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415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docx

《甘肃省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docx

甘肃省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

甘肃省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

(试行)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重要精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深化我省义务教育领域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加强课程实施与教学评价的育人导向,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结合我省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评价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

生物学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要有利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学校生物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以生物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并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终身学习意识的建立紧密联系;评价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等教育,不断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强调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既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又有利于学生、教师的发展;从单一评价主体转变为多元化评价主体,从定量评价转变为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第二部分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既要重视生物学教师业务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学生的道德修养;既要评估教师的工作绩效和学生的学业水平,又要重视教师的工作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体现教师和学生的群体协作、共性发展,又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

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对教学评价的内容、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和途径要多元化,重视教师和学生自评的作用,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教学评价更具有真实性、有效性和公正性。

二、发展性原则

在关注教师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同时,将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发展和变化过程作为评价的组成部分,使教学评价过程既成为促进教学、学生发展的过程,也成为教师和学生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过程。

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切实的评价与诊断,帮助教师积极自主地构建和应用新的教学策略,不断调整生物学教学的组织方法与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评价要有利于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是关注生物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这一过程的效率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达成。

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本身也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与行为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与同行、专家之间交流与分享的过程。

三、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生物学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如果缺乏客观性,生物学教学评价会失去评价的真正意义和评价所产生的促进作用。

在生物学教学评价中,要求评价标准客观,不带盲目性;要求评价学生客观,不带随意性;要求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

要以科学可靠的技术和方法为工具,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以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公正严谨地进行评价,以改进生物学课堂教学工作,提高生物学教育教学质量。

四、差异性原则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每个学生由于学校教育、家庭生活、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及个体努力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差异,甚至出现很大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

面对这些有差异的教育对象,在生物学教学中要注意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标准和要求。

一是注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同学生身上所具有的素质存在差异;二是注意个体内差异,每个学生在自己独特的整体素质结构中,会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弱点;三是阶段间的差异,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就表现出各阶段的不同特点。

生物学教学评价时要以“纵比为主,横比为辅”,注重原有基础,有利于激励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及时的肯定,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五、可行性原则

在实施生物学教学评价时,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的评价标准、方法和要求。

制定评价标准、方法和要求时,要体现生物学教学评价目标的共性要求,又要考虑地域环境和学校条件的差异,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设计适合当地学校使用的科学、简便的评价工具,引导教师、学生开展自评和他评,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使生物学教学与评价真正融为一体,做到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促进生物学课程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六、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原则

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确定性的一面,也存在着不确定的一面。

对前者主要采用定量评价,对后者主要采用定性评价,如采用描述性评语来反映学生在学习生物学课程中的参与程度、交流的主动性、观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等。

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上,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实际状况。

在评价方式上,生物学教师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学生的发展变化过程列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及时矫正、改进生物学教学的作用和目的。

第三部分评价内容与指标

教学评价是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生物学教师掌控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对生物学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在课程实施中,要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确保生物学课程理念和目标的实现,为今后的高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教师教学评价

(一)教师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二)教师学科素养

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转变理念: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校本教研:

加强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研究,积极参加课例研究、集体备课,参与研讨、发表个人见解。

教师对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积极反思、研究,将结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

(三)教师课堂教学

1.评价教学思想,看方向的正确性

发挥教材的智力因素,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掘知识的智力价值,使学生在理解运用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和掌握凝聚于知识之中的方法和智慧;寓能力的培养于学生探求知识的活动之中,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能调动思维。

挖掘教材内在思想性,把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

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资源,注重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注重学习目的、态度的教育和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

主体主导两统一,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诱发内因,激发主动性;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调动积极性;教师设置问题、引导解决问题恰到好处,满足求知欲,提高兴趣;能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学生能够勇于实践,动手动脑,积极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促进知识内化。

面向全体施教,注意教育的层次性。

课堂上设置的问题能够广泛地调动学生思维;能够采取恰当形式,分层次提问,给全体学生以表现的机会;教师能够耐心启发,及时化解思维障碍,悉心捕捉后进生的思维闪光点,予以鼓励;真正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

2.评价教学设计、教材处理,看运筹的科学性

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制定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重点突出。

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要切合实际,课堂环节、教学手段能明确地体现出有关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尽快进入重点内容的教学、使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难易适度。

对教材的深度、广度、难度、进度、训练的强度及要达到的程度都要全面考虑,通盘安排,具有适度性;知识正确无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科学性;知识连贯,层次清楚,承前启后,逻辑性强,体现有序性;知识容量合理,密度适中,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难度分散,突破难点、疑点的手段有效,具有合理性;练习与提问的设计科学、有计划与梯度,具有针对性;知识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具有实践性。

