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项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9112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地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湿地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湿地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湿地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湿地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湿地项目.docx

《湿地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项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湿地项目.docx

湿地项目

湿地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3

1.1项目概要...3

1.2项目建设期限与投资规模...4

第二章鸣翠湖湿地概况...5

2.1自然地理条件...5

2.2鸣翠湖湿地资源概况...7

第三章项目背景及实施的有利条件...9

3.1项目背景...9

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1

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12

4.1指导思想...12

4.2建设原则...13

4.3建设依据:

...13

4.4建设目标...14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14

5.1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4

5.2项目实施进度...15

5.3主要技术方案...16

第六章投资概算...20

6.1项目投资...20

6.2投资来源...21

6.3资金使用计划...22

第七章项目效益...22

第八章实施措施...23

8.1组织管理...23

8.2工程管理...23

8.3技术管理...24

8.4资金管理...24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湖泊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

1.1.2项目主管单位:

银川市湿地保护办公室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建设单位:

银川鸣翠湖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朱建仁

1.1.4项目性质:

新建

1.1.5项目建设目标和宗旨:

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湖泊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是亚行贷款宁夏生态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PRC/ADB/GEF项目)的子项目――银川湿地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中的一部分,宗旨是恢复保护项目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引进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实现项目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项目实施湿地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使水禽栖息地得以进一步修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丰富,湿地生态得到进一步改善,湿地功能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1.1.6项目区建设地点与范围:

该项目位于银川市掌政镇,介于惠农渠和汉延渠之间,西距银川市区10km,东距黄河3km,是黄河古道改道形成的自然湖泊,是银川东部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现为国家湿地公园。

1.1.7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总规模390hm,其中:

2009年建设规模64h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①退塘还湖,建设规模50hm;②湖泊与水道清淤,建设规模8万m;②南湖栖息地修复,建设规模14hm。

(2)旅游基础设施:

①小型垃圾储运场,建设规模1座,建筑面积258m;②垃圾收集箱,建设规模40个。

(3)水资源管理:

改造和整治湖泊边沟防污隔离带,建设规模6.8km。

(4)能力建设:

购置设备10台(套、艘),包括台式电脑1台、A4打印机1台、A4扫描仪1台、传真机1台、GPS定位仪1台、高倍望远镜2架、数码相机1部、投影仪1台、巡护船1艘。

1.2项目建设期限与投资规模

1.2.1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5年,即2009年-20013年。

1.2.2项目总投资

(一)总投资: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1125.6万元,其中:

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资545.1万元,可持续利用湿地投资35万元,旅游基础设施投资60万元,水资源管理投资433.8万元,能力建设投资51.7万元。

(二)2009年投资:

按照年度实施计划,2009年计划投资464.08万元,其中:

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资296.2万元,旅游基础设施投资23.48万元,水资源管理投资115.6万元,能力建设投资28.8万元。

1.2.3资金来源

在项目建设总投资1125.6万元中,亚行贷款560万元、地方配套565.6万元。

2009年计划使用资金464.08万元,其中:

亚行贷款200万元、地方配套264.08万元。

第二章鸣翠湖湿地概况

2.1自然地理条件

2.1.1地理位置

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银川东侧,地理位置为东经106°22′,北纬38°3′,隶属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所辖。

这里集黄土高原、黄河、湖泊、芦苇、湿地等景观于一身,西距银川市区9公里,东临黄河3公里,南接孙家大湖,北连清水湖,东临惠农渠、西距汉延渠1公里,银青高速公路穿湖而过,总面积6.67平方公里,约667hm,其中:

湖面280hm,湿地253.3hm,绿化及其他用地133.4hm。

鸣翠湖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银川河东机场和河东旅游线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有“银川市前庭”的美誉,是银川市东部最重要的湿地生态区域。

2.1.2地形地貌:

鸣翠湖为古黄河河道东移,鄂尔多斯台地抬升自然形成的黄河冲积平原湖滩地貌,平均海拔1100m,地势平缓,顺水流方向南高北低,西仰东倾,落差约1m左右。

鸣翠湖280hm的湖面芦苇密布,湖西大片水田,北侧的银横路是排列整齐的大片鱼塘,南侧为孙家大湖,周围没有污染源和建筑物,水质清澈,视野开阔,保持着自然风貌。

2.1.3气候条件:

宁夏银川平原地处我国内陆,属中温带荒漠地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

冬寒长,夏热短,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冬季晴朗、干燥、寒冷、盛行西北风;夏季降水量少,天气晴燥炎热。

