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信息和信息化管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123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信息和信息化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四章信息和信息化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四章信息和信息化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四章信息和信息化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四章信息和信息化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信息和信息化管理.docx

《第四章信息和信息化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信息和信息化管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信息和信息化管理.docx

第四章信息和信息化管理

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习题

一、填充题 

1.在管理学科中,通常把信息定义为(   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

 

2.信息评估的关键在于进行(   成本—收益分析   )。

3.(   质量   )是信息的最重要特征。

 

4.对管理者有用的信息具有(   高质量   )、(   及时   )和(   完全   )的特征

5.(   信息的采集   )是信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6.衡量信息采集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是(   所采集的信息是否对组织及其管理者有用   )。

 

7.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可将信息源划分为(   文献性信息源   )、(   口头性信息源   )、(   电子性信息源   )和(实物性信息源)。

8.鉴别信息的方法主要有(   查证法   )、(   比较法   )、(   佐证法   )和(   逻辑法   )。

 

9.信息筛选的依据是信息的(   适用性   )、(   经约性   ) 与(   先进性   )。

10.(   编写   )是信息加工过程的产出环节。

 

11.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有(   传播主体   )、(   传播渠道   )和(   客观传播障碍   )的干扰。

12.客观传播障碍主要有(   自然语言   )的障碍、学科专业知识)的障碍、(   传播技术迅速更新   )造成的障碍等。

13.(   信息的利用   )是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传播的最终目的。

 

14.信息开发包括(   外延式   ) 开发和(   内涵式   )开发。

 

15.作为一个过程,信息的反馈包括(   反馈信息的获取   )、(   传递   )和(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等三个环节。

 

16,一般信息系统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   输入   )、(   处理   )、(   输出   )、(   反馈   )和(   控制   )。

17.信息系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在组织内(   收集   )、(   处理   )、(   维持   )和(   分配   )信息的系统方法。

 

18,系统分析的目的是确定信息系统的(   功能要求   )。

19.(   系统设计   )是考察系统的技术能力的第一步。

20.系统实施的结果是产生一个(   运行系统   )。

 

21.决策支持系统包括(   分析模型   )和特殊化的(   数据库   )。

 

22.用户以一种(   交互和实时   )的方式与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对话。

 23.人工智能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是(   专家系统   )和(   机器人   )。

 

24.信息存储应注意:

(   准确性   )、(   安全性   )、(   费用问题   ) 、(   方便问题   )。

 

25.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确定(   硬件   )、(   软件   )、(   人员   )、(   数据来源   )。

26.专家系统是以(   知识   )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27.例外报告是在(   事情超出常规   )时产生。

 

28.信息系统中的处理是把(   原始数据加工转换成有意义有用的信息   )的过程。

 

29.信息存储要注意方便性问题,既指(   使用   )方便,又指更新方便。

 

30.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   供应链   )的管理思想。

 

31.ERP包含的基本的功能模块有(   财务管理模块   )、(   生产管理模块   )和(   物流管理模块   )。

 

32.ERP将(   财务计划   )和(   价值控制功能   )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无形成本的是(   C   )。

 

A.  员工土气不振      B.工作程序变动造成的工作瘫痪 C.员工工资      D.  公司信誉的降低

2.下列不属于有形成本的是(   D   )。

 A.  购买计算机      B.厂房 

C.系统维护和升级      D.  公司信誉的降低 

3.下列不属于有形收益的是(   A   )。

 

A.  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      B.销售额的上升 

C.存货成本的下降      D.  可度量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下列不属于无形收益的是(   A   )。

 

A.  可度量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土气大振 C.更好的顾客服务      B.  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 

5.下列(   D   )不是信息完全性的要求。

 A.  尽可能详细      B.  尽可能简洁 

C. 在详细和简洁间找到一种平衡      D.  信息提供越多越好 

6.通过寻找物证、人证来验证信息的可靠程度的方法是(   C   )。

 A.  查证法      B.比较法      C.佐证法      D.  逻辑法

7.(   B   )是考察系统的技术能力的第一步。

 

A.  系统调查      B.  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分析

8.(   D   )的目的是确定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

 

A.  系统调查      B.系统设计      C. 系统实施      D.  系统分析

9.编制信息系统说明书是在系统开发的(   C   )步骤完成。

 

A.  系统调查      B.系统设计      C. 系统实施      D.  系统分析

10.如果借助金字塔来对管理决策或控制进行分类,则位于塔底的是 控制,位于塔中部的是(      )控制,位于塔尖的是(   A   )。

 

A.  业务或操作,战术或功能,战略计划和控制。

 B.  战术或功能,战略计划和控制,业务或操作。

 

C. 战略计划和控制,业务或操作,战术或功能。

 D.  业务或操作,战略计划和控制,战术或功能。

11.过程控制处于(   C   )之列。

 

A.  战略计划和控制      B.功能控制      C. 业务控制 

12.(   B   )是对及时信息的首要要求。

 

