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名师精编学案新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611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名师精编学案新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名师精编学案新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名师精编学案新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名师精编学案新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名师精编学案新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名师精编学案新人.docx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名师精编学案新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名师精编学案新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名师精编学案新人.docx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名师精编学案新人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②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一、郑和下西洋

右图是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找找当时郑和船队到达过什么地方,最远到达了哪里。

1.条件: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3.概况

(1)人物:

__________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2)时间:

从1405年到1433年。

(3)次数:

7次。

4.范围:

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和红海沿岸。

5.意义: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___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____________交通线,为人类的________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观察上图,想一想,图中人物在做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1.倭寇:

元末明初,________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背景: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3.概况

(1)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2)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组建“________”。

(3)戚继光率军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4)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__________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____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________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预习反馈

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

(1)郑和的远航架起了中国同美洲各国友谊的桥梁。

(  )

(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  )

(3)倭寇是指在我国西南沿海一带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日本武士和奸商。

(  )

(4)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  )

快学快记

·数字记忆·

一个目的:

提高明朝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一支军队:

戚家军。

一场抗倭斗争:

台州九捷。

三个重要人物:

明成祖、郑和、戚继光。

多个地区:

郑和船队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歌谣巧记·

郑和七次下西洋,联系海外国威扬。

一四〇五刘家港,红海非洲见明帆。

早于欧洲半世纪,郑和不愧航海王。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安邦美名扬。

 

探究点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及影响

素材一:

郑和远航时,随行的人数最多的一次有27000多人,所乘坐的“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上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素材二:

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

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素材三: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1)根据素材一,结合所学知识,郑和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条件有哪些?

 

2)结合所学内容,你认为郑和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主观因素是什么?

 

(3)根据

素材二、素材三,结合所学,谈一谈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特别提示·

(1)民族英雄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同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的英雄人物,如果仅是代表我国历史上的某一政权反抗另一政权则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

(2)明朝前期的倭患,实质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受外来侵犯。

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辱的第一次胜利。

 

·名师点睛·

戚继光抗倭能够取得

胜利的原因

戚继光抗倭属于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戚继光本人卓

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课堂小结 

课外链接

天妃宫内郑和碑:

记载郑和七次下西洋

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从刘家港出海之前必先率全船官兵把天妃宫修葺一新,在此进香朝拜海神娘娘,祈佑出海平安。

每次平安归航时也要至此朝拜谢神并供奉船模,还将记载七次下西洋经过的《通番事迹碑》立于天妃宫内。

碑文详细记载了天妃灵应的故事和三保太监郑和奉使统率远洋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时间与经过。

这是研究中国明代海外交通史和中外交往史的一份极为珍贵的实物史料

 

一、选择题

1.明成祖时,前后七次下西洋的航海家是(  )

A.蔡伦

B.毕昇

C.郑和

D.郑成功

2.在探寻“郑和下西洋基本路线”活动课上设计的四条路线中,正确的是(  )

A.刘家港——马六甲海峡——印度洋

B.刘家港——英吉利海峡——印度洋

C.刘家港——马六甲海峡——大西洋

D.刘家港—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

3.郑和下西洋时所带物品中深受当地人们欢迎的是(  )

A.甘薯B.瓷器

C.玉米D.马铃薯

4.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

C.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

5.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传一首民谣: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这首民谣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

A.隋朝

B

.元朝

C.明朝

D.清朝

6.有这样一副对联:

“爱国名将,百战不败扫平倭寇之患。

民族英雄,八方敬重留传不朽名著。

”这反映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  )

A.戚继光

B.郑和

C.岳飞

D.郑成功

7.下列有关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

A.为扫清倭寇作出重大贡献

B.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C.使明朝从此免除外来威胁

D.其斗争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8.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

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

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9.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怀抱。

最早攫取澳门居住权的是哪个殖民国家(  )

A.西班牙B.葡萄牙

C.英国D.法国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材料三 中国人一直被称为非航海民族,这真是太不公平了。

他们的独创性本身表现在航海方面正如其他方面一样……中国的海军在1100—1450年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1)郑和船队第一次远航的出发地刘家港是材料一所示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郑和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________(填字母)和红海沿岸________(填字母)。

(2)材料二中郑和“奉”的是谁的“使”?

“永乐三年”是哪一年?

郑和的这一事迹有何意义?

 

(3)材料三批驳了中国人是“非航海民族”的观点,赞扬了中国人在航海方面的独创性,请以史实加以说明。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借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孑入而附之耳。

材料二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

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三 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

“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

斩子励众并为国,千秋共仰思儿亭。

”讲的是当年戚继光率军抗倭时,有一次他派自己的儿子作先锋杀敌,他的儿子因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被他以军法处决。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寇”由什么人构成?

材料一中认为“海寇”主要由什么人组成?

 

(2)导致材料二中的倭患如此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明王朝派哪一位将领到东南沿海抗倭?

取得了什么战绩?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以“杀贼保民”为号召,招募农民和矿工10000多人,把他们训练成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军队,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戚家军”。

材料

三 他根据江南地区的地形不利于大规模用兵的特点,创

造出一种新的阵法:

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

(1)材料一表明了戚继光怎样的志向?

 

(2)材料一中的“海波”是指什么?

请写出唐朝与“夷岛”友好交往的史实。

 

(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戚继光能够扫平倭寇的原因。

 

详解详析

【自主学习】

一 3.明成祖

4.非洲东海岸

5.亚非 亚非海上 航海

二 1.日本

3.戚家军 台州 东南沿海

4.反侵略 民族英雄

三 1553

【预习反馈】

(1)× 

(2)√ (3)× (4)√

【要点探

究】

探究点 

(1)条件:

当时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造船水平高超并掌握了远洋航行技术;航海图和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

(2)主观因素:

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3)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课时作业】

1.C 2.A 3.B

4.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C两项叙述不正确,D项说法不是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

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故B项符合题意。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分析题干可知,我国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链接教材,明朝中期,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戚继光抗倭,最终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6.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扫平倭寇”,可知与戚继光有关。

7.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戚继光抗倭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保护了东南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明朝从此免除外来威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C。

8.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说明当地人民群众抗击倭寇的积极性非常高,反映出抗击倭寇、平息倭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要求。

9.B

10.

(1)D C A

(2)明成祖。

1405年。

郑和的远航

,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

使用指南针;南宋造船技术进步,所造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宋朝时,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

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明朝郑和的远航从航行时间、船队规模、船只大小、航海距离等方面都堪称当时的世界之最,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

11.

(1)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

材料一中认为“海寇”主要由“中国之赤子无赖”组成。

(2)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武装抢劫。

戚继光。

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政府的支持;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戚继光本人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广大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等。

12.

(1)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不贪图功名利禄,一心扫平倭寇。

(2)倭患。

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制度和文化;唐朝的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和唐朝文化。

(3)戚继光具有坚决扫平倭寇的志向;人民群众

的大力支持;戚继光组建的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