出现矛盾,教育的不一致性会削弱家庭教育功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3.残缺家庭

残缺家庭包括夫妻离异或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也指不完整的家庭。

一方责任更加重大,既要承担父亲的责任又要承担母亲的责任,而且经济上有困难。

一方去世的残缺家庭的孩子会比别的孩子更早成熟,离异家庭的孩子大多数会产生心理偏差、性情孤僻、少言寡语、冷漠、悲观失望,甚至有反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

4.隔代家庭

指祖父母(外)与孙辈组成的家庭。

影响亲子关系,教育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现代意识和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

5.联合家庭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兄弟姐妹各自组成家庭后依然共同生活,即有一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家庭成员比较多,规模比较大,除了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之外还有连襟关系、妯娌关系叔侄关系、表(堂)兄妹关系等等。

关系复杂,矛盾多,相互之间自由度较低。

我国已比较少见。

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趋势有两个很明显的走向——小型化趋势、核心化趋势。

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家庭发展也是螺旋式地向前迈进,总发展趋势是小型化、核心化。

P35

第三节家庭关系

一.家庭关系的概念

(一).家庭关系定义p36

又称家庭人际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联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家庭关系的特点p37

1、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

2、家庭关系是最为持久、稳定

3、家庭关系具有连续性和承先启后性。

4、家庭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和道德的监督。

二.家庭关系的类别P38

(一)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家庭的起点和基础,是第一关系也是最基本的关系。

夫妻关系产生亲子关系,然后在衍生出其他家庭关系,夫妻之间没有血缘只有姻缘。

(二)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亲自子关系是以血缘或收养为基础的,是直系血亲中最近的一种关系,是人生最初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是不可选择的,永久的,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三)祖孙关系。

祖孙关系值祖父母或外祖父与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关系。

祖孙关系对于沟通三代人之间的联系,促进家庭的团结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四)婆媳关系。

婆媳是由姻亲而结成的一种家庭关系。

三.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分析

家庭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家庭关系具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

(一).来自家庭内部因素的影响P40

1.家庭规模结构及人员素质。

家庭规模越大,结构越复杂,家庭关系则越复杂。

家庭成员之间的生理、心理、道德、文化修养等自身因素也必定会影响到家庭关系。

2.家庭中的代际关系。

不同代际的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年龄、身体差异等原因,导致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处理问题的方式会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家庭中的代际层次越多,家庭关系则越复杂。

3.家庭传统和背景。

家庭传统和背景对家庭关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作出良好的榜样。

(二).来自家庭外部因素的影响p42

1.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状况会影响人们的家庭关系,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人人经济独立,家长制就不易滋生。

2.法律和道德风俗。

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对家庭关系起到约束和保障作用,道德风俗对家庭关系起到监督和导向作用。

3.宗教。

宗教对家庭关系也有重大影响。

不同宗教对家庭关系的相应规定对家庭的主要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产生了极大的约束力。

四.家庭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家庭关系从数量上说趋于简单化;

(二).家庭关系从交往密度上说趋于减弱,人们与社会群体联系反而加强。

第四节家庭的功能

一.家庭功能的概念p44

家庭功能又称家庭职能,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家庭功能的类别P45

(一)固有功能包括1.生育功能:

生育包括生殖和养育;2.性生活功能:

性行为是人的生物本能,只有家庭为人们提供了被法律和社会风俗所认可的性生活,对于人的个性、家庭的巩固、甚至对社会的稳定都有很大的影响;3.抚养赡养功能:

孩子出生之后无论从生理上还是情感上都离不开父母及长辈的照顾,人到老年也有一个丧失劳动力需要子女后代予以赡养的时期,即使社会化服务水平很高,家庭的抚养和赡养功能仍然是一个其他社会机构不能代替得了的。

(二)历史功能包括1.情感交往功能:

亲缘和血缘关系使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密不可分,即使在没有血缘关系的收养家庭中,长期的共同生活也会形成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对于人一生的性格发展、品质养成。

情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物质生产功能:

以前家庭的物质生产功能满足了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基本需求,物质生产功能对于家庭曾经十分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的物质生产功能发生了变化,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减弱,家庭的物质生产功能不会完全消失;3.教育功能:

