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科生物高考期间假期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321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理科生物高考期间假期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理科生物高考期间假期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二理科生物高考期间假期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二理科生物高考期间假期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二理科生物高考期间假期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理科生物高考期间假期作业.docx

《高二理科生物高考期间假期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理科生物高考期间假期作业.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理科生物高考期间假期作业.docx

高二理科生物高考期间假期作业

2016年6月7日高二理科生物高考期间假期作业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3.5分,共70分)

1.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

A.肽酶B.蛋白酶C.脂肪酸D.淀粉酶

 

2.关于ATP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中含有一个核糖和一个含氮碱基

B.ATP脱去所有高能磷酸键后就是ADP

C.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

D.ATP断裂了所有高能磷酸键后可作为合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

 

3.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细胞质基质 ④ADP.

A.①和③B.②和④C.①和④D.②和③

 

4.如图为存放水果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x)与水果释放的CO2相对量(y)之间的关系曲线.贮存水果应选择的最佳氧气浓度是(  )

A.aB.bC.cD.d

 

5.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

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6.如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C.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D.图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数量最多的也是a

 

7.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9mol

12.5mol

15mol

30mol

产生酒精的量

9mol

6.5mol

6mol

0mol

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以葡萄糖的消耗速率衡量)

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

 

8.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图中A处进行,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B.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O2来自于H2O

C.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图中B处进行,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D.光合作用过程中CO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9.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图表示叶面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重要生理过程的关系,则当叶面积指数大约为多少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

A.2B.5C.7D.9

 

10.图中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点相符的是(  )

A.

B.

C.

D.

 

11.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2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

A.

B.

C.

D.

 

12.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实验中,将唾液稀释十倍与用唾液原液实验的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酶具有(  )

A.专一性B.多样性C.高效性D.稳定性

 

13.在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在pH由5上升到10的过程中,淀粉酶的催化速度将(  )

A.先升后降B.不断上升C.不断下降D.先降后升

 

14.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参与反应的阶段、有水生成的阶段分别是(  )

①第一阶段 ②第二阶段 ③第三阶段.

A.②③②③B.①②③③C.②①③②D.③②②③

 

15.下列物质不能在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时产生的是(  )

A.酒精B.乳酸C.丙酮酸D.ATP

 

16.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17.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对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环的四个色素圈,排列在最外圈的色素所呈现的颜色及其吸收的光分别是(  )

A.蓝绿光,红光,蓝紫光B.黄绿色,红光

C.橙黄色,蓝紫光D.黄色,红光和蓝紫光

 

18.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19.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分别用于(  )

A.氧化O2和CO2B.氧化CO2和O2C.还原O2和CO2D.还原CO2和O2

 

20.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s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二、非选择题

21.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完全营养液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24小时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图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      .

(2)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      ;CD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      .

(3)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中相关代谢速率的特点是      .

(4)EF段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      (填“较快”或“较慢”),其原因最可能是      .

(5)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较      .

(6)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增多、不变、减少)

 

22.如图所示是一名学生制作的一个装置,用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乙醇发酵的影响.瓶内含有悬浮在10%葡萄糖液中的2.5g酵母.

实验记录小液滴移动量如表,表中数据为小液滴移动量(单位:

cm).试回答:

温度移动量时间

5℃

10℃

20℃

35℃

55℃

1min

0

0.2

0.4

0.7

0

2min

0

1.0

1.3

1.6

0.1

3min

0.1

1.9

2.2

2.8

0.2

4min

0.2

3.1

3.3

4.4

0.3

5min

0.3

4.0

4.4

4.4

0.4

(1)实验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      ,理由是      .移动的速率      ,理由是      .

(2)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的反应式是      

(3)从表中可知,酵母菌参与乙醇发酵的酶的最适温度是       .

(4)根据表中数据,瓶内的葡萄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      分钟.

 

 

2016年6月7日高二理科生物高考期间假期作业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

A.肽酶B.蛋白酶C.脂肪酸D.淀粉酶

答案:

B.

解析:

A、肽酶催化肽链的水解,不催化蛋白质水解,A错误;

B、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B正确;

C、脂肪酸不是酶,C错误;

D、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不催化蛋白质水解,D错误.

知识点:

6251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2.关于ATP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中含有一个核糖和一个含氮碱基

B.ATP脱去所有高能磷酸键后就是ADP

C.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

D.ATP断裂了所有高能磷酸键后可作为合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

答案:

B.

解析:

A、A为腺嘌呤核苷,其中含有一个核糖和一个含氮碱基(腺嘌呤),A正确;

B、ATP脱去一个高能磷酸键后就是ADP,B错误;

C、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C正确;

D、ATP断裂了所有高能磷酸键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D正确.

知识点:

5519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3.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细胞质基质 ④ADP.

A.①和③B.②和④C.①和④D.②和③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因此c层中含有线粒体.

①动物细胞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c层加入丙酮酸后有CO2产生,因此c层含有线粒体,①正确;

②核糖体与二氧化碳的生成无关,②错误;

③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不产生二氧化碳,③错误;

④由于c层加入丙酮酸后有ATP产生,ATP合成需要ADP和磷酸,因此c层中含有ADP,④正确.

知识点:

5524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4.如图为存放水果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x)与水果释放的CO2相对量(y)之间的关系曲线.贮存水果应选择的最佳氧气浓度是(  )

A.aB.bC.cD.d

答案:

B.

解析:

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同时产生酒精,不利于蔬菜、水果的保质、保鲜,所以一般采用低氧(b点)保存,此时有氧呼吸较弱,而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水果中有机物的消耗最少,就是CO2的释放量最少.

知识点:

5526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5.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

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B.

解析:

A、人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人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葡萄糖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通过无氧呼吸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

C、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C错误;

D、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无氧呼吸的反应物,D错误.

