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资料精编《lt史记gt选读》91f0html.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379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lt史记gt选读》91f0html.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lt史记gt选读》91f0html.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lt史记gt选读》91f0html.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lt史记gt选读》91f0html.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lt史记gt选读》91f0html.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lt史记gt选读》91f0html.docx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lt史记gt选读》91f0html.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资料精编《lt史记gt选读》91f0html.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lt史记gt选读》91f0html.docx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lt史记gt选读》91f0html

《_lt_史记_gt_选读》

教学教案

11241502

◆《<史记>选读》参考书目

1、《<史记>讲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史记>选》:

王伯祥,人民文学出版社

3、《<史记>选修》:

江苏教育出版社

4、《<史记>全本新注》:

张大可,三秦出版社

5、《司马迁评传》:

张大可,南京大学出版社

6、《<史记>全本导读辞典》:

周啸天等,四川辞书出版社

7、《王立群读<史记>》:

王立群,长江文艺出版社

8、《史记》:

司马迁,岳麓书社

9、《白话<史记>》:

岳麓书社

10、《<史记>精言妙语》:

张大可,中州古籍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12、《<史记>选注集说》:

韩兆琦,南海出版公司

选修教材《史记》目录(苏教版)

   一、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

    报任安书(存目)

   二、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夏本纪

    鲁周公世家

    河渠书

    六国年表

   三、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高祖本纪

    李将军列传

   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孔子世家

    管仲列传

    屈原列传

   五、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本纪

    廉颇蔺相如列传

    滑稽列传

    刺客列传

   六、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秦始皇本纪

      赵世家 

    魏公子列传

    淮阴侯列传 

   七、正史鼻祖文章大宗——《史记》的影响

    《史记》与史学

    《史记》与文学

    研究《史记》

    参考选题

    活动建议

    参考书目

传承民族文化,提升精神境界

——苏教版选修教科书《<史记>选读》教学建议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史记>选读》的教学应体现“古为今用”的基本原则。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史记》这一古典名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功能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把它作为当代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究竟有何意义和作用?

它所体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要求有哪些?

《<史记>选读》如何能够反映《史记》真实的面貌?

下面谈自己的三点认识。

1、《史记》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而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接爱优秀文化、尤其是我国古代优秀作品的熏陶,因为这些作品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史记》作为历史巨著和文学名著,具有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功能。

《史记》共130篇,52万余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述事上起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现代、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种各样的人。

司马迁这种囊括古今、融各种文化为一体的气度是前所未有的,他在《报任安书》中自述编撰《史记》的目的就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所阐述的政治主张,所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至今仍鼓舞人心,给现代人以莫大的启示。

如平等互助、和睦相处的民族观,主张“工、农、商、虞”并重的进步经济观,以及全书所表现出来的民主意识、批判精神和崇尚英雄的人生观等,对今天的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高中生如果真正读懂了《史记》,就能感悟到古代文化经典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性情、情趣,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2、把握《<史记>选读》所体现的课程目标要求

《<史记>选读》作为高中语文“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程,其目标的确定,应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的总要求,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梳理知识,加强语文的积累。

《<史记>选读》的教学,尤其要重视训练学生对文章基础知识和文言现象的整理和积累。

这种积累一方面是在老师指导学生古诗文本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在深刻感悟到文本的内在价值之前,首先要理解词句,疏通文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知识;另一方面依据教科书中各专题“积累与应用”中的“文言知识”的重点,拓展整合相关文言知识。

《<史记>选读》“积累与应用”所安排主要“文言知识”的内容及顺序是:

专题一、通假字。

专题二、词类活用

(一),主要介绍名词的活用。

专题三、词类活用

(二),主要介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专题四、被动句。

专题五、宾语前置

(一),主要介绍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专题六、宾语前置

(二),主要介绍否定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根据教科书关于“文言知识”的安排,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围绕各专题的重点知识,联系课文实例,让学生弄清知识概念;继而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联系其他选修、必修教科书的相关内容,甚至是整个中学阶段所学的有关内容加以梳理、加以整合,从而使学生获得较为扎实的文言知识。

当然,如果学生能像这样去掌握知识,其实也就获得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在学生掌握每一专题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依据教科书安排“文言知识”的顺序,作一点纵向整合,从整体的角度指导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

只有如此,才能学得扎实有效。

二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感受和鉴赏能力。

学生阅读《<史记>选读》的主要目的是揣摩、品味语言。

《史记》作为一部杰出的古代散文著作,历来以其语言的精美闻名于世。

后代人所说的“文章西汉两司马”和唐宋八大家中有人所说的“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指其语言成就而言。

