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全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9864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全解.docx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全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全解.docx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全解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全解

发表日期:

2005年11月29日      已经有2095位读者读过此文

[结构体系]

[知识要点]

一.生物与地理环境

1.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但是,绝大部分生物集中分布在地面以上100m到水面以下200m这一薄层里,因此这一薄层可以说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生物体中,这是维系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2使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产生迁移,进入生物群落中,并在生态系统中被循环利用。

  <2>生物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改造:

1改变大气万分;2改变水的化学万分;3加速岩石风化,促成土壤的形式。

3.植物分布与环境

  <1>气候是影响植物分布的重要条件:

1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2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3水分是植物新代的必要条件。

  <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1铁芒萁指示具有酸性土壤的环境;2碱蓬指示具有盐碱性土壤的环境;3干旱环境的代表性指示植物是骆驼刺;4水湿环境的代表性指示植物有芦苇。

二.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非生命环境构成。

它们二者之间不断地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产者:

主要指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2>消费者:

1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2次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一级肉食动物);3三级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二级肉食动物)。

  <3>分解者:

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把有机物(生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化学元素和简单化合物),使其重新回到土壤,空气和水中,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

  <4>非生命环境:

生物以外的一切无生命物质和能量。

3.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围绕着食物所发生的联系。

食物中的能量,从植物通过一系统的动物,依次传递,这个途径就叫食物链。

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同一消费者不仅吃一种食物;如:

鸟即吃植物又食昆虫;不同消费者可能吃同一种食物,如鹰和狼都将将兔子作为食物。

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食物链,各种食物链交错成网,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如图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能量的来源:

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的;2逐级(营养级)递减的。

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经过食物链从生产者(绿色植物)转移到消费者,由于生物都要进行新代而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所以每一次只有10%~20%的能量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一级的营养级,从而在生态系统中形成金字塔型的营养结构图。

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生态金字塔示意图。

图中最大的方框代表整个生态系统;每一部分的方框大小代表生物所固定的能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

生态系统部各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把能量输出系统以外,不能被生态系统重新利用;同时,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增的。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物质来源:

生物群落周围的非生命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矿物质等)。

  <2>过程和特点:

主要是植物从周围空气和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然后以有机分子的形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生物体死后,又被分解的简单的无机物质回归到环境中去,重新被生物所利用。

生态系统是通过这种循环利用物质来维持生物圈营养物质的收支平衡。

6.生态平衡

  <1>概念: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达到相对的平衡状态,即生产、消费、分解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就叫生态平衡。

这种平衡还体现在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上。

  <2>特点:

总是处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变化和发展中,是一种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

  <3>人类活动和生态平衡:

①递循生态学规律办事,可促进环境的良性发展;②违背生态学规律办事,如:

环境污染、滥伐森林、掠夺式开发采集和狩猎等,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

三.自然带

1.地球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1>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域分异:

由于各地纬度位置,大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热量与水分的差异,在不同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下,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并且在地表占有一定的宽度,呈长带状分布,形成自然带。

?

quot;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

2.陆地上的自然带:

  世界陆地,从赤道向两极,大约可分为几个大的自然带,就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

各自然带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界限,总是由这一带逐渐地转变为另一带,因此在两个自然带之间总存在着过渡带,如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过渡的森林草原带,由草原带向荒漠带过渡的半荒漠带等。

3.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成因

特点

纬度地带性

主要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热量的差异,即以热量为基础,但又在这一热量带水分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即与纬线大体平等伸展

经度地带性

主要是从沿海往陆,水分条件的差异,即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也在一定温度条件基础上形成的

自然带大体上与经线相平等伸展成条带状

垂直地带性

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在较低的纬度地带,相对高度大的山,垂直自然带最明显,种类也最多

非地带性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的影响

非地带性分布

[复习指导]

  本章的知识是作为自然地理向人文地理过渡的桥梁,是学习人文地理的基础,它是高中自然地理的总结和人文地理的开始。

本章首先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开始的,它着重说明生物对整个自然界形成发展的重大影响作用,以及地理环境对生物分布的制约关系,其次生物之间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共同生活,构成生态系统,而组成生态系统的各要素又是相互影响着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势必引起生态系统部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整个生物圈(最大生态系统)的变化,因此生态平衡的问题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但又十复杂的问题;人文地理学中的诸多问题的解决都要涉及生态学的容,并将生态平衡作为讨论问题的起点,如:

如何防治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建设的问题,最后,自然带是在前面各章自然地理知识基础上的总结,它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它需要运用各地地理要素窨分布规律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得出综合性规律的结论,为转入人类对自然资源如自然条件的利用改造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复习展开了空间上的"背景"。

