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792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

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考纲点击

核心素养

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与问题。

2.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结合区域图表,能够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并结合区域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从人地协调角度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发展方向。

2.课外实地调查当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并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如化肥、农药使用问题等,提出符合实际的建议和措施。

3.从开发湿地、森林到保护的过程,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基/础/梳/理►

一、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范围

 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及 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

2.自然条件

(1)气候

(2)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

 黑土 、 黑钙土 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 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 低 。

二、农业生产和布局

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1)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

 气候 、 地形 、植被、土壤等。

(2)农业 生产方式 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农业区分布

主要农作物

A 松嫩 平原

 玉米 、大豆、 甜菜 

B 三江 平原

 春 小麦、大豆、甜菜

C 辽河 平原

水稻、 冬 小麦

(2)林业和特产区:

D 大兴安岭 、E小兴安岭、F 长白山 。

(3)畜牧业区:

主要分布在西部 高原 、 松嫩 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 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例如,水土流失和 黑土 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开发、利用与 治理 、 保护 相结合。

(2)坚持 经济 效益、 生态 效益的统一。

3.农业发展方向

区域

发展方向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 商品粮 、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西部草

原区

围绕 生态 建设与增加农牧民 收入 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 生态 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 立体开发 ”,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基/础/梳/理►

1.东北黑土肥沃的原因

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腐殖质来源广,有机质积累多;东北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的分解少,积累多。

2.三江沼泽地成因

湿润、半湿润气候,降水较多;河流多,水量大;纬度较高,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植被覆盖率高,水分条件好;有凌汛现象,河水易泛滥。

3.东北地区湿地保护措施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教/材/释/疑►

1.东北地区不等同于东北三省

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而这里所讲的东北地区,其范围除了东北三省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黑土与黑钙土肥力不同

黑土是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肥力高;而黑钙土是在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肥力较低。

3.东北地区既有春小麦,也有冬小麦

东北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由于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只能种植春小麦。

而南部辽河平原由于地处暖温带,适宜冬小麦生长。

4.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但粮食单产并不高

东北地区农业受多种条件制约,农业生产粗放,科技投入低,单产低。

但由于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2016·课标Ⅱ)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

(1)~

(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解题思路]

审题干

(1)由材料可知,庄园经济是利用区域优势,开展集约化经营组织模式,当地拥有知名品牌的农产品是其发展的前提条件。

(2)现代茶庄园是通过整合特色山水,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庄园模式,其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答案] 

(1)B 

(2)C

1.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地区

南部

中部

北部

温度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10℃

的积温

3600℃以上

1000~3600℃

1000℃以下

气候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年降水量300~1000mm,且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

影响

制约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特点

农业生

产状况

1东北地区的水热条件基本满足喜凉类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求,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4~10月;但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②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2)地形、土壤条件

地面

结构

地貌类型及

地形区分布

对农业的影响

优势农业资源

山环

水绕

山地

西部

大兴安岭

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森林资源丰富,居三大林区之首

北部

小兴安岭

东部

长白山地

沃野

千里

平原

南部

辽河平原

土地资源丰富(平原面积广大,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土壤肥沃

东部

三江平原

中部

松嫩平原

地形

平坦

平原

西部

内蒙古高

原东部

优质草原牧场

2.社会经济条件

[方法技巧]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1.B 2.B [第1题,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

第2题,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几乎很少。

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

]

(2019·济宁模拟)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cm。

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

据此完成3~4题。

3.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

C.提高地表温度D.增大昼夜温差

4.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地表植被 ②减少水分蒸发 ③提高土壤肥力 ④调节土壤温度 ⑤防止果树烂根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解析:

3.C 4.B [第3题,2~3月正是冬末春初,气温还较低,地表覆草后会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阻碍地温回升,故要避开此时间段覆草。

第4题,果园覆草不是土壤中长出的植被,故①错误;地面覆草可减少水分蒸发,而果树烂根的原因是土壤中水分多,故⑤错误。

]

(2019·成都外国语学校模拟)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

A.90天B.115天

C.130天D.140天

6.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解析:

5.B 6.C [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在4月1日至4月11日之间,成熟期在7月21日到8月1日之间,生长期是从播种到成熟的时间,大约为100~120天,B正确。

第6题,影响春小麦播种和成熟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C正确。

]

7.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图甲和图乙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2)据图甲和图乙,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

(1)题,选择其中一幅图,比较该时段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差异,描述其地区差异及分布规律即可。

(2)题,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洪涝灾害主要是积雪融化形成的春汛导致的。

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多,地势低平的地区在春季气温回升后易发生洪涝灾害,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为西部平原地区。

第(3)题,东北地区纬度高、降水较少,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两图信息显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可从作物生长期与土壤水分方面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

(1)图甲:

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

或图乙: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西部平原地区。

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

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考点二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典高考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解题思路]

1.审题干

(1)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说明垦殖时间短,受人类影响小,污染少。

(2)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采用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3)建三江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说明这里水稻质量好且商品率高。

质量好的原因与污染、生态环境好等因素有关,商品率高与地多人少有关。

2.析图表

从图中纬度可知,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不利于病虫害的越冬;夏季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害虫的生长繁殖。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问题

对策

黑土

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1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

2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

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

1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

2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

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2.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方法

途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发展商品粮食生产;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抓好养畜基地建设;健全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抵御旱涝能力;加快中低产田和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

加快农业技术应用推广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速文化教育普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加强耕地建设和保护;搞好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合理解决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

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化   B.城市化地区差异

C.人口分布变化D.土地生产力差异

解析:

B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南方改革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城市化快速发展,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大量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导致南方粮食产量下降;而北方城市化程度较低,粮食种植面积较大。

故出现了粮食供给与运输的变化。

]

2.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均耕地多

B.高速铁路的建设

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解析:

A [地广人稀是形成商品谷物农业基地的基础。

人均耕地多是东北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

(2019·河南百校联盟联考)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

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甲吠亩法有利于(  )

A.抗风透光     B.保温通风

C.抗旱保墒D.排水防涝

4.与图甲相比,乙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

A.土壤水分充足B.昼夜温差减小

C.风力侵蚀降低D.通风透光性好

5.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

C.土壤D.水分

解析:

3.C 4.D 5.D [第3题,图中甲吠亩法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是种在垄上,这种吠亩法是“上田弃亩”。

由于水往低处流,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抗旱保墒。

第4题,乙吠亩法是“下田弃吠”,主要是在地势较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是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

第5题,甲吠亩法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乙吠亩法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

因此,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发展这种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

℃)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图甲)。

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乙)和谷物单产(图丙)比较。

材料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估算图甲中①、②两地≥10℃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②地比较,分析①地≥10℃积温高或低的原因。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解析:

(1)题,①地介于3000~3500℃之间,②地介于2000~2500℃之间,则两地差值介于500~1500℃之间;两地纬度相同,积温不同,可从地形、冬季风等角度分析。

(2)题,注意要回答两方面问题,单产低、商品率高,运用材料中信息回答即可。

第(3)题,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农业技术改进、环境问题治理、农产品深加工等角度分析。

答案:

(1)500~1500℃。

原因:

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①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①地≥10℃积温高于②地。

(2)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所以单产低,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或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

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3)①(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⑤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