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县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114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宝应县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宝应县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宝应县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宝应县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宝应县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宝应县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江苏省宝应县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宝应县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宝应县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江苏省宝应县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江苏省宝应县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Na23Mg24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吃尽百味还点盐,穿尽绫罗不如棉”。

食盐不仅是调味品,更在医药、化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食盐熔化时因离子键遭破坏故属化学变化B.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备金属钠

C.生理盐水的浓度越接近饱和药效越好D.加碘食盐中的碘以IO3-形成存在

2.下列表示含硫物质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NaHSO3电离:

NaHSO3=Na++H++SO32-B.Na2S电子式:

C.标准状况下密度为8.57g/L的硫蒸汽:

S6D.中子数为17的硫原子:

3.下列各物质所属类别的判断均正确的一组是

混合物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液氨

苛性钠

胆矾

氧化铁

二氧化碳

B

纯盐酸

烧碱

食盐

氧化钠

二氧化氮

C

8﹒4消毒液

纯碱

石灰石

氨气

D

聚乙烯塑料

熟石灰

苏打

生石灰

二氧化硫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B.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液态氯化氢不导电说明氯化氢是非电解质

D.碳酸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说明碳酸钠的水解反应放热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

A.浓盐酸具有氧化性,可作为实验制氯气的原料B.SO2具有还原性,可用来漂白品红

C.NH3具有碱性,可用氨水吸收硫酸厂尾气D.氢氟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雕刻玻璃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96LCl2全部溶于水后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B.0.2mol·L-1Na2SO4溶液中Na+数目为0.4NA

C.100g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0.4NA

D.标准状况下,2.24LNH3含原子数目为0.4NA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

Cu+Fe3+=Cu2++Fe2+

B.将铜片插入稀硝酸中:

3Cu+8H++2NO3-=3Cu2++2NO↑+4H2O

C.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

NH4++OH-=NH3↑+H2O

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2AlO2-+CO2+3H2O=Al(OH)3↓+2CO32-

8.实验室将NH3通入AlCl3溶液中制备Al(OH)3,经过滤、洗涤、灼烧得Al2O3,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均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NH3B.用装置乙制备Al(OH)3

C.用装置丙过滤并洗涤Al(OH)3D.用装置丁灼烧Al(OH)3得Al2O3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2的溶液中:

K+、Mg2+、I-、SO32-

B.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

NH4+、Na+、Cl-、NO3-

C.与Al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

K+、Na+、Cl-、HCO3-

D.I-不能大量存在的溶液中:

Fe2+、Ca2+、Cl-、MnO4-

10.下列关于焓变(ΔH)的叙述或判断中错误的是

A.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B.500℃、30MPa下,0.5molN2和1.5molH2充分反应放出19.3kJ热量,则反应“N2(g)+3H2(g)

2NH3(g)”的ΔH=-38.6kJ·mol-1

C.据下图10—1知:

ΔH1=ΔH2+ΔH3

D.据下图10—2知: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ΔH无影响

不定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亚氨基锂(Li2NH)是一种储氢容量高、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其储氢原理可表示为:

Li2NH+H2=LiNH2+Li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Li2NH中H的化合价是+1B.该反应中H2是还原剂,Li2NH是氧化剂

C.H-离子的半径大于Li+D.此法储氢和钢瓶储氢的原理相同

12.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并与工业生产相吻合的是

A.NH4Cl

NH3

NO2

HNO3

B.NaCl饱和溶液

NaHCO3

Na2CO3

C.黄铁矿

SO2

SO3

浓硫酸

D.NaCl(熔融)

Cl2

漂白粉

13.铜板上铁铆钉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一层酸性水膜后铁铆钉会被腐蚀,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腐蚀过程中铜极上始终只发生:

2H++2e-=H2↑

B.若水膜中溶有食盐将加快铁铆钉的腐蚀

C.若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脂能防止铁铆钉被腐蚀

D.若将该铜板与直流负极相连,则铁铜均难被腐蚀

14.经测定某钠盐溶液中含大量的HCO3-、CO32-、SO32-、SO42-、NO3-等5种阴离子。

已知硝酸盐受热易分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向该溶液加入少量的Na2O2,物质的量不变的离子是SO42-和NO3-

