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13030下付巷作业规程终极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2985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山13030下付巷作业规程终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周山13030下付巷作业规程终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周山13030下付巷作业规程终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周山13030下付巷作业规程终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周山13030下付巷作业规程终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山13030下付巷作业规程终极版.docx

《周山13030下付巷作业规程终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山13030下付巷作业规程终极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山13030下付巷作业规程终极版.docx

周山13030下付巷作业规程终极版

 

河南省嵩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周山煤业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编号:

J001

 

工作面名称:

12030下付巷

编制人:

赵现知

施工负责人:

马振林

总工程师:

王满仓

生产矿长:

翟书西

批准日期:

二0一二年三月二日

执行日期:

二0一二年三月六日

审签意见

部门

意见

签字

日期

总经理

机电副总经理

安全副总经理

生产副总经理

调度室

机电科

安全科

生产技术科

通风科

防治水科

培训科

掘进队

总工程师会签意见:

 

公司总工程师会签意见:

 

目录

第一章概况5

第一节概述5

第二节编写依据6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6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6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7

第三节地质构造8

第四节水文地质8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8

第一节巷道布置8

第二节矿压检测9

第三节支护设计9

第四节支护工艺10

第四章施工工艺12

第一节施工方法12

第二节凿岩方式13

第三节爆破作业14

第四节装载与运输15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15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15

第五章生产系统16

第一节局部通风16

第二节压风18

第三节瓦斯治理18

第四节综合防尘18

第五节防灭火19

第六节安全监控19

第七节供电21

第八节排水供水21

第九节运输21

第十节照明、通讯和信号22

第十一节人员定位22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3

第一节劳动组织23

第二节作业循环23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4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25

第一节一通三防25

第二节顶板29

第三节爆破30

第四节防治水33

第五节机电37

第六节运输38

第七节其他38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39

 

第一章概况

周山煤业简介

矿井位于登封市大冶镇周山村,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地质储量910万吨,可采储量362万吨,服务年限8.6年。

井田走向长3.38km,倾斜宽0.55~1.2km,井田面积2.8476km2。

矿井采用立井上、下山开拓方式,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方式,为瓦斯矿井。

矿井主采二1煤,煤厚2.35~17.8m,平均厚度6.19m,煤层倾角19~31°,煤层不易自燃,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本《作业规程》12030下付巷(俗称皮带巷、顺槽)。

二、掘进的目的及用途

12030下付巷,主要担负12030工作面通风、行人、运输任务。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巷道设计长度:

400m

服务年限:

2年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

经矿有关部门研究及生产计划:

本掘进工作面自2012年3月份开工,预计2012年12月份中旬完工。

附图1:

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编写依据

一、采区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采区设计说明书名称为《12采区设计说明书》,批准时间为:

2008年1月。

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地质说明书名称为《12采区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

2009年12月。

三、矿压观测资料

 附近围岩应力集中。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水平、采区

-180m水平

12采区

工程名称

12030下付巷

地面标高

+370m~+375m

井下标高

-190m~-140m

地面的相对位置建筑物、小井及其他

地面无建筑物,村庄,对掘进无影响。

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属未开采区域,不受老空影响。

邻近采掘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南为1201下付巷,北部为周山支断层,西为1201工作面,东为总回风巷。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煤层特征情况表

指标

数值

备注

煤层厚度/m

平均4

煤层倾角/。

28

煤层硬度/f

<0.3

煤层层理

不明显

煤层节理

自然发火期/d

不易自燃

绝对瓦斯量

0.88

煤尘爆炸指数/%

25

地温/。

c

<2.5°c/100m

地压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底板

名称

岩石类别

硬度

厚度/m

岩性特征

伪底

泥岩、炭质泥岩

2-2.5

0.2-0.5

灰黑色

直接底

细粒砂岩

7

2.97

灰、深灰色

顶板

伪顶

泥岩

2-2.5

0.1-0.5

深灰、灰黑色

直接顶

砂质泥岩、细砂岩

4

2.06

含菱铁,致密、坚硬

老顶

中、细粒砂岩

7

10.46

灰、深灰色

附图2:

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地质构造

根据该地区以前的生产资料,该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断层、裂隙等地质构造不发育,煤层结构为单斜构造,构造简单。