现将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问题说明如下:

一.学会阅读和运用示意图的能力

  本章的知识点、要领比较多,学起来较为枯燥,但我们可以利用示意图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如:

池塘的生态系统图可帮助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注意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本章的生态系统知识点在许多地方都用到了生态学的观点,例如:

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凭借体叶绿素吸取太阳能使水裂解,并利用氢离子与CO2植物凭借叶绿素吸取太阳能使水裂解,并利用氢离子与CO2化合成能量丰富的有机物,同时,游离氧作为副产品被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这一过程可以写成下面的反应式:

  此外:

十分之一法则(林注曼定律)、化学知识的运用,对我们理解掌握本章知识都起着生要的作用。

三.人类活动(污染)对池塘生态系统的破坏

  生产生活产生的东西含氮、磷的废液和污水大量排入池塘所造成的后果是:

塘中的鱼类大量死亡,其原因可从下面的关系式来理解:

四."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

  "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是参照世界各大陆的轮廓绘制的。

这种示意图有二个假设条件:

一是大陆表面是平坦的,没有高山和盆地;二是海岸线是平直的,没有岛屿、半岛和海湾。

因此,在反映自然带方面仅仅只能反映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分布规律。

这是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quot;基调",由于大陆轮廓,地形,地表状况的复杂性(非地带性)的影响。

而引起的各地热量、水分的变化,因此"理想大陆"状况下的水平自然带分布也就发生了"变形",如山地的影响,水平自然带受到干扰,或被山地的垂直地带性所代替。

五、陆地自然带与在世界气候类型的关系

[例评析]

例1.关于植物与其生存环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气候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

B.植物生活中同环境进行能量物质交换

C.植物对其自下而上环境有很大的依赖性

D.植物能改造自然,对环境不具依赖性

答案:

ABC

评析:

关于植物与其生存环境关系的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绿色植物从环境获得太阳能,水分,无机盐,最终又把这些物质和能量还给地理环境;<3>植物离不开其生存环境但其形态和结构又充分体现了生存环境的特征,两者之间只有辩证关系。

植物在生活过程中,在不断地同其生存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是我们最易遗漏的答案。

例2.下列食物链组成中最不稳定的一组是()

答案:

A

评析:

解答此题必须明确食物链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营养级的能量来源途径的多少。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的能力就越强,生态平衡越容易维持;反之,越不稳定。

例3.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各是哪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请将代表自然现象的数字顺序号写在其影响因素后面的括号。

  自然现象:

A.南半球高纬地区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B.横断山区的"一山有四季;C.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西侧为森林,东侧为沙漠;D.中纬地区自沿海到陆由森变为草原带,沙漠带;E.河西走廊的绿洲;F.非洲自然带呈带状分布,并且南北对称;G.我国东部自南往北可以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温度带。

  影响因素:

<1>纬度地带性()<2>经度地带性()<3>垂直地带性()<4>非地带性()

答案:

<1>F、G<2>D<3>B<4>A、C、E

评析:

题目所列举的自然现象都处在一定的地理位置。

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环境的形具有一定的规律,答题时要从这些规律入手,去探知地理现象产生的本质因素。

  纬度地带性:

受其影响的自然现象分布很有规律,其原因主要是受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也就是说这一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而产生的。

备选答案F、G是符合这一规律的。

从非洲情况看,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非洲南北半球部分获得太阳的能量,从赤道向高纬依次递减,出现了南北对称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受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又出现了南北对称的动物,植物和土壤等自然带。

我国东部地区气温带分布状况,道理同上。

  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滨海地区往陆方向递减。

备选答案D中提到的从森林到草原,植被类型的变化明显地符合经度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

此规律的产生主要是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因而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气候带。

备选答案B是符合这一规律的。

  非地带性:

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除了会受到上述三种地带性因素影响外,同时又不同程序地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备选答案A,如从纬度因素来看,应该大致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一样存在着苔原带和针叶林带,但是由于南半球的同纬度地区绝大部分是海洋,因此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

备选答案C由于安弟斯山脉隔阴西风深入,使山脉东侧降水减少,成了干燥的巴嗒桑尼亚沙漠。

这是由于地形起伏这一非地带性因素影响的结果。

备选答案E,从纬度地带性因素和经度地带性因素影响结果来说,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自然带应该属于温带荒漠带,具有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其植被应为荒漠。

但由于受地形和地质构造的影响,为我国劳动人民长久以来利用高山雪水和引地下水灌溉提供了便利,建成了绿洲。

因此,河西走廊的绿洲可以看成是地带性因素的规律受到了非地带怀因素的干扰而形成的。

例4.读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中A表示  B表示  :

