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68.63KB ,
资源ID:62493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49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历史选修2讲义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历史选修2讲义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docx

1、人教版历史选修2讲义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1.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2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1.重点: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难点:两次复辟帝制即“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发生及失败原因。教材整理1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1袁世凯统治的确立(1)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到北京。(2)假装拥护共和,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2二次革命(1)背景1913年,刺杀宋教仁于上海。对外进行“善后大借款”用于镇压革命,讨好列强。革命党人抵制,江西、安徽

2、、广东通电反对。袁世凯派兵南下镇压。(2)战况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进行。1913年夏秋之际历时一个多月。(3)结果:革命党人失败。深度点拨二次革命的实质二次革命是在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矛盾公开激化的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教材整理2“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1“洪宪帝制”(1)使帝制程序合法化1913年10月,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1914年,炮制出中华民国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炮制出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2)寻求帝国主义支持: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

3、一条”。(3)大造帝制舆论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组织“请愿团”,请求变更国体,制造“民意”借口。帝国主义代言人也大造复辟舆论。(4)操纵国会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5)“洪宪帝制”确立袁世凯下令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标志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潮。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9学思之窗,想一想:这样的投票能够真正代表民意吗?你对此有何感触?【提示】不能。因为“国民代表”投票是袁世凯进行复辟活动猖獗时,由他操纵进行的;在投票时又采用贿赂的手段,验票也是由袁世凯指使成立的参政院负责。感触:从头到尾都是骗局,民主、民意已成为一种摆设。3护国运动(1)原因:袁

4、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2)经过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等人策划领导了护国运动。(3)结果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最后在忧惧中死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教材整理3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1张勋复辟(1)背景:“府院之争”使政局混乱。(2)经过张勋以“调停”为名,拥戴溥仪复辟。张勋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独揽大权。(3)结果张勋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一致反对。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段祺瑞组织“讨逆军”进攻北京,张勋败逃。复辟终结,段祺瑞重新执政,对内独裁,对外卖

5、国。2护法运动(1)原因: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2)经过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举兵北伐。(3)结果护法运动失败。民主共和制度未真正恢复起来,中国仍处于列强支持下的军阀纷争局面。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90学思之窗,读了孙中山的这段话,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提示】感触最深的是“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孙中山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西南军阀的排挤。而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护法”没有多大号召力,缺少群众基础;二是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武装,而是借助西南军阀的实力;三是西南军阀相互勾结,排挤孙中山。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辛亥革命后,封建复

6、辟势力和北洋军阀政府解散国会、废弃约法,推行专制、独裁、卖国统治。2为维护民主与共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先后组织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讨逆运动及护法运动。但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探究点辛亥革命后的反专制斗争史 料解 读史料一1913年,袁世凯攻击孙中山、黄兴“左又是捣乱,右又是捣乱”,扬言“彼等若敢另组政府,我即敢举兵征之”。史料中的时间及袁世凯对孙中山、黄兴的态度是关键信息。史料二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宣言由史料中“一人冠冕”及出处可判断该事件为护国运动。史料三此次讨逆之战,匪特为民国争生存,且为民族反抗

7、武力之奋斗。孙中山讨逆宣言由史料中“讨逆之战”及史料出处可判断该事件为反对张勋复辟运动。史料四国会被毁国体动摇,兴师讨贼救我黔黎,以谋统一,以图应变。非常国会议员通电由史料中“国会被毁”及出处“非常国会议员通电”可判断该事件为护法运动。【史料应用】(1)以上四则史料各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其内在联系的主旨是什么?【提示】分别反映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内在联系的主旨:孙中山等人捍卫民主共和。(2)对史料二、三、四中的历史运动应如何评价?【提示】护国运动在反袁斗争上取得了成功;反对张勋复辟斗争使该丑剧上演12天便垮台;护法运动最终失败。上述历史运动反映出孙中山为维护资产阶

