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873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5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

《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

小学科学三下教案

江都区仙女镇龙川小学

学科科学

班级三(3、4)班

姓名徐薇

二〇一六~二〇一七学年度第二学期

江都区龙川小学常技学科备课笔记

课题

1单元土壤与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

课时

1

上课

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道土壤里有什么,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3.愿意亲近土壤,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每组一小桶水、报纸、抹布、玻璃棒。

学生准备:

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

 

(二)观察土壤

 

(三)拓展

师: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说说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

生:

花台里有!

生:

农村有!

生:

在我们这里很少,但是在我姥姥家,到处都是……

师:

对,在农村到处都是,不过在我们这里也有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周围的土壤.

板书课题:

我们周围的土壤

师:

大家讨论一下:

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你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

我们知道花台里有土壤,农村里到处都是土壤,还知道土壤很脏,但是植物和动物都离不开土壤,土壤里有蚯蚓……

师:

你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生:

我们想知道土壤有多少?

土壤是怎么来的?

土壤有什么作用?

……

师: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啊!

想知道的还真多啊!

今天我们就到学校花台中亲自观察土壤,高兴吗?

生:

高兴!

师:

同学们去观察土壤,先说说:

在进行观察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

要遵守纪律.

学生:

还要爱护花草树木.

学生:

还要爱护小动物……

师生小结:

对,我总结一下:

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观察校园绿地一角(花台)的土壤。

教师指导:

先观察表层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然后注意观察土壤中有哪些动植物,思考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最后注意观察表层土下约2厘米处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

孩子们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孩子们边观察便记录,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等。

(我用手机拍了一些孩子们考察土壤的图片。

见附录。

回到教室,分组交流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发现、收获。

各组派代表上讲台汇报。

代表:

我们发现土壤里有好多枯树叶,蚂蚁,不认识的小虫……(展示自己画的小动物)

师:

同学们发现的真多啊!

你们真能干!

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

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深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

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学生甲:

下面的土壤和上面的差不多!

学生乙:

有区别,下面的土壤里小动物少些,上面的土壤小动物多些,并且肥沃些……

学生丙:

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有蚂蚁,蜗牛,蚯蚓,小虫子……他们在土壤里找东西吃……

学生戊:

他们在土壤里安家。

师: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

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

生:

好!

学生继续完成课后记录!

……

师:

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下节课带来)。

 

江都区龙川小学常技学科备课笔记

课题

1单元土壤与生命

2.了解土壤

课时

1

上课

时间

教学

目标

1.知道土壤是由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等组成的混合物。

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和壤土三类。

3.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和含水性不同。

4.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5.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课前

准备

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白纸(3张)、烧杯、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纸巾、抹布。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导入

 

二、观察土壤成分

 

三、观察土壤中的不同颗粒

 

四、比较三种土壤的特点

同学们,通过上堂课我们和土壤的近距离接触,我们发现了土壤里有些什么呢?

学生答。

(植物的根、蚯蚓、蚂蚁、各种垃圾……)

是的,土壤中有很多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今天我们暂时把这些东西都从土壤中去掉,来研究土壤本身是有哪些成分组成的呢?

1.你采集来的土壤有哪些特点呢?

你准备用哪些方法观察?

2.交流:

看、闻、摸、捏……

3.探究活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4.如:

我观察到土壤是(菜地里的),颜色(),摸上去(),放到水里,看到()。

5.教师把土壤放到火上烤,请学生观察土壤变化。

说明土壤中有什么?

(水分),能闻到气味吗?

像什么?

(这就是土壤中腐殖质发出的特殊气味)。

6.什么是腐殖质?

请你猜测土壤中的腐殖质是怎么来的?

7.归纳总结:

土壤里有哪些成分?

土壤中有空气、有水分、有大小不同颗粒、腐殖质等组成。

1.土壤中的这些不同大小的颗粒是什么呢?

