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92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docx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docx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

  高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将来决战高考取胜的关键阶段,尽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

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着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

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

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

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着名的商帮:

  (4)西汉:

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

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

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

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

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

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

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

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

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

  古代手工业

  分类特点地位成就

  官营手工业①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②产品不计成本,不流通,供皇帝使用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冶铁:

东汉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

  制瓷

  丝织:

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

  民间手工业①由民间私人经营

  ②产品供民间消费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工业产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农户的副业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

  1、城邦基本特征: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基础:

梭伦改革时间:

公元前6世纪初

  内容:

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作用:

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确立:

克利斯提尼改革

  时间:

公元前6世纪末

  内容:

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作用:

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时间:

公元前5世纪

  3、特征: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4、积极作用:

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

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4

  1.分封制:

加强周天子对地方通知,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但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宗法制: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4.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这是中国封建_度的重要特征。

  5.郡县制: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6.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7、汉代地方制度是“郡国并行”,不利于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8.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9.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隔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10.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1.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提_文化素质。

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12.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明成祖时设内阁。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是君主_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13.清朝设置军机处,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_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君主_到顶峰)。

  14.梭伦改革: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克里斯提尼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15.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民主政治的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是,雅典民主只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妇女、外邦人、奴隶没有民主权。

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_社会_隐患。

  16.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17.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属公民法。

  18.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

  19.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汇编成《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20.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21.1688年,“光荣革命”。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2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721年,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真正意义上统而不治。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谢谢您关注润禾教育。

  2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P39

  24.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和分权制衡的原则。

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保障了资产阶级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5.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2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帝国议会通过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其行政权凌驾于立法权之上。

  27.1842年《南京条约》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5

  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2、中国的四大菜系:

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3、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4、促使习俗风尚变革的因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5、近代风俗变迁中最为明显的是:

婚丧礼俗的变迁。

婚姻风俗的变迁特征是删繁就简

  6、1873年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7、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

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这种具有真、奇、活等特点的新型娱乐消遣方式很快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电影开始在城市中流行。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8、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广播电台。

北京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相关*:

  1.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最新

  2.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5篇归纳

  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重点梳理五篇

  4.高二语文知识点精选梳理归纳5篇

  5.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最新总结【5篇】

  6.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7.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精选5篇

  8.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

  9.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5篇分享

  10.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