但就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来讲,其特有的小气候条件,使之与周边气候有明显差异。

主要原因在于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广阔的水域和湿地,增大了湿地公园的空气湿度,加之湿地公园东侧有鄂尔多斯台地,西侧有贺兰山台地的作用,阻挡并减少风力,使湿地公园形成了一个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湿区”。

湿地公园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年平均气温8.7℃,,极端最高气温36.7℃,极端最低气温-23.7℃,≥10℃的有效积温超过3000℃。

湿地公园常有地形雨出现,降水量在200㎜左右,主要集中在7、8、9月,年均蒸发量为2085.9㎜,无霜期平均为160天,比灌区长10天以上,出现雾气的天数较多,维持时间长于周边地区。

霜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较少。

2.1.4土壤条件:

湿地公园内的土壤主要是新育土与浅色草甸土,地下水位一般在1.2m左右,水质矿化度较高,部分地段土壤次生盐渍化。

受黄河上游成土母质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达0.5%-1.2%,土壤养分状况较好。

2.1.5水文条件

鸣翠湖分南北两湖,生态体系完整,湖区及周边河流、湖泊、沼泽、渠道、水稻田连片,水量充足。

鸣翠湖的水资源属黄河水系,湖泊面积占湖区面积的80%,灌排水系发达,西有汉朝开挖的汉延渠,东有清代开挖的惠农渠,水源稳定性好,水量充沛,基本上不受年降水变化率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可人工控制,湖底平坦,由于其水系末受工业污染,人为破坏影响因素较少,湖水四周透明,水质良好,基本完整的保持了自然生态环境。

2.2鸣翠湖湿地资源概况

鸣翠湖作为一个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由沼泽、湖水、芦苇有机地形成一个适于鸟类繁衍、栖息和生存发展的生态支持系统。

湖东侧大片的芦苇引来大量水禽栖息,并在此“生儿育女”,湖周边沼泽广布,芦苇、蒲草和香蒲等,这里丰富的小鱼虾成为鸟儿觅食的黄金地带。

湖心的岛屿、苇丛和码头是鸟类晚间栖息的好地方,而连片的沼泽是鸟类觅食的好去处,“天时、地利、鸟和”形成了一个自然、适宜、和谐、非常理想的鸟类栖息地和候鸟驿站,为建设银川及西部的鸟类研究、观赏基地,提供了绝好的天然资源。

2.2.1植物资源

鸣翠湖湿地植物资源丰富,经专家组实地考察,现有维管植物3门40科82属109种,水生浮游植物7门30科69属,其中以芦苇为优势种,蒲草和香蒲等其它湿地植物种类较多。

还有人工种植的杨树林、分景林、草坪及其它经济林树种,这些树种大多数具有抗盐碱特性。

2.2.2动物资源

鸣翠湖作为一个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由沼泽、湖水、芦苇有机地形成适于鸟类繁衍,栖息和生存发展的生态系统,现有脊椎动物5纲24目46科129种,其中鸟类14目29科97种,水生浮游动物29种,水生大型无脊椎动物29种。

这里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和小鸨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鸳鸯、黑浮鸥等14种。

2.2.3旅游资源

鸣翠湖湿地是银川市历史上黄河古道改道形成的自然湖泊,是银川“七十二连湖”中“长湖”的核心部分,鸣翠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道祖庙遗迹、黄河水车等历史文化遗迹成为标志。

鸣翠湖为永久性淡水湖,由湖泊、沼泽构成,分南湖和北湖两区,南湖为核心保护区域,北湖为一般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和管理服务区。

目前,鸣翠湖已建和待建的有十大景点景观,它们分别是:

百鸟鸣翠、碧水浮莲、车水排云、千步廊桥(待建)、绿帐问茶(待建)、迷宫寻鹭、青沙漏月、芦花追日、东堤夕照(待建)、白沙落雁(待建)。

其中大部分以自然景观为主,未建景观中尤以千步廊桥、东堤夕照、绿帐问茶最具特色,成为银川市民和区内外游客经常光顾的地方,旅游客流量较大。

第三章项目背景及实施的有利条件

3.1项目背景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

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它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同时,湿地还具有广泛的食物网链和自然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是各类水禽和鸟类的繁殖、越冬和栖息地,因此又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生命的摇篮”。

加强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不仅是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状况的需要,更是实现湿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因此,保护了湿地,就保护了人类自己。

为此,国务院于2004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要求各地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维护湿地功能。

