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2讲义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493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选修2讲义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2讲义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2讲义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2讲义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2讲义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选修2讲义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docx

《人教版历史选修2讲义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选修2讲义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选修2讲义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docx

人教版历史选修2讲义第6单元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1.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

2.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1.重点: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难点:

两次复辟帝制即“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发生及失败原因。

教材整理1 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统治的确立

(1)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到北京。

(2)假装拥护共和,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

2.二次革命

(1)背景

①1913年,刺杀宋教仁于上海。

②对外进行“善后大借款”用于镇压革命,讨好列强。

③革命党人抵制,江西、安徽、广东通电反对。

④袁世凯派兵南下镇压。

(2)战况

①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进行。

②1913年夏秋之际历时一个多月。

(3)结果:

革命党人失败。

[深度点拨] 二次革命的实质

二次革命是在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矛盾公开激化的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教材整理2 “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洪宪帝制”

(1)使帝制程序合法化

①1913年10月,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

②1914年,炮制出《中华民国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

③炮制出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

(2)寻求帝国主义支持:

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3)大造帝制舆论

①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②组织“请愿团”,请求变更国体,制造“民意”借口。

③帝国主义代言人也大造复辟舆论。

(4)操纵国会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

(5)“洪宪帝制”确立

①袁世凯下令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②标志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潮。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89[学思之窗],想一想:

这样的投票能够真正代表民意吗?

你对此有何感触?

【提示】 不能。

因为“国民代表”投票是袁世凯进行复辟活动猖獗时,由他操纵进行的;在投票时又采用贿赂的手段,验票也是由袁世凯指使成立的参政院负责。

感触:

从头到尾都是骗局,民主、民意已成为一种摆设。

3.护国运动

(1)原因: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

(2)经过

①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

②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反对袁世凯称帝。

③蔡锷等人策划领导了护国运动。

(3)结果

①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最后在忧惧中死去。

②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教材整理3 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1.张勋复辟

(1)背景:

“府院之争”使政局混乱。

(2)经过

①张勋以“调停”为名,拥戴溥仪复辟。

②张勋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独揽大权。

(3)结果

①张勋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一致反对。

②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③段祺瑞组织“讨逆军”进攻北京,张勋败逃。

④复辟终结,段祺瑞重新执政,对内独裁,对外卖国。

2.护法运动

(1)原因:

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2)经过

①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

②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举兵北伐。

(3)结果

①护法运动失败。

②民主共和制度未真正恢复起来,中国仍处于列强支持下的军阀纷争局面。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90[学思之窗],读了孙中山的这段话,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提示】 感触最深的是“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

孙中山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西南军阀的排挤。

而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护法”没有多大号召力,缺少群众基础;二是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武装,而是借助西南军阀的实力;三是西南军阀相互勾结,排挤孙中山。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辛亥革命后,封建复辟势力和北洋军阀政府解散国会、废弃约法,推行专制、独裁、卖国统治。

2.为维护民主与共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先后组织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讨逆运动及护法运动。

但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探究点 辛亥革命后的反专制斗争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1913年,袁世凯攻击孙中山、黄兴“左又是捣乱,右又是捣乱”,扬言“彼等若敢另组政府,我即敢举兵征之”。

史料中的时间及袁世凯对孙中山、黄兴的态度是关键信息。

史料二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宣言》

由史料中“一人冠冕”及出处可判断该事件为护国运动。

史料三 此次讨逆之战,匪特为民国争生存,且为民族反抗武力之奋斗。

——孙中山《讨逆宣言》

由史料中“讨逆之战”及史料出处可判断该事件为反对张勋复辟运动。

史料四 国会被毁……国体动摇,兴师讨贼……救我黔黎,以谋统一,以图应变。

——非常国会议员通电

由史料中“国会被毁”及出处“非常国会议员通电”可判断该事件为护法运动。

【史料应用】

(1)以上四则史料各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其内在联系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 分别反映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内在联系的主旨:

孙中山等人捍卫民主共和。

(2)对史料二、三、四中的历史运动应如何评价?