3.评价教学方式、方法,看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法灵活,启发探究。

运用的方法恰到好处,引人入胜;把握学生发展的最大可能性,提供直观的材料或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主动探究,体现一定的思维深度;善于指导、点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独立钻研、顺利解疑;学生敢于质疑,提出的问题抓住要害,具有“研究价值”;学生发言、讨论积极,思路清晰。

联系实际,因材施教。

课堂上既要根据本班实际,安排基本的教学内容,提出共同的教学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现有基础,适当增删教学内容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有收获和提高。

教师给出的直观材料符合学生实际,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思维,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

反馈及时,环节协调。

课堂上要保持教学信息传输通畅;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学生的表情变化,思考问题的速度,学生活动的进程,口头、书面和实验表达方式的准确性等),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根据具体情况,对各个环节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创造性地优化组合;各个环节联系紧密,协调有度。

4.评价教学素养、教学技术,看教学功底的厚实度

教师讲授的生物学知识的内涵、外延准确,深入浅出;体现出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教学思路富有逻辑,推理是否严密;充分利用实验和其他直观教具,实验操作规范、熟练,能根据需要改进或设计新的实验。

善于组织学生展开探究学习活动,体现《课程标准》精神;采用普通话讲课,语言准确、生动、精炼,声音洪亮、速度适中;富有教育机智和应变能力,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反应敏捷,提取知识迅速;能够敏锐地洞察学生心理活动,机智地驾驭课堂;能规范书写板书、内容精当、脉络清晰、字迹工整,利于学生把握要领。

5.评价教学效果,看目标达成度

双基落实,效果显著。

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回答、质疑的价值、动手操作等反馈信息,看学生受益面的大小和程度的高低,看新授知识掌握得怎样;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发掘,进入了“最近发展区”并转化为“现实发展区”,基础知识真正掌握,基本技能真正学会,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

检测反馈,及时有效。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发言、练习、板演、实验等活动中,理解、掌握知识的正确率高,能进行及时反馈矫正。

思维活跃,气氛和谐。

课堂上要看学生智力活动的活跃程度:

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气氛和谐活泼,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形成了研究问题的气氛,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6.评价教学特色,看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生物学课程特别强调教师根据自身和学生特点,富有个性、创新性地设计、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突出教学的个性,实现生物学课堂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为教师专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鼓励教师超越上述评价指标,创造性地进行生物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这种超越可以是上述评价指标所不能包含的理念和维度,也可以是在其中某几条上的拓展和延伸。

评价者根据教师教学的特色进行评价,体现评价主体在评价中个性作用的发挥。

二、学生学习评价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

1.品德发展水平

主要考查学生品德认知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学业发展水平

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学《课程标准》所要求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知识技能、科学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打好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3.身心发展水平

主要考查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4.兴趣特长养成

主要考查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个人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学业负担状况

主要考查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中的客观学习负担和主观学习感受,可以通过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乐趣。

(二)生物学课程学习目标

1.生物学知识的评价

了解水平:

了解是学习目标中的最低水平,其目标是知道生物学中有关事物的名称;知道生物学中的具体事实;知道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一些法则;知道生物学中一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等。

了解层次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可以通过提问、测验或考试来加以检测。

理解水平:

理解是学习目标中的中级水平,其目标是领会生物学知识的意义;能够解释各种生命现象,事实和原理;能够解释生物学的概念、法则和各种图表、图像;能够对生物学知识要点做出分类、摘要、归纳,或从一种表述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述形式;能够根据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等推断出结果和结论等。

理解层次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可通过测验或考试来加以检测。

应用水平:

应用是学习目标中的较高级水平,其目标是把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中,去解释遇到的新的生物学问题;对于遇到的各种生物学现象、实验或抽象的概念、图表等能够进行分析,从而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分析将各种生物学材料分解成部分,以了解它的组织结构以及相互联系;对于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来加以整理,重新组合成新的知识结构等。

应用层次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了可通过实验、实习、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也可通过测验、考试来加以检测。

2.生物学技能的评价

在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评价方面,应注重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的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可以采用选择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作为情境,让学生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表现,来评价他们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评价

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容易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些触摸不到、外显性不强的东西,要想客观地实施评价并不容易。

教师应在观念上认识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评价的重要意义,密切关注学生在这方面取得的进步,以及其他特殊表现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探究能力的评价

生物学探究活动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评价应考虑相应的不同标准:

观察活动应重点评价学生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的顺序、比较观察的方法),客观如实地表述观察结果;资料分析应重点评价学生通过图片、文字、数据、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等得到探究的线索和依据;实验活动应侧重评价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方案,科学地运用对照实验的思路,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并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调查活动应侧重考查学生走出课堂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有针对性地获得相应资料,并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第四部分评价的方法和途径

一、关于教师教学评价

(一)教师自评

采用自评量表、教学反思、阶段性工作总结、个案分析等自我评价方式,教师也要评议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方式、合作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等。

