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带反思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3655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5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带反思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带反思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带反思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带反思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带反思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带反思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带反思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带反思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带反思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带反思教学设计精编版

一、厘米、分米、米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能估测熟悉物品的长度。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1.猜谜游戏。

课前信封中装一支蜡笔。

师生进行猜信封中装着一根什么笔的游戏。

在学生充分说、猜、想的基础上,揭示谜底。

师:

今天咱们做一个猜谜游戏,老师手里拿的信封中有一支笔,请同学们猜一猜,里面是一支什么笔?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猜测,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进行互动对话。

生:

铅笔。

老师把一支铅笔放进信封中,铅笔露出。

师:

你们发现了什么?

会是铅笔吗?

生1:

不会。

铅笔比信封长。

生2:

信封中装不下铅笔。

生3:

粉笔。

师:

你为什么猜会是粉笔呢?

学生说猜的理由,教师拿粉笔与信封比一比。

师:

粉笔装在信封里面看不见,有可能。

但老师告诉你,不是粉笔,继续猜。

……

师:

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

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学生讲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头大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2.估测铅笔的长度。

(1)提出估计“一支铅笔大约等于几支蜡笔长度“的要求,让学生观察,进行直观估计。

 学生说出蜡笔后教师揭示谜底,学生如果说不出,教师也要适时说明。

如,你们想知道信封里装的什么笔吗?

咱们一起来看看……。

师:

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请同学们估计一下:

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

学生估计后发言。

(2)用蜡笔测量铅笔的长度。

 师:

要知道估计的是否准确,可以拿出蜡笔量一量。

下面就请你拿出一支铅笔和蜡笔来量一量,看你估计的准不准。

学生自己测量,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重点交流自己是怎样做的。

师:

把你是怎样量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让学生边实际操作边介绍。

师:

说一说你测量的结果。

学生可能会说:

●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三支蜡笔的长度。

●一支铅笔的长度等于三支蜡笔的长度多一点(些)。

二、测量活动1.认识课桌面的长。

首先由前面的测量活动引出测量课桌面长的话题,然后让学生指出课桌面的长,并用手比一比,初步感受课桌面有多长。

(2)汇报:

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2.同桌合作测量。

提出教材中的活动要求,并指导同桌选用身边的物品作测量工具。

可先让学生说说用什么做测量工具,再动手量。

 师:

我们已经会用蜡笔测量铅笔的长,也知道哪是课桌的长。

现在,请同桌合作,选用一件物品作工具,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

师:

同桌先商量一下,你们准备选用什么物品作工具。

学生商量、汇报,鼓励学生选用与他人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可以提出用手拃测量的方法。

3.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关注学生测量的过程和对结果的描述,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师:

把你们测量的方法和结果给大家介绍一下。

交流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如:

(1)用铅笔量——4根铅笔长;

(2)用文具盒量——3个文具盒长;(3)用拃量——大约有6拃长;……

 4.讨论测量结果。

提出教材“说一说”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看法。

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同,从而造成了测量结果不一样。

 5.用小棒测量课桌面的长。

提出测量要求,先由同桌合作测量,再交流测量的结果。

使学生了解用同样的工具测量课桌面的长,结果是一样的。

三、认识厘米1.教师谈话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要求,拿出直尺让学生观察、交流发现了什么,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字母表示。

 师:

看来要准确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

现在,我们认识一种简单的测量工具——直尺。

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4……还有cm等。

师: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用字母“cm”来表示。

 2.认识和感受1厘米。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再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最后找一找身边有哪些长是1厘米的物品。

(可把第3页练一练第1题移过来。

师:

1厘米有多长呢?

直尺上从“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

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师:

用手比一比,1cm有多长。

学生先空比,再对着直尺比。

师:

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1厘米的物品。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

 3.认识2厘米、几厘米。

同认识1厘米一样,先在直尺上分别找出2厘米、3厘米再用手比一比。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2厘米有多长呢?

