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编辑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5841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编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编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编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编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编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编辑版.docx

《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编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编辑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编辑版.docx

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编辑版

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

(梁昌明整理提供)

一、 而

(一)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出自《荆轲刺秦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未有封候之赏,而听细说(出自《鸿门宴》)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出自《赤壁赋》)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出自《游褒禅山记》)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出自《劝学》)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出自《过秦论》)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出自《师说》)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夜缒而出(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伏尸而哭/荆轲和而歌/自引而起,绝袖/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出自《荆轲刺秦王》)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项王按剑而跽曰/起,立而饮之(出自《鸿门宴》)

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顺流而东也/

抱明月而长终/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客喜而笑(出自《赤壁赋》)

弃甲曳兵而走(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顺风而呼/吾尝终日而思矣(出自《劝学》)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赢粮而景从/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出自《过秦论》)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出自《师说》)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今行而无信(出自《荆轲刺秦王》)

虽一毫而莫取(出自《赤壁赋》)

锲而舍之(出自《劝学》)

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出自《师说》)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城入赵而璧留秦/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出自《荆轲刺秦王》)

劳苦而功高如此(出自《鸿门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侣鱼虾而友糜鹿(出自《赤壁赋》)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来而记之者已少/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出自《游褒禅山记》)

蟹六跪而二螯(出自《劝学》)

皆明智而忠信/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天下云集而响应/序八州而朝同列(出自《过秦论》)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接着”或不译。

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朝济而夕设版焉(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又前而为歌曰/是荆轲遂就车而去/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出自《荆轲刺秦王》)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人之所罕至焉/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出自《游褒禅山记》)

7、表目的或结果。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出自《荆轲刺秦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出自《鸿门宴》)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外连衡而斗诸侯/会盟而谋弱秦/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叩关而攻秦/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陈利兵而谁何/

转而攻秦(出自《过秦论》)

(二)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二、之

(一)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公从之/许之/将焉取之/唯君图之/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子犯请击之/因人之力而敝之/亦去之(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臣愿得谒之/秦王购之金千斤/愿足下更虑之/为之奈何/太子闻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代第一人称“我”)/皆白衣冠以送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轲既取图奉之/而右手持匕首揕之/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出自《荆轲刺秦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故听之(出自《鸿门宴》)

不能喻之于怀(出自《兰亭集序》)

倚歌而和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出自《赤壁赋》)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有穴窈然,入之甚寒/谓之后洞/入之愈深/

遂与之俱出/而余亦悔其随之/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其孰能讥之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出自《游褒禅山记》)

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未之有也(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輮使之然也/

锲而舍之(出自《劝学》)

商君佐之/聚之咸阳/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出自《师说》)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秦昭王闻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词,“我”)/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2、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出自《兰亭集序》)

而卒葬之(出自《游褒禅山记》)

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出自《过秦论》)

均之二策(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出自《师说》)

(二)动词,往,到......去。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出自《鸿门宴》)

及其所之既倦(出自《兰亭集序》)

(三)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1、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第一个“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今闻购将军之首/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持千金之资币物(出自《荆轲刺秦王》)

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后之览者/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足以极视听之娱/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出自《兰亭集序》)

壬戌之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诵明月之诗/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固一世之雄也/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且夫天地之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渺沧海之一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出自《赤壁赋》)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出自《游予之力尚足以入/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出自《游褒禅山记》)

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谨庠序之教/斯天下之民至焉(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出自《劝学》)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修守战之具/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出自《过秦论》)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出自《师说》)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2、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出自《诗经两首》)

臣之壮也/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

君之所知也/秦之遇将军/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信德也(出自《鸿门宴》)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纵一苇之所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苟非吾之所有/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不知东方之既白(出自《赤壁赋》)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此余之所得也/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出自《游褒禅山记》)

寡人之于国也/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出自《师说》)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3、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后置定语(可为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出自《兰亭集序》)

凌万顷之茫然(出自《赤壁赋》)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出自《游褒禅山记》)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出自《劝学》)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出自《过秦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出自《师说》)

4、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何厌之有(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鸡豚狗彘之畜(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5、音节助词。

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或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顷之未发(出自《荆轲刺秦王》)

珍宝尽有之(出自《鸿门宴》)

扣舷而歌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出自《赤壁赋》)

填然鼓之(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用作第三人称,“他、她、它(们)”,或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代指郑国)/共其乏困(代词,他们,指秦国)/又欲肆其西封(代词,代指晋国)/失其所与(代词,代指晋国)(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尽收其地(代词,代指赵国)/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代词,代指秦王)/疑其有改悔(代词,他,指荆轲)/剑长,操其室(代词,代指剑)/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代词,代指群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代词,代指夏无且)/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代词,代指荆轲)/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代词,代指荆轲)(出自《荆轲刺秦王》)

吾令人望其气/其意常在沛公也/樊哙覆其盾于地(出自《鸿门宴》)