2.可以用纸巾包住一块土壤捻一下,你发现纸巾上留下了什么?

比较硬的,没有黏性的颗粒我们成为“沙粒”,能粘碎并能分布在纸巾上的我们称它为“黏粒”。

3.土壤中的固体颗粒基本上可以把它归结为三类:

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的颗粒为粘粒。

所以根据颗粒含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土壤也分为三类。

(含沙粒较多的称为沙土,含粘粒较多的叫黏土.三种颗粒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1.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三份土壤。

请你仔细比较三种土壤。

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制成表格:

方法

沙土

黏土

壤土

 

 

 

 

 

 

 

 

 

 

 

 

沾水捻一捻

 

 

 

搓成团

 

 

 

渗水性

 

2.交流结果

看外观:

每一土样看上去像什么?

它与其他两种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听声音:

当你在被子里摇动时,每一种土样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

闻:

每一种土样的气味

捻:

往每一种土样中滴几滴水

在你的手指上粘一点土样

把它涂抹在记录单上

小组完成实验描述涂抹结果

提醒学生在涂抹完每一种土样后擦干净手指,防止土样混合

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

这3种土的渗水能力都不一样,我们想要比较它们,怎么办呢?

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

你能预测一下,当水倒入土壤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带着自己的猜想完成实验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你认为过滤的水多好还是过滤的水少好?

3.交流土壤保水性能的好坏和渗水能力的好坏对植物的影响。

4.生活中你觉得哪些植物分别适合种在哪种土壤中?

 

江都区龙川小学常技学科备课笔记

课题

1单元土壤与生命

3.肥沃的土壤

课时

2

上课

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2.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3.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4.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课前

准备

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学生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学生准备:

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初步了解枯死的植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一、了解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二、了解肥沃的表层土的形成过程。

 

三、拓展活动

【第1课时】

给每组准备三份颜色差异明显的土壤样本(或图片):

仔细观察这些土壤,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颜色、湿度等方面进行交流)。

教师指出这是分别在三个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样本:

某农田、某小区、某工地等。

让学生将土壤样本与采集地点进行预测配对,并说说理由。

教师公布答案,请学生将其和预测结果对照。

提问:

为什么在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样本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别呢?

你们认为这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回答。

提问:

还记得上节课在校园里观察土壤时看到的情况吗?

被落叶覆盖着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没有被落叶覆盖的土壤又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汇报。

谈话:

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作出假设,推测原因。

出示一组落叶在土壤表面腐烂、分解的图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指出:

落叶落到土壤表面后,会逐渐腐烂。

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我们称为腐殖质,它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就越肥沃。

激趣:

想不想亲自观察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究竟会怎么变化?

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得到结果的,要持续几个星期才行,能坚持下来吗?

教师结合课本P10插图,讲解做肥料袋的方法。

注意提醒学生:

选择容易腐烂的植物,如:

香蕉皮、韭菜叶等。

要记住往塑料袋中放了哪些物品,以便今后查寻、对照。

可在袋中放入一两条蚯蚓。

每隔几天要进行一次观察、记录:

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蚯蚓和香蕉皮、菜叶有什么变化,还要观察土壤的颜色、松软程度等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制作肥料袋,填写第一阶段实验报告。

【第2课时】

出示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的阅读资料。

学生阅读

谈话:

经过你这段时间的观察,你认为蚯蚓能担当起这个称号吗?

理由是什么?

阅读P11资料,了解更多土壤动物对改变土壤肥力的作用。

谈话: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你是否能肯定植物对土壤的肥力有影响?

