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必修二知识框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0715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 必修二知识框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历史 必修二知识框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历史 必修二知识框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历史 必修二知识框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历史 必修二知识框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 必修二知识框图.docx

《历史 必修二知识框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 必修二知识框图.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 必修二知识框图.docx

历史必修二知识框图

【单元知识网络】

起源:

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农业的起源地域差异:

黄河、长江流域-------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

农业业结构特点: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远古和商周:

主要使用耒和耜(材质有什么特点?

生产工具的变革春秋战国:

铁器和牛耕开始出现(影响?

汉代:

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唐代:

曲辕犁

精灌溉工具:

三国翻车、唐代筒车(有何不同?

耕水利设施的完善:

春秋战国:

都江堰、郑国渠

细汉代:

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作千耦其耘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生产方式的变化(商周)特点:

大规模简单协作

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

生自耕农经济原因私有土地出现

产(个体农耕)产生:

春秋时期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特点男耕女织,自己自足

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从生产工具看是:

铁器牛耕

我国古代农业(小农经济)特点从规模来看是: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从生产模式看是:

精耕细作

从内部分工看是:

男耕女织

从经济结构看是: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和家庭手工业为辅

从产品经营看是:

自给自足

形成:

商周时期

特点:

有公田、私田之分

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缴纳给贵族

井田制实质: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原因根本原因:

铁制农具的使用,私田增多;战争的频繁中瓦解直接原因:

各国的税制改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

国大量公田抛荒

古表现部分“私田”逐渐私有

代时间:

战国时期

的根源:

生产力发展

土私有制确立原因直接原因:

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

地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

制君主土地私有制

度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趋势是什么?

为什么?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趋势是什么?

为什么?

宋初:

不抑兼并

土地兼并明清:

土地买卖日益普遍

不能抑制的原因: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均田制:

国家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北魏、唐)

原因:

土地兼并的结果

战国:

产生

租佃关系发展汉代:

较普遍

日益普遍宋代:

仅次于自耕农的经营方式

明清:

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

影响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司马迁的划分:

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山东、山西:

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

原因江南:

地势复杂、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开发晚

区龙门碣石以北:

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域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山东、山西:

传统的农业区

经特点江南:

开发较晚,也是典型的农耕经济

济龙门碣石以北:

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和山东、山西:

宋以前全国的经济重心

重经济地位江南:

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

心龙门碣石以北:

经济实力有限

的原因:

主要是战乱,其它原因有:

的第一次高潮:

两晋之际的人口流动

南中原人口的南迁过程第二次高潮:

唐安史之乱后

移第三次高潮:

靖康之乱

给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

影响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促进了地区交流、民族融合。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民南移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原因南方政局比较安定

本身具有发展的潜力

经济重心的南移孙吴、东晋、南朝:

南方得到开发

过程中唐以后:

逐渐超过北方

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影响:

文化重心相对南移

农青铜冶青铜时代:

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

耕炼技术商代青铜技术已臻于成熟

时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数量多、种类齐备、使用广泛

代钢铁冶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的金属冶炼炼技术南北朝时发明了世界领先的灌钢法

手术的演变春秋时期用木炭冶铁

工冶铁燃料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于冶铁,北宋普遍流行

业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碳炼铁,明朝流行开来

(上古)黄帝时期发明了丝织技术

丝织技术西周丝织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品种、花色图案)

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纺织技术宋末元初:

棉花由边疆向内地传播

农元代: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

耕棉纺技术元明时期:

江苏的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时明代后期:

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的陶器的发明:

新石器时代——黑陶、彩陶、白陶

手东汉末年:

青瓷

工制南北朝:

白瓷

业从烧陶瓷隋唐时期:

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到制瓷技宋代:

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术元代:

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明代:

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

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影响:

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产生:

西周时期

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

特点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官营手工业明代中叶以前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优点:

资金足、规模大、分工细、技艺精、管理严、精品多。

缺点:

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少竞争、创新不够;强制劳动、积极性差。

兴起:

春秋时期

原因:

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的兴起

发展:

明代中叶后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优势与不足:

优点:

积极性高、经营灵活、市场竞争、富于创新

缺点: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单、受压制

私营手工业唐代以前:

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

经营方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

的变化唐宋以来:

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加深

明中后期;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农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物物交换)

耕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

时商朝:

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代周朝:

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商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

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业隋唐:

出现长安、洛阳、扬州等大都市,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与发展繁荣(原因:

政治上的大一统和大运河的开凿)

城宋代: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市元代:

纸币广泛流通;

明清:

商业发展新特点:

城市特点:

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

周秦至唐市坊分明:

坊市分开

城市职能:

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农城市的繁荣城市特点: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

耕宋代市坊破界:

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时城市职能:

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代明清:

城市生产性、商业性增强

商产生原因:

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

业集权的思想

与产生:

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表现方式:

重税、降低社会地位、限制规模、专营等

城重农抑商汉代:

汉高祖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

市演变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的打击商人的措施

中唐以来:

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明清:

继续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南方水稻产量提高

玉米、番薯等广泛引进和种植,广泛植棉

近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代商业商品流通扩大,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前江南地区发展起众多工商业市镇,出现区域性商帮。

夜明清国力强盛的突出表现:

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发条件机户拥有资本购买劳动力,增殖财富

展资本主义生产工匠脱离土地,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

与因素的萌芽特征:

商品生产及自由雇佣劳动

迟苏州:

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

滞概况景德镇:

常年受雇者按年或按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

钱;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高和劳动效率较高

措施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

抑商颁令实行禁矿,限制商业活动

后果:

强化了农耕经济形态,限制了大规模工业化变革

抑商与禁海原因:

以“天朝上国”自居,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

禁海反清斗争

后果:

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1.资本主义萌芽未能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清朝2.统治者对外对外禁闭国门,对内压制工商业,厉行文

化专制

近代前夜的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西方西方国家展开对外殖民扩张,建立殖民统治

表现:

中西国力兴衰易位

 

【单元知识网络】

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要资本原始积累。

原因社会根源:

欧洲人对贵金属(黄金)和贵重商品的追求。

直接原因:

商路危机

新航路开宗教动力:

基督教号召进行圣战和扩张

思想因素:

人文主义鼓励追求幸福生活

辟的背景技术、知识条件:

造船、航海技术取得巨大的进步、地圆学说。

新条件政治保证:

欧洲君主强化王权(尤其是两牙是中央集权国家),全力支持海上探险

航1487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路新航路开葡萄牙(向东)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的辟的过程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

开西班牙(向西)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辟欧洲:

通过贸易和掠夺,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美亚非:

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短期刺激了亚洲经济;黑奴贸易带来深重灾难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开始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扩张方向:

非洲和亚洲

葡萄牙占领地区:

非洲东西海岸、亚洲的印度、印尼沿岸等

葡萄牙、西班牙方式:

暴力掠夺和敲诈勒索,确立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

欧的早期殖民活动扩张方向:

中南美洲

洲西班牙占领地区:

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和亚洲的菲律宾。

殖方式:

以掠夺金银为主要手段,还建立农业种植园

民时间:

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者范围:

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以及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

的荷兰的殖民扩张的贸易

扩手段: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什么方式组建?

张影响:

商贸发展带动了银行信贷业务发展,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

与中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掠手段:

政府支持海盗式掠夺,进行商业战争,建立商业公司

夺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结果:

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在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参与15—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支配

国家18世纪,英国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角

什么是三角贸易?

残酷的黑奴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也为美洲殖民地开发提供了劳动力

严重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经济(?

影响

 

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资本: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圈地运动(英)

社会:

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

工条件科技:

工场手工业积累的生产技术

业市场:

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导致市场扩大

理论:

牛顿力学

革棉纺织业:

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水力纺织机

命表现冶金业:

焦煤炼铁法;

采矿业:

蒸汽抽水机、安全灯

动力:

蒸汽机(标志);

交通运输:

碎石路、铁路、汽轮

影响:

⑴技术变革: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代替工场(生产集中,规模扩大,工人受到纪律和机器的双重支配),英国等先后成为工业化国家。

但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尚未分离;

⑵社会变革: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阵营形成;

⑶城市化:

工厂和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促进了近代工业化城市兴起;

⑷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

⑸西方列强掀起殖民高潮,东方从属于西方。

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了全球化时代。

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

工业革命后,人类历史逐渐由农业文明走进工业文明。

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标志:

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技术、化学材料、炼钢技术、新通讯手段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理论:

电磁学理论。

改交通运输:

内燃机、汽车、飞机

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化学领域:

有机化肥、人工合成染料、合成橡胶、油漆

世表现钢铁部门:

贝塞麦、西门—马丁、托马斯炼钢法

界动力:

电的发明和使用

的影响: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工特点:

生产资料、工人集中,采用机器生产,工人实行细致分工和受严格

业工厂制度纪律约束。

经营模式:

经营权与所有权统一。

革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思想

命工业时代的出现原因: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经济组织代表性企业:

美国的八大财团、日本的四大财阀、法国的二百家族、德国的通用、西门子电器

垄断组织经营模式: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生产效率。

有何利弊:

(大企业)影响:

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国际联合企业经济组织形式

 

开始形成: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形成过程初步形成:

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途径:

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

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影响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穷落后

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目的:

打开中国门户并取得贸易暴力特权

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中美《望厦条约》;

不平等条不平等条约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约的签订中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鸦开辟通商口岸,倾销商品

片危害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商船可在各口岸航行

战危害协定关税极大的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

争涉及关税的条约有:

《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

后1842—1846年:

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的原因:

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得的政治经济特权

中大量洋货1846—1856年:

外国商品在中国滞销

国涌入中国原因:

自然经济的抵制(根本原因),盲目倾销,购买力低下

社1860以后:

外国商品长驱直入

会原因:

凭借低关税和子口税等特权

经原因:

外国商品的冲击,列强对中国原料、农产品的掠夺

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的解体影响农民、手工业者破产,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使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内忧:

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

背景外患:

西方列强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清朝政治统治危机

清政府内部洋务派的形成

根本目的:

维护清王朝统治

时间与创办人:

1861年曾国藩

洋务运动安庆内特点;第一家军用企业;制造第一台实用蒸汽机;

军用军械所官办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创办;规模最大的官办企业

弊端:

生产消耗高,效率低;大小官员贪污成风;洋人操纵生产技术大权

近民用时间:

19世纪70年代口号:

“寓强于富”

代企业代表企业:

开平煤矿——第一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工作用:

产品进入市场,达到分洋利的目的;促进其他工业发展

业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影响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

③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④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⑤对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起了促进作用。

有达到“自强”“求富”⑥目的,对我国现代化起推动作用

⑦结果:

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根源。

的原因:

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自然经济的瓦解

艰出现时间:

19世纪70年代前后

难民族工业的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机器磨坊

起早期发展初步原因:

清政府放宽限制、实业救国的思潮、收回利权运动

步发展概况:

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实业家:

张謇和荣氏兄弟

民族工业原因:

封建势力的压迫和西方列强的压制

发展缓慢特点:

民族工业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的)

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暇顾及侵略中国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原因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民中国民族工业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一战刺激了国际市场对中国日用商品的需求。

国的“黄金时期”表现:

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获得一

时定发展;化学工业的代表——范旭东

期特点:

发展时间十分短暂;轻工业迅速发展;由沿海到内陆

1927—1936年:

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有较快发展。

民目的:

经济掠夺“以战养战”,变占领区为军事工业基地

族方针的确定:

1940年《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适地适产主义”

工日伪政权对沦陷区内容:

日本本土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中国东北

业经济的破坏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华北发展

的矿业、盐业;华中发展轻工业

曲实质:

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之中

折对工矿业:

“军事管理”“委托经营”

发方式控制金融和内外贸易,实行物资管制制度

展掠夺劳动力

三座大山: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外国资本的重压(?

):

凭借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的手段,利用特权等。

三座大山压迫实行“经济统制”政策

下的民族工业官僚资本主义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排挤、打击

以中国银行为首的各财团掠夺财富

原因1、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

2、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传统思想受到冲击

近代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服饰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制度的改革(?

变革概况民国政府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

中国传统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各自特点?

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

新“断发”“断发”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发出《剪辫通令》

潮与不缠清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

冲足运动不缠足运动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

特点:

政治色彩

击19世纪40年代在通商口岸出现西餐馆

下“异味争尝”60年代前后,上海陆续开办了一批西菜馆

的七八十年代以后,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社日常食品的嬗变

会租界地区最早出现西式建筑

生洋房与里弄北方城市多居住大院,南方城市多里弄住宅

活在大城市出现了高级公寓和别墅住房

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报刊发展

近代报刊《申报》成为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发展历程各类通俗性报刊的出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高涨

新文化运动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回顾电影电视历史?

近代电影1905年,《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的影片

发展历程1915年,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1931年,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

各种媒体为何能迅速被人们接受?

中国古代礼仪体现贵贱尊卑制度

礼仪民国政府简化礼仪(?

革新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

19世纪中期以后,丧葬礼仪的变化

特点:

铁路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

原因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1881年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

铁路1888年,紫光阁铁路——宫廷专用铁路建成

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铁路发展的特点:

交水运:

1872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通水运与航运航空:

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

与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通1918年,北洋政府设“筹办航空事宜处”

讯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邮政代办所”

的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又设邮传部

变通讯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化电报: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中国自主办电报的开端

民国时期,电报电信业发展缓慢,30年代才有所改善

影响:

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在一定程度

上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丰富了生活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一)国家干预经济:

1、实践的开始——美国罗斯福新政

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根本)

特点:

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波及范围广(为什么危机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背景:

经济危机经济上:

损失惨重

影响:

政治上:

社会动荡,法西斯势力抬头,资本主义面临严重政治危机

国际关系:

各国转嫁危机,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调整财政金融——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信心

内容:

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

《全国工业复兴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

调整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控制市场价格,促进农业生产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缓和社会矛盾

对美国:

减轻危机对美国危害;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

影响对资本主义:

开辟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对世界:

美国经济恢复和民主制度保存,成为二战中重要反法西斯力量,为二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背景:

经济大危机,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受到人们质疑(该理论代表人及内容)

2、理论——凯恩斯主义主张:

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具体内容?

评价: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学理念;

二战后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为什么?

3、实践的发展——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吸取经济危机教训,放弃自由放任传统

背景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

战后经济恢复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需巨额资金投入非私人资本能承受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英、法、德。

(1)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方式制定经济计划,避免出现无政府状态——日。

(生产社会化)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和利用税收等——美。

积极:

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资本生产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影响

消极:

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和效益低下的弊端(为什么?

背景:

生产力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

(2)人民资本主义表现;股票分散化

(资本社会化)影响:

积极:

缓和社会矛盾,吸收大量资金;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反映资本社会化趋向

局限:

企业决策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背景:

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生产过程复杂,需要有高水平和科技知识的企业经营者

(3)经营者革命表现:

所有者对企业控制力下降,经营者为专门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影响:

企业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