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鱼漂有鱼的动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197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看鱼漂有鱼的动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怎样看鱼漂有鱼的动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怎样看鱼漂有鱼的动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怎样看鱼漂有鱼的动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怎样看鱼漂有鱼的动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看鱼漂有鱼的动作.docx

《怎样看鱼漂有鱼的动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看鱼漂有鱼的动作.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看鱼漂有鱼的动作.docx

怎样看鱼漂有鱼的动作

怎样看鱼漂有鱼的动作

  鱼吃食的四个阶段反映出浮标的鱼讯。

鱼讯的感应,直接影响到浮漂的反应,如何才能从浮漂的浮沉动作辨别鱼讯的感应,这就是值得垂钓者专心研究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浮标是反映鱼儿吃食时动作的媒介,除浮标的自身语言(翻身站立、匀速下降、到位、返弹、静止)之外的任何动作,包括缓升、急降、晃动、移位、下落时的超时停顿……等等。

这些“反常”的动作都有可能提杆中鱼,从浮漂的一举一动中,判断何时才是扬竿拉线钓鱼的适当时候。

这些有异于浮标自身语言的动作,我们习惯性的称之为浮标的鱼讯语言。

我们也正是根据这些浮标的鱼讯语言来进行垂钓的。

了解了浮标的鱼讯语言,那么这些鱼讯语言又是怎么来的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是鱼吃食时的动作在浮标上的具体体现。

鱼又是怎么吃食的呢?

为了简单化,我把鱼吃食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并逐一定义了名字。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首先是鱼触碰、试探饵团的阶段,我称之为“探口”。

在这个阶段中,有些鱼习惯先吞进去但又马上吐出来,再吞再吐,反复多次。

如鲫、老、滑鱼等。

而有些鱼习惯先用鳍或嘴触、拱动饵团,并围着饵团游动。

如:

鲤、草等。

其次,就是鱼在认为安全的情况下一口将饵吞入嘴中,我称之为“吞口”(这个阶段时间很短暂)。

再有就是鱼吃饵后的抬头或转身阶段,我称之为“走口”。

最后,就是鱼吃食、转身(抬头)后的游开阶段,我称之为“老口”。

这四个阶段贯穿鱼吃食的全过程,即连续又不完整。

说它“不完整”是因为:

当鱼处于饥饿状态、觅食欲望很强的情况下,见饵就吃,不再小心翼翼的试探是否安全,其“探口”阶段就不存在了(如:

生口鱼)。

再有就是,鱼在觅食的过程中突然受到惊吓,也会马上放弃觅食,多好的美味也留不住它逃走的现实。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中鱼后要马上领鱼出窝的原因。

  鱼吃食的这四个阶段,与浮标的鱼讯语言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它又是怎样通过浮标来具体体现的呢?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如何调整浮标。

在垂钓时,更要懂得如何调整浮漂,而且也要从调整浮漂的情景、动态去了解浮漂在水面的动作,以辨别出鱼讯感应的反应,我们也正是通过调整浮标来认知鱼类的觅食过程,从而达到和实现钓获的目的。

说到调标,我比较认可浮标的“剩余浮力”之说,即调目越小剩余浮力就越小,剩余浮力越小越灵敏,也就是说浮标越接近于调平水越灵。

反之则为调迟钝。

  在垂钓的过程中,我发现:

浮标调的越钝,鱼吃食的四个阶段越明显、越松散;浮标调的越灵敏,鱼吃食的四个阶段就越模糊、越紧凑。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就拿调成5目的浮标来说说。

假设(注意!