【提示】 护国运动在反袁斗争上取得了成功;反对张勋复辟斗争使该丑剧上演12天便垮台;护法运动最终失败。

上述历史运动反映出孙中山为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最终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史论拓展】 比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1)相同点

①背景: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两大矛盾合流。

②目标:

直指反动的北洋军阀政府。

③方式:

进行武装斗争。

④性质:

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

⑤作用:

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和中国革命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原因、对象和目的不同:

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镇压革命势力和独裁专制;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②结果:

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失败;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但也没有恢复真正的民主共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适被举为一时公仆,军书旁午,万端草创,文所靖献于国民者,固甚恨不能罄其悃忱。

然国号改建,纪元维新,且本之真正民意以颁布我民国约法,其基础不可谓不已大定……何期袁氏逆谋终不自掩,残杀善良,弁髦法律,坏社会之道德,夺人民之生计。

文故主兴讨贼之师,所以维国法而伸正义,成败利钝所不计也。

——《第二次讨袁宣言》

材料二 故本大总统之愚,以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章关于大总统职权各规定,适用于临时大总统已觉有种种困难,若再适用于正式大总统,则其困难将益甚。

——袁世凯致众议院咨请增修约法案文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孙中山、袁世凯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不同看法。

形成不同看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故主兴讨贼之师”的原因。

(3)材料二表明袁世凯的政治目的是什么?

【规范解答】 第

(1)问的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要从孙中山、袁世凯各自代表不同阶级利益分析。

(2)问实际上回答袁世凯的反动统治的表现。

第(3)问从“困难”“将益甚”等词语可看出其目的。

【答案】 

(1)不同看法:

孙中山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看作是立国的基础,是体现民意的依据;袁世凯则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看作束缚。

根本原因:

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残酷压迫人民。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扩大总统职权,建立独裁统治。

1.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

“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能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

”这位领导人是(  )

A.孙中山   B.蔡锷

C.宋教仁D.黄兴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1913年2月”“国民党”“国会”“责任内阁”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宋教仁主持改组的国民党成为第一大党,希望能组建责任内阁来限制专制统治,故选C项。

【答案】 C

2.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专权的斗争,将其称为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而言的(  )

A.领导力量B.革命任务

C.革命性质D.斗争方式

【解析】 辛亥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确立共和制;二次革命的任务是反对袁世凯实行专制,巩固共和制度。

从革命任务上来看,两者一脉相承。

【答案】 B

3.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发出了“非护约法无以维持国本,非讨国贼无以荡涤瑕秽”的呼吁。

他所说的“国贼”是指(  )

A.袁世凯B.张勋

C.溥仪D.段祺瑞

【解析】 1917年,段祺瑞再任国务总理,但他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因此,孙中山掀起了护法运动。

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约法”,即可判断答案为D项。

【答案】 D

4.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

“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

A.正确揭示了近代军阀割据问题

B.断然决定同军阀决裂

C.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对南北军阀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解析】 从题目所给材料看出,孙中山开始认识到曾经表示拥护革命的西南军阀同北洋军阀的反动本质是一样的。

【答案】 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于国体挟一爱憎之见,而以人为的造成事实,以求与其爱憎相应,则祸害之中于国家,将无已时……

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二 国人职责,唯在讨袁。

——蔡锷《誓告国人文》

材料三 袁氏未去,当与国人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

(1)材料一中所说的“他种国体”指的是什么?

梁启超对此有何看法?

(2)孙中山与梁启超、蔡锷在对待袁世凯及其复辟帝制的态度和认识上有何异同?

【解析】 材料一中梁启超反对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他们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同点需要分析材料信息得出。

【答案】 

(1)“他种国体”:

封建君主专制或者复辟帝制。

看法:

梁启超表示无论何时他都要反对袁世凯改变国体的做法。

(2)相同点:

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变更国体。

不同点:

孙中山有捍卫民主共和制度的长远眼光,在当前要彻底打败袁世凯,不因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而停止斗争;在打垮袁世凯后,还要担负起监督的责任,防止其他“谋危民国者”的重新出现。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建议用时:

40分钟)

[学业达标]

1.陈旭麓说:

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

“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解析】 “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说明袁世凯上台有一定的社会需求;“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体现的是袁世凯上台的合法性。

综合以上分析,B项只能体现合法性;C、D两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可以体现两个层面含义的只有A项。

【答案】 A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