A.  例外报告      B.时间敏感性  C.频繁性 

13.(   A   )是信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做好信息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人信息的采集  B.信息的传播  C. 信息的利用 

14.旨在解决信息的可靠性问题的信息加工过程是(   A   )。

 A.  鉴别      B.筛选      C. 激活 

15.旨在解决信息的适用性问题的信息加工过程是(   B   )。

 A.  鉴别      B.筛选      C.激活 

16.作为沟通的媒介,信息技术对协调过程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以下哪些领域里能够很明显地看到(   ABC   )。

 

A.  缩减沟通的隔阂      B.时间差异也大大缩减 

C.组织内信息能够更好地保存      D. 供部分用户享用

17.信息技术可以透过以下(   D   )方面来提高公司的绩效。

 A.  商业过程的改进      B.个人生产力和决策质量的提高 C. 取得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D.  ABC

18.(   C   )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

A. 人物流管理模块      B.  财务管理模块 C. 生产控制管理模块 

19.下列(   B   )不是ERP模拟运行及用户化阶段的目标和相关任务?

 A.  模拟运行及用户化      B.切换运行 C. 制定工作准则与工作规程      D.  验收 

20.下列(A)不是ERP项目实施小组的主要工作。

 A.  审定项目目标、范围及评价考核标准 B.  制定项目计划,保证计划的实现 C. 提交各阶段的工作成果报告。

 三、简答题 

1.什么是信息?

信息与数据有什么关系?

在管理学科中,通常认为“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就成了信息”。

信息和数据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的概念。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如文字、数字、图形和曲线等。

数据不能直接为管理者所用,因为其确切含义往往不明显。

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如报表、账册和图纸等。

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有时,同样的东西对一个人来说是信息,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则是数据。

2.哪些信息是不值得管理者去获取的?

 

有两类信息不值得管理者去获取:

一类信息的收益较高,但其获取成本更高;另一类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但其收益更低。

3.为什么说决定是否收集更多的数据以产生更多和更好的信息是比较困难的?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信息对组织来说是新的,确定可能发生的成本要比预测潜在的收益容易。

实际上,新信息的最重要收益通常是无法预期的,只有在员工对新信息比较熟悉时才能做到。

很多组织在引入信息技术时会遇到此类问题,不仅所预期的收益是不切实际的,而且真实收益通常是不可预见的,从而无法量化。

4.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管理工作包括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利用和反馈。

 

5.为了使信息的采集富有成效,管理者必须做好哪些工作?

(1)明确采集的目的:

在任何情况下,信息的采集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特定时期的特定目标,也就是说,信息的采集具有目的性。

(2)界定采集的范围:

这包括采集的对象范围、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3)选择信息源:

管理者要明白,信息源的选择对信息的采集至关重要。

管理者也要明白,不同的信息源具有不同的特征,所提供的信息的种类与质量可能不一样。

管理者要根据采集目的、自身掌握的信息源状况以及时间的紧迫性等选择合适的信息源。

6.作为一个过程,信息的加工一般由哪些步骤组成?

(1)鉴别:

是指确认信息可靠性的活动;

(2)筛选:

是指在鉴别的基础上,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取舍的活动;

(3)排序:

是指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按照管理者所偏好的某一特征对信息进行等级、层次的划分的活动;

(4)初步激活:

是指对排序后的信息进行开发、分析和转换,实现信息的活化以便使用的活动;

(5)编写:

是信息加工过程的产出环节,是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编写,便于人们认识的活动。

 

7.在信息的加工过程中,筛选与鉴别有何不同?

 筛选与鉴别是两种不同的活动。

鉴别旨在解决信息的可靠性问题,依据的是与信息有关的客观事实;而筛选旨在解决信息的适用性问题,依据的是管理者的主观判断。

鉴别中被确认可靠的信息,未必都被保留;而鉴别中被确认可疑的信息,未必都被剔除。

8.信息的存储包含哪几层含义?

 

(1)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将加工后的信息记录在相应的载体上;

(2)对这些载体进行归类,形成方便人们检索的数据库;

(3)对数据库进行日常维护,使信息及时得到更新。

9.在信息的存储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准确性问题:

在对信息进行记载、登录时,要做到内容准确、表述清楚、结构有序;

(2)安全性问题:

要保证信息在存储期间不会丢失与毁坏;

(3)费用问题:

信息的存储应尽量节约空间,以节省费用;

(4)方便性问题:

第一层含义是指使用方便,第二层含义是指更新方便。

10.管理者在传播信息时,要注意防止信息畸变或信息失真,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有哪些?

(1)传播主体的干扰:

在组织中,传播主体可能为了私利,故意歪曲、扣压信息,报喜不报忧;或者受自身理解与表达能力、心理状态的影响,无法正确把握信息的内涵,无意中造成信息的失真;或者由于工作能力低下、人浮于事、办事拖沓,一方面不能及时处理信息,造成严重积压;另一方面又不善于识别、判断信息的价值,可能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投入传播,而把有价值的信息丢在一边。

(2)传播渠道的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