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8445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

三年级下学期教案

第一课春天来了

歌曲《春天来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掌握歌曲《春天来了》的ABA结构,学会德国民谣《春天来了》。

2、技能目标

(1)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来了》,表达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2)了解曲式结构知识,能用动作、图形和敲击乐器来表现歌曲的曲式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将音乐审美这一核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感受ABA结构的同时,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充分构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丰富音乐审美体验内涵。

让学生通过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动,提升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歌声赞美大自然的春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相同与不同两个概念来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2、难点是

(1)表现曲式结构。

(2)唱出力度变化和连贯、跳跃的唱法。

3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发现动作与诗歌中句子的相同于不同,为新课中曲式结构的教学作铺垫。

1、听音乐《闪烁的小星》,边律动边进教室。

分析三个乐句动作的相同与不同。

2、读读诗歌《春雨沙沙》

分析诗歌里句子的相同与不同。

(二)新课。

1、学唱前感受歌曲、分析歌曲。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ABA结构,并通过多次聆听,熟悉歌曲旋律。

(1)第一次听,感受歌曲情绪。

(2)第二次听,找出哪些乐句相同,哪些乐句不同。

说出曲式结构。

(3)启发学生用其它方式来表示歌曲《春天来了》的曲式结构。

例如:

图形、颜色、字母等。

(4)画出《春天来了》的曲式结构。

(边画边播放此歌曲)

2、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设计意图:

学习歌曲并解决歌唱中的难点)

(1)用“lu”哼唱歌曲。

A句要唱得优美,B句要唱得有弹性。

(2)哼唱时注意唱准符点四分音符。

(3)学唱歌词。

注意渐强与渐弱的处理。

3、综合性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动,提升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

(1)用敲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让学生选择不同乐器和不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让学生按ABA的曲式结构自编动作,边唱边律动。

(3)综合表演,部分学生唱、部分演奏打击乐器、部分律动。

(三)布置家庭作业:

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

(四)小结。

(设计意图:

显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意识。

学生小结本节课收获。

第二课《风铃》

歌曲《风铃》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活动《风的常识和声音的表现》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来风在不同的力度上的声音。

能用打击乐器或探索自然音源模仿不同等级的风力音响。

2教学方法

听唱法,学唱法,创作法

3重点难点

1、掌握3、5两个音让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强弱规律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歌曲《风铃》

1、老师拿一串风铃给大家看,让学生说一说,风铃的声音是怎样的。

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一下风铃的声音。

2、用电风扇让学生感受在不同的风速下风铃的声音在音色、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a)在微风的时候

b)在中等风速下的时候

c)在强风下的时候

3、老师总结归纳三种情况下的节奏特点

a)微风的时候xx

b)中风的时候xxxx

c)强风的时候xxxxxxxx

1、让学生熟悉这三种节奏型。

1)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同样节奏模仿出来。

2)自己创编几种这三种节奏型的节奏,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这三种节奏

2、用风铃的声音来读这三种节奏型。

活动2【讲授】学习歌曲《风铃》

1、然学生聆听歌曲一遍

2、让学生读朗读歌词,用感情来朗读。

感受风铃的特征是轻盈、清脆的

3、感受“风铃”两个字的读音适一高一低的,正好与本课要学习的两个音53符合

4、帮助学生建立35的音高,建立我们的小音库要求学生把已掌握的两个唱名出入自己的大脑的小音库中。

5、唱准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上的35两个音。

活动3【练习】练习歌曲

1)练习misol两个音的唱名和手号位置,让学生感受这两个音的手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从手号的位置上区分两个音的音高差别。

2)辨别两个音,听到其中的一个音就用手号打出来,练习手号的反应程度

3)做游戏,当听到sol就站起来,听到mi就坐下。

训练学生的反应程度。

4)因为两个音组成的音程是和谐音程,所以让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每一个组唱一个音做个简单的和声训练,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效果。

活动4【测试】学唱歌曲

1)演唱歌曲的时候让学生注意演唱时的状态,如:

演唱时气息、嘴型、脸部表情等。

2)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唱,因为三段歌词的内容不一样,根据风的大小强度改变演唱时的情绪。

3)课堂评价,学习演唱的感受

第三课认知音的时值

(二)

歌曲《风铃》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活动《风的常识和声音的表现》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来风在不同的力度上的声音。

能用打击乐器或探索自然音源模仿不同等级的风力音响。

2教学方法

听唱法,学唱法,创作法

3重点难点

1、掌握3、5两个音让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强弱规律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歌曲《风铃》