所以,教师指导学生研读《<史记>选读》,重要的是要求他们理解、揣摩和品味语言,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有这样的收获;努力提高自己对古代优秀作品语言的感受力,体会《史记》所蕴藏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提高自己现代汉语的语感能力,陶冶个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三是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选读《史记》这样的经典名著,是与语言大师交流的过程,是一种思想的碰撞。

学生不仅仅是领悟其中的丰富内涵,更重要的是学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而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从《史记》写作的时代看,司马迁能有卓越的思想已经是难能可贵的,而他又能把这些思想如实地表达出来就更为难能可贵。

因为他的揭露与批判是需要勇气的。

《史记》作为“实录”,洋溢着良史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

司马迁是第一个以人为本来记载历史的。

他为人物作传,不仅着力刻画人物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还用心发掘人物为什么这样做;不仅关注人物在历史中是如何生活,还探讨人物的命运究竟被什么力量所决定。

他着力凸现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渗透着自己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如果我们在阅读中能够捕捉到思考问题的脉络,也许就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史记》的“魂”了。

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如何凭借《<史记>选读》来提高学生研读文化论著的能力,突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经典阅读过程,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从而将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史记>选读》的目标的确定,除了要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外,作为高中语文选修“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中的一门课程,其目标特点又是什么呢?

那就是通过阅读《<史记>选读》,还要达到课程标准对“文化论著研读”系列课程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也就是阅读《<史记>选读》的目的是:

“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

”而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

课程标准说: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在实际教学中,对这一点的把握的确有个“度”的问题,要从历史发展和历史价值的角度准确把握《<史记>选读》中的文本内涵,要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合理吸纳对人的发展有益的营养。

只有如此,才能“古为今用”,才能弘扬民族文化,才能使学生真正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

《史记》研究专家韩兆琦先生曾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他学《史记》的三个目的:

“其一是帮助我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其二是教给我们如何处世、如何做人;其三是通过学习这门课来摸索一点读书、做学问的方法。

”这对我们指导学生阅读《<史记>选读》不无裨益。

3、认识《<史记>选读》这一教科书的特点

从教科书编写的角度看,《<史记>选读》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达到课程标准关于“教科书编写建议”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这里,我们侧重谈谈《<史记>选读》的基本框架和选文特点,以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教科书的特点。

《<史记>选读》体现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专题呈现的方式。

全书共八个专题,其中六个专题分别从“司马迁其人其事”“《史记》的体例”“《史记》的史家传统”“《史记》的理想人格”“《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和“《史记》的叙事艺术”等方面全面反映《史记》的基本内容,这是《<史记>选读》的核心,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科书七、八两个专题为“《史记》的影响”和“研究《史记》”、“《史记》的影响”专题是在学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了解司马迁与《史记》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地位,尤其是《史记》这部巨著对西汉以后的史学和文学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研究《史记》”专题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辨、归纳以及深入研究《史记》的能力,在学生学习《史记》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去发现、探索,沟通古今,拓展视野,也体现了选修课程的灵活性。

教科书的前六个专题中,每个专题主要包括“专题名称”“专题导语”“文本”和“练习”等。

“专题名称”包括正、副标题,体现该专题的主旨。

“专题导语”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该专题的基本内容。

“文本”分为“教读文本”和“自读文本”,“教读文本”是教学的重点。

专题内,对难度较大的“文本”附有译文,每个“文本”均有点评、旁注,有古人、今人以及编者自己的所感,译文和点评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学生阅读文本的难度,启发学生深入研读文本。

“练习”包括“阅读与探讨”和“积累与应用”两个层面的内容。

每个文本后均有“阅读与探讨”,每个专题后均有“积累与应用”。

“阅读与探讨”侧重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问题探讨。

“积累与应用”一方面侧重梳理和训练与该专题选文有关的文言基础知识,重点介绍某一点文言知识;另一方面侧重介绍与文本相关的语言文化知识。

《<史记>选读》的选文除了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价值取向、语言要求外,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选文力图贴近学生的实际,让高中生能够读懂文本,以提高他们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选学这门课程时,应在教师指导下,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其中的每一篇文章;同时,注意了解和梳理文中出现的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及用法,并能够举一反三,提高对文言文的感受实际阅读能力。

二是选文力图体现《史记》的全貌,同时偏重于“列传”。

《<史记>选读》对“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均有涉及;除《太史公自序》外,17篇选文中,“列传”为9篇。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教科书的学习,切实感受到司马迁不愧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的确如鲁迅所言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深刻认识到《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和蕴含的语言艺术魅力。

二、积极探索《<史记>选读》的有效教学方式

《史记》是经典,如何解读经典,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史记>选读》作为高中语文选修课要落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获,教师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多种教学方式。