C表示  

〈2〉图中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点是  

〈3〉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源于  ,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4〉举例说出两种厌氧型异化作用的生物  。

答案:

〈1〉生产者(绿色植物)初级消费者(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水缺图

<4>寄生虫乳酸菌

评析:

这是一道渗透、生物、化学的综合能力测试题。

太阳能是通过绿色植被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的,太阳能进入生物群落后是被处于各营养级的生物通过自身的新代所消耗掉,因此,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大体上只是前一级的十分之一左右,这就是被生态学称为"十分之一法则"或"林德曼定律"。

换言之,有90%的能量在传递到下一营养级前就被消耗掉了(呼吸或分解)。

R=呼吸量  NU未利用量  FU粪尿量

 

例5.根据提供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生态农业布局的国家,很早班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

quot;桑基鱼塘"这种古老的生态农业布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这种农业布局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现在我国一些地区的人们改变了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喂鱼。

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

<1>写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2>简述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

<3>微生物分明有机物残体从水中攫取。

<4>根据图,在下列方框填出恰当文字,形成桑基鱼塘物质循环示意图。

<5>在沼气发酵的过程,进行着非常复杂的微生物代活动。

其呼吸类型有:

好氧型、厌氧型和兼气型(如酵母菌)三种。

试分析这三类微生物的数量在沼气池中的消失规律。

<6>按能量来源来划分,沼气属于______,按能量转换划分,沼气属于______能源。

<7>桑基鱼塘生态农业布局的形成及其发展,从哲学上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桑-蚕-小鱼-大鱼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的营养级流动时,是逐渐递减的。

<3>游离氧<4>1生产者:

桑叶和小草;2动物;3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4环境

<5>澡气发酵的开始阶段,好氧型和兼气型微生物大量活动的繁殖。

但随着水中氧含量的下降,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而兼气型和大厌氧型微生物活动加强,最终好氧型微生物大量死亡,而厌氧型微生物和兼气型生物大量繁殖。

<6>太阳能二次<7>1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想问题,办事情从实际出发。

2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想问题。

评析:

本题是一道涉及农业、生物、能源、化学、哲学等知识的综合题。

做该题时,由于涉及面广,知识度大,应用发散思维来解答此题。

其中<1>、<2>、<3>、<4>可采用地理和生物知识解答?

lt;5>可用生物化学知识解答,<6>可按能源的分类方法来解答,<7>哲学启示较多,可多角度解答,如也可从唯物论或认识论的角度回答问题,能言之成理均可。

例6.读我国西北自然带分布略图,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下述问题:

<1>根据图中的标号,写出各自所表示的自然带的名称:

A  ;B  ;C  。

<2>根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以判定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带性的特征,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  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  条件基础上进行的。

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带性特征在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C自然带的天然动物具有  特点。

<4>B自然带在农业的部门结构上应以  业为主。

<5>C自然带的农业特色是"  农业"。

<6>把下面三种动物分别与其所生存的自然带的字母标号,用直线连接起来:

1、黑熊A

2、子午沙鼠B

3、黄羊C

答案:

<1>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2>经度水分温度计中<3>温带季风气候温苇草原迅跑和耐旱<4>畜牧<5>绿洲(灌溉)<6>1-A2-C3-B

评析:

本题较好地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与高中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同时,在考查自然地理知识时,又适当穿插了经济地理(农业地理)的容。

题目只有跨度大、形式沼的特点。

解答本题首先要具有中国地理的区域知识,明确我国的自然带分布的窨概念。

其次,要运用地理规律,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如从A区到B区、C区水分是逐步减少,植被集资是森林-草原-荒漠,了解了这些趋势,就自然会理解B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C区的农业特色为绿洲(灌溉)农业。

其三,要掌握自然带的整体特征,如它所包含的气候,典型植被典型动物等要素。

[能力测试]

一.填空题:

1.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现今地球大气主要成分是   。

2.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不同生物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主要是围绕着   所发生的联系

3.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铁芒萁指示着具有   环境。

4.生态系统由   、   、   、   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消费者主要指   。

5.温带森林中,亚寒带主要是   林,温带主要是   林,亚热带主要是   林和   林。

二.选择题(单选或双选)

1.下列生物在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处于次级消费者地位的是()

A.狼 B.兔 C.鹿 D.狐

2.苔原带的典型动物是( )

A.企鹅 B.海豹 C.驯鹿 D.驼鹿

3.我国新疆天山山麓地带的绿洲,按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属于()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4.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通到下一个营养级