学生汇报。

出示P9图给学生观察,说说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其知道:

图中有两层内容:

一、土壤是分层的;二、表层土的形成是各种土壤动物工作的结果。

另外,图中甲虫等小生物的图片使用的是逐一放大的效果,本身并没有这么大。

引导学生思考P11拓展。

 

3、肥沃的土壤

不同地点、不同深度的土壤的肥力不同

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统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越多,土壤肥力越强。

江都区龙川小学常技学科备课笔记

课题

1单元土壤与生命

4.土壤的保护

课时

1

上课

时间

教学

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2.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

3.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如乱砍森林,乱丢废旧电池,滥施化肥等。

4.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课前

准备

泥土、一块有草皮覆盖土壤、一块无草皮覆盖土壤、水壶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

 

二、对比实验,感知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三、预测活动,深化保护土壤的意识。

 

四、研究怎样保护土壤,牢固树立环保意识。

1.谈话:

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

谁愿意来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吗?

2.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养育我们的这片沃土都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呢?

你能说出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

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3.土壤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土壤?

(板书课题)

过渡:

土壤无私地为我们奉献着一切,她就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但人类的一些活动往往会伤害这位伟大的母亲。

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不当的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导致全球35%的土地面积受到荒漠化影响,平均每年有5万到7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

目前,全球有110多个国家、共10亿多人正遭受土地荒漠化的威胁,其中1.35亿人面临流离失所的危险。

全球每年因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20亿美元。

我国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

1.(出示课本上的两幅图)同学们,你看到的两幅图的土壤有什么不同?

(草丰林茂、寸草难生)

2.思考:

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有的地方却寸草难生呢?

3.对比模拟实验:

有植被土壤和无植被土壤

(1)现在我们来做个对比实验,出示问题。

(2)同学猜测。

(3)讨论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A.挖两块相同大小的土壤,一块有植被覆盖,另一块无植被覆盖,分别把它们放在两个相同的塑料托盘里;

B.将塑料托盘按相同倾斜度放置在桌面上。

C.用两个相同喷嘴的喷壶往土壤上喷洒等量的水,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讨论实验变量的控制。

改变的条件:

一块土壤有植被覆盖,另一块土壤无植被覆盖

不变的条件:

土块的大小、水流的多少及大小、塑料盘一样、倾斜度一样

(5)小结实验方法,提出实验要求:

仔细观察水流冲过以后,土层的变化和流水冲过的痕迹。

(6)学生实验。

(7)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

说明了什么问题?

4.想一想:

当森林被砍伐、植物被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1.课件出示:

(1)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2)塑料垃圾被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2.请大家想一想,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想象,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⑵交流。

3.小结:

人类就这样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将不会有土壤,那我们将没有地种,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我们已经品尝到了人类一手酿造的苦果。

还记得1998年的长江全流域的洪水,1999年席卷半个中国的沙尘暴,以及日益逼近北京城的沙漠……这些都给我们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提问:

现在,你想对土壤母亲说什么?

(学生说出最想对土壤母亲说的话。

5.阅读赞美土壤的小诗,将对土壤的感激之情深化。

(课件出示小诗)

《爱土壤妈妈》

小草儿可爱,是因为有土壤妈妈的呵护;

绿枝儿美丽,是因为有土壤妈妈的滋养;

小鸟儿快乐,是因为她有茂密森林的保护;

我们快乐,是因为有小草、森林和小鸟……

朋友们,请一起来爱护土壤吧,

让生长在上面的小草、森林……更加的健康,

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1.谈话:

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出示人们破坏土壤的图片。

2.学生看图,小组讨论。

3.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呢?

4.交流小结。

 

江都区龙川小学常技学科备课笔记

课题

2单元植物的一生

1.果实和种子

课时

2

上课

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果实和种子,了解果实的特征和分类,明确种子是果实的一部分。

2.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发现种子内部构造的相似之处,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3.了解种子传播的多种途径。

体验到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4.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会探究的方法,并用自己适合的方式表述出来。

5.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植物的繁衍要靠种子来繁衍。

6.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乐于交流的习惯。

课前

准备

萝卜1个、土豆1个、每两个学生1个花生、湿黄豆、湿蚕豆种子、放大镜、镊子、实验记录单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分辨果实,初步了解果实与种子的关系

 

二、观察种子,探索种子的内部构造

 

三、知识归类,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四、全课总结,回顾果实和种子的知识

【第1课时】

1.多媒体出示各种水果和蔬菜

西红柿、苹果、花生、菠萝、土豆、萝卜、菜椒、柠檬、香蕉、莲藕、黄瓜

师: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研究果实和种子,请看大屏幕,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水果和蔬菜,你能说一说哪些是果实吗?