第四节水文地质

根据降深和面积进行比拟法计算,预计12030下付巷工作面涌水量在5m3/h以下。

二1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底板L7-8石灰岩富水性不强,对开采均不构成威胁。

生产中坚持正常排水即可。

二1煤层底板L4~L1石灰岩富水性中等~强,在断层带附近,岩溶裂隙相对发育,需要留设隔水煤柱进行防范。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巷道布置

依据12030工作面施工设计,布置12030皮带巷。

本掘进工作面位于周山煤业-200m水平,属12采区,巷道长度设计为400m,巷道均沿二1煤层底板掘进。

二、巷道开口位置及施工方位角

12030皮带巷方位角279°00'00〞,沿底板按同一方位角及地质测量科给定的中腰线施工,掘进70m后变方位,方位角301°00'00〞,总工程量为400m。

附图3:

平面图位置图。

第二节矿压检测

该施工巷道要进行顶底和两帮移近量监测,观测内容、目的及手段见表。

序号

观测内容

观测目的

测试手段

1

巷道表面位移

监测巷道相对变形量,从而判定稳定性

测杆、测枪

第三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

12030下付巷选用36#U型钢支护,断面为三心拱。

巷道下净宽为4.5m,净高为3.2m。

二、支护方式

1、临时支护

临时支护方式采用金属前探梁。

详见临时支护平剖面图。

临时支护的构成及使用方法:

采用4对吊环持挂在永久支护36#U钢棚梁上,将3m长的π型钢梁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吊环上作为金属前探梁的悬挂点,用手镐掘出永久棚梁位置,把前探梁伸入空顶区,按支护要求架设棚梁,背紧背牢前探梁,用塑料网、椽子打顶,即形成临时支护。

在临时支护下完成刷帮、站腿、背帮等掘进和永久支护工艺过程。

临时支护与煤壁的最大控顶距为800mm,最小控顶距200mm。

(二)、永久支护

采用U型钢棚进行永久支护。

附图4:

巷道支护断面图。

第四节支护工艺

一、设计方法

根据目前的情况,结合已施工地段U型钢巷道的经验数据,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该面U型钢支护设计。

二、类比工程的选择与比较

总回凤巷采用36U型钢支护,现正整体状况良好,能够满足安全及生产需要。

顶底板岩性比较接近,且位于总回风巷以西,所以选择总回风巷作为12030工作面皮带巷支护设计的类比对象是合适的,总回风巷支护参数对12030工作面皮带巷支护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12030工作面下付巷支护工艺

根据总回风巷施工的成功经验,在现有的支护强度下,应尽可能增加有效断面,以满足通风、行人、运输及安全的需要。

为此,12030工作面皮带巷巷道断面(下宽×中高)为4.5m×3.2m,有效断面11.4m2。

四、支护参数的设计质量标准与检验,支护材料要求:

采用36U型钢支护

1、爆破质量:

爆破后,平均线性超挖不超过200mm。

棚架好后要背紧背牢,不得有空帮空顶现象。

2、中线到任一帮的距离允许偏差为0—±50mm,腰线至顶梁底面的距离允许误差为-50—+50mm。

3、迎山允许误差不超过1°;

4、U型钢巷道,梁腿搭接长度允许误差-40mm。

5、支架间距允许误差±50mm。

6、三角线允许误差±50mm。

7、卡缆间距误差为±30mm。

8、净中高不小于3.2米。

9、椽间距最大不得超过100mm,要求分布均匀,平行布置,当压力大时可适当加密椽子,不留网兜。

网要全部过棚,要相互搭接完好,用塑料网条连接,搭接宽度不少于100mm,连网间距不大于200mm。

五、施工质量要求

1、基本项目

(1)巷道净宽4.5米。

(2)巷道净高3.2米。

(3)水平巷道前倾后仰:

水平巷道应垂直于底板,合格不超过±1°,优良不超过±0.5°。

(4)倾斜巷道迎山角:

每6°应山1°,严禁退山。

(5)铁拉杆或椽子位置、数量:

两帮从脚底量至腿部0.7米处各一根拉板达成直线,误差小于50mm,在梁与腿搭接处各一根,梁中间一根;地板以上0.15米处开始打一根椽子,每棚不少于70根椽子,单椽子,椽子直径每根600mm。