我说的是假设)每次挂钩的两饵大小相同,重量也一样,且每个饵都能拉下2目的浮标。

则双钩挂饵后,我们通过调整浮标与水底之间的距离,使下钩饵刚好触底,此时的浮标应露出水面1目,由于饵料的重量被浮标的浮力全部承担,两饵均处于悬浮状态,且浮标的剩余浮力基本上等于浮标被调成1目时的浮力。

若此时有鱼探饵,饵团就会晃动,当浮标的剩余浮力不足以平衡掉鱼探饵的吸力时,标讯也就随即产生。

这时浮标的鱼讯语言就是鱼的“探口”讯息。

如果我们再对浮标进行调整,让上钩饵触底,底钩饵呈卧底状态,浮标应露出水面3目。

此时有鱼探饵的话,由于浮标的剩余浮力增大了,加上两饵一触底一卧底,饵团受水底的制约,晃动的幅度小了许多,而且此时鱼探饵的力量能很好的被浮标的剩余浮力所平衡,则浮标的“探口”讯息就不明显了,也许只是轻微的晃动,上下的动作几乎没有。

鱼经过探饵之后再吞饵入口,鱼吞饵时的力量大于浮标的剩余浮力,浮标随即产生的鱼讯语言就是鱼的“吞口”讯息。

如果此时再增加钓目,使浮标处于不灵不钝状态,即浮标露出5目,双饵均卧底。

此时饵团的全部重量均由坑底承担。

在鱼吃食时,其“探口”讯息就看不到了,鱼的“吞口”讯息也会由于受到浮标剩余浮力的影响变得非常小。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此时浮标的剩余浮力能平衡掉鱼吃饵后的残余力量,所以浮标没有明显动作。

而且鱼吞饵的这个过程时间很短,鱼很快就进入下一阶段——转身或抬头。

而鱼的转身(抬头)会把子线拉动,则鱼讯产生。

此时浮标的鱼讯语言就是鱼的“走口”讯息。

如果我们再次调整钓目,使浮标露出6~7目,此时双饵均卧底,而且子线呈弯曲状态。

鱼的前两口讯息当然就被过滤掉了。

那“走口”讯息为何不明显呢?

原因是鱼转身(抬头)的时间也不长,而且子线是弯曲的,在鱼转身(抬头)时也仅仅是把子线拉直了,浮标的讯息也不会产生。

而当鱼游走时,就会产生位移,从而拉直、拉动弯曲的子线,随即产生浮标的鱼讯语言——“老口”讯息。

由此不难看出,在浮标调钝后,钓目由钓灵到钓钝,鱼吃食的四个过程是很清晰的。

简单的总结一下:

单饵离底——钓“探口”讯息;上饵触底,下饵卧底——钓“吞口”讯息;双饵卧底——钓“走口”讯息;双饵卧底且子线弯曲——钓“老口”讯息,但这些只是一种理想的假设。

在实际的钓鱼活动中,由于鱼体的大小、饵料的可口性、饵团的大小、浮标的材质……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鱼的这四口讯息并不会固定在某一钓目上,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的变化和调整。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把浮标调灵后的情况。

在我们将浮标调灵后随着调目的减少,要想钓全鱼吃食的四个阶段,对所上饵团大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而且由于浮标的剩余浮力的减小、饵团的减小,使浮标出现鱼讯语言所需的力量也就变小了。

有时即使双饵卧底,体形适当的鱼的“探口”也有可能使浮标出现鱼讯语言。

原因就是浮标的剩余浮力已经不足以平衡掉鱼吃饵后的残余力量,而此残余力量恰恰使浮标出现了鱼讯语言。

也就是说在浮标调灵之后,鱼的前三个过程所出现的三口讯息,在浮标的钓目上很难区分清楚。

为什么说是前三个过程不好区分呢?

原因就是,鱼在前三个吃食过程中,子线都是垂直的(钓目在调目以内),在浮标的剩余浮力加上饵团的重量不足以平衡掉鱼吃饵的力量时,鱼探饵、吃饵后所剩余的力量能很快地传至浮标,导致鱼讯。

如何滤掉其中的假口抓准实口?