B.若将该溶液中用盐酸酸化,则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和NO

C.向B选项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原溶液中存在SO42-

D.若将该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则所得固体中一定不含HCO3-、SO32-、NO3-

15.Al2O3与MgO的混和物经过量烧碱溶液处理后,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测得溶液pH和Al(OH)3生成的量随加入NaHCO3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AlO2-、OH-、H+

B.b点与c点溶液所含微粒种类相同

C.NaH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

D.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3-+AlO2-+H2O=Al(OH)3↓+CO32-

非选择题(共80分)

16.(12分)某工厂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的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1的主要成分有______(填化学式)。

(2)反应①需控制反应的温度和气体的流速,其共同目的是______。

(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已知:

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

在同温同压下,当反应②中NO与空气的体积比为______,经反应③,气体中NOx被完全吸收且仅生成NaNO2。

(设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分数为0.2)

(5)CuCl的氨溶液常用作反应⑤的捕获剂。

将(NH4)2SO3、NH4Cl与CuSO43种溶液相混可制得难溶物CuCl。

①理论上,(NH4)2SO3与CuSO4恰好反应时,n(SO32-):

n(Cu2+)=______。

②实际上,(NH4)2SO3的用量与Cu2+的沉淀率关系如图所示,显然Cu2+沉淀率最高时,(NH4)2SO3的用量高于理论值其原因是______。

17.(16分)碳酸氢钠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验和日常生活中。

某课外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对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制法进行了系列实验,请你参与探究。

(1)向NaHCO3溶液滴加MnCl2溶液生成沉淀MnCO3,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向NaHCO3溶液加入少量的镁粉,观察到有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气体一定是______(填化学式),白色沉淀可能是:

①MgCO3;②Mg(OH)2;③Mg2(OH)2CO3。

欲证明白色沉淀为②,简单的实验方法为______(操作、现象和结论)。

(3)电解Na2CO3溶液制NaHCO3的原理如图17—1所示.

①电解初期,电解池中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②若电解过程中透过交换膜的Na+为0.4mol,则阳极收集到O2_____L(标况)。

③电解后期溶液中的含碳微粒逐渐减少,此阶段阳极反应式为______。

(4)“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模拟该制法的部分装置如图17—2所示.

①正确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B.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C.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②水槽中的冷水起降温作用,这样有利于______。

18.(12分)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SiO3以及铁和铝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MgCO3∙3H2O。

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当溶液的pH=8.5时,Mg(OH)2开始沉淀]

(1)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2)氧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

(3)由氧化后得到的溶液经除杂后,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便可制得MgCO3∙3H2O。

滴加Na2CO3溶液时,不能太快也不能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通过测定产品中的镁含量和碳含量可判断质量的优劣。

现称取3.00g某学生制得的产品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中收集到448mLCO2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并折算为标准状况),再将所得溶液稀释至250mL,取出25mL,向其中滴加0.1000mol·L-1的EDTA(Na2H2Y)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体积为23.10mL。

(离子方程式为Mg2++H2Y2-=MgY2-+2H+)通过计算,分别确定镁含量和碳含量比理论值偏高还是偏低?

_____。

19.(14分)由工业级碳酸锂(含有少量碳酸镁等杂质)制备高纯碳酸锂。

实验过程如下:

(1)实验室中在右图所示装置中进行碳化反应:

①碳化反应的主要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碳化时温度需控制在30℃,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2)用CO2调pH为8~9,其目的是__________。

(3)已知在不同温度下蒸发分解碳酸锂的产率与溶解度关系如图:

90℃以下,随温度升高,碳酸锂产率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请补充完整由滤液制备高纯碳酸锂的实验方案:

取滤液放置于烧杯中___________。

20.(14分)二水氯化钡晶体(BaCl2∙2H2O)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各种钡盐、颜料和有机染料,某研究小组以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制备BaCl2∙2H2O流程如下图。

(1)已知:

①BaSO4(s)+4C(s)=4CO(g)+BaS(s)△H1=571.2kJ•mol﹣1

②C(s)+CO2(g)=2CO(g)△H2=172.5kJ•mol﹣1

反应BaSO4(s)+2C(s)=2CO2(g)+BaS(s)的△H=_____kJ•mol﹣1

(2)高温焙烧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

(3)脱硫过程中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物理脱硫,第二步是化学脱硫。

①物理脱硫是直接用蒸汽升温,并用空气“爆气法”除去的物质是_____。

②下列物质不宜用作脱硫剂的是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B.次氯酸钠C.双氧水D.氯气

(4)上述流程中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_____。

(5)溶解时产生的H2S可用80~85℃时的石灰氮料浆(CaCN2的浆水混合物)吸收并制得更有价值的产品——硫脲[CS(NH2)2]和熟石灰。

请写出制备硫脲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1.(12分)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1)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

(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

初始pH

pH=2.5

pH=4.5

NO-3的去除率

接近100%

<50%

24小时pH

接近中性

接近中性

铁的最终物质

形态

pH=4.5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实验发现:

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

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Ⅰ.Fe2+直接还原NO3-;

Ⅱ.Fe2+破坏FeO(OH)氧化层。

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

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2+提高NO3-去除率的原因:

_____________。

(4)其他条件与

(2)相同,经1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

初始pH

pH=2.5

pH=4.5

NO3-的去除率

约10%

约3%

1小时pH

接近中性

接近中性

(2)中数据对比,解释

(2)中初始pH不同时,NO3-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

_______。

选择题(1~10每小题2分,共20分;11~15每小题4分,共20分)

1.D2.C3.D4.B5.C6.D7.B8.A9.B10.B

11.AC12.BC13.A14.BD15.C

16、(每空2分,共12分)

(1)Ca(OH)2、CaCO3、CaSO3;

(2)使气体被充分吸收;(3)NH4++NO2-=N2↑+2H2O

(4)4:

5;(5)①1:

2,②有少量(NH4)2SO3在反应过程被空气中的氧化

17、(每空2分,共16分)

(1)2HCO3-+Mn2+=MnCO3↓+CO2↑+H2O;

(2)H2;取少量固体加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若溶液仍澄清,则固体为Mg(OH)2;(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3)①4Na2CO3+6H2O=4NaHCO3+4NaOH+O2↑+2H2↑;②2.24L;③4HCO3-—4e-=4CO2↑+O2↑+2H2O

(4)①b;②气体的溶解和NaHCO3的析出

18、(前3题每空2分,第4小题6分,共12分)

(1)H2SiO3;

(2)将Fe2+氧化成Fe3+,便于后续除去;(3)防止产生Mg(OH)2;

(4)理论上,MgCO3∙3H2O中镁和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739和0.087,产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0.1848>0.1739,比理论值高;碳的质量分数为0.080<0.087,比理论值低。

19、(前3题每空2分,第4小题4分,共14分)

(1)①CO2+Li2CO3+H2O=2Li++2HCO3-

②给三颈烧瓶水浴加热;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且部分碳酸氢锂分解;

(2)使少量的碳酸锂和氢氧化锂转化为碳酸氢锂,减少损失;

(3)碳酸氢锂分解随温度升高而完全,碳酸锂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4)在90℃下蒸发至出现大量晶体,趁热过滤,热水洗涤2~3次,干燥

20、(每空2分,共14分)

(1)226.2;

(2)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BaS的产量);①②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3)①H2S;②AB;

(4)减少废渣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凡合理答案均可);

(5)H2S+CaCN2+2H2O=CS(NH2)2+Ca(OH)2

21、(每空2分,共12分)

(1)

(1)①铁②NO3-+8e-+10H+=NH4++3H2O

(2)因为铁表面生成不导电的FeO(OH),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3)①a.本实验条件下,Fe2+不能直接还原NO3-;b.在Fe和Fe2+共同作用下能提高NO3-的去除率;

②Fe2++2FeO(OH)=Fe3O4+2H+,Fe2+将不导电的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Fe3O4,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使NO3-的去除率提高

(4)pH较小,则产生的Fe2+浓度大,利于形成导电的Fe3O4,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pH高,则产生的Fe2+浓度小,利于形成不导电的FeO(OH),从而造成NO3-去除率率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