1、老师拿一串风铃给大家看,让学生说一说,风铃的声音是怎样的。

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一下风铃的声音。

2、用电风扇让学生感受在不同的风速下风铃的声音在音色、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a)在微风的时候

b)在中等风速下的时候

c)在强风下的时候

3、老师总结归纳三种情况下的节奏特点

a)微风的时候xx

b)中风的时候xxxx

c)强风的时候xxxxxxxx

1、让学生熟悉这三种节奏型。

1)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同样节奏模仿出来。

2)自己创编几种这三种节奏型的节奏,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这三种节奏

2、用风铃的声音来读这三种节奏型。

活动2【讲授】学习歌曲《风铃》

1、然学生聆听歌曲一遍

2、让学生读朗读歌词,用感情来朗读。

感受风铃的特征是轻盈、清脆的

3、感受“风铃”两个字的读音适一高一低的,正好与本课要学习的两个音53符合

4、帮助学生建立35的音高,建立我们的小音库要求学生把已掌握的两个唱名出入自己的大脑的小音库中。

5、唱准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上的35两个音。

活动3【练习】练习歌曲

1)练习misol两个音的唱名和手号位置,让学生感受这两个音的手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从手号的位置上区分两个音的音高差别。

2)辨别两个音,听到其中的一个音就用手号打出来,练习手号的反应程度

3)做游戏,当听到sol就站起来,听到mi就坐下。

训练学生的反应程度。

4)因为两个音组成的音程是和谐音程,所以让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每一个组唱一个音做个简单的和声训练,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效果。

活动4【测试】学唱歌曲

1)演唱歌曲的时候让学生注意演唱时的状态,如:

演唱时气息、嘴型、脸部表情等。

2)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唱,因为三段歌词的内容不一样,根据风的大小强度改变演唱时的情绪。

3)课堂评价,学习演唱的感受

第四课多彩的乡音

(二)

歌曲《瑶山乐》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真聆听《瑶族舞曲》主题,学唱歌曲《瑶山乐》。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善于和别人合作交流,在活动中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歌唱和表演,使学生能体验音乐中的童趣,感受、表现音乐的情绪。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把握好×××节奏型;

(3)感受音乐的课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两年多音乐学习的经验,对音乐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能够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演唱。

除外,孩子们喜欢表现自我,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听说唱编的能力上得到提高,从学习中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和成就感。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乐曲《瑶族舞曲》,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瑶山乐》。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的课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听《瑶家儿童爱唱歌》进入课堂,师生问好。

活动2【讲授】激趣发声

二、激趣发声:

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听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

生:

轮船。

请同学们站起来(模仿轮船的鸣笛声U),轮船从远处开来(渐强),轮船开走(渐弱),用不同的调做发声练习,轮船司机心情特别好,哼起了歌:

(嘿哟嗬嘿哟嗬),进行简单的声势练习。

(设计意图:

结合歌曲中的前八后十六节奏趣味发声,为学习歌曲作准备。

活动3【讲授】欣赏舞蹈

三、欣赏舞蹈《瑶族长鼓舞》。

师:

目的地到了,请看(播放视频)。

师:

刚刚我们观看的是瑶族长鼓舞,请同学们说说观后感。

师:

刚才欣赏精彩舞蹈的时候留意到表演者手中的道具吗?

(介绍长鼓、长鼓舞、瑶族服饰等,见课件)

活动4【活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主题旋律

四、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主题旋律。

1、师:

这首曲子叫《瑶族舞曲》,是瑶族最有特色的乐曲,很多人都很喜欢它。

这是这首曲子的主题旋律:

(课件出示:

6336Ⅰ2、1Ⅰ7217Ⅰ653Ⅰ…………。

加入主题音乐。

)2、师:

用LA哼唱主题音乐。

3、唱主题旋律(边用手画旋律线,感受瑶山的起伏。

)(设计意图:

熟悉主题,为学习歌曲做准备。

活动5【讲授】学习歌曲《瑶山乐》

五、学习歌曲《瑶山乐》。

师:

欣赏了这么多关于瑶族的知识,相信大家对瑶族这个地方一定更加地向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就是来自于瑶族的歌曲,它是由刚刚我们听过的《瑶族舞曲》的主题填词而成,它就叫做《瑶山乐》。

1、初听歌曲《瑶山乐》。

设计问题:

歌曲情绪?

生: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欢快的情绪)2、再次听歌曲《瑶山乐》,用“啦”轻声跟唱。

设计问题: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跟《瑶族舞曲》的联系呢?