就要求我们总结和吸取多次垂钓的经验和教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来很好的掌握它们。

还有就是,在调目范围内,若空杆仍然多于中鱼,就需要我们继续往钝了钓(即钓目要大于调目了),直到有讯息即中鱼为止。

此时你所钓的一定是鱼的“老口”讯息(双钩卧底、子线弯曲)。

但我不主张抓鱼的“老口”讯息,一定要抓鱼的前三口讯息,这是因为抓鱼的第四口——“老口”讯息,就如同我们常说的“起杆晚了”,即鱼已经开始游动,再起杆中鱼,钩对鱼的刺痛是很大的,使鱼在未离窝前就受惊而发力逃窜,如同在窝子里遛鱼一样,不但容易惊窝,还很容易切线跑鱼。

所以,除了钓老、滑鱼、糗鱼之外不建议大家钓“老口”。

所以说,如果我们在调目之内无法找到很好的上鱼点,就应该重新来调整浮标的调目,往钝了调(减铅皮),直到鱼讯与上鱼率几乎一一对应时的钓目在调目以内为止。

不能犯懒钓“老口”,而错过上鱼的最佳时间。

  单纯的追求调灵、调钝、钓灵、钓钝都是不可取的,而是要根据鱼口与标讯对应中的真假程度,来适时调整浮标,找到最佳的上鱼点,而获取骄人战绩。

特被注意:

“最佳的上鱼点”不一定就是钓组的最灵点,而是有标讯就中鱼的最灵点,它对应的是鱼的吃口(或“探口”、或“吞口”、或“走口”、或“老口”),随着鱼情的变化它不是固定的。

所以很难说你应该钓几目、钓灵好还是钓钝好。

有许多钓友就是没有弄清浮标的鱼讯语言与鱼吃饵之间的关系,而走入了追求“调几钓几”“钓灵还是钓钝”的误区。

明确了浮标的调目、钓目与鱼吃食过程之间的关系之后,如何很好地在实际的垂钓之中运用得当,需要钓友们不断的实践和摸索。

认真地分析浮标所提供的每一个鱼讯语言,很好地理解实际垂钓过程中鱼吃食的状态,充分调配好鱼讯与上鱼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提高鱼获的关键所在。

明确你的上鱼点对应的是鱼吃食的那一个阶段,是你在鱼口发生变化时,应该如何应对的主要依据(是该钓灵还是该钓钝)。

判读漂讯,也就是读懂、看懂鱼漂的各种不同动作所传达给我们的鱼的信息。

      关于漂讯,记得著名制漂大师许木村先生分为五种:

      其一,浮。

即所钓目数往上升浮;

      其二,沉。

即所钓目数往下沉;

      其三,摆。

即往两边左右摇动;

      其四,拖。

即往旁走动;

      其五,点。

即有啄的感觉,有时很不明显,要以直觉来判断,但大部分是鱼入口的第一时间,此动作是扬竿中鱼最适当之时间。

      许先生说:

“以上动作有当做钓鱼人眼睛之作用,所有动作综合后来判断鱼食饵是否入口,其入口鱼讯不一而定,千变万化,有一点即中,有浮后点,有时是点再点或沉再点,沉再浮,沉再沉……等等,入口动作是没有固定的,而且每分钟每秒随时都在变化。

这也可做灵敏或迟钝之判断,点的动作激烈不中鱼,是为太过灵敏,没有点的动作,只是浮沉即中鱼,那就是过于迟钝。

因鱼种类不同会影响浮漂鱼讯动作不同,或是鱼受到惊吓而入口动作也瞬间即变,鱼吃饵越稳定时,同一种入口鱼讯动作,也就越能持续长久,其变化是奥妙无穷的。

此为钓鱼人之最大挑战,也是所有斗鱼乐趣之全部精华所在。

      关于观漂,还有一些经验可以提供给钓友们参考。

      1.漂上升,但浮起的速度不快,表示鱼在饵的周围转,漂慢下,回到原钓目,表示鱼后退了,或认为饵不合口或因为害怕。

有时会有反复,4、5次上升又下沉。

      2.真正的鱼吃食(小杂鱼如川丁、爬虎,甚至白鲦,钓友们都不认为是正经“鱼”),应是有份量的,因再小的鲫鱼,吞吸鱼饵进口的力也要比小杂鱼们大,即使浮漂下沉的幅度一点点,哪怕1/4目,l/5目,一个韭菜叶那么厚一点点,也正好。

