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913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方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方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方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方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方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方案一.docx

《教学设计方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方案一.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方案一.docx

教学设计方案一

公开课教案

--卤族元素教学方案设计

(澧县四中来校教研活动教学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初步了解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

2.使学生掌握卤族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并与碱金属作比较。

3.使学生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

4.掌握卤族元素性质的特殊性。

教学重点:

卤素性质、原子结构的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探究、对比、多媒体辅助

教学难点:

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氯气的性质,知道构成氯分子的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自然界存在的元素中,还有另外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7,它们是氟、溴、碘、砹,我们把这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的元素称为卤族元素,简称卤素。

[板书]第二节卤族元素

[讲解]我们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结构有密切的联系。

下面我们来分析卤素原子结构上的异同点。

[投影]卤素的原子结构

[讲解]卤族元素中的砹是放射元素,在中学阶段不讨论。

[板书]卤素原子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

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

不同点:

(1)核电荷数不同,

(2)电子层数不同,(3)原子半径不同。

[分析]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请大家根据表4—1,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板书]颜色:

浅---深

状态:

气---液---固

密度:

小---大

熔、沸点:

低---高

在水中的溶解性:

大---小

[讲解]溴:

深棕红色易挥发液体,在它的上方有红棕色的蒸汽。

---说明液溴的沸点低,易挥发,应密封保存。

(存放在试剂瓶中时应采用水封)

碘是紫黑色固体,可升华。

(碘的升华可以用来分离、提纯碘)

[溴的溶解性实验]

[碘的溶解性实验]

[讲解]卤素单质的溶解性规律

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易溶于苯、四氯化碳、酒精、煤油等有机溶剂。

[设问]Cl2、Br2、I2等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若想要制得Cl2、Br2、I2的浓度较大的溶液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演示实验]1.I2加入水中。

2.在溴水和碘水中分别加入CCl4,振荡。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及分层情况]

[讲解]由上面的实验可知,卤素单质不易溶于水,但却溶于酒精和CCl4溶液中,除此之外,它们还易溶于苯、汽油等有机溶剂中,其中I2在CCl4中显紫色,Br2在CCl4中呈橙红色,与水混合分层时,CCl4因密度大位于下层。

溴和碘除了遵循上述规律外,还有其各自的特性。

[展示盛有少量液溴的试剂瓶]

[讲解]在盛有少量液溴的试剂瓶中,充满了红棕色的溴蒸气,说明溴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保存时应密闭。

又因为溴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所以保存少量溴时,可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水,以减少溴的挥发。

[演示实验4—8,碘的升华]

[讲解]碘受热易升华的这个性质,可以帮助我们从I2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如分离I2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时,可用加热的方法。

[板书]二、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讲解]元素的性质,决定于原子的结构,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决定了他们的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但原子半径的不同,又导致了它们性质上的差异性。

从结构上看,它们均易得一个电子形成X-而显氧化性,根据其得电子的难易程度,可预测出单质氧化性强弱的顺序如何呢?

[学生回答]氧化性强弱顺序应为

F2>Cl2>Br2>I2

[板书]1.卤素与氢气的反应

[投影]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名称

反应条件

方程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F2

冷暗处爆炸

H2+F2=2HF

HF很稳定

Cl2

光照

500℃

H2+Cl2=2HCl

HCl稳定

Br2

高温

H2+Br2=2HBr

HBr较不稳定

I2

高温、持续加热

H2+I2=2HI

HI很不稳定

[讲解]分析上表可知,卤素和H2的反应可用通式H2+X2====2HX来表示,反应时按F2、Cl2、Br2、I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苛刻,反应程度依次减弱,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减弱,与我们的推测相符。

[板书]H2+X2=2HX(X=F、Cl、Br、I)

[讲解]卤化氢的水溶液称为氢卤酸,其酸性强弱顺序是:

HI>HBr>HCl>HF

[讲解]其中H2与I2的反应不同于我们以往学过的化学反应,它的特点是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我们把这样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板书]可逆反应:

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思考]水的生成与分解是否是一对可逆反应?