(6)荆芭铺设均匀,不漏煤,塑料网辅平,椽子设均匀过缆。

(7)柱窝深度为200mm。

2、允许偏差项目

(1)支架梁水平≤50mm

(2)支架梁扭矩≤100mm

(3)棚梁接口≤400mm

(4)支架间距500±50mm

附图5:

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

第四章施工工艺

第一节施工方法

1、掘进方式:

煤巷:

掘进采用爆破落煤,人工攉煤,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运煤。

岩巷:

掘进采用光面爆破一次成巷,扒碴机清碴,矿车运碴。

2、掘进工艺及流程图:

本掘进面采用“三八作业制”,“两掘一准”,其工艺流程为:

交接班→安全检查→打注水眼、注水→延伸溜子→打眼、装药、爆破→通风洒水降尘→敲帮问顶→临时支护→装运煤(矸)→永久支护→验收工程。

第二节凿岩方式

打眼采用ZQS-35/1.5S型风煤钻打爆破眼

序号

机械、钻具名称

型号

数量

备用

1

风煤钻

ZQS-35/1.5S

2

1

第三节爆破作业

一、炮眼布置形式(见附图)

掏槽眼布置在巷道的中下部,掏槽形式为斜眼楔形掏槽;

周边眼布置在巷道轮廓线向里200mm处,周边眼间距为300mm;

辅助眼布置在掏槽眼和周边眼的中间位置,掏槽眼间距为450—550mm。

打眼注意事项:

进入工作地点以后,首先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对迎头进行敲帮问顶,除掉活煤,活矸,确保打眼安全后方可进行。

打眼工必须做到“四要”(平、稳、准、均匀有力),“四勤”(闻、看、听、动手),“一集中”(思想集中)。

打眼与装药不准平行作业。

二、装药起爆顺序(见附图)

炸药采用煤矿许用炸药,装药采用正向装药。

起爆顺序:

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

装药起爆注意事项:

⑴、装药前瓦斯检查员检查放炮地点附近20米以内巷

道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时、无煤尘堆积,通风、降尘系统正常情况下,方可进行装药作业。

⑵、爆破工必须最后撤出工作面。

并有专人担任警戒,设置警戒牌。

严禁人员进入警戒线以内。

⑶、禁止一次装药分次放炮,放炮前后对迎头20米范围内的巷道进行洒水降尘。

⑷、敲帮问顶应有两名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其中一人观山、一人操作),人员必须站在支护完好的安全地点进行。

第四节装载与运输

装载设备运输方式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安装位置

运输距离

备注

1

刮板输送机

SGB-420/22

1

下付巷

100

2

胶带运输机

650

1

下付巷

400

附图6:

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在掘进施工中,所敷设的电缆、供水和排水管路、风筒等均应按断面规定的位置吊挂牢固整齐。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1

风筒

 800mm

2

风管

 φ89×4mm

3

水管

 φ100×4mm

4

缆线

 MY22—3×16+1×10

5

道轨

22㎏

第五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局部通风

一、通风方式及供风距离

采用压入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设12轨道巷新鲜风流中(距西大巷口10m处,最长供风距离为400m)。

二、风量计算

每个独立通风的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应按巷道断面、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炸药用量、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风速和人数等规定要求分别进行计算,并必须取其最大值。

(一)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掘)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则

Q掘=100Q瓦K掘

Q掘=100×0.88×1.8=158.4m3/min

式中:

Q掘——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m3/min;

Q瓦——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K掘通——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不均匀和备用风量系数,一般可取K掘通=1.8-2.0

(二)按炸药量计算

1、掘进工作面按一次消耗最多炸药量计算的需风量Q掘,则

Q掘=25A

Q掘=25×10.2=255m3/min

式中:

25——使用1kg炸药的需风量,m3/min;

A——工作面一次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kg。

(三)按人数计算

Q掘=4N掘

Q掘=4×16=64m3/min

式中:

N掘——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按上述三个条件的计算结果,取最大值255m3/min为掘进工作面所需的风量,按风速验算如下。

(四)风筒、风机选型

 

(1)选用直径600mm的柔性胶质阻燃风筒双反压边接头,每节为10m。

柔性风筒漏风备用系数

Q=1/(1-NL)