也许没速度,但有份量,向下一顿、一挫,即是鱼在吞食,可马上扬竿。

      3.漂的动作正常如鱼吃食,但提竿无鱼,首先应考虑饵的大小,硬度是否合适,以及是否有小杂鱼闹漂。

      4.小杂鱼吃食在漂上反应出来的状况与鲫鱼相似,不同的是小杂鱼吃食有速度但无力度,且吃前漂会有一些杂乱的小动作。

既有速度又有力度的必是正经鱼。

      5.钓平水时,即漂尖与水平面齐时,不见了小红点或顶漂了,可扬竿。

      6.顶漂、漂上下动,几乎没有预警信号即突然的顶起(不论快慢)又下降,都不要理它,但它在上下沉浮中停止时,那一瞬间要马上提竿,这一点很重要。

      7.漂该下的时候不下,也是鱼已吃钩的表示。

在这一点上也有个典型的案例。

在一次比赛后,一直站在北京著名钓手王建中身后观看的一位钓友问王建中:

很多时候漂并投有动作,可您提竿了,且钩上有鱼,您怎么知道鱼已经吃钩了?

王建中说因为水有多深,漂由触水到沉入预定位置需多长时间,他都心里有个数,所以,当略超过时间(极短暂)漂还没到位,当漂应下沉而没下沉、停住时,就说明饵已被鱼半路截住了,吞在口中了。

      8.漂下沉时有短暂停顿或浮起半目,该下不下,不下反升等异常表现都是鱼已吃钩的信号。

      9.漂向上抬起l目、半日,甚至更少,旋即马上变为向下有力地一顿、一挫,是最标准的鲫鱼吃食动作。

漂之所以抬升l目、半目,是因为当鱼冲向或游向鱼饵时,鱼体排开的同等的水量,造成水压的变化,使铅坠及饵暂时失重或失去一些份量,漂受到的坠、饵的拉力,重力减轻,因而上浮些许。

如果漂上浮后又慢慢下降了,表明鱼在后退、撤离,铅坠失重状态消失,见例1。

有力的一顿是鱼吞吸鱼饵入口,拉动漂造成的,是鱼吃饵的力作用于。

饵钩,又传导到漂上的结果。

也有人认为漂抬升是因鱼冲向鱼饵时的冲击力、压力造成的,此可研讨。

10.钩、线被鱼体碰挂着时,漂也会有力度地下沉,区分其与鱼吃钩时的漂讯,可看漂在下沉动作的前后,有无铺垫动作。

鱼吃食时,因鱼游向鱼饵,会有力作用于饵坠,使它们有些失重,所以,漂会有相应的反应信号,故有力度下降前有预警信号的是鱼吃钩的反应;没有的,是鱼从铅坠以上的线旁游过时碰线造成的。

从坠下子线旁穿过触线,信号与鱼吃时的很难区别。

      11.有时鲫鱼吃钩,漂上反应出的动作微乎其微,1/l0目,甚至几乎看不到,这时就要凭第六感觉钓鱼。

笔者曾参加一次大型比赛,第四场就是靠的感觉。

因经过前三场的较量,全国各地几百名高手,包括台湾高手的拼力发挥,池中的鱼已基本上都被钓上过了,放回池中后的鱼在第四场时吃饵的动作已微得不能再微(一场比一场吃得轻微)。

笔者左右附近钓手的漂都一动不动,如在水缸中一般,大家都睁大眼睛尽量不分神地盯着漂讯,笔者也一样,可怎么也没看见漂动一丁点儿。

快结束时,突然感觉到鱼吃了,但漂上什么动静也投有,一提竿,果然有鱼,之后尽量去追求、寻找这种感觉,最后大概是以l0尾的成绩,位居那场小组第二还是第三。

四场下来拿了个鼓励奖。

如果不是第一场时相邻的那位台湾钓友违规将竿子伸到笔者窝边一尺许垂钓,干扰了笔者,并“偷”走了不少笔者窝中的鱼,笔者在第一场能再多上三条鱼,积分再少一点,小排名再前一点,四场下来,笔者就可跻身前20名了,又能获一份奖了。