B.采用人工的方法,能提高流通到下一营养级能量到50%以上

C.一棵果树是一个生态系统

D.一片林地是一个生态系统

5.如果没有生物,现代地球环境不会出现()

A.各种地形 B.天气变化 C.土壤 D.现代大气

6."一山不容二虎"从生态系统角度说明()

A.老虎生性好斗

B.一座山很难给两只老虎提供食物

C.位于食物链后端的生物个体数量只有一个

D.老虎太多,会吓跑其他动物,造成老虎缺食

7.在淡水养殖业中,人们重视放养食草类鱼的主要原因()

A.草多,节省饲料 B.适应性强,能在各种水体中放养

C.市场价格高,获利大 D.营养级较低,所含能量值较大

8.右图为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图,有关狼的知识正确的是()

A.狼既是三级消费者又是四级消费者

B.狼既是次级消费者又是三级消费者

C.狼位于各食物链末端获得的能量最少个体数量也最少

D.大量捕杀狼可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9.把非洲草原上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的景色是()

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

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

C.初始植食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

D.草原退化、沙化

10.现今地球大气中含量占第一位的成分其形成原因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

B.细菌分解氮化物释放出来的

C.从原始大气中的NH3分解出来

D.有机体在新代过程中释放出来

11.成语:

"螳螂捕,黄雀在事"中的螳螂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生产者 D.分解者

12.19世纪中叶,澳大利亚旨进欧洲兔,到1950年兔子成灾,夺走了绵羊的食源。

你认为兔子成灾的重要原因有()

A.澳大利亚有大面积草原,适宜兔子生活

B.澳大利亚有茂密的森林,适宜兔子生活

C.欧洲兔能忍饥耐渴,适宜在沙漠里生长

D.没有高级哺乳类肉食动物,无兔子的天敌

13.下列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中,属于纬度地带性的是()

A.我国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

B.横断山区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C.我国从小兴安岭到贺兰以西分布的森林-草原-荒漠

D.亚欧大陆北部分布的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14"人间四月芳菲,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景观属于()

A.经度地带性差异 B.纬度地带性差异

C.垂直地带性差异 D.外地带性差异

15.图中的植物生长反映了()

A.酸性土壤环境 B.干旱环境

C.水湿环境 D.盐碱性土壤环境

三.综合题

1.读地表各圈层相互关系图,回答:

<1>生物圈是地球所有     及其     的总称。

<2>生物圈的厚度约为     千米,它占有     圈的底部,     圈的全部和     圈的上部。

<3>生物圈的核心部分多集中在     以上100m到     以下200m这一薄层里,原因是:

1     ;2     ;3     。

<4>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     ,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是     ,随着     供应情况的不同,植物的个体形态有很大的差别。

<5>为地面形成各种不同植物带奠定基础的重要条件是()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土壤

<6>有关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正确的叙述是()

A.大气中的氧、大部分是细菌分解各种氧化物而被释放出来的

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

C.有些植物只需要少量的就能生长得好,例如马尾松

D.提供营养的无机盐类,只有成为水溶液才能从土壤中输入植物体

2.读图,并回答:

<1>池塘中鱼类大批残废的原因是     。

<2>池塘中浮游植物过度繁殖的主要原因是     。

<3>这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是     循环(A良性B恶性)

<4>恢复池塘生态系统平衡的措施是     。

(A、大量投放鱼苗 B、净化工厂所排放废水)

3.读下图,并回答:

<1>图示的生态农业,在下列地区中最为典型的是()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

最长的一条共有     个营养级,其中初级消费者是     ,次级消费者是     。

<3>"沼气池"在这一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4.读南美洲大陆自然带示意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地区的自然带名称:

A     ;B     ;C     。

<2>C自然带南北延伸的分布特征表明受     因素影响显著。

<3>试分析C自然带形成的原因:

     。

5.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A、B、C、D、E、F、G、HM所代表的分子式,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名称。

A     ,B     ,C     ,D     ,E     ;

<2>绿色植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     。

<3>生物出现后,显著的地理意义概括地说是1     ,2     。

6.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示的自然带分别是

A.     ,C。

     ,

D.     ,F。

     。

<2>自然带E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

<3>图中自然带B和G的植被同属     。

<4>图中自然带H和K属同一种气候类型,即     气候。

<5>自然带G-H-K的更替,反映陆地自然带的     分布规律。

7.阅读以下文字资料和相关地图,然后完成各项要求: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被世人誉为"20世纪人类的地理大发现"。

该峡谷长达504.6千米,平均深度约5000米,最深达6009米,峡谷平均坡降9.14%,最陡的地方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