生:

3展示歌谱,教师弹奏教唱,要求学生跟琴试唱前两个乐句。

4拍一拍。

(课件出示节奏第二乐句)

(1)拍一拍。

(2)跟琴唱一唱第二乐句。

(注意附点和前八后十六节奏的乐句。

)(3)教唱后两个乐句。

要求学生用“lu”音轻声跟琴唱。

注意学生对前八后十六节奏的把握,突出歌曲的跳跃感。

(4)学会歌曲后把第二段歌词直接套进歌曲中进行演唱。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5)引导学生有表情、愉快地唱歌。

活动6【练习】拓展

六、拓展1、分角色唱(男生唱年轻的小伙子。

女生唱另一句)2、编创动作(男生与女生自己创编一个动作)(设计意图:

用多种形式去表现歌曲,尽情参与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对歌曲更为喜爱。

活动7【测试】伴奏

七、为歌曲伴奏。

活动8【作业】小结

八、分享小结。

歌曲《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了解凤阳花鼓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尝试用身体乐器边唱二声部边为歌曲伴奏,初步建立学生的二声部概念。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击拍唱谱的方法学会切分音演唱,并能独立击拍演唱《凤阳花鼓》的歌谱。

2).能准确地用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

2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是安徽地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

它流行于明清时期,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之美称。

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4/4拍,前10个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并配有锣鼓的“咚锵”声势为二声部演唱,后面部分则配以幽默风趣的衬词,以及节奏乐器的伴奏,整首歌曲欢快、风趣,具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与积累,已经有了初步的音高概念和识谱能力,基本掌握了常用的节奏型,并能用简单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而且,在上学期,他们已经开始接触“多彩的乡音”,对《捕鱼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些民歌朗朗上口的音调记忆犹新,非常喜爱,因此,尽管大多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

但是这些孩子应该对这首歌曲比较感兴趣。

本节课的全部音乐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在活动中感受音乐,活动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锻炼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

1.能独立击拍演唱《凤阳花鼓》的歌谱。

2.引导学生尝试用身体乐器和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

难点:

1.用击拍唱谱的方法学会切分音演唱。

2.能用正确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阶段

1.看一看:

播放多媒体,提问:

什么是凤阳花鼓?

2.播放视频:

播放《凤阳花鼓》表演视频。

3.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展看阶段

1.突破难点:

①.出示节奏谱。

②.出示二声部歌谱。

③.引导学生加入声势伴奏。

2.播放歌曲,并让学生加入二声部及声势为歌曲伴奏。

3.出示歌谱,学生分组识谱。

4.解决难点,引导学生用击拍唱谱的方法学会切分音的演唱。

5.学唱旋律

⑴引导学生自学旋律

⑵教师弹奏旋律,及时提醒唱得不好的旋律。

6.学唱歌词。

(1)学生自学歌词,教师提示比较难唱准的地方。

(2)教师弹奏旋律,提出要求:

提醒切分节奏的歌词唱法。

(3)完整演唱全曲。

7.播放音乐,指导学生加入二声部演唱。

活动3【活动】拓展阶段

1.出示第二部分节奏谱。

2.检查自学情况,并进行指导。

3.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4.组织全班加上节奏乐器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4【作业】结束阶段

1、提问:

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

2、教师小结。

第五课感知音乐节拍

(二)

欣赏《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情风貌,喜欢蒙古族的音乐。

2、学习掌握速度记号“rit”,并能运用在歌曲表演中。

3、能自主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准确,自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八度大跳、“rit”演唱及创编。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导入

师:

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出发,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不坐汽车,也不坐飞机,要怎么去呢?

师表演骑马动作,请学生模仿(按4/4拍)

师:

我们骑马去,马跑起来是什么声音啊?

引导学生用“哒哒哒”来模仿

趣味练声:

1234|5-|5555|5-||

我们来骑马,哒哒哒哒哒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1、师:

我们到了,来到了大草原。

有没有谁去过草原,或者是在

电视上看到过草原?

来描述一下草原风光。

草原这么美,那里的人民都热爱他们的故乡,他们用歌声来歌颂家乡,请你们来听一听,看看这首歌里是怎么描述的草原,人们又是怎么赞美他的啊?

欣赏歌曲,思考问题。

(生:

一望无际多宽大,温暖舒适的大毡房……牧民人人都爱他)

2、引导学生用在歌声中感受到的情感,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老师

用双响筒伴奏。

3、复听歌曲,用“哒哒”声轻声模唱。

4、复习反复记号,讲解“rit”,老师范唱最后一句,分别用带“rit”

的和不带“rit”的两个版本,引导学生听辨。

带练唱最后一句。

5、请学生挑出最有难度的一句,全班解决。

6、随钢琴学唱全曲,老师纠错。

7、自行学唱二、三段,完成全曲学习。

8、师生接龙游戏

活动3【活动】创编

一、创编

1、师展示双响筒、铃鼓、三角铁,请学生选择一样来模仿马蹄声,

给歌曲伴奏。

想一想:

除了双响筒可以模仿马蹄声,铃鼓可以模仿什么?