不过,做为女性,完完全全独立作战,并与各地众男性高手大联排,排了个第21名,笔者也还是蛮开心的。

总之,因有这次凭感觉钓鱼的亲身经历,所以,笔者相信第六感在垂钓中的存在和作用,也想对众钓友们说,不妨挖掘一下自己的潜力。

      12、浪很大时,如钓l目,浪来时漂尖应没入水中不见的,但没有没入水中,或浪退时漂尖应又露出水面1目的可也没露,都表示中鱼了,应扬竿、提竿。

      13、硬尾漂无预警信号,要特别小心,得有坚强的神经和敏捷的反应。

      14、漂横移或斜拉入水,提竿。

一般是饵被鱼吞吃后推拉走的反应。

      15、因硬尾漂的漂尾是实心的,漂尾无浮力,细,所以会有假动作,杂动作,正经鱼吃食时,动作还会放大(即同样大的鱼同样大的力吃食吸食,在软尾漂是下去1目半目,而在硬尾漂则可能是下去2目3目4目,动作幅度反应加大了)。

而软尾漂,因漂尾是空心的,本身即有一定浮力,且粗,上下时受到的阻力比硬漂尾的细长条受到的阻力也大,所以可过滤一定的假信号。

当软尾漂调3目半—5目时,由于铅坠轻,浮力大,假动作上不来,看不到,有动作,一定是鱼吃食,一定是真动作。

      16.漂左右晃动,表示鱼在饵周围打转观察,搅动饵周边水晃动,铅坠晃,漂跟着晃,等等。

      入口动作是没有固定的,而且每分每秒随时都在变化。

搞清漂的各种动作所代表的含意,是需要长期地实践总结,绝非这简单的区区几条可以解决。

不过,也正因为在用漂、调漂,用饵、调饵等方面有如此大的变数,才使钓鱼如此吸引人

鱼漂的选择 

[复制链接]

休闲部落

 

中国钓王

UID

1429

帖子

5378

主题

454

精华

21

积分

12478

金币

5008枚

银币

11964枚

鱼币

0枚

在线时间

378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22

最后登录

2012-9-8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2012-1-419:

58:

17|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粗短身软尾浮标--适合钓翻身(翻身快、一二下摆间隔慢、适钓控层),

粗短身硬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翻身快、下沉也较快),

短身短尾浮标--翻身最快、适合钓水皮,  

长身细硬长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快鱼(可逮截杀、抓停口)

小号细长身细硬尾浮标--适合钓底层滑鱼(可钓得很钝)

细长身短软尾浮标--适合钓底层轻口滑鱼(以去皮孔雀羽浮标为最佳、苗子自己改造)

急收肩(端肩膀)长身细硬尾浮标--适合钓涮口滑鱼(下沉快,回升慢)

竹脚短身细硬尾浮标--立起快(较碳脚)到位也快,

浮漂的选择方法  

    浮漂是垂钓时必不可少的配件,浮漂的选择使用直接关系到垂钓时获鱼量的多少。

所以如何选择浮漂成了关键的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在垂钓时选择浮漂的一些零碎的观点介绍给钓友,望各位钓友能给于指正。

台钓使用的浮漂属于立漂,现在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浮漂:

浮漂的分类:

按形状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长漂身,一种是短漂身;

按标示竿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硬尾漂,一种是软尾漂;

按材质可分为:

孔雀羽、巴尔沙木、化学合成等;浮漂的选择:

在选择浮漂时如要灵敏度高一点的就选择硬尾短漂身的浮漂;入要稳定性高一点就选择软尾长漂身的浮漂。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不变的。

选择浮漂应根据当时所垂钓的水域、鱼情、季节、鱼种和天气来选择浮漂。

如:

所垂钓的水域为平钓池塘(按天收费),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夏季晴天微风。

这时应选择长漂身的软尾漂。

因为这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好,摄饵时信号比较稳,同时小杂鱼也比较多,长漂身的软尾浮漂可以过滤掉小杂鱼的拱食信号,反映到浮漂的信号多为鲫鱼摄食信号,浮漂下钝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鱼率较高。

