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634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我国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我国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我国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我国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浅析我国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我国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浅析我国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浅析我国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从水能利用的角度看,水能利用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联系在一起的。

水资源的利用就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江河水域的地上和地下水源,以获得最高的综合效益。

水能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水资源条件,在河流规划和电力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拟订出最优的水心愿利用方案。

而河流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河流自然条件、流域社会经济情况的勘察、探测和分析研究,提出河流的水电开发方案。

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和由于消耗煤炭、石油资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开发水能放在能源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水能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及重要性,深入分析了我国水能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水能开发应用有效措施。

 

关键词:

水能特点开发现状存在问题有效措施

 

目录

1.前言1

1.1选题背景1

1.2理论依据1

1.3立题意义1

2.我国水能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及重要性1

2.1我国水能开发利用的现状1

2.2水力发电的特点2

2.2.1数量特点2

2.2.2分布特点2

2.2.3质量特点2

2.3水能开发的战略重要性3

3.我国水能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3

3.1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3

3.2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很少3

3.3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4

3.4水污染日趋严重4

3.5水环境破坏严重4

3.6水资源过度开发5

4.我国水能开发应用有效措施5

4.1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5

4.2保障“西电东送”的政策与措施5

4.2.1加强的统一规划5

4.2.2制定开放电力市场吸纳西部水电的原则6

4.2.3积极推进跨区联网6

4.2.4制定税收分配政策6

4.3保护水资源环境6

4.4实施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6

4.4.1普遍推广农业节水措施7

4.4.2对节水农业提供财政支持7

4.4.3大力开发和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7

4.4.4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多种植耗水量少与保水能力强的作物7

4.5采取合理的贷款与财税策7

4.5.1改善贷款政策7

4.5.2减轻水电税负8

4.5.3减免不合理税费8

4.6改革电力市场和电价8

4.7提高整体调节性能9

4.8科学地对废水进行处理9

后记10

参考文献11

 

1.前言

1.1选题背景

18世纪30年代开始有新型水力站。

随着工业发展,18世纪末这种水力站发展成为大型工业的动力,用于面粉厂、棉纺厂和矿石开采。

但从水力站发展到水电站,是在19世纪末远距离输电技术发明后才蓬勃兴起。

水能利用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水轮泵或水锤泵扬水。

其原理是将较大流量和较低水头形成的能量直接转换成与之相当的较小流量和较高水头的能量。

虽然在转换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能量,但在交通不便和缺少电力的偏远山区进行农田灌溉、村镇给水等,仍不失其应用价值。

1.2理论依据

开发利用水体蕴藏的能量的生产技术。

天然河道或海洋内的水体,具有位能、压能和动能三种机械能。

水能利用主要是指对水体中位能部分的利用。

河道中水的位能在自然状态下绝大部分都消耗于沿途摩擦作用,或挟带沙石、冲刷河床等作功过程中。

因此即使高山上的水流具有大量位能,但它向下流达海洋时,其位能亦已消失殆尽。

要开发利用水的位能,首先必须将位能汇集一处,形成集中的水位差。

例如在河道上筑坝塞高水位,或者修筑平缓的引水道与原河道间构成很大落差,或者利用天然瀑布等。

然后,通过简单机械作功或通过水电站,将水能转变为电能。

此外,在沿海地区,还可以利用海湾水面的潮汐涨落时所具有的位能,造成集中的水位差发电。

1.3立题意义

为满足国经济和会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电力工业仍需保持持续发展。

水电建设在中国的电力工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宝贵的化石能源资源,优化电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鼓励发展水电。

到2000年底,中国的水电装机达到7935.2万kW,占全国总装机的24.9%,年发电量2431.3亿kW•h,占全国总的年发电量的17.8%。

我国的水力资源居世界首位,但开发程度很低,水力资源开发前景广阔;为此,研究制定水电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开发布局和战略性项目,并采取必要的开发策与措施。

2.我国水能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及重要性

2.1我国水能开发利用的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比较丰富,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降雨总量为6万亿立方米,河流众多,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据估计,流域面积在100km³以上的河流有500多条,除此之外,中小河流几乎遍布全国。

我国的水能资源占世界首位,理论蕴藏量达6.8亿kW,居世界第一位。

根据我国各河流的初步规划,全国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8亿kW,年发电量1.9万亿kW.h,相当于大电厂每年消耗7亿吨标准煤。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河流落差大,因而形成西部水能资源多,东部少的格局。

据调查,水能资源在西南地区约占全国总量70%;西北地区占12.5%;中南地区占9.5%;华东地区占4.4%;东北及华北地区各占1.8%。

全国可能开发的大小水电站有7600多座(单站装机500kW以上),其中装机容量在25万KW以上的大型水电站208座。

2.2水力发电的特点

水电是清洁能源,可再生、无污染、运行费用低,便于进行电力调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

