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4231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重点.docx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重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重点.docx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出现原因:

1政治――周王室衰微思想文化――学在民间经济――井田制的瓦解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

诸子百家:

道――老庄儒――孔孟荀墨――墨子法――商鞅、韩非子

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思想:

1核心――仁2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3克己复礼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

1仁政2民贵君轻3性本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

1仁义、王道、以德服人2“君舟民水”3性本恶

然后就蔚然大宗咯~

三道家法家其他家

老子思想:

世界万物原本是“道”。

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清净无为知足寡欲。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活得精神上的自由。

法家――韩非子:

以法治国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墨家――墨子: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尚贤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提出

原因:

1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2土地兼并剧烈3匈奴为患SO需要进行思想统治

董仲舒新儒学体系(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宣扬君权神受。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3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夫妻父子

二儒学成为正统

1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2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3兴办太学,在全国设立郡县学校

使教育为儒学垄断;儒学地位提高;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体系

(诗书礼易春秋

Q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奈?

A1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2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3汉武帝的大力推崇(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课宋明理学

隋唐三教合一然后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一程朱理学

二程(程颢、程颐):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愿,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核心】2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3格物致知,认为物皆有理

朱熹(理学之集大成者):

1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2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3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其思想远传日本朝鲜欧洲在海外形成“朱子学”学派。

(白鹿洞书院)

二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只需内心反省就能得到天理。

王阳明:

宣扬心无外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自称异端《焚书》《藏书》

思想:

1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经典也不四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

以孔子为是非标准2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3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正当私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时期的要求)反封建的先驱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思想:

1天下为主,君为客。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黄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2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1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2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有规律可循。

3主观的认识

是由客观的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绝对的具有朴素

的辩证法思想

1战国时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思想,荀子吸收了战国时期法家道家等各家思想的净化,丰富了早期儒学的内容蔚然大宗

2董仲舒进一步改造成新儒学体系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神三家交融

4隋唐时期三教合一

5两宋时期理学

6明朝王阳明新阶段心学

7明末清初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构建其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五课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一智者学派

出现的原因:

1经济发展2民主政治的发展3人的地位的提高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重视人的作用BUT忽视道德

二苏格拉底门派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对人性本身的探究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重视教育对美德的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

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是最高级的

Q两个学派的异同点

相同点:

以人为研究的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不同点:

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束缚,认为人所具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

强调个人自由。

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个人需求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思想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

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

1各城市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3意大利地处航海中心

文艺复兴

原因:

1资本主义萌芽。

2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实质:

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旗号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代表人物

文学;薄伽丘《十日谈》(通过故事的讲述,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神曲》(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人文主义之父】

影响:

使一些文学艺术家中出现了反对宗教束缚关注人自身需求的要求,促进了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宗教改革

原因:

1文艺复兴的推动。

2天主教会的压迫

导火索:

出售赎罪券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就可以得到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力而不是盲目听从教会和教皇的说教;

德意志马丁路德派(新教、加尔文派、英国国教)新教纷纷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影响:

直接否定教会权威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廷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第七课启蒙运动

原因:

1科技进步2资本主义的发展3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4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和教会的压迫

早期启蒙思想英国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科学)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代表人物

法国:

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立宪)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国家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德意志: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及有的权力人要自律)

意义:

1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近一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同志

2影响了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

3其影响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九章算数》东汉(标志这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算筹明清时期算盘普及并外传

战国石申《石氏星表》赤道坐标记录恒星位置浑仪

《夏小正》

《授时立》郭守敬(简仪)元朝比现行公历早300多年

四大农书

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元朝王祯《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著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万世宝典“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四大发明的影响:

造纸术传入欧洲以后取代了传统书写材料小牛皮和小羊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西欧率先进入了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春秋《诗经》

战国楚辞屈原离骚湘夫人

汉赋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建安文学曹操曹植等《观沧海》《洛神赋》

唐诗

繁荣的原因:

1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南北中外的交流提供了身后的文化基础3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初唐:

王勃陈子昂

盛唐李白浪漫主义《蜀道难》杜甫(诗史)三吏三别王维孟浩然

中唐:

白居易《长恨歌》

晚唐:

杜牧《江南春》李商隐

宋词

繁荣的原因:

1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2市民阶层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3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北宋豪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婉约柳永《雨霖玲.

南宋婉约李清照《如梦令》

元曲

关汉卿马致远

明清小说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小说《搜神记》)

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第十课书画和戏曲艺术

汉字与书法

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由繁到简

书法的自发阶段魏晋以后为自觉阶段审美与实用兼具

楷书

魏晋王羲之唐代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张旭怀素

行书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颜真卿北宋苏轼明文征明

中国画

新石器时代《鹳鱼石斧图》

战国时代走向成熟《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得意忘形”

东汉《夫妇宴饮图》

魏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形写神”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

隋唐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莫高窟壁画

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活跃时期风俗画是当时最大的亮点代表作: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文人画写意画

元王冕《墨梅图》明徐渭《牡丹焦石图》清朝郑板桥《墨兰图》

戏曲

战国优伶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光绪同治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同光十三绝”程长庚谭鑫培

第四单元近代世界的科技发展历程

第十一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经典力学

伽利略:

自由落体定律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影响:

1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证明了牛顿理论的预见性和科学性2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3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二相对论和量子论

影响:

1相对论其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也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了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成为二十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第十二课生物学的发展

上帝创世说长期流行的原因:

1生产力落后民众愚昧无知缺乏基本的生物知识。

2基督教神学的欺骗性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因而得到扶持3教会垄断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精神独裁。

十七世纪英国胡克发现细胞(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初法国拉马克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1895年英国达尔文《物种起源》创立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中的地位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第十三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

意义:

1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2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3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来临的背景:

1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2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3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1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电力取代蒸汽的原因:

1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2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3电力比蒸汽动力方便且能量大。

互联网产生的原因:

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2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需要

1946美国第一台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1969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四个站点的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

内因:

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AND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要求

外因;英国的侵略造成民族危机的出现

林则徐――设立译馆,译制《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各国律例》【近代中国开眼堪世界的第一人】

184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实质:

在部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积极性:

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

局限性:

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消弱了它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量,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失败的命运。

维新变法思想

出现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途径1创办学堂2著书立说)

早期维新思想

王韬郑观应等主张:

1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2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3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ut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认为只有变法才能图存严复《天演论》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

1898百日维新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十五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青年》的诞生

陈独秀创办――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李大钊胡适鲁迅两大口号:

民主科学主要阵地《新青年》北大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政治上,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破坏民主共和,资产阶级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但思想界出现“尊孔复古”逆流

新文化运动内容;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也是一场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白话文咯~

进步性:

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创造了有力条件。

局限性:

1运动的倡导者胡适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和广大群众相集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范围内2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任务3当时文学活动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审理》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区做宣传和组织工作,配置革命力量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思想成果

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提出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许多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但都没有成功。

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为了实现民族振兴,摆脱民族危亡,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

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1905同盟会

三民主义内容:

1民族(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政府。

2民权(核心)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发展)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全民共享。

进步性: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力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也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实践:

辛亥革命

新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力。

民生――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意义: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尽管它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此后,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第十七课毛泽东思想

形成基础:

1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得到发展。

2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4国际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初步形成: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个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土地革命时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抗战时期――《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提出新民主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论人民民主专政》2过渡时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任务,《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

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十八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邓小平理论

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改革开放解开序幕。

1982中共十二大邓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1992指出社会主义本质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和“三个有利于”【标志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和形成】

同年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中共十五大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PS一国两制AND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邓构想

历史地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2写入党章指导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