这里从编者的角度对《<史记>选读》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围绕专题主旨,强化文本阅读

《<史记>选读》的六个重点专题,每个专题的主旨是明确的。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专题,可以说是《<史记>选读》的导引,该专题只节选了《太史公自序》一篇文章,另将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中的《报任安书》列为存目。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自叙其家世生平及《史记》的创作的文章,内容丰富,含义深刻。

学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要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在学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司马迁,了解他的农艺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二是在了解司马迁其人的基础上,分析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后面各专题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专题主要介绍《史记》的体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史记》的基本框架,了解司马迁创立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记史的形式。

“不虚美,不隐恶”专题侧重阐述了《史记》的“实录”传统,让学生认识《史记》是对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余年历史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这是我国历史学上最可宝贵的传统,突出表现了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

《史记》的“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要在记录历史的过程中,探究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总结历代成功、兴盛的经验和衰败、灭亡的教训,阐述对重大历史现象的独到见解,表达自己所追求的社会理想。

同时,也要让学生感悟到《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诗意。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专题主要通过孔子、屈原等人物的生平活动,描述这些人物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他们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以增强学生对古代优秀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专题侧重体现《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特色,了解《史记》通过刻画人物表述历史过程的叙事特点,了解在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思考历史真实与艺术描写之间表面矛盾而实际上更高层面统一的关系,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对后来小说、戏剧的影响。

“善叙事理,其文疏荡”专题侧重体现《史记》的叙事艺术特色,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点,体会通过事件的叙述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含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等。

专题的主旨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和把握重点的关键是要研读文本。

《<史记>选读》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流畅地阅读一篇篇文本,疏通文义。

这是基础性的工作,也是有效的教学环节。

教学中切忌让学生粗知文本大意,空谈价值意义。

其次是尽可能地让学生系统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第三是强化诵读,养成诵读文本的好习惯,以增强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在学习《<史记>选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养成旁批、评点、圈点、勾画的好习惯,让瞬间的阅读思想火花化为深刻的书面文字。

当然,评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史记>选读》的教学应倡导采用这种学习方法。

当学生能够读懂《<史记>选读》的篇篇文章时,实际上也就领悟到了《史记》这一经典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

2、灵活安排教学时间,自主使用教科书

依据语言文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使用《<史记>选读》教学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

譬如,有的教师对《<史记>选读》的学时安排如下表:

 

专题名称

学时安排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学时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

1学时

不虚美 不隐恶

8学时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4学时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8学时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

8学时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

2学时

研究《史记》

2学时

如此安排学时的理由是,第一专题虽是《<史记>选读》的导引,《太史公自序》的文字虽艰辛,但借助译文可读懂,无需用较多的学时。

第二专题是《史记》体例,只要让学生了解即可,也不必用太多课时;第三、四、五、六专题是《<史记>选读》的教学重点,学习的时间应增加;第七专题谈《史记》的影响,主要是让学生课外查阅大师资料,可用2个学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第八专题是学生在学习《<史记>选读》后的成果展示,用2个学时也就够了。

这样的学时安排体现了教学的主次,突出了教学重点,是值得提倡的。

在教学实际中,也可以打破教科书的排序。

如,可以从第二专题开始教学,完成第二、三、四、五、六专题的教学内容后,再教学第一专题,而后依次完成第七、八专题的教学任务。

这样教学的优越性是让学生首先接触《<史记>选读》生动、鲜活的内容,对《史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对司马迁其人其事作一些必要的了解。

第三、四、五、六专题是《<史记>选读》的重点,各专题的教学应紧扣专题内容,要求学生课前做有效阅读的准备,教师课堂上的指导和点拨要到位。

第七、八专题的教学,可以分若干专题,组织学生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写成探究小论文,在班级进行交流。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把学生的优秀论文结集付印。

从文化论著研读的角度看,在学生已经阅读理解《<史记>选读》的前提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有关专题古诗会、专家讲座等活动,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行为和方法应作出及时而有效的评价。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孙富中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关于选修课,新课标设计了五个系列:

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课程模块进行教学。

选修课占的比重大(必修课程只占125学年,而选修课程占175学年;必修课共10学分,选修课可获14学分),模块多(人教版、苏教版新课标选修教材均设有16个模块),且大多数是以前中学未曾尝试过的课程,选修课不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是语文课程中双翼中的一翼,共同构建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因此,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关系到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成败。

南京师大附中是在全国率先实施选修课的学校之一(校本选修课已开设了22年),2004年3月至4月我校校友――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我校高二成功开设了《鲁迅作品选讲》选修课程。