列坐其次/录其所述/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出自《兰亭集序》)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出自《赤壁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花山”/其下平旷/问其深/然视其左右/盖其又深/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出自《游褒禅山记》)

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其曲中规(出自《劝学》)

赵奢之伦制其兵(出自《过秦论》)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出自《师说》)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武帝嘉其义/答其善意/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出自《苏武传》        )

2、活用作第二人称。

相当于“你(的)”,“你们(的)”。

其往欲何云(出自《孔雀东南飞》)

3、活用作第一人称。

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表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也可近指。

其人居远未来(指示代词,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指示代词,这)(出自《荆轲刺秦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距其院东五里/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则其至又加少矣/而其见愈奇/则或咎其欲出者。

(出自《游褒禅山记》)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出自《师说》)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一人夜亡/其冬,丁令盗武牛羊(    出自《苏武传》          )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二)用作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其孰能讥之乎?

(表反诘)(出自《游褒禅山记》)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表感叹)(出自《师说》)

(三)用作连词。

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四)句中语气助词,无意义。

咥其笑矣(出自《诗经两首》)

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离骚》)

既其出(出自《游褒禅山记》)

四、乎

(一)语气助词。

1、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将军岂有意乎(出自《荆轲刺秦王》)

壮士!

能复饮乎?

(出自《鸿门宴》)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又何羡乎(出自《赤壁赋》)

其孰能讥之乎(出自《游褒禅山记》)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出自《师说》)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出自《师说》)

3、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出自《师说》)

4、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5、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顿,舒缓语气,引人注意下文。

延伫乎吾将反(出自《离骚》)

将往观乎四荒(出自《离骚》)

知不可乎骤得(出自《赤壁赋》)

(二)介词,同“于”。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出自《离骚》)

相与枕藉乎舟中(出自《赤壁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出自《师说》)

(三)结构助词,作形容词后缀,单独不能翻译。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郁乎苍苍(出自《赤壁赋》)

 五、以

(一)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可以解燕国之患/使工以药淬之/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出自《荆轲刺秦王》)

不然,籍何以至此/请以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出自《鸿门宴》)

所以游目骋怀(出自《兰亭集序》)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出自《游褒禅山记》)

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斧斤以时入山林/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尝以十倍之地/然秦以区区之地(出自《过秦论》)

以勇气闻于诸侯/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何以知之/以勇气闻于诸侯/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相如持其譬睨柱,欲以击柱/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即谋单于,何以复加/空以身膏草野/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出自《苏武传》)

以精铜铸成/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验之以事(  出自《 张衡传》)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秋以为期/以我贿迁(出自《诗经两首》)

余独好修以为常(出自《离骚》)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出自《鸿门宴》)

引以为流觞曲水(出自《兰亭集序》)

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然后以六合为家(出自《过秦论》)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

以其无礼于晋(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以故荆轲逐秦王(出自《荆轲刺秦王》)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出自《兰亭集序》)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出自《游褒禅山记》)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出自《苏武传》)

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二)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长太息以掩涕兮(出自《离骚》)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

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出自《诗经两首》)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出自《离骚》)

忽反顾以游目兮/举匏樽以相属(出自《赤壁赋》)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焉用亡郑以陪邻/越国以鄙远/阙秦以利晋(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使使以闻大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出自《荆轲刺秦王》)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军中无以为乐(出自《鸿门宴》)

亦足以畅叙幽情/足以极视听之娱(出自《兰亭集序》)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然力足以至焉(出自《游褒禅山记》)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以致天下之士/以愚黔首/以弱天下之民(出自《过秦论》)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出自《师说》)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宁许以负秦曲(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亦留之以相当/蹈其背以出血(  出自《苏武传》)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出自《 张衡传》  )

4、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皆白衣冠以送之/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樊哙侧其盾以撞/挟飞仙以遨游(出自《赤壁赋》)

由山以上五六里(出自《游褒禅山记》)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不随以止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出自《游褒禅山记》)

5、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出自《游褒禅山记》)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助词。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出自《赤壁赋》)

四、副词。

通“已”,已经。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出自《荆轲刺秦王》)

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出自《苏武传》)

六、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1、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常痛于骨髓/燕王拜送于庭/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出自《荆轲刺秦王》)

得复见将军于此。

(出自《鸿门宴》)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出自《兰亭集序》)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出自《赤壁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出自《游褒禅山记》)

移其民于河东/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余威震于殊俗(出自《过秦论》)

以勇气闻于诸侯/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降虏于蛮夷/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出自《苏武传》)

游于三辅/虽才高于世/ 权移于下(  出自《 张衡传》)

2、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且贰于楚也/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出自《荆轲刺秦王》)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贪于财货(出自《鸿门宴》)

当其欣于所遇/亦将有感于斯文(出自《兰亭集序》)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于人为可讥/余于仆碑(出自《游褒禅山记》)

寡人之于国也(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善假于物(出自《劝学》)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