N——风筒接口数,N=40

L——个接头漏风率,L=0.005

计算得Q=1.25

确定局扇工作风量

(2)根据以上计算,选用2BKJ-2×22局扇,其工作风量280-550m3/min。

(五)风量验算

(一)按最低风速验算:

Q掘=15S=15×11.4=171m3/min<255m3/min

(二)按最高风速验算:

Q掘=240S=240×11.4=2736m3/min>255m3/min

附图7:

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图。

附图8:

通风系统示意图。

第二节压风

风源来自地面空压机房,地面空压机房安装一台BLT150A-19.9/8型和一台LG110-8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单台排气量20m³/min,排气压力0.8Mpa。

压风系统:

地面空压机房→副井→轨道下山→12030下付巷工作面。

附图9:

压风系统示意图。

第三节瓦斯治理

我矿经上级有资质单位鉴定-180以浅为低瓦斯,如遇地质变化,瓦斯涌出量有变化时,及时制定专项瓦斯治理措施。

第四节综合防尘

防尘水源来自地面400m3消防水池,沿主井敷设,工作面迎头20m范围外供水管采用Φ60mm无缝钢管,供水管距工作面迎头20m范围内使用Φ16mm胶管。

各转载点喷雾齐全,并能正常使用,应及时清除浮煤。

距迎头50m范围内安设2道净化水幕。

在掘进巷道内安设一组隔爆水棚,第一列水棚距迎头60~200m,水量不小于200L/m2,水袋总数不少于32个;棚间距1.2~3.0m,安设后要经常加水、维护,确保水量充足。

防尘系统:

1.地面水池→副井→轨道运输巷→12030掘进工作面。

附图10:

防尘系统示意图

第五节防灭火

防火系统:

1.地面水池→副井→轨道运输巷→12030掘进工作面。

第六节安全监控

1、掘进工作面巷道内安设2台甲烷传感器,T1距迎头小于5m,T2距回风点10~15m。

2、断、复电瓦斯浓度及断电范围:

(1)断电值:

T1≥1.5%CH4,T2≥1%CH4。

(2)断电范围:

T1、T2—本掘进工作面巷道内及回风流中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3)复电值:

T1<1%CH4,T2<1%CH4。

(4)报警值:

T1≥1%CH4,T2≥1%CH4。

3、监控设施管理措施:

(1)甲烷传感器应悬挂在规定位置,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小于200mm。

(2)甲烷传感器必须安设在支护完好处,防止冒顶及其它损坏。

(3)甲烷传感器只有监控人员有权标校,每七天用标准气样标校一次,日常若有故障,应及时处理。

(4)掘进工作面巷道内及回风流中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都必须同甲烷传感器实现瓦斯电闭锁,监控负责人安设瓦斯电闭锁,施工单位负责断电器电源线和控制线的开关指定、接线端的日常维护,严禁将瓦斯电闭锁私甩不用。

(5)因瓦斯超限断电的电气设备,都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规定值以下时,方可人工复电。

(6)掘进工作面T1传感器由施工单位负责随掘前移,严禁将传感器放在风筒处直吹。

(7)洒水降尘时,严禁将水洒到传感器和接线盒上,以免造成传感器损坏和误超限事故的发生。

(8)每次甲烷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必须切断甲烷传感器控制区域内的电源,即监控系统具有的故障闭锁功能。

附图11:

监控系统图。

第七节供电

12030掘进工作面供电源来井下中央变电所。

附图12:

供电系统示意图。

第八节排水供水

一、供水系统

在工作面铺设一趟2寸水管用于供水,供水用于水幕、隔爆水带供水及巷道除尘、转载点喷雾、供水水管每隔50m预留三通阀门一个。

2、供水线路

-200水平西大巷—井底车场—12轨道巷--12采区石门—12030下付巷掘进工作面。

2、排水

根据地质说明书有关资料,局部砂岩裂隙发育并含一定量的砂岩裂隙水,预计对生产影响较小。

根据邻近12030工作面采掘水文地质情况,预计该面掘进时最大涌水量8m3/h,正常情况时仅出现顶板淋水现象。

排水系统:

12030掘进工作面→12轨道巷→副井水仓→地面。

附图13:

排水系统示意图。

第九节运输

一、运煤系统

运煤:

12030掘进工作面→12采区上仓皮带巷→主井→地面

二、运料系统

运料:

地面→副井→-200西轨道大巷→12030下付巷掘进工作面

附图14:

运输路线系统示意图。

第十节照明、通讯和信号

一、照明

掘进工作面的照明专用开关接127V矿用防爆灯。

二、通讯

本工作面安设的电话能够直接和副井、绞车房、采区变电所、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地面通风机房、压风机房、队值班室、矿调度室相互联系。

三、信号

各部刮板输送机设电铃信号装置。

信号规定:

一停、二开。

岗位工不得擅自离岗,且持证上岗。

附图15:

照明、通讯、信号系统示意图。

第十一节人员定位

矿井安装一套KJ69J型矿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各个巷道交叉口设置接收分站,12030掘进工作面设置一个接收分站,下井人员全部携带无线编码发射器。

附图16:

人员定位系统示意图。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一、劳动组织:

采用“两掘一准”作业制。

二、劳动组织各工种人员配备表见表。

各工种人员配备表

工种

10点班

6点班

2点班

掘工

2

2

辅助工

2

2

安全员

1

1

1

运料工

2

2

瓦检员

1

1

1

溜子工

1

1

注水工

3

班长

1

1

一线监督员

1

1

合计

5

11

11

 第二节作业循环

为保证正规的循环作业,工作面施工必须根据劳动组织表的人员配备,合理安排工序,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时利用率。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工作面长度

m

400

2

巷道毛断面

m2

13.313

3

在册人数

30

4

出勤人数

27

5

出勤率

%

90

6

循环进度

m

0.6

7

日进尺

m

2.4

8

月进尺

m

63

生产天数26天

9

循环率

%

96

10

支架定额

架/m

1.7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一通三防

 一、通风管理

1、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安设位置,通风科应在现场标定,该处进风量不小于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

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距回风口不小于10m,局部通风机装置设备齐全,并安设消音器;风机必须吊挂或置于专用的局部通风机架上,并且距底板的高度不小于0.3m,两台局部通风机必须错开一定距离,且严禁安设在一条直线上。

局部通风机吸风口附近10m范围内的进风巷严禁堆放杂物。

2、局部通风机供电必须实行“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电缆”并与其供风巷道内的电气设备实行“风电闭锁”,施工单位每七天对“风电闭锁”进行实验检查;掘进巷道内的电气设备必须与甲烷传感器实行“瓦斯电闭锁”,监控工每天对“瓦斯电闭锁”进行实验检查,并有记录可查,确保其灵敏、准确、断电功能可靠。

3、局部通风机必须保证正常运转,施工单位设专职人员管理,并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且挂牌留名,任何人不得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

4、因检修或其他原因需要停电时,停电单位必须提前一个小班提出书面申请,并经矿生产调度会平衡、相关单位签字同意后,方可按申请规定停其中的一路电源,当两路电源必须同时停时,施工单位必须提前通知通风科、机电科编制排放瓦斯措施及停送电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会审后,方可由施工单位提出停电申请。

5、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瓦斯,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甲烷浓度不超过1%和二氧化碳不超过1.5%,而且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范围内风流中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方可人工启动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

6、停风中甲烷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最高甲烷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时,瓦斯检查工必须汇报矿调度室和矿总工程师,撤出停风区正常通风回风流中作业人员,切断回风流经巷道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请示矿总工程师,经同意后,方可启动局部通风机按回风点瓦斯浓度不超过1%的限量原则进行排放,排放时通风科必须安排干部现场指挥。

排放期间,通风科现场负责人安排专人检查第一回风点瓦斯。

7、停风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时,瓦斯检查工立即汇报调度室和矿总工程师,通风科必须编制安全排放措施,报矿工程师批准后按措施规定处理。

8、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入内,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停风区内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定不能立即处理时,通风科必须在24h内封闭完毕。

井下停风地点栅栏外的风流中瓦斯浓度每小班至少检查一次。

9、风筒接头要严实、无破口、无反接头。

接头要反压边,风筒吊挂要平直,逢环必挂,拐弯处必须设弯头,严禁拐死弯。

10、风筒出口距工作面不大于5m,且迎头必须有两节备用风筒。

11、通风科要加强通风系统管理,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局部通风机严禁发生循环风。

12、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作业,切断电源,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3、掘进工作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