我校04级学生在高一就已进入苏教版语文新课改实验区,至06年1月已完成高中必修课程五个模块和选修课程“《史记》选读”模块的教学。

本文就我校《史记》选修课程的教学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与思考,现不揣谫陋,以求方家指正,更好地指导选修课程的教学。

一、课程目标

通过《史记》的解读,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责任感,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了解《史记》的创造精神和艺术成就,理解《史记》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深远影响,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的治学习惯。

二、教材整合

我们选用的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该教材分八个专题,节选了20篇,由于这一选修模块的教学只有10周时间,因此我们又精选了其中《太史公自序》《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孔子世家》《屈原列传》《廉颇相如列传》《滑稽列传》《刺客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等进行课堂选讲。

有些专题,文本可以相互打通来教学,如《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关系密切,故放在一起进行研读。

教科书中其余篇目让学生课余自读。

教学时绝大部分学生阅读《史记》兴趣浓厚,还购买了全套《史记》以及有关评论《史记》的书籍来研读。

三、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

“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既不能好高骛远,照搬大学课程的方法,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

下面列举我们开设《史记》选修时主要采用的方法:

1讲授式教学法。

如《太史公自序》等文史知识复杂,可由教师讲授。

《滑稽列传》《刺客列传》等可由学习小组共同设计教案,选出最佳教案,由学生小组一人或几人协作讲授。

2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积极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有关研究资料、网站、书籍等,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探究,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对话、探究,达成共识。

也可提供相应的研究话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设专家讲座。

充分利用南京高校师资强大的优势资源,邀请《史记》研究专家开设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4通过音像资料,赏析《史记》中的影视片断。

如让学生欣赏《霸王别姬》《英雄》等,比较改编后的剧本与《史记》原文的异同,品评其优劣。

5组织辩论会。

如学习《太史公自序》《屈原列传》及《报任安书》就“生”与“死”话题展开辩论,学习《淮阴侯列传》就“韩信是真谋反,还是被诬陷”设正方、反方展开论辩。

等等。

6举办话剧节,让学生将《史记》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断改编成话剧,并进行表演。

正如史记专家韩兆琦所说:

“《史记》中有些作品的艺术性极高,对后代小说、戏剧的发展影响很大,对这些作品的文学成就就应该深刻体会。

”如让学生表演“鸿门宴”“易水送别”“高祖还乡”等经典片断,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增强书面和口语表达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7举办成果展示栏,可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与论文在校园内及时展示。

营造研读、探究《史记》的浓烈氛围,让学生有阅读、探究成就感。

考虑到语文学习和文言文学习的特点,教学中还要充分让学生朗读,以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验、感受,重视主动积极的参与,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火花的迸发。

例如:

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材课文《滑稽列传》第91页“身贫鄙者余财”中“贫”当是“贪”的讹误(遍检各种版本的《史记》均作“贪”不作“贫”字),笔者给以充分肯定。

对《史记》中的标点、注释等学生敢于提出疑问,教者应积极鼓励。

如学生对《项羽本纪》中“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标点提出异议,认为“去”后可加逗号。

在教《李将军列传》时对文本中这句话“居无何,匈奴入杀辽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有疑问,认为这时右北平太守不一下子就有两个了吗?

作为教者在备课时就了解这一版本问题,引用韩兆琦先生的考证观点:

泷川资言《会注考证》中认为“韩将军徙右北平”下有一“死”字,今脱,《史记?

韩长孺列传》中有佐证:

“徙安国益东,屯右北平……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

幸得罢归,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

数日,病殴血死。

”令学生信服。

教师上课前就要将文本读透,揣摩、探讨一些问题,参阅有关《史记》研究论文论著,高屋建瓴,教学活动才能挥洒自如。

当然,这些探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归纳能力,引发探究,而不是奢求学生在某个问题上有所突破。

四、评价方式

高中选修课在内容上和教学方式上有较大的变化,需要采用包括笔试之外的多种评价形式。

我们设计选修模块的学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书面的试题测试、论文的写作(占60%),一是过程性评价(40%),即采用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成绩通过学生的语言文字及实践活动反映出来。

例如过程性评价的主要构成有:

出勤情况、按时完成作业、课堂表现、阅读随笔、问题探究、小组活动等。

评价过程可分别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完成。

学生互评由本组学习小组初评后(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再让其它学习小组复评。

最后由教师将各项测评综合汇总,反馈给学生。

五、存在问题

通过近10周《<史记>选读》的教学,开拓了学生历史视野,领略了史传文字的魅力,提高了文言阅读的能力,但我们在教学这门选修课的教学中仍存有许多问题。

问题一:

如何处理好高考语文的冲击。

由于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和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怕选修课的实施会影响教学秩序和升学率,一些教师也逼迫将选修课上成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