家庭对人的教育、影响是终身的,家庭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家庭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不仅仅对于儿童子女很重要,对于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很重要,由于家庭成员间关系的特殊性,使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4.娱乐功能:

家庭独有的温暖、舒适、愉快的气氛是其他任何娱乐场所无法取代的,家庭成员间的血亲关系和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情感会给人喜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的娱乐功能将越来越受重视;5.宗教和政治功能:

都属于家庭的附加功能,不为家庭必需,只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家庭起着传播宗教、世代传教的作用,家庭的政治功能也同样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附加功能。

三.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P47

1.社会生产力水平对家庭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2.社会法律和制度对家庭功能的发挥起到重要的作用。

3.传统习俗和伦理道德也会影响家庭功能。

四.家庭功能的变化p48

1、生育功能退化(使得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更重视了)

2、生产功能从丧失到恢复(作为社会经济的补充会长期存在)

3、消费功能由平均到多元(由原来的维持温饱等基本生活专向多元消费)

4、教育功能分化(家庭教育体现在全面发展等方面上上,而学校承担了知识技能的传授)

5、赡养功能的弱化(不会消失)

五.家庭教育功能的演变p50

在家庭中传授生产技能的作用越来越小,而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处事能力的培养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第三章家庭教育

第一节、家庭教育的概述

一、家庭教育的概述

(一).家庭教育含义P53:

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

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双向的、互动的教育与影响过程。

对学前儿童来说,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影响占据主要地位。

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教育与影响过程,家庭教育的这种教育和影响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占主要地位。

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直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家庭教育包括父母教育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两个方面,主要方面是父母教育子女。

(二).家庭教育的性质:

P54(注意与特点区分开)

指家庭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形式的根本属性。

1.是一种非正规教育:

2.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

3.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教育。

(三).家庭教育的特点:

P55(从内容、形式、因素三方面把握)

1.教育内容包罗万象

2.教育形式无固定模式;

3.教育因素复杂多样。

(四).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p56.57

1.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仅起到配角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2.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起奠基作用。

对孩子将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取道德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个性品质起到奠基作用。

3.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内的个体行为,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民族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儿童社会化:

指儿童形成适应现实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二、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指家庭中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因素。

家庭环境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

(一)、家庭物质环境的影响p58

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对孩子的影响极大。

如住房、设备、经济收入与开支、营养供应等都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与健康。

家庭的环境布置、生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不可忽视的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

(二)、家庭精神环境的影响p59

家庭的精神环境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素养等方面。

家庭的气氛对孩子的影响也不能低估。

从小生活在好学的环境里的孩子求知欲就较高,把书当成好朋友。

和睦的家庭能使孩子情绪稳定,学会关心、体贴别人、尊老爱幼;相反,夫妻吵架,婆媳不和,这些不好的样子会在孩子成长的心灵上打下烙印。

三、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

北宋思想家颜之推主张从胎教抓起。

P59

家庭教育更应提倡家长以身作则,成人的一举一动要给孩子做出好榜样,这是最好的,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家长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复杂的,并不是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的,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从根本上加强自身的修养,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孩子。

古人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家长要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第二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三方面:

遗传、环境与教育。

父母的遗传素质是子女发展的物质前提,在遗传不变的情况下,环境与教育就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一).学校教育p61.

1.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行政领导、教师都是经过专门的培训;

2.工作目标就是培养教育青少年;

3.教育内容相对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评价,更正规、更科学、更系统。

家庭教育

1.家庭是社会成员之间关系最亲密的社会团体,具有强烈的感染性;

2.家庭中的成员、环境、心理氛围都是稳定的;

3、家庭教育具有连续性和一惯性;

4、家庭对孩子实施的教育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更具有实用性。

(二).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P62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工作,发挥整体合力。

首先,要及时把学校每个阶段的教育工作重点向家长介绍,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其次,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表现情况,共同研究、制订出同步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第三、努力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长自身的修养。

2.要充分调动家长主动关心子女个方面发展的积级性,发扬家庭教育的优势。

3.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要加强可操作性,落实到处。

4.指导要面向全体家长。

(三).家庭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主要体现在:

p64

1.家长应该为孩子成长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