与评价内容与指标比较、与可比对象进行比较,要求能经常反思,自觉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客观地分析别人的评价意见,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实际可持续性发展。

(二)教师互评

采用教学案例分析、研讨、说课、听课、评课、述职测评等交流方式,调查问卷或互评量表等调查方式进行。

要求建立教师教学个案研究制度,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互评,互评应持真诚态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形成团结氛围,促进共同成长。

尤其是同行教师评价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相互间情况比较熟悉且更具发言权,可以帮助教师相互切磋教艺、寻找差距、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而且通过相互评价易于交流和信息反馈,能够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在教学上相互观摩、交流与研讨。

除以量化评价外还可以文字叙述的形式与被评教师书面交流信息,从而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领导评价

采用面谈、座谈会、评课或教师述职等交流方式,日常观察、常规检查记录等调查方式进行。

要求领导评价时要实事求是,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关注教师个体差异和工作特点,体现关怀,注重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和进步,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实现自我发展。

(四)学生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学生作业、学生周记或个别征求意见等调查方式,师生对话等交流方式进行。

要求评价前应让学生了解评价目的、内容、过程、程序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评价工具,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讲真话、实话,适当顾及学生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不同接纳程度,以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为准。

(五)家长评价

采用调查问卷等调查方式,家长开放日、校长接待日等交流方式进行。

要求评价前要让家长了解评价目的、内容、过程、程序以及工具等,针对家长的城乡、文化素质等差异,设计相应的评议工具,要信任家长,正确引导家长客观、动态地评价教师,鼓励家长讲真话、实话,适当顾及家长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不同接纳程度,客观公正地看待和分析评价结果。

(六)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是指教育教学专家评价,这是学校领导为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所进行的评价,由于专家看问题比较准确深入、能够有理有据,这种评价影响力较大,有一定的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在专家组实施综合评价时,专家组成员之间也会出现不一致的评价意见,此时要通过充分的讨论取得共识,不能将不同的评价意见简单地加权平均,或者有所谓的保留意见。

评价专家组只有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惟一的评价结论才是公正、可靠的评价结果。

二、关于学生学习评价

(一)学生平时学习表现

采用记录卡进行课堂平时学习表现评价。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关键是让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即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评价。

把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由组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

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意识等方面,负责评价记录。

教师根据学生一周的课堂表现,选出优胜组,可以实施组间互评等。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一个月进行一次,主要是针对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包括:

学生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纪律、卫生等方面。

(二)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

采用实验操作检核表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检核表的设计要以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为依据;要依次列出需要检核的项目及操作行为要点;为了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与公正性,必须用操作性定义的方式,以可观察、可测量及可量化的数字形式规定检核标准。

然后根据检核表观察被学生是否表现了这种行为,并予以记录。

1.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要正确,操作要规范。

这不仅是保证观察、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

学生往往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盲目、急躁情绪,对此,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事先详细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全面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因此对显微镜的使用技能的评价最好采用操作与笔试共同进行的形式。

2.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技能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制作临时装片和徒手切片等都是生物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只有操作规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对实验操作技能一般采用实际操作考查方式,包括:

仪器的使用、实验设计、实际操作、实验记录和报告等方面。

3.收集和利用图文资料等信息的技能

任何研究都离不开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以及其他信息的技能不仅是生物学要求的一个基本技能,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必备的探究能力之一,收集资料可以保存重要的历史资料,为学习和研究所用。

可以从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对资料的处理能力、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1.观察法

尽管学生的外在行为的表现与内在心理特征并不是完全对应的,但经过长期细致地观察,教师还是可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每个教师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地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但要获得可观的、丰富的有关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信息,教师应带着比较明确的评价目的,甚至要有具体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指标,并且认真做好观察记录。

2.访谈法

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访谈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表现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从学生进行的个别访谈、团体座谈、公开讨论,或者偶尔的闲谈中了解他们的态度、兴趣或价值观等。

这种方法让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姿势、表情、声调,还可以通过提问要求学生具体说明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所以能更准确、深入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但要通过访谈有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状态,教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需保持亲切和蔼、积极倾听的态度,要在访谈前准备大量清晰、简要的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大胆、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3.问卷法

问卷法是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也可以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问卷编制是成功实施情感评价的关键。

教师要明确评价的具体变量是什么,以及这一变量的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是怎样的,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写出一系列问题,合成一套情感评价问卷,如果条件允许,教师最好在正式实施评价之前,对问卷进行测试,已发现其中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四)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探究活动的评价标准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所以一定要打破寻找“唯一的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势和框框,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和实践从有利于课程目标达成、有利于调动师生参与、有利于课程管理等角度出发去综合应用各种评价手段。

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学生。

其中最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都应是评价的组成部分。

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进行探究能力评价要充分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