如果选择短漂身的浮漂,因其灵敏度较高,所以就不能过滤小杂鱼拱食的信号,这时浮漂多反映为左右晃动或者上下跳动,信号杂乱无章,提竿中鱼率很低。

再如:

所垂钓的水域为养殖塘(按斤收费),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冬季晴天微风。

这时应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

因为此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小,摄食动作幅度不大,小杂鱼因季节原因也不会强食鱼饵,短漂身的浮漂灵敏度较高,可以反映出鱼摄食时的微弱信号,而软尾漂的稳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所以此时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是明智的选择。

浮漂的选择就介绍到此,总之选择浮漂时应记住短漂身的灵敏度高,长漂身的稳定性好,硬尾漂的信号传递灵,软尾漂的信号传递稳。

根据实际垂钓情况选择出适合自己垂钓的浮漂。

一、外观检查  购买鱼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

方法是:

将鱼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

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鱼漂不是一支做工精细的高质量产品。

另外,在目检时还需注意检查鱼漂漂尖色目环是否清晰,间距是否过大或过小。

因为,鱼漂的漂尖部分是我们直接观察鱼讯的主要参照物,它的清晰、可视度如何,将直接影响我们对水下鱼讯的判断。

最后,还要更为仔细地检查鱼漂漂身的质地是否用料统一。

因为,有许多鱼漂是用两片或多片浮水材料粘连成型的(如大号的孔雀翎漂、部分芦苇漂等),这种工艺制成的鱼漂需要选用密度基本相同的浮水材料拼接而成,这样才能保证该鱼漂在水中的稳定。

我们在选购此类鱼漂时,应注意观察各片浮水材料的色差、纹路以及尺寸是否一致或大体一致。

如若反差太大,则表明该鱼漂可能不是由相同密度材料合拼的,可能会造成鱼漂在水中两边浮力不等的现象,不利于精确显示微弱鱼讯。

  第二步是手感触摸检测。

方法是:

一只手拿起鱼漂的漂脚轻轻转动,另一只手用拇指、食指、中指捏拿住漂身,从上到下地慢慢地滑动,细细感受漂身的平滑度以及油漆的精细度。

做工考究的优质鱼漂一般在这些细小的问题上,基本上都会处理得很好。

  二、滚动检查

  经过外观初检后,我们就要进行重心居中检测了。

  一支好漂,要能很好地反映鱼情,重心是否在漂体的中轴线上是非常重要的。

检验的方法是:

将鱼漂放在渔具店光滑的玻璃柜台面上,用手轻轻地拨动鱼漂,如果它能够在光滑的台板上滚动快捷、流畅,所经之处相连接可构成一个扇面图形,并且在滚动中没有摇晃、抖动等现象,就说明这是一支不错的鱼漂。

  三、选品牌

  如果面对琳琅满目的鱼漂产品拿不定主意的话,选品牌往往是一件比较省事的方法,特别是针对一些刚对悬坠钓感兴趣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初学者尤其适应。

选择品牌鱼漂也并不是随随便便上哪都能购买的,要千万注意防止有的不法商贩以次充好、拿假冒的品牌来糊弄。

根据笔者的经验,选择品牌钓具(包括鱼漂)一定要到信誉度较好的正规商店购买。

另外,由著名钓手或知名专家亲自推荐或现场出售的鱼漂,一般也无假冒之虞。

  四、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购

  钓鱼——虽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钓鱼人的经济实力差别有着明显的区别。

我们讲究科学、高效地钓鱼,但绝不提倡大家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消费,要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消费观念,合理地选购钓具(包括鱼漂)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钓鱼爱好者的大军中,工薪阶层的钓友占了绝大多数。

