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高考模拟一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965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高考模拟一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高考模拟一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高考模拟一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高考模拟一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高考模拟一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高考模拟一化学试题.docx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高考模拟一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高考模拟一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高考模拟一化学试题.docx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高考模拟一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A

利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检测AlCl3溶液的导电性

证明AlCl3是离子化合物

B

将氯水加入淀粉KI溶液中

验证Cl非金属性比I强

C

在相同温度下,将表面积相同的铝条和镁条投入等体积同浓度的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比较同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D

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

验证SO2的还原性

2.在25℃时,浓度均为1mol•L-1的(NH4)2S04、(NH4)2C03、(NH4)2•Fe(S04)2三种溶液中,测得其中c(NH4)分别为amol•L-1•bmol•L-1、c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B.c>a>bC.b>a>cD.a>c>b

3.W、X、Y、Z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前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W2-、X+、Y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W、X、Y、Z的氢化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B.X、Y、Z与W形成的化合物都不止一种

C.Z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D.简单离子半径:

X+

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同周期;X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Y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元素的单质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X

B.X、Y、W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不都能发生反应

C.Z、W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D.X、W分別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之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5.Fe、Si金属间化合物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材料,它在电子学、热电、光电和磁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另外铁的配合物也有极其广泛的用途。

回答下列问题:

(1)铁的一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Fe(Htrz)3](ClO4)2,其中Htrz为1,2,4–三氮唑(

)。

①配合物中阴离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

②Htrz分子中含σ键数为______个,其与Fe2+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_______。

③1,2,4–三氮唑与环戊二烯(

)的物理性质如下:

环戊二烯

1,2,4–三氮唑

相对分子质量

66

69

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沸点为42.5℃

无色晶体,溶于水,沸点为260℃

 

它们的水溶性和沸点差异很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Fe、Si金属间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

晶胞中含铁原子为_____个,已知晶胞参数为0.564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Fe、Si金属间化合物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

6.燃煤烟气的脱硫脱硝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1)用CH4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H=-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kJ•mol-1

③H2O(g)=H2O(l)  △H=-44kJ•mol-1

写出CH4(g)与NO2(g)反应生成N2(g)、CO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某科研小组研究臭氧氧化--碱吸收法同时脱除SO2和NO工艺,氧化过程反应原理及反应热、活化能数据如下:

反应Ⅰ:

NO(g)+O3(g)

NO2(g)+O2(g) △H1 =-200.9kJ•mol-1   Ea1 =3.2kJ•mol-1

反应Ⅱ:

SO2(g)+O3(g)

SO3(g)+O2(g)  △H2 =-241.6kJ•mol-1  Ea2 =58kJ•mol-1

已知该体系中臭氧发生分解反应:

2O3(g)

3O2(g)。

请回答:

其它条件不变,每次向容积为2L的反应器中充入含1.0molNO、1.0molSO2的模拟烟气和2.0molO3,改变温度,反应相同时间t后体系中NO和S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相同温度下NO的转化率远高于SO2,结合题中数据分析其可能原因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P点一定为平衡状态点

B温度高于200℃后,NO和S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显著下降、最后几乎为零

C其它条件不变,若缩小反应器的容积可提高NO和SO2的转化率

③假设100℃时P、Q均为平衡点,此时反应时间为10分钟,发生分解反应的臭氧占充入臭氧总量的10%,则体系中剩余O3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N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反应Ⅱ在此时的平衡常数为______。

(3)用电化学法模拟工业处理SO2。

将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O2通入如图装置(电极均为惰性材料)进行实验,可用于制备硫酸,同时获得电能:

①M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②当外电路通过0.2mol电子时,质子交换膜左侧的溶液质量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_______克。

7.FeBr2是一种黄绿色固体,某学习小组制备并探究它的还原性。

I.实验室制备FeBr2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溴化亚铁。

其中A为CO2发生装置,D和d中均盛有液溴,E为外套电炉丝的不锈钢管,e是两个耐高温的瓷皿,其中盛有细铁粉。

实验开始时,先将铁粉加热至600—700℃,然后将干燥、纯净

CO2气流通入D中,E管中反应开始。

不断将d中液溴滴入温度为100—120℃的D中。

经过几小时的连续反应,在铁管的一端沉积有黄绿色鳞片状溴化亚铁。

(1)若在A中盛固体CaCO3,a中盛6mol/L盐酸。

为使导入D中的CO2为干燥纯净的气体,则图中B、C处的装置和其中的试剂应是:

B为_____________。

C为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污染空气,实验时应在F处连接盛___________的尾气吸收装置。

(2)反应过程中要不断通入CO2,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FeBr2的还原性

(3)实验需要200mL0.1mol/LFeBr2溶液,配制FeBr2溶液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需称量FeBr2的质量为:

_________。

(4)取10mL上述FeBr2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某同学对产生黄色的原因提出了假设:

假设1:

Br一被Cl2氧化成Br2溶解在溶液中;

假设2:

Fe2+被Cl2氧化成Fe3+

设计实验证明假设2是正确的:

________

(5)请用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证明还原性Fe2+>Br一________:

(6)若在40mL上述FeBr2溶液中通入3×10-3molCl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8.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1KHSO3溶液:

Na+、NH4+、H+、SO42-

B.0.1mol·L-1H2SO4溶液:

Mg2+、K+、Cl-、NO3-

C.0.1mol·L-1Na2SO3溶液:

Ba2+、K+、ClO-、OH-

D.0.1mol·L-1Ba(OH)2溶液:

NH4+、Na+、Cl-、HCO3-

9.0.2mol两种气态烃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的物质的量为:

n(CO2)=

=0.36mol

,n(H2O)=

=0.4mol,则混合物的平均化学式为C1.8H4,由于是混合物,则一定含有C原子数小于1.8的烃,即一定含有甲烷,因甲烷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另一种烃也含有4个氢原子,而乙烯中有4个氢原子,所以可能有乙烯,因此A正确。

答案选A.

 

10.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发明的。

此方法具有食盐利用率高、对环境的污染少、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其制备中涉及如下两个反应:

NaCl+H2O+CO2+NH3=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

(1)基态氯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基态氮原子最高能级上电子自旋方向均相同,这是由规则(原理)确定的,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H2O、CO2、NH3三种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的是,属于V形分子的是。

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NH3、可溶解0.8体积CO2,试解释其原因:

(3)要确定Na2CO3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下列事实不能支持Na2CO3的晶体类型为离子晶体的是(填字母)。

a.熔点为851°Cb.晶体中存在Na+、CO32-

c.可溶于水d.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共价键

(4)钠、氧两元素可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其中一种的晶胞如下图所示(图中微粒表示相应的结构微粒),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若晶胞参数为dpm,晶胞的密度为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用含d、

的代数式表示)。

 

11.已知:

A的蒸汽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15,且能发生银镜反应,F的分子式为C3H6O2。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请回答:

(1)B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⑥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2)写出A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有机物F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有机物D的水溶液常用于标本的防腐

B有机物B、C、E都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C有机物F中混有E,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分离

D有机物M为高分子化合物

12.某芳香烃X(相对分子质量为9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研究部门以它为初始原料设计出如下转化关系图(部分产物、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

其中A为一氯代物,H是通过缩聚反应获得的高聚物。

已知:

(苯胺,易被氧化)

(1)X的结构简式为。

(2)A的结构简式为。

(3)G的结构简式为。

反应②③两步能否互换,(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

(5)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阿司匹林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苯环上一卤代物只有2种;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无甲基;

③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

13.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A

2.无

3.无

4.C

解析:

C

解析:

一般来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的半径越大,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的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

故A错误;Na、Al、Cl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铝、高氯酸,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氢氧化钠是强碱,高氯酸是强酸,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反应,故B错误;Si、Cl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为四氯化硅,四氯化硅的电子式为

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C正确;Na的简单氢化物为NaH,Cl的简单氢化物为HCl,

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5.C

解析:

(1).正四面体型

(2).sp3(3).8(4).N(5).1,2,4–三氮唑分子间、与水分子间都可以形成氢键(6).12(7).