为什么?

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2.学生回答

预计:

(生:

①水果是果实。

②蔬菜是果实。

③菜椒、黄瓜、花生不是果实。

④萝卜是果实。

⑤莲藕是果实。

师:

我们常说“开花结果”,这个“果”就是果实。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由辨别果实而导入,体现了有效教学的思路。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不足,未必能清晰作出判断,所以提示学生“开花结果”这一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

3.了解果实的特征

师:

有些同学可能还是觉得不够理解到底如何来分辨果实的,显然我们从果实的外部是找不到果实的共同特征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果实的特征

实验寻找答案:

师:

把果实横向切开或者纵向切开,仔细观察比较从果实的内部构造上去寻找吧!

(切开:

梨子,橙子,番茄,石榴。

师:

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用小刀拨出果实内的种子。

生:

种子。

师:

对!

果实内部都包含种子,而种子以外的部分都称为果皮,果皮通常具有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

小结:

我们知道植物开了花结的果叫果实,还知道了植物的果实都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板书:

果实果皮)

种子

4.教师示范操作验证

师:

正是因为果实里面都有种子,所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萝卜和土豆,切开后,里面有种子吗?

生:

没有。

师:

对啊,因为萝卜是直竖的根膨大的部分所以没有种子。

那它还是果实吗?

生:

没有。

师:

由于土豆和莲藕的内部也没有种子,所以它们都不是果实。

(用小刀切开土豆和莲藕。

师:

那么香蕉是不是果实呢?

我们切开看看!

预计:

(生:

①不是,但有黑色的小点。

②是,因为它是水果。

师:

噢!

其实黑色的小点就是种子,所以香蕉是果实。

5.补充说明

师:

有些果实比如香蕉、菠萝一般不需要种子繁殖所以它们的种子逐渐退化了。

6.观察果实的构成

师:

大家看,桃果实的最外层很薄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

(用刀把外层桃皮削了。

生:

桃子皮。

师:

桃果皮的中层肥厚多肉便是我们食用的部分?

桃果皮的内层便是我们常说的桃核。

(用小刀撬开桃核。

)在桃核的里面有一粒种子。

7.了解果实的分类

师:

桃子长得又圆又大诱人可口,花生、葵花子却长得灰乎乎又瘦小,但是它们都是什么?

外面有果皮,里面有种子。

(剥开一粒瓜子。

生:

果实。

师:

对,有的果实果皮肥厚多肉我们称为肉果,而有的果实果皮干瘪无肉我们称为干果。

师: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的分类。

(生:

看视频)

播放视频:

果实的分类

小结:

果实可以分为肉果和干果两类。

(补充板书:

肉果、干果)

1.过渡

师:

我们已经了解了果实的构成和种类,果实除了可供我们食用之外,它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

生:

种子。

师:

大多数植物的一生,都是由果实中的种子开始的,种子也给植物带来了更大的生存机会,接下来我们就重点研究——种子。

(教师板书)

2.提出问题

师:

你想了解关于种子的哪些知识呢?

谁来说一说?

学生提出问题。

预计:

(生:

①种子的种类有多少?

②特点怎样?

③种子内部是什么样子的?

④种子里面的小芽有什么作用?

⑤小芽叫什么?

⑥种子是怎样传播的?

师:

看样子同学们对研究种子兴致很高,老师很欣赏大家这种好学好问的精神。

但这么多问题咱们不能在这节课上全部解决,所以让我们选取一些这节课上可研究的问题,老师建议先来研究一下种子的内部构造好吗?