2、歌词改一改:

学校就是我的家

3、环保教育:

草原的蓝天、白云都非常漂亮,因为那里的人民都

非常注意保护它,所以它才能一直这么漂亮,我们也要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校园,应该怎么做呢?

歌曲《送别》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1、会唱歌曲《送别》

2学情分析

学生声乐零基础,声乐必须从头抓起。

想要改变学生以前的错误的唱歌方式,是一件困难的事。

需要从学生呼吸方法上改变。

《送别》是一首具有衔接意义的歌曲。

难度不大,学起来容易。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2.了解陈叔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

师:

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

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2、简介歌曲

这首歌曲是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枉凝眉》。

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

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一、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一首影视歌曲,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二、认识作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

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

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三、歌曲介绍: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

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

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四、学唱歌曲

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

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

生:

回答

师:

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再次听《送别》

师:

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

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

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情绪:

忧伤惆怅深情

师:

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简谱

4、学生聆听歌曲,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5、教师领唱

6、学生一起唱

三、扩展。

除了这首《送别》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关于离别惆怅的歌曲或者诗歌文章呢?

李白写了很多离别的诗篇,其中有两首很有名: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演唱了这首清新、淡雅、优美的《送别》。

在这里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的师生情、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点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遗憾。

2、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

六、课后作业

你来试一试:

借用《送别》的旋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上一段新词,唱给家人听。

第六课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

(一)

《空山鸟语》欣赏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感受题目中的“空山”与“鸟语”的意境。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二胡,并对笛子的音色及奏法有个初步的了解。

3、使学生感受二胡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并通过模仿、对比欣赏加深学生对乐曲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5、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歌曲〈一只鸟仔〉,学唱第二段

先听一遍歌曲,

有节奏地读一遍两段的歌词。

特别是第二段歌词。

跟随伴奏演唱第二段。

两段一起演唱。

二、欣赏〈空山鸟语〉

1、引入。

“空山”是出自唐代王维的诗“空山不见人”的意思。

整个曲子的意境是幽静、深远,犹如山林的召唤,空谷回声。

 

2、先整体听一遍曲子,

能说一说听完后的感觉。

A、是不是一直都很安静?

还是有对比的?

B、能否听到鸟的叫声,模仿一下。

 

3、再复听一遍,分段欣赏,能感受乐曲的引子部分表现空山的已经以及后面模仿鸟叫的部分和人的形象。

补充:

(乐曲结构属于多段体,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

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简单几笔就描绘出题意幽邃、深远、静穆的意境, 接着,以非常活跃的旋律进行,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全曲贯穿始终,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相结合,宛若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清新愉悦心情,与自由自在的鸟语交融相织。

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拟手法,将鸟语音乐化,使乐曲的造型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因而音乐优美生动,富有情趣。

4、提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介绍二胡,(多媒体),

包括二胡的构造、基本演奏方法、音色等

5、介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

(多媒体)

(补充: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刘寿椿,江苏江阴人,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为著名文学家刘半农之弟,也是我国30年代的国乐大师,由于他在创作和演奏上的努力,使我国的国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开拓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天华生活的时代,正值内忧外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叫花子胡琴要饭的笛”一语道出了当时民族音乐的社会地位。

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刘天华抱定“改进国乐”的坚定信念,在崎岖坎坷的路上奋战了20年,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民族音乐演奏家,创作了几十首二胡、琵琶曲和练习曲。

人们所熟悉的二胡曲《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苦闷之讴》、《独弦操》、《烛影摇红》等都是他创作的。

刘天华对我国民间音乐也作了许多整理工作,他就是因为在天桥收集“吵子会”锣鼓谱,在与民间艺人接触中,不幸染上猩红热病,于1932年6月8日因医治无效而病逝,时年仅37岁。

6、对比欣赏,聆听笛子曲〈荫中鸟〉,感受不同的乐器模仿鸟叫的效果。

体验音乐与自然结合的效果。

能够加深对民族器乐的热爱。

补充:

(欣赏曲目《荫中鸟》是一首笛子独奏曲,刘管乐作曲,创作于五十年代。

乐曲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通过对一群在树荫中嬉戏逗乐的鸟儿的描写,表现出作者乐观豪放的情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加之运用了民间流行的滑音、吐音、花舌音等竹笛吹奏技巧,更加生动地表现了荫中百鸟争鸣的景象,借景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