以月收入1500元左右的国企职工为例,据了解,他们用于购买钓具的消费能力约为300~1000元/年。

其中用于购买鱼漂的支出约为50~100元/年。

对于刚入门的新钓手来说,购买鱼漂属于一次性投入,因此有可能会出现超出100元/年的现象。

根据这样的消费能力,我们建议工薪族(以休闲娱乐为主要垂钓方式的)钓友在购买鱼漂时,应首先考虑选择那些质量可靠、做工精美但无很高的品牌效应的国产优质产品。

  对于那些经济收入来源不稳但又酷爱钓鱼的农村、城镇下岗钓友,原则上提倡大家购买经济实用的钓具,没有必要再为娱乐休闲而去动用家庭的生活资金。

如若确实需要购买时,建议最好购买质量尚可、结实耐用但价格低廉的单支装鱼漂即可。

如普通的芦苇漂、塑料漂等。

  对于事业小有成就,垂钓热情较高且对竞技垂钓颇有兴趣的钓友来说,购买鱼漂时主要应避免盲目性,切莫因一时冲动或认识模糊不清时而选购了成套的劣质品,出现“家中鱼漂一大堆,有用的没几支”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另外,这类钓友更应该多长个心眼,提防一些别有用心的所谓朋友给你“推荐”什么“绝版精品鱼漂”或“最灵敏鱼漂”之类的建议,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买些华而不实的鱼漂。

我们的建议是:

根据自己的垂钓需要,选择品牌响亮、做工精细、功能齐全的优质产品。

对于选中的品牌最好应成套购买,以适应不同的鱼情、水情。

  悬坠钓法的专用鱼漂

  漂身:

  一支鱼漂的主体部分,是鱼漂产生浮力的主要部分。

根据钓手不同的垂钓要求,漂身被制成了许多不同的形状。

如球型、橄榄型、梭型、水滴型、流线型等。

  漂身的制作可分为手工研磨和机器加工两种。

手工研磨的漂身受损程度小,材质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浮力比机器加工的鱼漂要大,但规格大小难以统一,不便于大批量的规模生产;而利用机器加工生产的鱼漂,大小、规格比较统一,每套鱼漂的浮力大小有一定的规律,便于钓手正确选配。

但是,由于漂身被夹具挤压较重,可能会破坏其自身内部的纤维组织,使同样材质、同样大小的漂身较之手工加工的浮力要略小一些。

  漂身不同的形状,在使用时会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针对不同的鱼情、水情和垂钓中的战术策略,所需选用的漂身形状也是各有不同的。

在这一点上,取材方便、加工容易的木制类鱼漂就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

如巴尔杉木、芦苇及轻木等。

  漂尖(亦称漂尾、漂信、漂苗、视目杆等):

  鱼漂上部那截细细的、画有红色、黄色及黑色、绿色等宽窄不同色环的部分。

是垂钓者判断鱼是否吃钩;钩上是否有饵;窝点内是否有鱼的重要信息来源。

每一个色环即为漂目,一格为一目,黑色的细环带是起到分割漂目的作用的。

我们在设定调目及钓目的时候,同样不能忽视这个小小的区域(特别是在垂钓猾口小鲫鱼时)。

  漂尖的材质可分为实心尼龙棒、玻璃纤维树脂棒、碳素材料棒和空心塑料管几种。

俗称“实心漂”或“空心漂”。

一般来说,实心尼龙棒、玻璃纤维树脂棒和碳素棒等便于研磨,且硬度较好,因此,制作出的实心漂可使得漂尖更细些和更长些。

而空心塑料管则缺乏上述的特点,因此,制作出的空心漂漂尖较短、稍粗些。

但这并不说明空心漂要比实心漂差,主要还要看钓者怎么去调整和使用的技巧了。

  在漂尖的色环涂描的加工处理方面,现在也出现了比较合理的工艺与材料。

滑尾漂尖的出现为那些比较讲究钓具理想化的钓友在心理上,又消除了一个重大的隐忧。

当然,光滑顺溜的漂尖对于钓鱼人来说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漂颈:

  从漂尖连接漂身的结合部至漂身最宽部之间的部位,我们称之为漂颈。

  一支鱼漂的漂颈越长,该漂身的上曲线就越好,在使用中产生的向上顶的力就容易被体现出来,利于垂钓开口不好、鱼讯微弱的“病态鱼”和冬春寒冷季节的情况下使用。

为了充分地体现它的这个特性,这类鱼漂都采用细长的实心漂尖与之匹配。

但对于垂钓鱼讯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