随之,全社会掀起了关心、支持保护管理湿地的高潮,湿地保护提案、建议越来越多。

在我国近代史上,鸣翠湖湿地是西部河套平原有名的湿地之一,享有“七十二连湖”之美称,丰富的湿地资源,大量的鸟类迁徙经过和栖息、繁殖,使得鸣翠湖湿地的野生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据有关资料记载,建国前鸣翠湖湿地生存动物300余种,湿地植物200余种,各种水鸟达180余种左右。

宽阔的水域,茂盛的水草,成群结队的侯鸟,构成了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成为镶嵌在西部荒漠土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同时,鸣翠湖湿地还是自治区首府银川水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区的建设对净化水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们对生态环境和湿地保护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加之农业人口的增加,周边部分农民围堤填湖,压草开荒,破坏了原有的水系、沼泽和湿地,使鸣翠湖湿地湖面锐减,湿地萎缩,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历史上的“七十二连湖”已徒有虚名。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鸣翠湖湿地的保护,先后委托自治区林业局、自治区环保局和当地政府对鸣翠湖湿地进行监管和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为挤占和破坏湿地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鸣翠湖湿地的问题,银川市2003年成立了鸣翠湖湿地保护管理站;2006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了鸣翠湖自治区湿地公园;2006年6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从次,鸣翠湖湿地保护才步入正常轨道。

目前鸣翠湖湿地仍然还存在湿地污染、泥沙淤积、垃圾处理等突出问题,因此,加大对鸣翠湖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已迫在眉睫。

为切实保护好这块少有的较好地保持原生状态的国家湿地公园及其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和管理保护区及其资源,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关系,银川市政府决定启动实施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宁夏生态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银川湿地保护项目,为自治区首府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银川湿地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符合国际、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策,其有利条件是:

3.2.1鸣翠湖湿地列入全国湿地保护规划

我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后,随着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对湿地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保护。

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中国湿地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等纲领性文件。

银川湿地保护与恢复已被列为《规划》中栖息地恢复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优先建设内容之一。

3.2.2区、市两级政府重视湿地保护

自治区、银川市政府十分重视银川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保护湿地生态,打造“塞上湖城”已被列入自治区和银川市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银川市已组织编制了《银川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十一五”规划》,并开始实施。

已初步制定了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建设项目方案,并在近年陆续实施了有关湿地保护与恢复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保护管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3.2.3湿地保护基础条件较好

银川湿地的水利设施完备,纵横交错的灌排沟渠使得湿地水利条件非常便利,一些重要湿地都与湖泊、黄河、沟渠水及山洪沟通,可以人工调节控制湿地水位、水量、流速,一旦水位保持,湿地面积扩大之后,大部分区域会逐渐恢复原有的生境面貌。

尤其是黄河洪泛湿地、鸣翠湖湿地群等湿地,由于人为活动干扰较少,湿地保持了原始状态,作为鸟类栖息地的功能仍未丧失。

银川许多湖泊周边是一些鱼塘、稻田,湿地恢复和保护的成本较低。

同时,国际、国内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区域的荒漠化防治、湿地水质的生物净化、湿地盐碱化治理及湿地生态系统的重建、湿地生态旅游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银川市近几年相继开展了湿地植被恢复研究、湿地水平衡研究、生态生物型净化水质试验等,为银川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

4.1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中国湿地行动计划》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以及《银川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十一五”规划》中保护湿地的目标任务,以综合生态治理和管理为理念,以保护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恢复和提供湿地资源的生产性为目的,以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工程为重点,以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和社区参与、加强湿地科研、监测、培训、宣教等能力建设为保障,促进项目区湿地资源的恢复与保护,提高项目管理能力。

4.2建设原则

——遵循国家和地方湿地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及《湿地公约》的有关规定,符合国家现有的湿地保护与利用政策;

——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充分发挥湿地系统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

——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遵循项目区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提高湿地科研、监测、宣教、培训及管理能力。

4.3建设依据:

--《中国湿地行动计划》;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自治区湿地保护法》;

--自治区发改委对《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宁夏生态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银川湿地保护项目》批复;

--《银川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十一五”规划》。

4.4建设目标

项目实施的总体目标是,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功能和生产功能,促进湿地资源合理与可持续利用。

通过项目建设,扩大湿地规模,增加湖泊储水量,维护和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并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增强湿地资源监测与管理能力,建立湿地生态监测体系,促进湿地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优化配置湿地水资源,研究湿地水平衡、水循环机制,防治湿地富营养化,净化水质。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5.1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2009年建设总规模166h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基础设施、水资源管理和能力建设。