在地球传统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普遍优先开发水电大力利用水能资源。

在常规能源中,水力是理想的能源,有以下几个特点:

2.2.1数量特点

我国水力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但人均占有量较低。

我国常规能源资源探明可采总储量为:

煤炭1145亿t,石油32.6亿t,天然气11230亿m3,水力资源19200亿kW•h/a。

以上4种资源折合标准煤1551亿t,其中水力资源按发电100a、每千瓦时抵火电煤耗350g计,即水力资源可开发量占全国常规能源资源探明可采总储量的40%强。

2.2.2分布特点

水力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不匹配,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而市场需求主要在东部。

水力资源富集于大江大河,主要集中在十二大水电基地,这有利于实现流域、梯级、滚动开发,有利于发挥水力资源的规模效益。

2.2.3质量特点

我国大多数河流年内、年际径流分布不均,丰、枯季节流量相差悬殊,调节困难,水电的总体电能质量较差,造成水电比重较大的电力系统在汛期水电电能多、弃水电量较大,而枯水期水电电能少,需要其他电源补充,影响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另外,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大都受综合利用限制,这些限制也影响了发电质量。

2.3水能开发的战略重要性

谈到可再生能源,水电是主体。

33%的水电技术经济可开发量得到开发,三分之二的经济可行的水电资源仍待开展,其中90%在发展中国家。

在非洲,水电开发率不足8%,所以说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尤其在经济转型的国家来讲,知道的潜在的水能资源能被开发利用是造福人类的一个重要的事情。

目前,发达国家大部分技术及经济可行的水电资源都得到了开发,发展中国家水电开发率还很低,尤其非洲,开发率还不到8%。

因此,优先发展水电对全球,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是非常重要的。

发展中国家可以以更好的方式发展水电。

3.我国水能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

3.1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关水资源管理和水体保护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现有的环境、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对水资源保护工作规定的不具体、不明确,可操作性差,不能体现出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同时现行的环境法规对水资源保护仅是从环境角度管理,而没有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

水利部门缺乏水资源保护的统一思想、条例、规章,工作随意性大,没有系列条例作为行政依据来管理和保护水资源。

因此我国水资源保护法的完善工作还很艰巨。

3.2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很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³,其中河川径流27115m³,居世界第四位。

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量只有2350m³,占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27%。

根据149个国家按人口统计的人均占有水量由多到少排列,我国排在第110位。

耕地每公顷平均水量27867m³,约为世界的¾。

可见按我国人均拥有水量及单位面积耕地拥有水量来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

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据对全国640个城市调查表明,每年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14个,日缺水1600万吨,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全国每年因缺水少产粮食700-800亿㎏。

据统计,2010年,全国总供水量为6200-6500亿m³,相应的总需水量将达7300亿m³,供需缺口近1000亿m³。

据预测,到203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7300亿m³,全国将缺水4000-4500亿m³。

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供需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如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没有大的突破,在管理上不能适应这种残酷的现实,水资源很难支持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水资源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

3.3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

我国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二,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

在全国人均水量不足1000m³的10个省区中,北方即占了8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华北。

另外,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三,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南方每公顷耕地水量28695m³,而北方只有9645m³,前者是后者的三倍。

由此可知,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不解决,必将会导致各地区经济出现不均衡发展,其结果必会影响国家的安定团结,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建设。

3.4水污染日趋严重

水资源是量与质的高度统一,当前我国面临着水量的危机的同时,还面临着因污染导致的水质危机。

自70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开展了水资源保护工作。

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不仅用水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废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全国水环境总体上呈恶化趋势。

近年来,我国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全国每年排放污水高达400亿吨,除70%的工业废水和不到10%的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外,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水质严重恶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砷、氰化物、挥发酚等都呈上升趋势,全国9.5万㎞河川,有1.9万㎞受到污染,0.5万㎞受到严重污染,清江变浊,浊水变臭,鱼虾绝迹,令人触目惊心。

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水系污染严重,86%城市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体污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5水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的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造成许多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严重,北方河流更为突出。

全国平均每年进入河流的悬移质泥沙约35亿吨,其中有20亿吨淤积在外流区的水库、湖泊、中下游河道和灌区内。

水库上游植被的破坏或开荒种地,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库容也日趋减少。

如浙江金华山口冯水库上游开荒种地2000多亩,每年淤入水库1万多m³;洞源水库在1990年前后,库围淤积3m,库底淤积1m。

再以山东为例,80年代平均每年因泥沙淤积损失约2亿m³库容。

水主要通过水环境提供。

水环境不仅可以提供水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还有调洪、航运、排水等许多功能,另外,水环境不仅是流域污水、废水的直接接受者,也是人类活动一切废物的最终归宿,而现在许多水环境都污染得很严重,以致影响它的正常用途,因此保护好水环境对水资源充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3.6水资源过度开发

为了满足我国水资源需求,必将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