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

学生观察直尺,交流。

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是2厘米。

师:

用手比一比2厘米有多长。

用手比一比,然后问。

师:

3厘米、4厘米有多长呢?

同桌互相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同桌边找边比边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交流

 四、用直尺测量1.测量橡皮的长度。

(1)教师谈话引出以“厘米”为单位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橡皮长度的要求。

鼓励学生先估计,再测量。

(2)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

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测量方法的机会。

重点了解从0开始的方法。

 2.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1)拿出自己的铅笔先估测,再实际测量,最后交流。

 师:

拿出自己的铅笔,估测一下,大约多长。

学生回答时,启发学生比一比估计出的长度,并反思自己估测的结果。

师:

刚才大家都估测了一下,估测的准不准呢,实际测量一下吧!

学生测量、交流,并与自己估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2)测量教材上的铅笔插图的长。

让学生看书观察教材上的铅笔,先估测,再实际测量。

交流时,重点关注学生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

五、课堂练习练一练第2题,可同桌合作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

把结果都填在统计表中,最后交流。

通过猜谜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通过亲身实地的观察,更加清楚直观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直观估计能力。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测量

 

让学生用手指指自己的课桌面的长,关注学生指的是否正确。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测量

 

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同,从而造成了测量结果不一样。

 

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直尺

 

学生自己感知1厘米

 

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的物品

 

学生自己认识2厘米、3厘米

 

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学生先估测再测量

 

巩固新知

反思:

个别学生在测量物体长度是没有对齐0刻度线,需要加强测量物体的练习。

第二课时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对个别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

请学生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

 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

(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请你们用尺子(包括米尺)来测量一下绳子的长度。

指导学生总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做单位。

 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开展测量课桌的比赛,看那个组测量的又快有准。

可能有的学生用自己的尺子测量,也可能有的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米尺进行测量。

汇报交流时学生很容易比较出用米尺测量又快又准。

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需要用米作单位?

二、体验探究

1、认识米,知道1米有多长。

 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同学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那么你们知道1米到底有多长吗?

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

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

预设可能:

有的用手感知

有的会看一看1米到自己哪儿

有的学生会说墙围的宽度是1米。

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

让学徒手比划1米的长度,1米的高度 。

 3、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归纳:

100厘米=1米

1米=100厘米

1m=100cm

 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

让学生观察一下米尺上的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数一数有多少个1厘米。

学生通过一边做动作,一边归纳比划:

1厘米这么长,100个这么长就是1米。

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

同学们,你们能从教室中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吗?

可能找到:

教室中的日光灯的长度、黑板左右两边的长、门上下两边的长、课桌的长等。

在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花池的宽、我小弟弟的身高、我家电视的宽……

三、练习

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

先估计,再测量。

先让学生用手比划1枝铅笔的长,再比划2、3、4、5、枝铅笔的长度,从而估计出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5或6枝)

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让学生先估计教室中的黑板、门、讲台等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

重点使学生学会测量结果不够整米时,怎样描述测量的结果。

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际测量。

(教师适当进行指导)适时进行汇报。

3、出示书中8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

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复习旧知引出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通过亲身实地的观察、测量,更加清楚直观学习本课。

 

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

 

巩固新知

反思: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量黑板的长度,让学生感觉到厘米这个单位小了,需要一个更大的适合的单位。

在教授1米=100厘米时,有的学生在观察米尺时不是很理解,需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三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2、认识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分米,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准备:

米尺、直尺、8厘米、1米、60厘米的彩带各一根,长纸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问题情境

  1.教师拿出两根彩带(一根8厘米,一根1米)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米两个长度单位,并能估测一些物品的长度,现在老师有两根彩带,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两根彩带各有多长?

  学生估计,记下估计结果,再测量,并记录。

2.拿出60厘米长的彩带,让学生观察,并与前面两根彩带比较长短,然后进行估计和测量。

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