5.1.1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要建设内容为退塘还湖、湖泊与水道清淤、南湖栖息地修复。

(1)退塘还湖:

建设规模50hm。

主要是对鸣翠湖湿地银古高速公路以南湖区内,未与南湖湖水连通形成有效湿地的池塘进行开挖整理,与南湖相连,恢复扩大湖面。

(2)湖泊与水道清淤:

建设规模8万m。

主要是对鸣翠湖北湖、南湖的湖底清淤和沉淀池西侧入水口清淤,以增大湖面储水量和进水量。

(3)南湖栖息地修复:

建设规模14hm。

主要是在鸣翠湖南湖堆砌3座生境岛,并采取人工种植水生植物,修复湿地,为鸟类栖息创造条件。

5.1.2旅游基础设施

主要建设内容为小型垃圾储运场和木质垃圾收集箱。

(1)垃圾储运场:

建设规模1座,建筑面积258m。

建设地点选择在鸣翠湖最西侧的红旗沟边,作为鸣翠湖日常生活垃圾的临时集中堆放点。

(2)垃圾收集箱:

建设规模40个。

在鸣翠湖公园主要景点和道路两侧设置垃圾收集箱,收集生活垃圾。

5.1.3水资源管理

建设规模5.78km。

主要是对鸣翠湖环湖防污沟进行改造和整治,疏通防污沟,改善防污沟水质。

5.1.4能力建设

主要是购置设备10台(套、艘),包括台式电脑1台、A4打印机1台、A4扫描仪1台、传真机1台、GPS定位仪1台、高倍望远镜2架、数码相机1部、投影仪1台、巡护船1艘,以提高项目监测管理水平。

5.2项目实施进度

5.2.12009年1--2月

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成立项目组织机构。

5.2.22009年2--3月

组织完成退塘还湖、湖泊与水道清淤、防污边沟整治和南湖栖息地修复大面积清淤土方工程及进出水函建筑工程。

5.2.32009年3--4月

完成南湖栖息地修复植物种植工程和垃圾收集箱制作安装工程。

5.2.42009年5--7月

完成垃圾储运场建筑工程和种植工程养护。

5.2.52009年8--10月

对所有施工项目进行查漏补缺,正常维护。

5.2.62009年11--12月

进行项目实施总结,自查验收,接受上级年度验收。

5.3主要技术方案

5.3.1施工设计依据

(1)国家林业局林计批字[2007]144号“国家林业局关于宁夏银川市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2)《宁夏银川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2006年3月;

(3)《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筑安装工程概算定额》;

(4)《林业建设项目管理文件资料汇编》,国家林业局发展与计划资金管理司编,2006年10月;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6)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程、规定和标准。

5.3.2施工技术方案

(1)退塘还湖工程:

退塘还湖工程施工地点位于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银古高速公路以南湖区内,未与南湖湖水连通形成有效湿地面,该湖区占地面积为272.3hm,根据项目整体规划此范围为绝对生态保护区。

施工内容主要为土方开挖与整理等,预计开挖整理土方量19万m。

开挖中自北向南、自西向东进行,对荒弃鱼池边垠及高出南湖湖面的鱼池底进行挖除和转运,开挖深度为南湖湖面以下30cm,对部分已经生长大量芦苇和野生红柳的鱼池,仅挖除边垠连通水系即可。

对于部分与南湖湖面接壤、边垠低矮,机械设备无法作业地段或片区,采取保留原有地形地貌的方式,将原生状态予以保留,作为鸟类的栖息滩地和湿地变迁的见证点。

开挖土方按照项目整体规划沿湖区南侧永宁县中心沟边及东侧惠农渠西统一堆置,最终形成南湖还湖通道,总长度约5.8km,顶部宽度18~28m,靠湖一侧放坡系数为1:

7~8,外侧靠防污边沟放坡系数为1:

1.5~2,同时开挖完善上口8m~10宽、水下1.5m深环湖岸防污边沟,部分开挖土方进行栖息地恢复项目中的生境岛堆置。

施工方法采用大型机械进场操作,配备卡特325(或等效设备)挖机2台,双桥自卸卡车12辆,山推牌湿地推土机(或等效设备)1台,柳工50D装载机(或等效设备)1台,小型加油车1辆。

施工时间定在春季枯水季节。

(2)湖泊与水道清淤工程:

湖泊与水道清淤工程,分不同区域分片进行,先北湖后南湖。

首先进行位于北湖银横路南侧湖面及荷花池北岸及西侧部分池底清淤,然后为沉淀池西侧入水口清淤;北湖完成后为南湖接近孙家大湖及南侧湖泊清淤。

清淤土方结合南湖退渔还湖土方堆置及栖息地恢复堆置生境岛一并考虑。

主要采用水上挖泥机1台进行水中淤泥开挖,靠近湖泊边缘淤泥采用卡特325(或等效设备)挖机1台,双桥自卸卡车3辆,柳工50D装载机(或等效设备)1台配合清淤工作的进行。

同时人工辅助堆放、平摊,整治地形。

施工时间定在春季枯水季节。

(3)栖息地修复工程:

主要在南湖建设鸟类栖息生境岛三座,生境岛土方工程在退塘还湖及湖泊清淤时堆置成形,岛边浅滩、水面等种植小叶芦苇,纯水面种植香蒲、芡实等挺水植物,种植荷花等浮水植物。

每个生境岛设置17个鸟巢,鸟巢采用防腐木处理外墙为竹胶板,尺寸为1000mm(长)×1000mm(宽)×1800mm(高),内设芦苇铺垫。

每个生境岛设投食盆10个,投食盆为防腐木制作,直径为φ600mm,高为1000m防腐木支撑。

栖息地修复主要是人工种植水生植物,种植种类和技术如下:

①小叶芦苇:

栽植6800墩,株行距为45cm×45cm,带土取苇根移植,栽入父本塘的密度为1株靠一株,密排栽培,运用埋土栽培法;第二年的3月上旬,开条排沟10-30cm深,4月上旬当苇苗长出2-3片叶时,将条排沟中的水排干,4月中旬给苇池上水2-10cm,4月下旬上有机肥,施肥后15-30天排干水;6月中旬实施裁苗留苗根(根上留1-10cm),使其重出苗并进入维护阶段。

②香蒲:

栽植8600墩,株行距为45cm×45cm,在初春把香蒲老株挖起,用快刀切成若干丛,每丛带3-5个小芽作为种根,挖穴栽植。

定植后及时给池塘补浅水,随着香蒲幼苗的成活生长,逐步加大水量,并施入适量有机肥,随后进行正常养护管理。

③红柳:

栽植15000株,株行距为1m×1m,植苗栽植,苗木选择一年生健壮裸根苗;宜选地下水位较低,轻度或中度盐化沙地及有灌溉条件的土壤造林;造林时先按设计密度挖35cm见方定植穴,把苗木放入定植穴后及时填土踩实,并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提高苗木成活率,随后进行正常养护管理。

④紫穗槐:

栽植19000株,株行距为1m×1m,种植管理方法同红柳。

⑤芡实、莲籽:

播种芡实800公斤、莲籽1200公斤,全部采用人工进行点播种植,点播株行距为45cm×45cm。

点播后及时给池塘补浅水,随着芡实、莲籽幼苗的成活生长,逐步加大水量,并施入适量有机肥,随后进行正常养护管理。

(4)垃圾储运场:

垃圾储运场拟建于公园西侧,仅作为园区日常生活垃圾的暂时集中堆放地,设计垃圾储存周期为3-5天,垃圾最终由城市环卫车辆定期清运。

储运场整体采用半地下型式,平面呈L形,混凝土现场搅拌,内外立面抹灰砂浆掺入防水粉。

地面设置为5%缓坡型式,主要进出车位置增设车辆引道,引道宽度6米,浇筑C25混凝土150mm随打随抹平,表面拉毛处理。

储运场结构采用M5水泥砂浆砌筑粘土砖,砖墙厚240mm高度2000mm,内外立面抹灰压光,下部采用500mm毛石基础,坑底原土夯实浇筑C15细石混凝土150mm随打随抹平,作为储运场地面,储运场围墙高处自然地面1000mm。

(5)垃圾收集箱:

垃圾收集箱分布于鸣翠湖公园主要景点和道路两侧,均采用防腐木全木质结构,外立面处理利用园区淘汰林木进行装饰,与景区环境协调,加工尺寸为长×宽×高为350mm×450mm×600mm,两个为一组,制作采用多功能机床和人工加工配合进行。

(6)防污边沟整治:

扩展和整治现有环湖岸防污边沟5.78km,采用机械和人工辅助方式清淤排污沟道,新开挖部分沟道。

施工机械考虑使用退塘还湖设备进行施工,防污边沟上口8m宽、水下1.5m深,土方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