3.进行预测

师:

一个小小的种子能够成长为形态各异的植物,那么这个蚕豆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呢?

你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猜一猜吗?

学生发表观点。

预计:

(生:

①蚕豆里面有两个瓣。

②瓣上有小芽。

③瓣的形状有点象椭圆形。

4.解剖实验并观察记录

师:

同学们都很聪明,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但科学要尊重事实,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呢?

下面我们来进行解剖实验。

播放视频:

《种子各部分名称》进行演示实验。

小结视频中知识:

认识种子各部分名称

师:

镊子剥下的蚕豆壳叫种皮,白白嫩嫩的两片是子叶,露出的尖尖的是胚。

尖尖冒出来的部分是胚根,与子叶相连的是胚芽,连接胚芽和胚根的是胚轴。

师:

别看这小小尖尖的胚,将来能发育成长为一株植物呢!

而两片肥厚白嫩的子叶都是为胚提供养料的。

(板书:

种皮子叶胚)

师:

课件出示蚕豆及胚的结构示意图。

师:

下面请各位同学根据视频中的要求自己动手实验。

师:

同桌两人相互配合,共同解剖,协作画图。

(完成小学科学习作实验单70页。

(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选择一些图贴上黑板。

5.多种种子验证内部构造

师:

其他的种子是否都是同样的构造呢?

请同桌两人每位同学自由选取桌上的一种种子,黄豆种子或者花生种子,剖开观察种皮、子叶和胚分别在哪里?

学生实验并汇报。

预计:

(生:

①花生里肥大的是子叶。

②花生里也有尖尖的胚。

③剥下的是皮。

④黄豆里大大的是子叶。

⑤黄豆里也有胚和种皮。

6.小结

师:

我们刚才解剖了三种植物种子,发现种子都包括几部分?

指名回答。

预计:

(都包括子叶胚和种皮。

师:

对!

大多数植物的种子都包括种皮、子叶和胚。

1.过渡

师:

我们已经弄清了种子的内部构造,大多数植物要繁衍后代都要靠种子的传播,种子又是怎样展开这趟生命之旅的呢?

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了解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指名学生回答。

预计:

(生:

①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的。

②椰子是靠海水传播的。

③葡萄是靠小鸟传播的。

④豌豆是靠自身的弹射传播的。

教师根据回答适时板书。

2.播放视频:

种子的传播

师:

植物妈妈真有本事,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来传播自己的种子,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种子还有哪些传播方式。

师: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植物为使自己的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而慢慢适应环境,慢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传播种子的方式,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如风力、水力、动物,二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弹射等。

(板书:

风力:

蒲公英动物:

苍耳水力:

莲子弹射:

豌豆)

1.总结

师:

这节课你们了解了果实和种子的哪些知识?

预计:

(生:

①我学到了果实的构成和分类。

②我知道了种子的构成。

③我还了解了种子传播的方式。

③我知道了果实有种皮和种子。

④我还知道种子里有子叶和胚芽胚根。

⑤我还知道有的种子是靠外力来传播,有的种子是靠自身弹射来传播的。

2.作业布置

完成《小学科学习作》第12页。

3.拓展

师:

其实有关果实和种子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观察,去发现,老师想留个问题给大家课后思考并实验:

一颗种子需要哪些条件才能萌发呢?

希望大家自己动脑设计好实验方案并且亲手播种一颗种子,下节课上一起交流你们的发现。

 

板书:

果实果皮

种子

名称种皮、子叶和胚(胚根、胚轴、胚芽)

传播方式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如风力、水力、动物,

二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弹射等。

江都区龙川小学常技学科备课笔记

课题

2单元植物的一生

1.果实和种子

课时

2

上课

时间

教学

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够描述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与他人交流,取别人之长的品质。

3.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探索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