知识点:

5525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6.如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C.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D.图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数量最多的也是a

答案:

D

解析:

A、所以A、B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即O,A正确;

B、A表示蛋白质,其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b是C,B正确;

C、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为蛋白质,主要含的元素为C、H、O、N,有的含S、Fe,C正确;

D、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氢和氧的数量比是2:

1,所以数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氢,D错误.

知识点:

5480

难度:

分值:

3.5分

 

7.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9mol

12.5mol

15mol

30mol

产生酒精的量

9mol

6.5mol

6mol

0mol

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以葡萄糖的消耗速率衡量)

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D.

解析:

A、a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没有有氧呼吸,A错误;

B、b浓度时,有3.25mol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有1mol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可见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小于无氧呼吸速率,B错误;

C、c浓度时,有3mol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有1.5mol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所以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

,C错误;

D、d浓度时,没有酒精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知识点:

6313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8.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图中A处进行,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B.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O2来自于H2O

C.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图中B处进行,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D.光合作用过程中CO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答案:

C.

解析:

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粒中类囊体膜上,条件是必须在光下才能正常进行,A正确;

B、通过同位素示踪法,人们已经证明光合作用过程中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的光解,B正确;

C、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光的有无不影响暗反应的发生,C错误;

D、图示中的甲物质是葡萄糖,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是CO2的固定:

CO2+C5酶(﹣﹣→)2C3;C3的还原:

C3+[H]酶(﹣﹣→)(CH2O)+C5,D正确.

知识点:

6264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9.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图表示叶面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重要生理过程的关系,则当叶面积指数大约为多少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

A.2B.5C.7D.9

答案:

B.

解析:

叶面积指数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有关系.对农作物增产有利,应该是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高.

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最大,即农作物积累量最大,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知识点:

6320

难度:

分值:

3.5分

10.图中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点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A、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在A点时,光照为0,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B正确.

C、细胞内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用于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植物即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知识点:

6319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11.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2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AB、从图中看出,增长趋势是产生的CO2越来越少,这是不对的.因为无论是在有氧条件还是无氧条件下,都有利于酵母菌的生产繁殖,酵母菌越来越多,随着时间增长,单位时间产生的CO2也是越来越多的,AB错误;

CD、分解同样多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的产气量比无氧呼吸要多,所以甲脱气后进行无氧呼吸;乙不脱气应先进行有氧呼吸,其产气要快,产气量要比甲要多,C正确;D错误.

知识点:

6313

难度:

分值:

3.5分

12.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实验中,将唾液稀释十倍与用唾液原液实验的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酶具有(  )

A.专一性B.多样性C.高效性D.稳定性

答案:

C.

解析:

A、对酶专一性的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不同或反应底物种类不同,与题干不符,A错误;

B、酶的作用具有催化作用,不具有多样性,B错误;

C、本现象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正确;

D、本实验是自变量是酶的浓度不同,与酶的稳定性无关,D错误.

知识点:

6253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13.在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在pH由5上升到10的过程中,淀粉酶的催化速度将(  )

A.先升后降B.不断上升C.不断下降D.先降后升

答案:

A.

解析:

淀粉酶的最适pH值近中性,在pH由5上升到10的过程中,淀粉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催化速度将先升后降.

知识点:

6255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14.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参与反应的阶段、有水生成的阶段分别是(  )

①第一阶段 ②第二阶段 ③第三阶段.

A.②③②③B.①②③③C.②①③②D.③②②③

答案:

A

解析:

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氧气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参与反应,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

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有水生成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知识点:

5524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15.下列物质不能在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时产生的是(  )

A.酒精B.乳酸C.丙酮酸D.ATP

答案:

A.

解析:

A、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A错误;

B、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最终产物是乳酸,B正确;

C、丙酮酸是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C正确;

D、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储存到了ATP,D正确.

知识点:

5525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16.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答案:

B.

解析:

A、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A正确;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B错误;

C、使用显微镜时,要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C正确;

D、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较强,能将DNA染成绿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D正确.

知识点:

6260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17.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对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环的四个色素圈,排列在最外圈的色素所呈现的颜色及其吸收的光分别是(  )

A.蓝绿光,红光,蓝紫光B.黄绿色,红光

C.橙黄色,蓝紫光D.黄色,红光和蓝紫光

答案:

C.

解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分离色素的原理是: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越快,反之则越慢.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是:

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所以排列在最外圈的色素是胡萝卜素,橙红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知识点:

6260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18.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答案:

B.

解析:

A、氧浓度为a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酒精,因此在a浓度下不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故A错误;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8﹣3)÷2=2.5,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3÷6=0.5,可见该浓度下,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故B正确;

C、氧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最弱,故C错误;

D、氧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故D错误.

知识点:

6313

难度:

分值:

3.5分

19.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分别用于(  )

A.氧化O2和CO2B.氧化CO2和O2

C.还原O2和CO2D.还原CO2和O2

答案:

D.

解析:

光合作用过程,产生的[H]来自于光反应中水的光解,用于暗反应中还原C3,C3是由CO2固定而来的;

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来自第一和第二阶段,在第三阶段中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因此用于还原O2.

知识点:

26112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20.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s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答案:

D.

解析:

二氧化碳含量的改变直接影响的是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二氧化碳含量由高到低时,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变弱,则这个反应的反应物C5化合物消耗减少,剩余的C5相对增多;生成物C3生成量减少,而C3化合物的消耗继续,故C3化合物减少.

知识点:

27134

难度:

中等

分值:

3.5分

 

二、非选择题

21.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完全营养液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24小时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图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               .

(2)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            ;CD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              .

(3)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中相关代谢速率的特点是                        (4)EF段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      (填“较快”或“较慢”),其原因最可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