【解析】

【分析】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分析微粒空间构型及轨道杂化类型;根据配体的结构判断σ键数目;根据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分析;根据晶胞结构计算晶胞密度。

【详解】

(1)①ClO4-的价电子对数为(7+1)/2=4,Cl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Cl原子采用sp3杂化;

环上有5个σ键,环外有3个σ键,共8个σ键;Htrz分子中只有N原子有孤电子对,H、C无孤对电子,所以与Fe2+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N;

③两者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非常接近,但Htrz分子中有N-H键,N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也可以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所以它们的水溶性和沸点差异很大的主要原因是:

1,2,4–三氮唑分子间、与水分子间都可以形成氢键;

(2)Fe在顶点有8个,面心有6个,棱上有12个,体内有4个,体心有1个,共含8×1/8+6×1/2+12×1/4+4+1=12个,N原子有4个,晶胞的质量m=(12×56+4×28)/NAg,体积为V=(0.564×10-7)3cm3,ρ=m/V=

g/cm3。

6.C

解析:

(1).CH4(g)+2NO2(g)=N2(g)+CO2(g)+2H2O(l)△H=-955kJ/mol

(2).反应Ⅰ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Ⅱ,相同条件下更易发生反应(3).BC(4).0.65(5).0.0425mol/(L·min)(6).0.96(7).SO2+2H2O-2e-=SO42-+4H+(8).增大(9).6.2

【解析】

(1)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③H2O(g)═H2O(l)△H=-44.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将

×(①+②+③×4)得:

CH4(g)+2NO2(g)=N2(g)+CO2(g)+2H2O(l)△H=

×[(-574kJ•mol-1)+(-1160kJ•mol-1)+(-44.0kJ•mol-1)×4]=-955kJ•mol-1,故答案为:

CH4(g)+2NO2(g)=N2(g)+CO2(g)+2H2O(l)△H=-955kJ•mol-1;

(2)①反应Ⅰ:

NO(g)+O3(g)

NO2(g)+O2(g)△H1=-200.9kJ•mol-1Ea1=3.2kJ•mol-1

反应Ⅱ:

SO2(g)+O3(g)

SO3(g)+O2(g)△H2=-241.6kJ•mol-1Ea2=58kJ•mol-1,反应Ⅰ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Ⅱ,相同条件下更易发生反应,因此相同温度下NO的转化率远高于SO2,故答案为:

反应Ⅰ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Ⅱ,相同条件下更易发生反应;

②A.图中曲线属于描点法所得图像,P点不一定为图像的最高点,即不一定为平衡状态点,可能是建立平衡过程中的一点,故A错误;B.根据图像,温度高于200℃后,2O3(g)

3O2(g)反应进行程度加大,体系中的臭氧浓度减小,NO和S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显著下降、当臭氧完全分解,则二者转化率几乎为零,故B正确;C.其它条件不变,若缩小反应器的容积,使得2O3(g)

3O2(g)平衡逆向移动,臭氧浓度增大,反应Ⅰ:

NO(g)+O3(g)

NO2(g)+O2(g)和反应Ⅱ:

SO2(g)+O3(g)

SO3(g)+O2(g)平衡正向移动,NO和SO2的转化率提高,故C正确;故选BC;

CH4(g)+2NO2(g)=N2(g)+CO2(g)+2H2O(l)△H=-955kJ•mol-1

③反应Ⅰ:

NO(g)+O3(g)

NO2(g)+O2(g)中NO的转化率为85%,则反应的NO为0.85mol,O3为0.85mol;反应Ⅱ:

SO2(g)+O3(g)

SO3(g)+O2(g)中SO2的转化率为30%,反应的SO2为0.3mol,O3为0.3mol,2O3(g)

3O2(g)中发生分解反应的臭氧占充入臭氧总量的10%,为0.2mol,则体系中剩余O3的物质的量=2.0mol-0.85mol-0.3mol-0.2mol=0.65mol;NO的平均反应速率=

=0.0425mol/(L·min);平衡是为0.85mol+0.30mol+0.3mol=1.45mol,反应Ⅱ的平衡常数=

=0.96,故答案为:

0.65;0.0425mol/(L·min);0.96;

(3)①本质是二氧化硫、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硫酸,M电极为负极,N电极为正极,M电极上二氧化硫失去电子氧化生成SO42-,根据原子守恒会电荷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有氢离子生成,电极反应式为:

SO2+2H2O-2e-═SO42-+4H+,故答案为:

SO2+2H2O-2e-═SO42-+4H+;

②负极反应式为:

SO2+2H2O-2e-═SO42-+4H+,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当外电路通过0.2mol电子时,负极反应的二氧化硫为0.1mol,质量为6.4g,同时有0.2mol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右侧,左侧溶液质量增大6.4g-0.2g=6.2g,故答案为:

增大;6.2。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化学反应原理。

本题的易错点为(3),要注意根据原电池的总反应判断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②中要注意氢离子的移动对溶液质量的影响。

7.H

解析:

(1).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2).浓H2SO4的洗气瓶(3).NaOH溶液(4).用CO2把反应器中的空气赶尽,将溴蒸气带入E管中(5).250mL容量瓶(6).5.4g(7).取适量黄色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则证明假设2正确(8).2Fe2++Br2=2Fe3++2Br-(9).4Fe2++2Br-+3Cl2=4Fe3++Br2+6Cl-

【解析】

【分析】

I.装置A用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装置B中盛有的NaHCO3饱和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装置C中盛有的浓H2SO4是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把反应器中的空气赶尽,并将油浴加热的装置D中溴蒸气带入E管中,在加热条件下与铁反应生成黄绿色鳞片状溴化亚铁,在装置F处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吸收有毒的溴蒸汽,防止污染环境;

Ⅱ.Fe2+和Br-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Fe2+>Br-,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氯气先氧化Fe2+,再氧化Br-。

【详解】

(1)实验时用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盐酸易挥发,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可以用盛有NaHCO3饱和溶液的洗气瓶洗气,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可以用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干燥,溴蒸汽有毒,不能排到空气中,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溴单质反应,为防止污染空气,实验时应在F处连接氢氧化钠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故答案为:

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浓H2SO4的洗气瓶;NaOH溶液;

(2)反应前先通入一段时间CO2,将容器中的空气赶净,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干扰实验;反应过程中要不断通入CO2,还可以油浴加热的装置D中溴蒸气带入E管中,使溴能够与铁粉充分反应,故答案为:

用CO2把反应器中的空气赶尽,将溴蒸气带入E管中;

(3)配制200mL0.1mol/LFeBr2溶液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和250mL容量瓶;250mL0.1mol/L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则FeBr2的质量为0.25mol×216g/mol=5.4g,故答案为:

250mL容量瓶;5.4g;

(4)若假设2正确,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Fe2+被Cl2氧化成Fe3+,向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会变为红色,故答案为:

取适量黄色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则证明假设2正确;

(5)溶液中Fe2+和Br2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和Br-,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Br2=2Fe3++2Br-,则故答案为:

2Fe2++Br2=2Fe3++2Br-;

(6)40mL0.1mol/L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0.004mol,0.004molFe2+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3×10-3molCl2有0.001molCl2与Br-反应,反应消耗Br-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参与反应的Fe2+、Br-和Cl2的物质的量比为0.004mol:

0.002mol:

0.003mol=4:

2:

3,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2Br-+3Cl2=4Fe3++Br2+6Cl-,故答案为:

4Fe2++2Br-+3Cl2=4Fe3++Br2+6Cl-。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和探究实验,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明确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原则是解答关键。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A项、溶液中H+与KHSO3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

B项、0.1mol·L-1H2SO4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项、ClO-具有强氧化性,碱性条件下会将Na2SO3氧化,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项、NH4+和HCO3-会与Ba(OH)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

9.无

10.无

11.H

解析:

(1).羟基

(2).酯化(或取代)反应(3).HCHO+4Ag(NH3)2OH

4Ag↓+2H2O+(NH4)2CO3+6NH3↑(4).2CH3CH2OH+O2

2CH3CHO+2H2O(5).CH3COOCH3+NaOH

CH3COONa+CH3OH(6).BC

【分析】

由A的蒸汽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15,可以知道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CHO,则A为甲醛(HCHO)。

甲醛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为CH3OH;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可推出M为葡萄糖,B为乙醇,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D为乙醛,乙醛氧化生成E为乙酸,乙酸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为乙酸甲酯,据此解答。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B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2H5OH,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羟基;反应⑥是乙酸和甲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甲酯,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

羟基;酯化(或取代)反应;

(2)A为HCHO,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