8、级共和国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最终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论拓展】比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1)相同点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两大矛盾合流。目标:直指反动的北洋军阀政府。方式:进行武装斗争。性质: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作用: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和中国革命的发展。(2)不同点原因、对象和目的不同: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镇压革命势力和独裁专制;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结果: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失败

9、;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但也没有恢复真正的民主共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适被举为一时公仆,军书旁午,万端草创,文所靖献于国民者,固甚恨不能罄其悃忱。然国号改建,纪元维新,且本之真正民意以颁布我民国约法,其基础不可谓不已大定何期袁氏逆谋终不自掩,残杀善良,弁髦法律,坏社会之道德,夺人民之生计。文故主兴讨贼之师,所以维国法而伸正义,成败利钝所不计也。第二次讨袁宣言材料二故本大总统之愚,以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章关于大总统职权各规定,适用于临时大总统已觉有种种困难,若再适用于正式大总统,则其困难将益甚。袁世凯致众议院咨请增修约法案文(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孙中山、袁世凯对中华民

10、国临时约法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看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故主兴讨贼之师”的原因。(3)材料二表明袁世凯的政治目的是什么?【规范解答】第(1)问的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要从孙中山、袁世凯各自代表不同阶级利益分析。第(2)问实际上回答袁世凯的反动统治的表现。第(3)问从“困难”“将益甚”等词语可看出其目的。【答案】(1)不同看法:孙中山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看作是立国的基础,是体现民意的依据;袁世凯则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看作束缚。根本原因: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残酷压迫人民。(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

11、法,扩大总统职权,建立独裁统治。1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能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这位领导人是()A孙中山 B蔡锷C宋教仁 D黄兴【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1913年2月”“国民党”“国会”“责任内阁”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宋教仁主持改组的国民党成为第一大党,希望能组建责任内阁来限制专制统治,故选C项。【答案】C2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专权的斗争,将其称为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而言的 ()A领导力量 B革命任务C革命性质 D斗争方式【解析】辛亥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

12、统治,确立共和制;二次革命的任务是反对袁世凯实行专制,巩固共和制度。从革命任务上来看,两者一脉相承。【答案】B3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发出了“非护约法无以维持国本,非讨国贼无以荡涤瑕秽”的呼吁。他所说的“国贼”是指()A袁世凯 B张勋C溥仪 D段祺瑞【解析】1917年,段祺瑞再任国务总理,但他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因此,孙中山掀起了护法运动。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约法”,即可判断答案为D项。【答案】D4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当时孙中山()A正确揭示了近代军阀割据问题B断然决定同军阀决裂C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D对

13、南北军阀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解析】从题目所给材料看出,孙中山开始认识到曾经表示拥护革命的西南军阀同北洋军阀的反动本质是一样的。【答案】D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于国体挟一爱憎之见,而以人为的造成事实,以求与其爱憎相应,则祸害之中于国家,将无已时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材料二国人职责,唯在讨袁。蔡锷誓告国人文材料三袁氏未去,当与国人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1)材料一中所说的“他种国体”指的是什么?梁启超对此有何看法?(2)孙中山与梁启超、蔡锷在对待袁世凯及其复

14、辟帝制的态度和认识上有何异同?【解析】材料一中梁启超反对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他们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同点需要分析材料信息得出。【答案】(1)“他种国体”:封建君主专制或者复辟帝制。看法:梁启超表示无论何时他都要反对袁世凯改变国体的做法。(2)相同点: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变更国体。不同点:孙中山有捍卫民主共和制度的长远眼光,在当前要彻底打败袁世凯,不因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而停止斗争;在打垮袁世凯后,还要担负起监督的责任,防止其他“谋危民国者”的重新出现。学业分层测评(十七)(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陈旭麓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上述材料旨在说明()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解析】“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说明袁世凯上台有一定的社会需求;“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体现的是袁世凯上台的合法性。综合以上分析,B项只能体现合法性;C、D两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可以体现两个层面含义的只有A项。【答案】A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