[板书]2.卤素与水的反应

[教师]分析卤素原子的结构可知,卤素原子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请大家根据Cl2与水的反应,写出其他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预测其与水反应程度的强弱。

[讲解]除F2外,卤素单质均可与水反应生成氢卤酸与次卤酸,F2是所有非金属单质中氧化性最强的,可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它们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如下表示:

[板书]X2+H2O=HX+HXO(X2=Cl2、Br2、I2)

2F2+2H2O=4HF+O2

[结论]F2、Cl2、Br2、I2与水反应的程度依次减弱。

F2和水的反应比较特殊,这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注意一般规律以外,还要注意一般之中有特殊。

[投影]思考题:

1.分析F2与水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比较F2与O2的氧化性强弱。

2.Cl2除了能与H2和水反应外,还能与金属和碱反应。

想一想,其他卤素单质是否具有这两点性质。

[小结]与碱金属一样卤素单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且一般之中有特殊。

[板书]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的反应

[演示实验]

A组:

将少量氯水滴入到盛有少量NaBr溶液试管中。

振荡,再加入少量CCl4,振荡、观察、记录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B组:

将少量氯水注入到盛有少量KI溶液试管中,振荡,再注入少量CCl4,振荡、观察、记录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C组:

将少量溴水注入到盛有少量KI溶液试管中,振荡,再注入少量CCl4,振荡、观察、记录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实验结论]

单质的氧化性:

F2>Cl2>Br2>I2离子的还原性:

Cl-

[小结并投影]卤素单质的特性:

氟:

(1)氟与水反应生成O2:

2F2+2H2O=4HF+O2

(2)可与稀有气体反应生成XeF2、XeF4、XeF6等.

碘:

遇淀粉变蓝

卤化银:

(一)X-的检验

实验:

将NaCl溶液、NaBr溶液、KI溶液分别滴加在点滴板的不同凹孔上,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分别滴加稀硝酸,观察记录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二)卤化银的感光性:

(三)卤化银的用途

课堂练习

1、实验室洗刷仪器时,对做过碘升华实验的烧杯壁上残留的碘,可用洗涤;对制取氯气用的烧瓶底部沾有的二氧化锰固体,可用洗涤;对玻璃仪器上沾有的铁锈,应用洗涤。

2、关于卤族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因此不能与其它非金属单质化合。

B.卤素各单质都能与水剧烈反应。

C.卤化银都是白色固体,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D.卤素单质都能与钠反应,生成钠的化合物。

3、鉴别Cl-、Br-、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A.碘水、淀粉溶液B.氯水、四氯化碳

C.淀粉、碘化钾溶液D.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4、碘缺乏病是目前已知的导致人类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

为解决这一全国性问题,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智力工程”,最经济可行的措施是()

A.食盐加碘(盐)B.面包加碘

C.大量食用海带D.注射含碘药剂

板书设计

第二节卤族元素

卤素原子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

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

不同点:

(1)核电荷数不同,

(2)电子层数不同,(3)原子半径不同。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颜色:

浅深

状态:

气---液---固

密度:

小---大

熔、沸点:

低---高

在水中的溶解性:

大---小

二、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氧化性:

F2>Cl2>Br2>I2

1.卤素与氢气的反应H2+X2=2HX(X=F、Cl、Br、)

2.卤素与水的反应X2+H2O=HX+HXO(X2=Cl2、Br2、I2)

2F2+2H2O=4HF+O2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的反应

卤素单质的特性

 

教学后记

元素性质的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结果,随质子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都呈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直接影响着元素的性质但是,事物都有两方面。

在应用元素周期律时,既要考虑元素族的通性,又要考虑到元素间的差异性,不可一味照搬照套。

正像化学中常说的一句话“结构决定性质”。

当同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同时,决定了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当同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出现差异性时,元素的性质就呈现递变性。

元素周期律正是指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辩证统一。

所以教学中一定要在把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探究学习模式的同时把握好比较、归纳等方法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